阴阳大战记剧场版:李敖:要快快乐乐地活过你的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57:57
李敖老矣

  当日下午1点至1点40分,举行了香港文化人马家辉和台湾摄影家赖岳忠合作的新书《李敖·影子×新像》的推介会。随后,李敖进行了一小时的记者会。记者会由凤凰卫视美女主持沈星担纲,她负责将某些尖锐问题改换成委婉一些的表述,或者向李敖复述记者的提问——李敖的听力并不太好。

  还是那个李敖,他直言“我是一个标杆,你对我的意见可以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赞美我可以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你批评我,也可以看出来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情况底下我使别人感觉不愉快,因为我出现了以后,使别人无地自容”,但李敖也深知:“我现在没有(自己的)媒体了,那么每一次就是借别人的杂志、借别人的台、借别人的机会我讲几句话。因为做客人,所以要稍微客气一点。”《李敖·影子×新像》推介会和记者会上的李敖变得有些慈祥,他不止一次将台下的邱立本先生请上台来。

  当有记者问起如何看待整容带来的“人工美”问题时,李敖一会儿透露前妻胡因梦割过双眼皮,一会儿又谦称:“我太老了,不太适合谈这些问题,就好像琼瑶不适合再写爱情小说一样。”

  “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的争论近年来经久不息,香港贸发局和协办方之一《亚洲周刊》用高水准的香港书展做出了否定性的回答,来香港中文大学执教8月1日即满整整四年的诗人北岛也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书展主办方在会展中心三楼的“文艺廊”专设“文化大师在香港的足迹——沙田篇”,向公众普及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和余英时、余光中等人对香港的学术和文化贡献。7月21日和7月23日的香港《大公报》,在新闻版的偏僻角落里,零星报道着金庸获颁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特首曾荫权夫妇为96岁华诞的国学大师饶宗颐祝寿的“大师新闻”。

  李敖像以往一样,仍然没有放过余光中,他说:“他后面四十年没有进步,原来写的很多烂诗还是一样,不写也一样”,“我李敖不一样啊,我写了这三本书,每一本书都跟以前不一样,这才是本领。”

  李敖“兜售”的是新作《阳痿美国》(中信出版社的简体版为《审判美国》)、《大江大海骗了你》、《第七十三烈士》,自我告诫“稍微客气一点”的这位台湾老人仍不忘调侃一番:“香港人的坏习惯(是),每年不买书,到了书展就买烂书”,“你到香港书展,看到到处都是烂书,烂书,烂书。买回来以后看不完,看完以后上了当,请买李敖的书。所以,会看书是最重要的,(会看书)才有好的头脑。”

  李敖余威犹存

  连续四五年来采访香港书展的京、沪两地一些记者反映,李敖已有江河日下之感。但是,李敖毕竟是李敖。在7月23日的记者会后,李敖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演讲——它属于香港书展的“名作家讲座系列”,是《亚洲周刊》近年协办的香港书展最重头活动之一。

  主办方为李敖提供了面积最大的会议厅,比韩寒去年在香港书展发表演讲、今年演员林青霞发布处女作《窗里窗外》的2号演讲厅大得多——这是李敖首次在香港演讲,在此次香港书展的约150位演讲嘉宾和近300场文化活动中,他无疑是最受关注的。

  李敖的幽默中流露出一个老人可以理解的虚荣:“中国大陆每年出版18万本书,台湾每年出版8万本书,包括龙应台那本烂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可是,今天林青霞的书是好的,至少林青霞刚刚给我送来写着‘李敖大师新书成功’的一盘花,我就知道林青霞的书是好书。”

  笔者目力所及,此次书展的嘉宾——在内地人气极高的日本留华学生加藤嘉一、从南京移居香港并执教浸会大学的新锐小说家葛亮等,都提前来到李敖的演讲现场——虽然葛亮后来中途退场。

  本来约了著名作家施叔青专访的两名记者临时爽约,因为他们赶去听李敖的演讲了。这位写出“香港三部曲”、“台湾三部曲”等力作的旅美台湾作家并不在意,接受完笔者的专访后,她还关心李敖的演讲是否结束,是否来得及去听听。即使是本次书展的“年度作家”西西,也不曾现场接受过如此众多的读者的致敬。当然,西西素来低调,她只出席过香港贸发局7月20日晚举行的小规模招待酒会。

  28年前,李敖在《钞票·肚皮·尿》一书中写过一篇《香港的机会,中国的机会》。通过幻灯展示这篇旧作时,他故意露出一篇“怎样买到李敖的书”。

  香港将于明年3月25日举行第四届特首选举,现任港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是三大热门特首候选人。香港教育局5月也推出了《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咨询稿》,建议本港小学由明年起率先加设国民教育科,此举引发“洗脑”争议。因此,李敖被问到最多的是关于他对特首选举和“国民教育”的看法。大谈政治的李敖被华语世界的媒体迫切需要,就像并非书展期间主流问题的“嫩模”被《东方日报》等香港媒体需要一样。

  “香港人太嫩了,所以我反对香港人从事过多的政治活动,地方议会当然可以有。从长远看,香港人要用自己的繁荣来称雄世界,来压倒上海。否则,香港人会慢慢堕落。”李敖多次表示,他欣赏的香港政治人物是陈方安生。他还故作神秘地透露,三位特首候选人中有一位将于7月25日宴请他,敏锐的记者已经考虑届时在他下榻的酒店截访。7月23日晚,《亚洲周刊》资深特派员江迅宴请朋友,他收到的短信中,最多的就是问李敖7月25日到底和哪位特首候选人一起用餐。

  “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那种像屈原一样跳河的,或者像老舍那样跳河的,或者像王国维那样跳河的,都是错的,要快快乐乐地活过你的敌人……有好的头脑,才有好的走向和生活方式”,李敖点题时说,“不要学屈原,不要学殷海光,不要整天学那种笨蛋……”

  “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演讲正式开始前一个多小时,笔者采访了李敖。

  新民周刊:10多年前我还在上高中时,读到您的作品会热血沸腾,但今天在现场看到马家辉直接称呼您为“大师”,这么多香港传媒界、文化界的资深人士当面向您致敬或者奉承您,我觉得非常悲凉,因为这是“老人”才享有的待遇,可能是您年轻时写文章痛批的情形。当然,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变老。

  李敖:如果我派一只山羊来,胡子更老,礼遇更多。我觉得这个跟年纪没有关系,至少跟我没有关系。我是76岁,1935年生,跟我同年龄的人很多人都死掉了,像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那个大胖子,都死掉了。所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也是朝不保夕,随时就会死掉。跟年龄没有关系,跟老年人的性格有关系。你听我的声音不是76岁的声音,我觉得性格也不是,但是我走路会是,我下楼梯的时候,那种形体的动作很老。

  沈星:你的声音是多少岁?

  李敖:声音应该是四五十岁的声音。

  新民周刊:现在大陆的不少青年尤其是精英阶层家庭的子女纷纷去欧美留学,您的儿子李勘却反其道而行之,去北大读书,您是怎么考虑的?

  李敖:我儿子到北京大学读书,这在台湾变成有趣的现象,(因为)台湾任何人到“外面”大学读书,到美国、韩国、非洲和(中国)香港,当兵都可以缓招;去大陆不行,都算逃兵。后来通过一个案子,承认大陆41个大学,(台湾青年去)念这41个大学不算逃兵,可是下面呢,细节都不通过。一半都说他逃兵,我翻脸了,我就找到“立法院院长”、“副院长”,你们不通过我就翻脸,我说今天晚上7点55分,我在TVBS打电话进来,(TVBS总经理)李涛说帮我忙。到了下午5点50分,通过了。我告诉你,1072个(类似我儿子去大陆上大学的)案子被卡住,把我这个案子抽出来通过了,给你面子。这个就是民主啊?为了我没有办法跟他翻脸,他就民主一次。

  新民周刊:李戡在北大的这第一个学期还习惯吗?李堪的性格似乎也不像他那同样旅居北京的姐姐李文那样强势那样善于保护自己,您对他放心么?

  李敖:他在北大如何,不知道,这是第一年,前一个学期还好。个人的成长太复杂了,因人而异。我承认,很多人像我,我在台大学习,(当时)只有两个人没有出过国,(其他)全部都远走高飞,并且那个时候很容易变成美国人,(他们)都变成美国人了。作为个人的选择,走没有什么话说,我们可以认同的。

  可是,当他走了以后,他回想的时候,出了问题。一个留学生,大学毕业那天到了美国,你念大学、念中学、念小学,整个的成长过程里面,按现在的台币计算是600万,600万台币培养的人才跑到美国,他不再回来了。换句话说,这么长的养成教育,是自己的同胞出的钱,你自己远走高飞了,发生排挤效应他自己不知道。他可能由于自己的优势把别人挤开了,被挤开那个人可能沦落了,可能变成妓女,都有可能的。

  所以,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也可能回来,有的人就不再回来了,个人的选择我们没有话说。你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香港发生了一件事情,发生了来香港的逃亡潮(深圳作家陈秉安携其长篇纪实文学新作《大逃港》参加了2011香港书展并做了题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探索50至70年代的偷渡潮与逃港故事”的讲座——笔者注),广东很多人没饭吃,穷困,都跑到香港。怎么来呢?游泳。有一对广东的青年男女游泳游过来,游了一半,男的淹死了,这个女孩子抓住男人的尸体继续游,最后游到香港。她讲了句名言,她说要死也死在自由的地方。如果是我,我会跑,我也会游,我年轻我也会游,太苦了。

  可是对国家而言,不这样算。那时候中国有6亿人口,一个人发一双袜子,一双袜子一块美元,多少钱?6亿美元。6亿美元干什么?可以造军舰啊?可以造潜水艇啊!国家负责人他的想法跟人们不一样。中共(当时)的外交部长叫陈毅,日本人挖苦他,你们中国这样穷,又没有裤子穿,还要造原子弹?陈毅说,光着屁股也要造原子弹。为什么呢?他的想法跟老百姓不一样。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国在19世纪买了阿拉斯加这个地方,一亩地7分钱,一共花了720块美元就买了整个的阿拉斯加。结果,全美国人问买了阿拉斯加的美国国务卿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1801年5月16日~1872年10月10日),说买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可是西华德说,我们不晓得有没有用,也许100年或200年,这块土地有用。果然,20世纪以后,阿拉斯加属于美国,对美国的国防安全太有帮助了。

  这就是政治家的看法,跟人民的看法不一样。作为人民,我要跑掉,可是你跑了以后呢?如果是留学生的话,对国家就是损失。那当年开放留学政策的时候,有人跟邓小平说,他们走了以后就不回来了,邓小平说,回来一个百分点,对我们都是好的。就这个政策,维持到现在,改革开放30年了。所以,我的儿子要不要去念书,我赞成,我有能力要帮他去念,现在在北京大学读书。

  到今天为止,我没有出过国。香港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从来没有出过国,可是我觉得,(成功)好像不以留学为条件,因为再过一段时间,你们会看到我的英文书,你们就知道我的英文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