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裤:山东成武县文亭山之迷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9:54
山东成武县文亭山之迷发帖人: 落叶梧桐引凤凰

成武县城西北0.5公里处,有土丘突出于城湖之中,高十余米,名文亭山,又名云亭山。传说春秋时,曾子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曾会文于此,后人于土丘上建亭纪念,名“会文亭”,这土丘便称为文亭山了。又传说:汉高祖刘邦,曾驻跸文亭山,上有五色祥云笼罩,所以文亭又名“云亭”,文亭山又名“云亭山”。

  据专家考证文亭山形成的年代应在新石器时代,是一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可以说,文亭山是成武历史的源头,是成武古老文明的象征,是成武历史和文明的发祥地。1964年文亭山被辟为烈士陵园。这里翠柏绿柳,郁郁成荫。每当盛夏,山下碧波荡漾,芦苇婆娑,山上柏柳滴翠,繁花呈姿,风景宜人。这里不仅是人们游玩休闲的好地方,更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念胜地。1989年文亭山被成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后原有汉竹邑侯相张寿墓,墓碑文传为东汉书法家蔡邕所书,为少有的汉代碑刻珍品。此碑结字方整,中宫紧密,左右开张,多用方笔,书风淳古老健。清翁方纲谓:“碑字淳古。与《孔彪碑》相类。牛氏拟以《白石神君碑》谓开魏隶之法,然是碑隶法实在《白石神君碑》之上也。”(《两汉金石记》)方朔跋此碑云:“字体遒紧方整,起笔作势皆可法,与《武荣碑》额相似,汉隶中妙品也。”(《枕经金石跋》)

  文亭山的北面有一土丘,此为斗鸡台。传说春秋时,宋灭郜国后,违背了北杏之会的盟约,齐桓公于公元前679年以盟主的身份召集盟友,出兵讨伐,单伯带兵与他相会于宋北境,打败宋国后,他们就在台上斗鸡取乐,庆祝胜利,此后世代相沿就成为人们斗鸡取乐的场所。

文亭山不过是一个土堌堆,先民筑之以为避水台。如今的文亭山满是青松翠柏,青松翠柏掩遮不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烈士陵园。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蒙蒙细雨滋润着文亭山,山上的松更青了,柏更翠了。一面红旗引来一队红领巾,带来一片新鲜的气息,冲淡了往日沉闷的孤寂。山下的一湾水泊在软风的吹拂下绽开层层的笑意,与岸边的柳树做起顽皮的游戏。默默的古树立着,是古画里的模样,带着些远古留下的信息。水中的倒影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和过去不同的是:山矮了些,水瘦了些,树老了些。今天的人望着昨天的树,触摸着历史的痕迹。今天和历史又有惊人的相似,依然是几个不显眼的人闯进这片不可分割的风景中。
文亭山四面环水,水以地名,名曰城洼。城洼里有密密麻麻的芦苇,芦苇里有数不清的野鸭。野鸭在霞光里满天飞,曾是城洼一景。睛日下,文亭山郁郁葱葱,树叶间泛着淡淡的幽光,饱满的精神里有些微的忧伤。满耳的蝉声吱吱,单调的没有旋律,引不起行人的注意。湖岸的柳荫下有静悄悄的计谋,鱼竿儿一句话也不说,偏能逗的鱼儿乐。湖里的芦苇挨挨挤挤,切切私语,用叶尖在空中记录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划碎了的空气在附近游荡,被鸟儿读出来,有些神神秘秘。湖中的荷花有宗教的光荣,有荷叶的簇拥,有蛙儿叫好的鼓声,各自展现着文亭山的与众不同。
秋风一来,文亭山成了舞台。寒风中的芦叶奏起瑟瑟悲歌,是壮士就来登场,饮一碗洒,留下那一声叹息至今仍在回响。秋风一响,文亭山成了战场。松涛阵阵,喊杀声缠绕着脆弱的梦。秋虫且且,更平添几分凄怆。连绵起伏的芦苇荡埋伏有千军万马,是否还记的各自曾有的家!
湖里的芦苇黄了,山上的松还是依旧的青。湖里的芦花飘了,飘来了扑天盖地的雪。雪是羽毛一般的轻,用自己的方式涂抹着文亭山。简单忘记了复杂,模糊闭上了刺眼。唯有文亭山用目光注视着这世界。这便是文亭山的庄严,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