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华信最新招聘信息:要学会自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7:08
读了20年书,听了老师无数的课堂讲课,吸收了许多课本知识,但笔者觉得自己学有所成,除了接受课堂教育外,主要还是靠自学。  自学并不是单指那些没有机会得到学校教育者的求知途径,而且也是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因此说,自学并非一定要在校外,校内也应该和可以自学。  笔者认为,学生在校的自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预习新功课中自学。笔者在读高中时,对于自己喜爱的语文、俄语、化学经常是借助参考书进行超前“预习”,属于自学方式之一。那时候,对老师未教之课本,先进行自我消化吸收。老师便是“辞典”与“教学辅导本”,这样,课课操主动。由于有准备,上课很容易理解老师讲课内容,还可以即时向老师提出一些难题,以加深理解。由于在课前自学中操主动,那时候,老师未讲过的俄语笔者都可以念,甚至可以背诵。由于自己在俄语学习上的超前学习,在读高中时就能用俄语写文章,还与苏联莫斯科中学的一位女学生通信,直至中苏关系中断。  第二种自学方法是通过写日记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初中开始,笔者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要写好日记,得自学许多知识,如要找一些对自然、天气、心情、人物描写的书,因此就得翻阅一些名家日记、作文指导、范文参考。当然,要写一篇流水式日记比较容易,而要写出一篇自己对学校、家庭、社会的评价性日记,从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深一层的剖析,那就不容易了。笔者正是通过写日记来写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以及社会活动,反映“内心世界”,笔者当年高考时写的一篇日记,得了高分,正是得益于平时的自学写日记。这个写日记的习惯,直至那个“史无前例”时期,学校要通过查日记“抓活思想”之后,为了少惹麻烦,笔者才终止写日记的习惯,但这种写日记自学法,却影响了笔者的一生,使笔者对于写作比较得心应手,如今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才算“尽兴”。  第三种自学方式是读课外书。读课外书看起来是份外事,其实不然,与课内书关系密切的“教辅书”,尤其是一些诸如《优秀作文选》、《获奖作文集》、各科题解,更高级的诸如一些诺贝尔获奖论文、各种国内外获奖论文、文选等。这些课外书,无疑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国内外、教育界顶尖的作品,同学们或是模仿、或是从中得到启发,都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很有益处。  要自学,就得解决一下“工具书“或网络工具。记得有一位潮汕籍诗人蓝继旭先生,仅读三年书,可为了写好诗词,他决心先打好文化基础,将《潮汕字典》抄了三遍,经过刻苦的自学,果然写了许多旅游诗和赏石诗,成为国家级诗人,后来还出版了几本旅游诗集和赏石诗集,在赏石文化上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有一位中医学院的老同学韩兼思,他为了练好书法和文字功底,在学校时就将《新华字典》抄了几遍,最终成为一位对中医理论研究有很深造旨的中医大学者,现在国外行医与讲学。  对于字典词典,笔者不主张人人都将之抄一遍或数遍,但经常查看是很有必要的,直至如今,笔者还是借助字典或词典来查难字、僻字。为了图个方便,笔者在住处、书屋、办公诊所都分别备有《潮汕字典》,还购买了各类辞书,如《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中华成语辞海》、《中医辞海》、《中华药海》、《法律辞海》等。  利用网络来助于自学,是笔者在近年来最感到方便的事。网络已成为笔者一位“百科老师”,凡有不懂的名词和各种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这是笔者天天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从前,笔者每写一部书,为了避免与他人著述重复,得到广州中山图书馆进行检索,既花时间,又很麻烦,如今,只要在网上打上自己要写的书名,就可以了解个清楚,还可以进入全国一些图书馆网站进行查询,方便得很。  对于在学的学生来说,利用“网站老师”在占有知识上的“海量”,进行查询,是非常方便的事,如对一个词语的解释,只要打上词语名,就可以得到解释;对于一些地方名、人名、书名的搜索,也十分方便,这显然有利于自学者的“请教”。  笔者现已过“耳顺之年”,50多年的求学和治学,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在校的自学和毕业后的自学也是非常重要,自己的很多成果,都是在自学中取得的。在学校的自学,可以以使自己操主动,学到教科书内外的知识,比一般单靠老师教、自己学更有成效;毕业后的自学,更使自己在学识上“与时俱进”,知识不断更新。如笔者原先所在的一个卫生学校,有些老师善于自学,知识更新快,讲起课来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而一些原来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老师,由于不再自学,知识陈旧,结果不受同学欢迎。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自学并不是在校学生的份外事,因为自学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求知习惯,那就是“自学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快车,是通向科学高峰的开山斧”。  于华洋
本文来自: 潮州日报新闻网 详细参考:http://www.chaozhoudaily.com/Article.asp?ID=1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