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未来发展:听皮肤法真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9:50

听皮肤法真义

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功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功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守来谈一谈,供仙学养生爱好者参考。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之未生之先,一呼一吸通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这段话告诉人们:

人在娘胎里未出世之前,他的呼吸与母亲是相通的;等出生之后,呼吸开始与自然相接。人与自然中的空气相互流通,你吞我吐。

跟拉大锯一样。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如果能被人摄取利用,那么人的气足神满,则可以延长生命的时限。相反,如果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不能被人利用,并且人们如果不善于调整自身的呼吸,任其杂乱,那么人终会因真气的不足而缩短生命的期限。

当婴儿在母胎中的时候,仅有胎息,鼻子是不会呼吸的。等到了出生以后,哇地大哭一声,外界空气乘隙从口鼻而进入体内,于是后天的口鼻呼吸便替代婴儿在母胎中的胎呼吸,始成为操纵人体生命的机关。

开始的时候,人吸入的气相对要长一些,呼出的气相对要短一些,正因为这样,人的身体便会日益健壮;等到了青年时,人的呼吸渐渐长短平均,身体的发育从此停止不前;等到了中年以后,呼出的气便会慢慢变长,而吸入的气日益变短,身体随之日渐衰老;到了临终的时候,人仅有呼出的气,而无吸入的气,人便会立刻死亡,不能有稍微的延长。由此可见,呼吸乃人类肉体最重要之机关。

古人有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天。而普通之人,只知以口食五谷杂粮,而不知用鼻子服食自然界中之生气,虽然每天亦是呼吸不停,但这些呼吸,粗而短。

不能细而长,急而汝,不能缓而深,实为养生长寿之大障碍。

仙家修炼,贵逆不贵顺,要将普通杂乱无章的呼吸,调整为有规律的利于人体长寿长生的呼吸,以至返归于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有保障。所以,历代修炼家下手之初,都将锻炼呼吸作为首务。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锻炼呼吸的方法比较多,有调息法、闭息法、数息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利用守窍法锻炼呼吸法等等。方法虽多,它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夺回先天之造化,以至于返还到婴儿处胎之时脉住息停、鼻不呼吸的“胎息”境界。

然而这些方法,太嫌执著,不合于先天无为之道,并且还多有弊端。做得好时,自然有益于身体,若做得不好,反而于人无益。再者,这些方法要达到胎息的境界,大多数是不可能的。

仙家修炼,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如此,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以“庄子心斋法”为依据,总结出一套“听呼吸”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易于实行,但也有些许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现问题。是故,愚根据历代以来前辈高真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在先师“听呼吸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听皮肤”的法门。

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在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朵本来是听不见的,但将意识放在全身的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而感觉不到气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中所谓不能吞不能吐),类似人气绝了的样子。这种现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说的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搏若有若无,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两样。到了这个时候,胎息自然成功,离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远了。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讲过:今之从事于静功者常云,不调息便罢,愈调息则愈觉得气急,这些都是犯了以心逐气之病。而我们所用的“听皮肤”之法,则无此弊端。这个“听皮肤”的方法,比其他锻炼呼吸的方法较为方便,而且绝无流弊。

只要修炼者能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自然就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退一步说,即使不能达到胎息境界,祛除疾病,延年益寿亦绰绰有余。

再退而言之,即便是毫无效验,也不会有什么弊端。

我们认为,只要依法去做,就会有效验。只要坚持,自然能达到胎息的境界。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延年益寿,甚至长生成仙,都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关键是,很多人都懒惰,不肯做,也没有决心去实践。只要有决心实践,那就应立刻行动起来。这可是自己的性命大事,且莫等待观望。自己因缘自己了,别人是无法帮助的。

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胡海牙 讲述  徐皓峰 整理

 

  近得胡海牙先生谈丹法的讲稿一篇,内中所述,均为实修者时常关注的问题,胡先生在此文开始时说:“健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诸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此番讲学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捡出一条可供大多数人行走的途径。”上期刊出了第一步: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本期刊出第二步,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比如庄子所言的“真人呼吸以踵”,就被无数人解释过,越解释越含糊,因为脚后跟呼吸,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踵”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踵”是“接踵而来”的踵,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搞来搞去,说成是文学修辞,就将庄子小看了,

  我在年轻时到各处名山寻访道友,曾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将“真人呼吸以踵”演变成一套功法,就是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他们以为这是庄子的真义,结果身体后来都出了毛病。真是“不遇名师莫强猜”呀。

  先师陈撄宁曾于六十年前将西派李涵虚的文集全部较点了一遍,重新刻印发行,以自己的号召力向道友们推广。老师为什么下这番气力,因为这套文集中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讲的,比如这“真人呼吸以踵”,李涵虚讲解为,脚后跟正是阴跷脉的所在,迎合上古代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这可以明白“真人呼吸以踵”的所指了。

  上面这一段是我提炼出来的,李涵虚在书中可是兜着圈子说的,他在专讲“真人呼吸以踵”的篇章,只说是“接踵而来”,却在别处将这阴跷脉的道理点出。虽然遮遮掩掩,他这样已是难得,但光知道个阴跷脉并不能使人受益,我那些身体出毛病的道友,实际上就是知道了阴跷脉,才去意守的。抚查今人,倒显得古人对丹法诀窍持保守态度,就确有道理了。

  李涵虚只是指了个大概,却没有将底细彻底透露。阴跷脉的根源在阴跷,舍本求末肯定不对,所以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会出危险。阴跷中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一句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的。

  先师陈撄宁曾点评古代丹书:“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即针灸时的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即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翻看古丹书,甚至还说下“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此穴位置曾由仙师陈撄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天殃,何以用词如此严厉,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之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反成追命毒药,所以对于阴跷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更有不通种阳之法,胡乱行之,便真如举刀自戕了。

  先师陈撄宁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此穴位置,但并未写出详尽口诀,令人不能得法,只根据先师文章一味意守此穴,这和意守脚后跟又有什么区别?结果徒扰精神,作乱生理。将意念死死集中在阴跷,不知道火候口诀,结果肾气下垂,一旦行房事,身体精华尽出,其亏损更不可想象。

  先师的一句开明之语,却被今人搞得轻重末辨,是非不明了。为敲钟示警,我接先师六十年前的话头,将阴跷一穴种阳之法的关键公布出来,以免今人手拿先师文章胡乱猜想,将丹法和自己身体双双糟蹋。

  阴跷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跷穴,而是有静坐为基础,静坐之法我在《载沉载浮听皮肤》一文中已详细讲解,读者可自去查阅。当静坐到一定时日,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

  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气也好,神经反应也好,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

  腰间热力一入阴跷穴,象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象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先师陈撄宁曾用“擎擎”两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极好,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从此不去理它,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

  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胸腔腹腔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只管宽心享受其中,自然就有受益。

  正如惊蛰一声雷响,处处都是生机,因这一穴,遍体经络皆有感应。阴跷一穴与周身是这等关系,并不是将阴跷中的感触煞费苦心地牵引到一处一处。许多人往往迷惑于丹经中的“运转”“采摘”之语,所以一有感触,立刻按照从医书中看来的经络路线图搬来运去,导引不止。

  其实丹经中的“运转”“采摘”只是一种比喻,如果真的凭着顽固的意念在内脏中摘摘采采,身体岂不乱套?

  真正的丹法,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跷一穴种阳之法,是道家回春秘诀,但只是其一,尚有其二。回阳后要趁此机会,向上一悟,求其大道,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

  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非文字所能解决。但晓得道不止于种阳,总是不错的。

 

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

 

胡海牙 讲述  徐皓峰 整理

 

  “修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殊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这里讲的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

  先师陈樱宁有言:“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下手处,皆不外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乃肉体最紧要机关,操作吾人生命的权柄。

  先不从修炼角度高谈呼吸,只考察普通的生理情况,人出生时大哭一声,外界空气趁隙出入,令毛皮孔开,口鼻努张,从此有了呼吸,常人呼吸虽终日不断,但粗短而急浅,肺泡瘪瘪,一口空气在气管中抽来抽去,周身并不能得到丝毫滋养,又怎能长生?如此的呼吸随寿终而全歇,又怎能*它去求那往来的不穷的大道?

  仙家所言的呼吸,并不是生理书上写的“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先师陈樱宁曾从古代丹经中整理出一篇名为《真空练形法》的短文,其中对于呼吸讲解得极好,“人未出生之时,一呼一吸生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我失其气,气绝而死也。”可见仙家所言的呼吸之气,不是氧气、二氧化碳如此简单,而是沟通虚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关键,这个气勉强称之为,“先天一气”,决定着人的出生和衰亡。

  所以仙家的呼吸,与常人不同,能求夺天地间造化万物的原始动力,返达婴儿处胎之时的勃勃生机,这种天人合一的呼吸状态名为“胎息”。为了获得这先天一气,古人不断琢磨呼吸之法,如做饭一般,烹饪烧烤,在呼吸道上玩出太多花样。翻开丹经,疑判纷纷,有调、闭、数、逆等勉强的作为,更有鼓胀肚腹、困守眉心等艰辛的举动。

  只要神气和合凝聚,同住同行,自然能达到胎息境界。但要使神安宁,使气不乱,方能合和在一起,可一般人的神气如乱线纷飞,太难理出头绪,于是古人又发明了许多定神定气的方法,如眼盯一物或脑中假想一景,想闹中取静,待浑水自清。较为著名的是像数念珠一般数自己的呼吸声,苏东坡便身体力行,此法在士大夫中广受推崇,它也确实能令身心享受安宁。

  但这类方法是刻舟求剑,与先天一气越隔越远,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物品上,就如木头铁人一般,对身体生发出的种种反应,感觉麻木,结果许多消息白白错过,又怎能抓住机会逆天而行?

  古丹经云:“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修仙是件打破常理的事情,人间常理是必死必衰,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这必死必衰的惯性当中,盯物看景之类的方法,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根水草,又能起什么作用?但这般惯性同时又造成了人类一代代的出生,要想成仙就要转过身来,逆向而行,去寻找生机。

  成仙不在于复杂的形式;因为成仙毕竟不是给死人作法事,学仙与仪式无关,与心情也无关,因为也不是作诗玩情调。学仙的关键在于能识别出翻身时机,趁此机会一举成功。古人云:“只有真师讲火候。”这火候就是指的这个翻身时机。

  知道修炼是超越形式超越自己后,就可以理解先师陈樱宁为何对“数呼吸”的方法只让人去参考,并不推祟的理由了。对于苏东坡所提倡的这个方法,先师点评道:“数呼吸,还要用念头去数,好坏自己去试验。”将这话说破了,就是一个固执的念头如同把人系在拴牛桩子上,又怎能翻得了身?

  先师陈樱宁曾由《庄子》一书中结晶出“听呼吸”法门,将诸般做作一律废掉,只教人“心息相依”,曾于五十年前一家疗养院所开的“静功讲座”中详细陈说,课后的实践者均有受益。此法虽佳,但若心思呆板之人,却不免难以受用,因为生理没有固定的反应。

  将天气作比喻,有时昏昏暗暗的光景霎时就雪亮起来,有时暖融融的初春场景忽然便四下冰凉,修炼时的种种感受不像四季般规律变化,这等乍寒乍暖、吉中藏凶的时刻,需要届时斟酌,最好有陈老师这样的过来人在一旁指点帮忙,这也是当年疗养院中人人均能受益的原因。

  如没有老师呵护,就得时时*自己决定,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当机立断的敏捷,否则便一筹莫展了,因为其中的微妙分寸,真是进一步则迷,退一步则失,而且一人一样,绝不相同。

  今之从事静功的人常讲,不调息便罢,愈调息愈觉得气紧,这都是犯了以心逐气的心病,到关键时刻就冒冒失失了。为除此弊端,我在先师“听呼吸”之上,延伸出“听皮肤”法门,此法不会有变化过强的生理反应,对于细微的火候消息,人人均可把握。

  即修炼者不拘行卧,放松而已,淡淡将念头散于周身皮肤,微及毛孔,听其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耳本无能听见,但意识在在,自然有感皮肤载浮载沉,一开一阖。如此久之,遍体毛窍,真气氤氲,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因为这时肺与皮肤已成一体。

  其实在生理上,肺与皮肤本就相互通透,《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如露水云雾灌溉土地,这句话讲的是肺气对皮毛有润养的作用。但还有另一层反向作用,就是皮肤可以宣发肺气,皮肤上的毛窍本就是气门,可以反过来调节肺脏,这就是中医里“皮毛宣肺气”的理论,气息浮沉在皮肤上符合生理的正常。内脏与皮肤浑然一体,皮肤与虚空相交接,正像太极拳的“抱”劲,开弓不射般圆满,由内里向外的充实。

  如此天人同一呼吸,直至口鼻呼吸渐止,毛窍开阖俱终,脉博微微几近不能察觉,如死人然。这个死不是真死,而是在必死必衰的惯性中翻了个身,肯定与常人的活法不同。古丹经上说:“未死先学死。”是在教人翻身的时机,而不是让人真如死尸般意志全无,血肉枯竭,而是神气拥抱在一起的感受,生理在这时已发生了微妙变化。

  至此天人同一呼吸,先天一气感而遂入,悠悠然的神气相融汇,就是胎息了。一入胎息境界,种种潜伏病患,积年陈疾,都能逐渐清除,心灵也豁然清爽,有智慧发生。再修炼时每一次都能有念领悟会然于心,渐渐能做主生死。

  再者,听皮肤尚另有一妙用,然此妙用非为普通说法。稍稍透出点消息,古丹经云:“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阴跷一穴可以瞬刻间转化生死,在丹书中从来是秘而不宣的,载浮载沉的呼吸是它发生作用的关键,听皮肤的呼吸比其它方法,更能令阴跷受用。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一——读书穷理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研究仙学学术,虽首重师传口诀,然并非每一位喜好此道者在初涉仙学之门就能得遇明师,故丹经道书、仙学著述亦不可不读。特别对初学者而言,陈撄宁先生曾言,读书穷理最为重要,不可先求法子。因为学仙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他的根源。只有根源明白了,方法自然容易解决。

  观古今之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对于仙学方法上事,皆隐晦言之,明言者概不多也。且道书丹经也有诸多局限,很多著作初学者阅之也较难明了其要。陈撄宁先生在其《仙学必成(未定稿)》中曾言:“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陈撄宁按:伪托书中亦有好的材料,要自己善于甄别),根本就无价值;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道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别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少数几个人看的,并未曾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著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又其《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云:“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概不外乎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于哪几个条件,才能正式做炼养工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做工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皆不注意到此。”正因为诸家丹经道书,多有上述之缺憾,故陈撄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观察认为,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得仙学学术之全部,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尚未必能弄清楚。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到,传口诀的或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罕有全部贯通者。若能有对仙学学术有经验者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学术的一个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志愿,并审察自己的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下手用工,方可免误入歧途。

  通过陈撄宁先生对丹经道书的评述,我们可以知道,初涉仙学之门者,就其最基本的读书穷理工夫,也非易易之事。若要解决这些障碍,我们认为,学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对研究仙学学术有所帮助。

 

  博览群书

  各种书籍,都有其必然的作用,如果能兼容并收,再进行分析取舍,留取书中之精粹,将有益的内容吸收,将无益的内容舍弃,既使对仙学学术的研究无有帮助,对阅读者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亦必定会产生有益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书籍(按:此处所谓任何一种书籍,乃指所有书籍而言,并非独指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好的内容,甚至其中止有一句话是好的,也就够了。譬如《红楼梦》、《西游记》、《七真传》、《八仙传》等文学著作,普通多以小说视之,实则其中颇含许多与修仙学道关系密切的内容,有的是将妙诀隐于一个故事当中,有的是整部小说都在讲修仙学道,须全部读完方可明白其中妙用,有的则只有一两句话。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固存丹诀,其他类别的书籍中,亦含有修仙真诠,这个只有博览多读之学人,在得师传诀后,会恍然大悟。

 

  相互参研

  就丹道书籍、仙学著述而言,仙家最权威的经典当属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及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两种。然《参同契》满纸“龙虎”、“铅汞”、“坎离”、“彼我”,即使有学问的人看了也不免头昏脑胀,普通人看了更是不知所云。《悟真篇》文理虽稍明显,然亦皆隐言譬喻,与字面文义相去甚远,仅从文义去理解,也难明就里。且此二书注家颇多,有厚此薄彼者,有相互攻讦者,有彼此调和者,有歪曲本义者,更是让诸读者无从下手。其他如《阴符经》、《道德经》等,莫不如是,若无明师指导,孰难读懂。此时,读者不妨相互参考,分类研究。将自己认为某一本书中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将不能理解或有疑问的内容另行抄录,在以后阅读其他书的时候,对自己抄录的内容再进行比较,将不同的论述录原抄之下,将对以前疑问有答案的抄录原疑问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进行研究比较。对不能决疑的地方,不妨姑存其说,以图在以后的读书过程再求答案。如此反复不已,当对学问会有一定的看法,待机缘成熟,得逢真师,一语抉破,得获玄妙,自然路路皆通,头头是道。

  分别对待

  仙学著述中,古籍多深邃难懂,若论最浅显者,莫若清代出现的黄元吉先生的《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及近代陈撄宁先生的文章。此二位先生的著述,多是因人说法,由问道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答复。特别是在黄元吉先生的《乐育堂语录》及陈撄宁先生早期的答疑文章中,常会出现同一个话题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话题相同的说法;不同的问题相同的答案,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且对有些话题,在讲述的时候,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学人自行参悟。如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乃为王聘三先生所讲,《孙不二女丹诗注》乃为吕碧城女士而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是对普通学道而言,在《扬善半月刊》及《仙道月报》中的“来函答问”则因人不同而论。读者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一味执著于书面语言,自然难于进步,故定须分别对待。

  勤学好问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人生便会日趋完满。修仙学道,亦复如是。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不要拘于年龄、相貌、身份、地位等。仙家常讲“道在平常日用中”,“百姓日用而不知”。有些仙学问题,或许从身边的事物就能得到答复,故不妨常常留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日常生活。前人言:“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能从平常日用中有所体悟,成仙了道也就不远了。更要时时向前辈长者,有一己之得者学习,不要有成见,不要自满自大,瞧不起人。须知高人无处不在,或许就有你的身边。只要常常谦虚诚恳,自然会有满意的收获。

  灵活运用

  对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方法,在进行实践的时候,一定灵活。因为作书之人自己所讲的方法,不一定是为大众着想,故并非人人都能完全适合。其间会因各人的生活环境、年龄长幼、社会阅历、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适应于此者,未必就能适应于彼,反之亦然。故不可死守一法,一成不变。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处理。要防患于未然,勿待问题发生以后再找对策,时晚矣。

  以上几点,仅是我们对读书穷理一途的一些经验之谈,今整理面世,供读者参考之,或有裨益。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二——入门静功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学仙入门工夫很多,然基本上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指导,否则容易出现弊端。唯有静功一法,比较稳妥,绝少流弊,只要自己能掌握几个要点,即可用工,亦无须专门的老师指导。即使无有效验发生,对身体亦不会产生负面的作用。若论学仙好道者入门下手最佳的方法,我们比较提倡静功。

  今之初涉炼养一途人士,每闻静功二字,便自然与静坐、坐禅等联系起来,认为静功就一定得盘膝大坐,甚至讲出很多盘腿的方法,如单盘、双盘、自然盘、天盘、地盘、人盘等。或谓静功就是盘膝大坐,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或云身体坐定后,外形安静,内用意识,搬运身中,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不免对静坐工夫有所误解。

  诚然,在古代,不少修炼之士多用盘坐方式进行修行,但并非唯有曲膝盘腿才能进入工夫的深层境界。因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材料相对贫乏,桌椅板凳之类的生活用品又相对的少有,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每以曲膝盘腿、席地而坐为方便,既节省生活材料,又可消除疲劳。故而那时的修炼者,亦因陋就简,多曲膝盘腿为修炼的方式。今天的生活材料日益丰富,人们在研究制造供休息所用的生活器具时,亦多以人体的生理特点,生产适合生理需要、舒适且能解除疲劳的休息用品,较之古代,有如霄壤。是故,今日用工之士,已无须墨守成规,依然死守古人之法。并且,根据科学研究资料及我们的长期观察得知,一个人如果长期的曲膝盘腿而坐,将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于产生疾患,一些修炼家极力倡导的双盘坐法(即五心朝天式坐法)尤甚。

  练丹书中所谓的静坐,虽含有坐功在内,但主要侧重于静。而且坐的本义,也非今天人们所谓的坐,《说文解字》云:“坐,止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止,下基也,引伸为住、止,引伸为席地而坐。”由此可见,静坐不应只看作坐,更应理解为静。静功工夫,也不一定要从曲膝盘腿中得来,历史上的陈抟老祖从睡功成就,北七真之一王玉阳真人从站功得益,就是很好的例子。

  陈撄宁先生将静功的修炼方法分作三步,即: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开始做工夫的时候,不拘坐卧,唯周身要放松,不能有丝毫拘束,也不要有局部的紧张,自己要感觉到十分的舒适。这样,做到恰到好处时,心中不会有厌烦情绪,身体亦无不适之感。静功的原则,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要义,用工的姿式并不重要,盘腿坐可,垂腿坐也可,侧卧、仰卧、站立皆无不可。然须注意者,在坐功的时候,身体自腰以上,要正直,不要弯曲,也不要使用僵劲;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做卧功的时候,若有睡意,则任他睡去,不必搬弄各种花样,强打精神,谓为克睡魔;若到半夜自然而醒不欲再睡时,可起床做坐功,或继续用卧功,直至睡欲又来,再任其睡去。如此久久,睡魔不克而自克。(前人言:初修卧功,有睡无定;久习之,有定无睡。是故初下手者,于炼功中进入睡境,并无不妥。)在用站功(或站桩,或随意站立)做工夫时,宜在风和日丽之天,花草纷繁之所,小立片刻,身体宜直而不僵,两脚要站稳,不要立于悬崖边等地,以防工夫做到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弛,不免有倾跌之虞。故站着做静功的时候,最好双手扶在树上或栏杆上面。这是静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比较容易做到的一步。

  若要做到念头不动,就相对的要困难一些。因为人的念头刹那而变,忽生忽灭,不易安静,仙家谓此念为杂念。因为他对修炼之道颇有妨害,故初下手用工,要先扫除此念。对初入仙学之门者而言,在静功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常有的事,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曾提纲挈领地拈出四句口诀:“神不外驰气自定”,“混合为一复忘一”,“专气致柔神久留”,“元和内运即成真”。此四句用在静功工夫上,亦比较贴切(此四句的解释详见《仙学指南》一书)。

  以上几点是讲念头上的工夫,即如何做到念头不动。至于把自己身体忘掉,不知道有我,这则是功夫深浅的问题。初学者如能依照静功的方法做去,自然会有成功的时候。

  陈撄宁先生所提倡的静功三步法,应是一气呵成的,并不是强分段落的。我们只所以要分开来,是为了便读者的理解,并不是在做工夫的时候有段落层次。然初学者未必一开始就能将三步工夫贯穿起,故我们认为,只要抱着循序渐进的态度,慢慢就会成功。

  另外,在做静功工夫的时候,环境宜清静,不要太喧闹;空气一定要新鲜,不要有其它秽浊的气味;光线不宜太明亮,太暗亦不合适,最好能阴阳调和,勿使偏胜;饮食调味不宜过浓,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淡一些,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至于专门的修炼者,饮食起居、修炼环境等都有特别的要求,此处且不多言。初学者能注意到这几点亦足矣。

  清代薛雪在补注《内经知要》一书中云: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简易者,即是旁门。我们所提倡的静功,虽然没有诸多的花样,但经我们长时间的观察,在养生延龄中,确具效果,今介绍大家,以供求入门下手之法的初学之士参考(至于静功养生意义的科学研究,我们在《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一文中将有详论,此不赘述)。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三——听皮肤法真义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功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功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守来谈一谈,供仙学养生爱好者参考。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之未生之先,一呼一吸通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这段话告诉人们:

  人在娘胎里未出世之前,他的呼吸与母亲是相通的;等出生之后,呼吸开始与自然相接。人与自然中的空气相互流通,你吞我吐。

  跟拉大锯一样。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如果能被人摄取利用,那么人的气足神满,则可以延长生命的时限。相反,如果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不能被人利用,并且人们如果不善于调整自身的呼吸,任其杂乱,那么人终会因真气的不足而缩短生命的期限。

  当婴儿在母胎中的时候,仅有胎息,鼻子是不会呼吸的。等到了出生以后,哇地大哭一声,外界空气乘隙从口鼻而进入体内,于是后天的口鼻呼吸便替代婴儿在母胎中的胎呼吸,始成为操纵人体生命的机关。

  开始的时候,人吸入的气相对要长一些,呼出的气相对要短一些,正因为这样,人的身体便会日益健壮;等到了青年时,人的呼吸渐渐长短平均,身体的发育从此停止不前;等到了中年以后,呼出的气便会慢慢变长,而吸入的气日益变短,身体随之日渐衰老;到了临终的时候,人仅有呼出的气,而无吸入的气,人便会立刻死亡,不能有稍微的延长。由此可见,呼吸乃人类肉体最重要之机关。

  古人有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天。而普通之人,只知以口食五谷杂粮,而不知用鼻子服食自然界中之生气,虽然每天亦是呼吸不停,但这些呼吸,粗而短。

  不能细而长,急而短,不能缓而深,实为养生长寿之大障碍。

  仙家修炼,贵逆不贵顺,要将普通杂乱无章的呼吸,调整为有规律的利于人体长寿长生的呼吸,以至返归于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有保障。所以,历代修炼家下手之初,都将锻炼呼吸作为首务。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锻炼呼吸的方法比较多,有调息法、闭息法、数息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利用守窍法锻炼呼吸法等等。方法虽多,它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夺回先天之造化,以至于返还到婴儿处胎之时脉住息停、鼻不呼吸的“胎息”境界。

  然而这些方法,太嫌执著,不合于先天无为之道,并且还多有弊端。做得好时,自然有益于身体,若做得不好,反而于人无益。再者,这些方法要达到胎息的境界,大多数是不可能的。

  仙家修炼,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如此,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以“庄子心斋法”为依据,总结出一套“听呼吸”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易于实行,但也有些许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现问题。是故,愚根据历代以来前辈高真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在先师“听呼吸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听皮肤”的法门。

  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在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朵本来是听不见的,但将意识放在全身的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而感觉不到气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中所谓不能吞不能吐),类似人气绝了的样子。这种现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说的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搏若有若无,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两样。到了这个时候,胎息自然成功,离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远了。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讲过:今之从事于静功者常云,不调息便罢,愈调息则愈觉得气急,这些都是犯了以心逐气之病。而我们所用的“听皮肤”之法,则无此弊端。这个“听皮肤”的方法,比其他锻炼呼吸的方法较为方便,而且绝无流弊。

  只要修炼者能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自然就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退一步说,即使不能达到胎息境界,祛除疾病,延年益寿亦绰绰有余。

  再退而言之,即便是毫无效验,也不会有什么弊端。

  我们认为,只要依法去做,就会有效验。只要坚持,自然能达到胎息的境界。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延年益寿,甚至长生成仙,都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关键是,很多人都懒惰,不肯做,也没有决心去实践。只要有决心实践,那就应立刻行动起来。这可是自己的性命大事,且莫等待观望。自己因缘自己了,别人是无法帮助的。

漫谈气功养生

刘承远 胡海牙

  海牙按:近日整理故纸堆,翻出一篇愚1986年初在航天部礼堂讲课时,刘承远君根据愚讲课内容所做的笔记及提出的有关问题。观其中内容及所问诸节,对今日喜好修养之士亦颇为重要,故将此稿部分原文间以愚当时未能尽言者,重新整理一过,公开发表,供读者参考。

  一、关于魔术

  海牙先生讲:气功流派很多,现在(指1986年左右,这时是气功热潮)气功很时髦,什么都是气功。甚至一杯茶,一块点心,都是气功茶,气功点心。还有千里治病,千里灭大森林之火灾,简直比济公活佛更神通广大。当然,这些里面有真有假,要有识别能力,懂得假的,才能认识真的。《三国演义》中的左慈把聪明过人的曹操都骗了。要识别真假,还应懂得一点魔术。

  问:懂魔术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海牙答:今天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不少气功爱好者依然在蒙受一些人的欺骗。

  自古以来,魔术就被一些方士用来惑众。如《三国演义》中的左慈及拙著《仙学指南》一书所收录的《我所见到的“活神仙”》一文中的王显斋和周仲平两位假神仙以及《戏说扶乩》中乩手们的骗术,都是利用魔术的手段来骗人的。当然,这类的骗术中,有一部分是善意的骗术,但大多数存有个人功利在内。

  如果要明白养生的真实内容,首先得明白哪些是魔术,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哪些方法是没有用的。这样,真正的东西就会渐渐地清晰起来。

  记得当初张震寰、李之楠二位先生来愚寓所,请愚对他们请来的特异功能人士做鉴定。愚当时答复他们,不用去看,因为愚从十九岁上山学仙,到今天还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他们那些特异功能人士学上一年半载就能呼风唤雨,没有那么便宜的事。现在回头看看,当时那些特异功能大师有的已经死去了。

  愚只懂得在扶乩时,挂一支笔叫神灵自己写字的方法,愚在当初游学时,彻底的知道其中的奥妙。但这纯是一种魔术的手段与方法,一旦出口,大家都能做,也就没有了神秘的感觉。所以愚比喻左慈之戏弄曹操,就是要气功的研究及爱好者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二、对不懂的事情不要急于批判

  海牙先生讲:气功的理论有零散的,有系统的。《参同契》、《悟真篇》就是比较系统的,但看不懂。正因为看不懂才保留了下来。若是能看懂早就被毁掉了。对不懂的事情不要急于批判,今天不懂的事情,明天可能就懂了。

  问:为什么?

  海牙答:《参同契》、《悟真篇》一般人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其中含有修炼的真实口诀。这些口诀用之得当,于人大有益处;用之不当,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是故,这两部书中的口诀,传承至秘,非能承担大道者,不可得闻。张紫阳三传匪人,三遭天谴,就是一例。如果懂了这两本书中的真实内容,是不愿意也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所以要毁掉。但现在大多数人不懂这两书真实内涵,真懂者只是极少数。

  或有问:何种人才可算能承担大道者?答曰:先师陈撄宁先生《金丹三十论》(原载《扬善半月刊》,今收录于拙著《仙学辑要》、一书)中所谓的“倘能得英雄气魄与菩萨心肠兼而有之者,最合资格;不得已而思其次,亦要当得起君子人三个字的名称”,否则恐于此道无缘。所以我们现在教人,先从养生健体方面做去,待身体康健以后,再做更进一步的工夫。循序渐进,慢慢地再来研究《参同》、《悟真》上面的工夫,方不致误入歧途,走冤枉路。

  三、中医与气功不能相互讨论

  问:中医是哲学又是科学。中医是辨证的,又是科学的。西医*化验,它是科学的。十个西医看病,根据化验结果,十个医生的意见是一致的。中医则不同,十个大夫对一种病的看法和处方就不一样。所以中医不能会诊。气功同样也是不能在一起讨论的,一讨论就打架。十个人听一个老师讲课,其心得体会也不一样。请老师详细讲解一下。

  海牙答:这里所谓的中医与气功不能相互讨论,主要是因为这两门学问中存在有经验与思悟的成份。不像西方科学,它们是程式化的东西,答案大多数只有一个。因为每个中医大夫由于经验不同,所以看法不同。十个学中医的,同样看一本《黄帝内经》,而每个人的侧重点与体会都是不相同的,应用于实践中,对同一种疾病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中医好就好在这里,不好也就不好在这里。现在的气功养生同样是这个道理。

  四、什么是真正的辟谷

  海牙讲:过去炼气功的人中,有不吃饭不喝水的说法,是不可信的。我亲自调查过,他们还是要吃些东西的。他们吃的东西成份是黑枣。吃七个黑枣一天不饿。吃的方法是面向东方,边吸气边往下吞,有“咕咚”声。叫“服”。不出气,不打咯,不放屁。

  问:请老师谈一谈详细修炼的方法。

  海牙答:今且将古传“服枣辟谷法”详细说一下。

  气谓辟谷者,即不食五谷之意。古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天。辟谷的目的也就是在于食气而不食五谷。

  古人修习辟谷法,须先炼气。所谓炼气者,即是将口闭住,舌抵上腭,用真意守住下丹田。炼时,即断绝早晚两餐,每日仅食一餐,时刻凝神守下丹田,鼻息宜细。如此七日后,即两日一食,必须素食。再炼七日,才正式进行辟谷的炼习。

  先用黑枣四十九枚,分为七七之数。第一日面向东方立定,候日将出时,取东方青龙之气吹于七枣上,然后将七枣一气食完,存想青气人肝。第二日面向南方,取赤帝朱雀之气吹于七枣上食之。第三日面向西方,取白帝白虎之气吹于七枣上食之。第四日面向北方,取黑帝玄武之气吹于七枣上食之。第五日立于中央,取中黄正气吹于七枣上食之。五日共食三十五枣,下余十四枣,六取中央之气吹于枣上,此十四枣每日食一枚,食完为止。凡食枣以后,必须行立坐卧元神不离下丹田。据练习此道者言,如此煅炼百日,则腹内完全充满先天真气,自然不饥不饿,并能达不病不死,人长生之果境界。且言,炼后万不可再食,如要食时,必须先饮,慢慢将肠胃润开,始能食,不然有性命危险。

  又:先师陈撄宁先生曾说过,无论何种断食辟谷之法,仅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而不可以达到成仙的目的。如果真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不妨借重此术,逍遥物外,免致仰面求人。若欲专恃辟谷术为修道之梯航,非古仙之本意也。做命功能结内丹,做性功能人大定,则不必求辟谷而自然辟谷矣。中年人身体上总有多少亏损,倘不从积精累气下手,如何能结丹?既不能结丹,如何能出阳神?然积精累气之作用,须要从食物滋养中炼出精华,譬如从几十斤铁中炼出一斤钢来。若下手就断食,是铁尚未有,钢从何来?岂非永远无结丹之希望乎?辟谷之法虽佳,但非人人能用。故只可为上智说法,中材以下,难知难行。若信辟谷足可以解决普通人类争食之问题,仍是一种理想。惟少数修仙学道之士,隐居深山穷谷,食物运输,深感不便,储蓄干粮,常忧匮乏。辟谷之方,正为此辈而设。

  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云: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与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可知辟谷非大道也。

  伯夷、叔齐、张良等人,晚年也在辟谷。只不过他们的辟谷不是不吃五谷,而是不吃皇粮。还有一些深山修炼之士,常以野果黄精等药物为食,亦可称之为辟谷。

  清乾隆年间大才子纪昀在《纪晓岚家书·寄仪南叔》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明朝正德年间,在青岛崂山白云洞有一位修道者,枯坐山木石之间,不食不死,亦不知有多少年岁月,只觉其满身苔藓,已与木石同色耳。然呼吸并非完全断绝,目炯炯尚能视。按:此君是时已达辟谷不食之境,但诚如纪大才子所言:“不生不死亦何贵于修道,反不如人之快乐,鬼之逍遥也。按此人修道功夫,决非浅鲜,只因未生道骨,未结仙缘,遂致炼成灵儿,不能出窍行空。或云以白刃破其顶,即得兵解而成鬼仙,此亦臆测之词耳。夫人深山潜修数十百年,尚不能飞升得道,则世之愚夫愚妇,溷处红尘中,手握牟尼珠,中哺南虔诵经兜,妄冀得道长生,多见其不知量焉。”可见纪大才子虽非的论,然其见识却决非一般俗流能比。

  问:第二个叫“伏”,第三个字叫“复”。当时未听清,请老师说明。

  海牙答:“伏”法有二义。初机降伏,末后藏伏。

  初伏工夫,亦犹儒之克己慎独,用渐法伏住烦恼业力,调伏恶劣根性,管摄严密,坚持正觉,不使此气外驰暴动。

  古云:服气非伏气,服气须伏气;服气不长生,长生先伏气。此言下手用功时,静极阳生,活子时现,外肾翘举,小药乃产,须用伏气口诀采小药归炉,可利长生也。此伏气,乃蛰伏之伏,非普通传授之小周天服气循任督上下运行法,亦不同于世间流传“吸气入腹遂即闭气不出”法。此仙家之养生真妙诀也。

  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即功中一遇阳生活子时至,小药产生,即用诀:以鼻吸气,同时阳物回收上提至脐,两般作用会合于脐内,然后将口中之气与津液混合如吞咽食物状与吸提之气相合,以意伏在脐内,呼吸仍回归于自然,不可憋气于脐内,如此水火自然相见,自身坎离相交矣。此即所谓的“伏”。

  末伏工夫,专气致柔,真息绵绵,含光默默,无来无去,不出不入,息息归根,退藏于密。经云:胎息从伏气中结。伏气是意伏,不是气伏,气伏是要出毛病的。

  所谓“复”法,即金丹返还之功也。精未足者先还精,气未足者先还气,神未足者先还神。三品斯足,一贯复元。复元心法,就是真传,由分人合,培补后先,从无生有,摄末归本,以气合神,以神驭气,一意冲和,包裹混沌,一阳来复,金丹结成。

  五、卫生、养生、摄生

  海牙讲:现在炼气功,以前叫学道、炼丹。炼丹分外丹、内丹,把汞炼成银,叫炼外丹;炼闪丹,是有物质基础的,不是唯心的。炼丹的第一步工夫就是要健康的长寿。若是不能健康的长寿,就成为“老而不死”了。要想达到健康的长寿,必须先煅炼精气神,并且要懂得卫生、养生、摄生。

  卫生——防止病从口人和各种污染的侵害。

  养生——有粗有细,涉及面很广。农村里长寿的人比例多,与空气好、食物新鲜、体力劳动多等条件有关。有个长寿国家的人们,自制酸牛奶吃,酸牛奶能够杀死过盛的大肠杆菌,若能吃一个礼拜,休息一个礼拜,效果更佳。逍遥散步,也是养生的方法之一。

  问:请问逍遥散步如何做法?

  海牙答:逍遥散步,即缓缓行走,精神贯足,思想乐观,潇潇洒洒,如行云中,自得其乐。

  海牙讲:摄生——鲜为人知,但十分重要,许多好东西是从太阳光中来。

  问:请问老师摄取的方法应如何做?

  海牙答:摄生不同于养生。先师陈撄宁先生《〈老子〉第五十章研究》中曾言,摄字当有四种作用:一、摄持自己身心,勿使妄动;二、收摄自己精力,勿使耗散;三、摄取外界物质,修补体内亏损;四、摄引天地生气,延长人的寿命。可知,摄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问题,又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只言片语,难以尽言。如《黄帝内经》中所谓的“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广成子告黄帝语:“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老子《道德经》中所谓的“虚其心,实其腹”等,都是摄生之要言。

  海牙讲:炼气功要有老师“点化”,没有老师指导也可以练功,但就像没有受精的鸡蛋一样,孵不出小鸡来。女人同男人,老人同小孩,在开始练功时是不同的,也不容易说得清楚。

  请问老师,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海牙答:古人对男女老少的修炼,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男子先要断白虎(即炼精化气);女子先要斩赤龙(即炼断月经);未破体之青少年,直接进入炼气化神的修炼;老年男子绝精者,先要使无精为有精,此即前面所谓“复”字诀,再将精炼之成气;老年妇女绝经者,先要使经复来,再炼斩赤龙工夫。此人手之不同也。这只是对急进法而言。若缓进法,即男女老幼,皆依抱元守一法,使精不复者自复,经不来者自来,白虎不断自断,赤龙不斩自斩。唯成功速度稍缓而已。

  海牙讲:守窍,老少有区别,年纪大的可以守丹田,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思想集中,不在里,不在外,在呼吸之间的“息”字上。即休息之意。不想口鼻呼吸,也不想丹田呼吸,在渺渺茫茫之间。年纪轻的人,不守丹田。

  问:老师,该守何处?

  海牙答:佛家骂道家修炼者为守尸鬼,盖因中国传统的道家修炼中,多有言及守窍者。而不明修道之真传者,往往死守住身体的某一部位,不知变通,从而出现许多弊端。比如年轻人守下丹田以炼精化气,往往是越守精越不化,越炼越是遗精。并且,本来人的精气神散居全身各处,然因修炼者意念集中一处,全身的精气神亦随之聚积一处。如有遗精现象,更或者有家室之人在行房中出精,所遭受的损害,比不练功更甚。我们认为,最上乘的炼精法就是炼气不化精,也就是广成子对黄帝所说的“勿摇汝精”的工夫。

  先师陈撄宁先生云:遗精之病,在普通男子生理上是极平常的现象,何以修炼家每逢走丹,就大惊小怪,认为不幸之事?这也有个原故。因为不做工夫的人,周身精气神是散漫的,不是团聚在一处,虽然偶有漏泄,尚无关紧要;做工夫的人,常喜回光返照下丹田,日积月累,将全身精气神团聚在下丹田一小块地方,保守不得其法,遂至冲关而出,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身体大受损伤。譬如人家所有的金银财宝,不肯放置各处,偏要谨慎收藏在一个铁箱之内,强盗入门,拿出手枪,逼迫主人,把铁箱打开,搜括干净,立刻就变作贫穷之人了;若当日将贵重之物四散放置,不聚于一处,纵令丧失一部分,但其他部分尚可以保存,可惜主人见不及此。世上凡做《金仙证论》及《慧命经》工夫的,大半犯了这样毛病。

  若问如何避免这些弊端的发生,我们认为,先师陈撄宁先生《静功疗法》中所讲的三步功法比较稳妥:一、身体不动;二、念头不动;三、忘记自我(详见《武当》杂志2002年第11期拙作《入门静功》一文)。

  由于固有的意守观念,使好多修炼者形成了一种不守则无处下手的概念。对于此,愚在先师陈撄宁先生“听息法”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听皮肤”的法门。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阉(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本是听不见,但将意识放在全身之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阉,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所谓不能吞不能吐),似死人然。此即古仙所云: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搏若无存,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遍活人亦大大两样。如是,胎息自然而成,则人定出神之期不远矣。此“听皮肤”法,较之其他方法方便,且绝无流弊。只要修炼者依法而行,自然会达到胎息的境界。

  问:老、中、幼年的呼吸量不一样。幼儿吸多呼少,中年呼吸平衡,老年吸少呼多。根据这个特点,老年人该注意什么?请老师说明。

  海牙答:修炼一道,贵在用逆。要将普通杂乱无章之呼吸,调整为有规律的利于人体长寿长生的呼吸,以至返归于婴儿在母胎中之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如此,入的生命才有保障。是故,历代修炼家下手之初,皆将锻炼呼吸作为首务。世间锻炼呼吸之法虽多,其目的无非是通过锻炼,夺回先天之造化,达到婴儿处胎时之脉住息停,鼻不呼吸的“胎息”境界。用上面介绍的听“皮肤法”即可。炼气功不讲大小周天,炼大小周天的,出偏的多;也不守一点,要守一片(整体?),守一点要出毛病。

  问:据言,“丹田无定处”,请老师予以说明。

  海牙答:关于丹田的说法,各家各派,由于传承不同,说法也各不相同,且颇难以一概全。另,丹田无定处,尚有另一层意思,这个只有少数人明白,且不宜公开宣讲,恐出弊端。所以我们比较提倡听皮肤的方法。这就是浑身无处不丹田。

  问:八段锦、太极拳可以练。请问做八段锦,打太极拳,如何才算合乎法度?

  海牙答:八段锦的锻炼方法,请参考《武魂》杂志2002年第4期拙作《内家八段锦》一文。至于太极拳的打法,各家各派的书籍不少,我们也打算整理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书,这些事情正在筹备当中。总之,打拳练功,要潇洒大方,沉着有力,并不是完全地松弛。练太极拳亦可依照《内家八段锦》中运用暗劲的方法练习。

  拳诀云:打拳不练功,到老终成空。打拳练功是两回事。练功是养生之要道,防身之至宝。愚所见到的大多都是在打拳,而未见有练功者。此即好多内家拳大师并不高寿的原因之一。

  问:老师说,炼气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环境,要随遇而安,善于在乱中求静。遇事情感不可太重,心情要乐观,人不乐观,细胞就不乐观。每天有35亿——40亿细胞新陈代谢,乐观的关系重大。请老师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海牙答:人是*精气神支撑的,如果精神思想常乐观,则全身的细胞便会活泼,活的细胞会增多,而细胞的死亡率会减少,寿命自然就要延长;反之,如果精神思想常悲观,则细胞的死亡会增多,自然会损害寿命。所以要时常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是养生的要诀。另外,慢跑步好,它可以使松弛的五脏六腑团结起来。这样就不容易生病。

  《参同契》中讲练功的条件是财侣法地。财是练功的生活保障;侣是练功要有伴侣;法是练功要知道真正的方法;地是练功应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地方。

 

  六、几个回答的补充

  问:请问吃黑枣的三宇诀。

  海牙答:此即“服”、“伏”、“复”三字诀,但不是刘君所说的吃黑枣的三字诀。吃黑枣只用服字诀中的内容。

  问:太极图中间的一条线,不能偏一点,不轻不重。

  海牙答:此则守中之道。万事不离其中,走中间之路,也就是儒家所谓的中庸之道。太极图是一个阴阳鱼,走在阳的方面不对,走在阴的方面也不对,要走中道,不可偏执。诀曰:脚踏虚灵,如履薄冰。就是对太极图中阴阳之道而言。

  问:胡耀贞先生功法讲:有意无意地打拳,每次所打的拳法都不相同,有时则满地打滚,有时全无意识。请问胡老师,这是什么原因?

  海牙答:由胡耀贞先生的功法,愚想到一首诗:两脚任凭行去处,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薰薰醉,却问青天我是谁?就是这个道理。

  问:中医是一家,气功是一家,但是一家人坐不拢,谈不来,这问题怎么解决好?现在(1986年)全国的气功领导机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已经国务院体改委批准,即日开始工作了,请教老师,若按“求同存异”的原则能否团结起来?

  海牙答:团结起来很难。因为名人都有名人的特长,且大多都有门户之见,很难有就己从人的。

  问:老师讲道,过去许多练功的人自吹白擂,可是他的寿命并不比不练功的人寿命长;现今也可以看到有些练功的并不长寿;有的练功人却死于癌症,有的癌症病人知道了自己的寿命受到威胁,拼命练功,却延长了生命期。这是什么原因,请老师指教。

  海牙答:有一个养鹿场,里面也养了一条狗。狗每天追着鹿四处乱窜。场主很讨厌狗逐鹿跑,便将狗送了出去。但不久,鹿场的鹿大多数都生了病。后来场主与朋友分析鹿生病的原因,最后得出是因为没有了狗的追逐,鹿缺少被动的运动,慢慢地就产生了疾病。场主便找回了狗,鹿在狗的追逐下,很快地又健壮了起来。他们后来便给这条狗取名鹿医生。

  根据上面这则故事的启示,我们在治疗神经衰弱患者时,一般是教以一两个运动方法,让他们自己治疗。

  健康的人练功,往往会因为自己身体无有疾患,而易产生懈怠的心理。而病人则不然,正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所以练功也比较认真。特别是被当今医学判定为绝症的患者,更是加紧用功,反而得到了健康或生命的延长。这就是道家所谓的“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种真实的体现。只有你用心去练,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不过很多人懒惰不肯练而已。这个懒惰病是最难治的。

  问:先天功与后天功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练哪种功效果好?

  海牙答:我们现在常说的先天功,是指无为而做;所谓的后天功是指有为而做。比如先师陈撄宁先生《静功疗法》及《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中工夫,就属于先天功。这类功夫,效果缓慢,但没有流弊,只要认真去做,总会得到效验。又如《伍柳仙宗》等书中所讲的方法,属于后天功,这些方法有一定程序,但做不好易出弊端。这只是一个极大概的分别。详细的分别方法,一言半语难以尽言,此不赘述。

  问:(中略)自从我害了心脏病之后,性机能逐渐衰退。现在59岁,就完全没有了性生活的要求。但不影响我健康和精神,所以我不以为苦,反而为乐,没有漏的顾虑了。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确?

  海牙答:养生之道,贵在返还。性机能衰退,应炼之使其恢复,方为合乎法度。

陈撄宁天元丹法函授教材目录

胡海牙

(本函授教材是1996年由中华气功杂志社主办的陈撄宁仙学天元丹法函授班的教材)

  目录:

  一、 近代仙学的开拓者陈撄宁

  1.陈撄宁仙学箴言………………………………陈撄宁(1)

  2.陈撄宁夫子遗墨………………………………陈撄宁(2)

  3.我与先师陈撄宁………………………………胡海牙(3)

  4.仙学巨子——陈撄宁…………………………田诚阳(5)

  5.陈撄宁证道箴言………………………………田诚阳(7)

  6.陈撄宁先生实修总结…………………………陈撄宁(9)

  7.陈撄宁自传……………………………………陈撄宁(10)

  二、 仙学概述

  (一)仙学释名…………………………………………(14)

  (二)仙学基本内容……………………………………(15)

  (三)仙学原则…………………………………………(17)

  (四)学仙条件…………………………………………(18)

  (五)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术…………………………(19)

  (六)仙学与理学、佛学、玄学不同…………………(20)

  (七)仙学与神仙家之异同……………………………(21)

  (八)陈撄宁对中国古代仙学的改革与发展…李养正(22)

  三、 仙学基本要领与基础理论…………………………(28)

  (一)、仙学基础1.丹道原理2.三元丹法3.人元丹法4.上药三品5.小药与大药6.内丹与外丹7.阳丹与阴丹8.产药与成丹9.黍米丹说10.小大周天11.小还与大还12.火候与止火13.玄关一窍14.专气致柔5.学仙毕业时间16.辟谷与成仙17.仙佛皆重清静心8.修仙必以德为辅19.筑基20.用功时间

  (二)修炼秘要1.论性与命2.论初步存神3.论呼吸与胎息4.论真空炼形法5.论杂念6.论冲关7.睡功三昧8.先天一气与神仙9.炼虚合道超出三界10.胎从空定中来11.文火与武火

  (三)修炼法要1.修道程序2.仙家顿法3.先天玄妙4.学仙简要5.开玄关6.初学守窍7.玄关发动一景8.调身调息9.调药与河车逆转10.天丹要诀11.活子时12.丹成温养13.长生口诀14.老年人多睡为妙15.防偏之法16.小周天任督感应17.功境例解18.生死流转之机

  四、仙学下手功夫——仙学静功

  (一)静功总说

  (二)静功问答

  (三)治遗精的内功

  五、天元丹法实修与口诀

  (一)天元丹法修炼

  1.天元丹法修炼要旨

  2.仙学修炼层次

  (二)修炼程序与口诀

  1.日常心法

  (1)心法释义

  (2)心法解析

  2.筑基心法(一)

  (1)心法释义

  (2)心法解析

  3.筑基心法(二)

  (1)心法释义

  (2)心法解析

  4.化气心法(一)

  (1)心法释义

  (2)心法解析

  5.化气心法(二)

  (1)心法释义

  (2)心法解析

  6.化气心法(三)

  (1)心法释义

  (2)心法解析

  7.化神心法

  8.还虚心法

  (三)天元丹法筑基法

  1.日常修炼心法

  2.修炼身法

  (1)盘坐

  (2)平坐

  (3)立身

  (4)卧身

  (5)手势

  3.筑基心法(一)

  4.筑基心法(二)

  5.功境与效验

  6.注意事宜

  7.真道无言

  8.心声

 

  六、女丹修炼

  (一)女子修炼与年龄的关系

  (二)女子修炼三十六问

  (三)太阴炼形真法

  (四)女丹秘旨

 

  七、仙真传略

  1.吕纯阳祖师事略

  2.张紫阳仙师略传

  3.白玉蟾仙师略传

  4.王重阳真人事略

  5.孙不二仙姑事略

  6.马丹阳真人事略

  7.丘长春真人事略

 

  八、仙学经典

  1.《黄庭经》讲义

  2.《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3.《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

  4.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

  5.《阴符经》释解

  6.《太上老君清净心经》释解……………………胡海牙选介(144)

  7.《入药镜》解意……………………胡海牙选介(145)

  8.《百字碑》释解……………………胡海牙选介(147)

 

  九、老年人修仙有望史话

  1.溥一子自述四年间功夫进步情形

  2.溥一子内功日记

天元丹法实修与口诀

胡海牙

  (一)天元丹法修炼

  1.天元丹法修炼要旨

  天元丹法是清静功夫

  天元丹法的修炼,是一人于静虚中养清灵之炁,渐而神气合和而大丹有成。此法适于普修,同证仙道。

  清静丹法无为而修。

  天元清修丹法,以清净为本,无为是用,浑成育果。一切只在自然而然之中无相可执,无理可明。可是今将以丹法示人,无名不足以醒人,只有依循传统丹道的理法,分层解析,只要学人能明悟其理,循叶而入其根,见无为之源,进无我之境,我辈方心生欣慰。

 

  2.天元丹法修炼层次

  筑基:炼已定性,固本培元。

  化气:凝神为用,燕育胎基。

  化神:性命同证,妙化胎道。

  还虚:本位常明,主我有为。

  合道:法无定法,道合自然。

  (二)修炼程序与口诀

  1.日常心法

  清身落坐

  耳听皮肤

  神气合一

  胎息养真

  (1)心法释义

  清:无杂之净;

  落:方便之法;

  坐:坐下,亦指放下心头。

  听:耳根听气息开合出入于遍体毛孔。

  皮肤:躯体与肌肤若一。

  合一:神气相融。

  胎息:凝神入气穴,神气合一,体内先天之气生化旺盛,口鼻呼吸息微,故胎儿在母体胞胎中。

  养真:在胎息状态,命中“真我”得到滋养。

  (2)心法解析

  此心法用于日常方便之时,方便之地,方便之心理,皆可为之。不以任何理由束缚自己不可修,不去修,做了就好,做了就会受益。

 

  2.筑基心法(一)

  阖目端坐

  呼吸匀和

  心净神宁

  通身畅舒

  (1)心法释义

  因:无力而神自轻,自清;端:身体端正,心理明确。

  和:无序无别,能量如一。

  净,宁:自由之本然。

  畅:气无物不通,无处不到。

  (2)心法解析

  修养心身,是炼己的目的。在自然而然之中体会无意识状态下内在的真我,觉悟生命的本元。要清松自己的身体,端正自己的身体,安排自己的身体,协调自己的身体。

  3.筑基心法(二)

  凝神合身

  不著不离

  精气丰淯

  氤氲温和

  (1)心法释义

  凝:非无形之意散;合:照顾,融一。

  著:执力;离:分力

  丰淯:自化,自润,自足。

  氤氲:内气演变生化之状态;温和:充实自在。

  (2)心法解析

  要知道神,要会行神,要会用神。

  此筑基阶段,需感悟到与掌握神、气、精的状态,并使它们融汇合一。坚固生命根基,培育生命能源,为下一阶段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4.化气心法(一)

  放神回腹

  伏气若生

  天机自盗

  真阳浑成

  (1)心法释义

  放:自然也,心动而神自律、自顺、自运。

  伏:神居气中,蛰藏于内;

  若生:后天阴气始消,先天真阳始生。

  天机:先天一阳灵动;

  盗:体内先天之炁灵动,自然可夺天机。

  浑:混沌若一。

  (2)心法解析

  常言神气合一者,依境界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相合状态,此处阴阳真精化气时,必先使神清意静,悠闲,在无执力时神方能蛰伏于气中,入真精之内核,才能成先天阳气,此乃天机自盗,有炁始生。

  5.化气心法(二)

  聚神注物

  阴阳流旋

  鸿蒙化气

  基胎归田

  (1)心法释义

  注:看守似的参予;

  物:全身之真元精气。

  流:生化不息。

  鸿蒙:真元之炁始生状态。

  基胎:本命之胎;田:有形之身,初习者可指小腹。

  (2)心法解析

  以有为之法用神,宏观照顾,微妙参予,整体于全身,不住于一点。身中真阴真阳交感,相互逐行,成旋运之炁象。先天真气孕育生胎,养于腹田。

 

  6.化气心法(三)

  心息似依

  神气虚寂

  天地无别

  全我真阳

  (1)心法释义

  心:心神;

  息:体内运化之气机;

  似依:若即若离,无障无碍,不空不有,自然之机。

  寂:静之清也,静之极也。

  无别:人之小宇宙无异容身之大宇宙。

  全:命胎气足,固本无亏。

  (2)心法解析

  神气相戏于无间,无内无外,不实不虚,居妙有之无,虚无之有,有感而遂通,灵会于太虚,真阳育胎,命之全也。

  7.化神心法

  定中无空

  内外重阳

  妙合太一

  神胎复道

   8.还虚心法

  行界分明

  自识法修

  一朝入本

  主我逍遥 

  今将“化神心法”与“还虚心法”示人,使学人知上修境界。不注明境界之解,是为方便修炼者清心于“筑基”与“化气”二心法,安心固元,不做他念,乃实修之根本也。

 

  (三)天元丹法筑基修炼法

  1.日常修炼心法

  日常心法

  清身落坐

  耳听皮肤

  神气合一

  胎息养真

  此心法于日常行为中,可随方便放下心头,耳根始则内听皮肤之息,渐而内听全身整体之息,心身相融,渐入胎息,怡养性命之本。

  亦可按时或盘作,或平坐,或立身,或卧身,只要身体舒适、自然、即可。念念不离肌肤之息,体内整体之息,神气之合,久之自生安然,入于虚寂,得证道体。

  闻腹炁中有声;闻息出入肌肤之声;薰蒸之气,充满全身;腹暖如春;遍体酥软如绵;腹内之气旋转如意;有形似卵,内里清净;气卵内外透明;阳春白雪之境;心肾之间,有气如轮自转;气神相间,无别融一;身心大畅。

  此处功境,以佐助学人解悟,以参悟以上修炼内容。效验之序,不足为据,亦不足以表明个人之功景。所修理法虽同却因人而生境界,旨在身感而悟,明彻于心。如参修入本,直透空空,容虚寂妙境,方是甚善。

  2.修炼身法

  (1)盘作。

  可自然盘,双腿叠作;如方便,即无过多痛楚,可单盘,一腿置另一腿上盘作,双腿紧固为好,足近身为佳;双盘亦可。

  (2)平坐。

  自然坐于凳前部,双足与肩同宽,或足腕交叠,身体端正,头颈竖直,轻松即可。坐时亦可随当时方便采用姿式,选取位置,如随意坐于沙发中,或平坐,或盘作均可。

  (3)立身。

  自然站立,足距与肩等宽,松胯轻身,双手合抱于小腹前,左内右外。

  (4)卧身。

  侧身,需枕物品,高度使头与脊柱一平;仰卧可枕的低些,便于颈部的放松。

  (5)手势。

  双手自然置于膝腿之上,手心向下,不要朝上放置,那是单一修炼某种内容的法门,与此“静息法”不适。或合掌叠于腹前,左上右下,自然放落,不拘一力。

  此心法是“自然静息法门”,以有为入无相,合于天地之间。大道至简,大法至易。

  3.筑基心法(一)

  阖目端坐

  呼吸匀和

  心净思宁

  通身舒畅

  4.筑基心法(二)

  凝神合身

  不著不离

  精气丰淯

  氤氲温和

  修炼之法见上一节口诀部分,行方便培育元气、元精、元神法门。

  5.功境与效验

  呼吸绵绵若存似无;

  心意与气相依;

  周身温和;

  腹内有物荡发;

  闻腹中有声;

  闻息出入肌肤之声;

  薰蒸之气,充满全身;

  腹暖如春;

  遍体酥软如绵;

  腹内之气旋转如意;

  有形似卵,内里清净;

  气卵内外透明;

  阳春白雪之境;

  心肾之间,有气如轮自转;

  气神相间,无别融一;

  身心大畅。

  此处功境,以佐助学人解悟,以参悟以上修炼内容。效验之序,不足为据,亦不足以表明个人之功景。所修理法虽同却因人而生境界,旨在身感而悟,明彻于心。如参修入本,直透空空,容虚寂妙境,方是甚善。

  6.要点事宜

  筑基心法以“自然静息法门”入阶修道,亦可用于各层修炼之途,到时自随己身功境而灵用。此无为之法,无难无简;行自然心法,有心无心。勤而行之,必有大成。请勿以大道至简而轻之。

  7.真道无言

  修炼之事乃大道之用也。

  大道无常,大道有情。

  大道无内无外,大道无贵无*。

  大道归真,大道至朴。

  道不远人,人不离道。

  道法自然,大道至爱。

  修炼之事小,不修之人一样存活;

  修炼之事大,修仙之人利己益世。

  8.心声

 

天元丹法答疑专刊

 

胡海牙

 

  学员朋友们:天元丹法函授自开班以来。收到了大量咨询信函及实修汇报。大家热烈表示,能亲聆胡老恩师传授天元上乘丹法,实屑天赐良缘。学员们收到教材后,如饥似渴地通读了一遍又一遍,普遍认为这部教材编著的太好了。如贵州学员尹大成说:这部教材确如序言所论,大道正法详明,天机要诀泄露,而且不崇尚什么奇功异能,不搞个人崇拜,苦心孤诣,引导学员明理以尽性。天津学员吴昆志先生说:我修炼内丹七年了,由于仰慕陈樱宁仙学,托人买了(道家养生秘库)一书,读过多遍。但由于拘泥于自家体内坎离交媾、过三关、运周天的这一内丹方法,竟然未能抓住“先天一气从虚来”这句真诀,也未能发现从宇宙虚空中吸取先天之气的修炼体系。一口气读完教材后,恍然大悟,心中无比酣畅,当晚炼功时,竟然出现了胸腹通明的一大光明相,真是丹经没有名师指点,如同瞎子摸象。

  很多学员在研修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河北沧州学员李学信在听息过程中,很快就不知不觉呼吸停止,周身温和,感到躯体不复存在,和宇宙融为一体,当神外驰时又能感到皮肤细微的气息出入,把神收回,又恢复无我状态。北京学员朱成一心一意听息于肤,久之,自觉一吸,气从身外入,同时一气悠然海底上升;一呼内气油然下降,符合丹经所言,并需进一步深化内呼吸状态。他说“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把内丹修炼作为终身努力的事业。乌鲁木齐学员门洲亦来信说:5月3日接到资料,即练静功听息。午夜括子时发功,次日中午又活子时发功,5月7日小便由原来的血便变黄,大便由一日两次稀便变成两天一次干便,5月13日练功时,下丹田热滚,上丹田虚空处,一轮太阳明照,时远时近。

  我们值得欣喜,心慰,本着研究上乘丹法真实殊境。历来上乘之法所以难以获得,我们觉得主要是无人点拔,引路之人,如今在科学日益精进的今天,难道还能让此缺陷存在吗?愿我们的工作能增进您的修持深入,获得收益。感谢为此伟业奉献的先人,今人们,衷心感激!首批专集共二十三讲分批刊发以食学友。

 

  一、天元丹法是修天丹,什么叫天丹?

  答:仙家体内,本无一实物曰丹。所谓天元大丹,是指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外出现通天彻地圆陀陀、金灿灿的大光明景象,是一种明心见性的状态,整个体成为一颗大丹,被宇宙环抱其中,不单指体内某一局限性的光团。内丹名词均由外丹而来,叫内丹实为强用外丹名词来形容人体的这种明心见性的状态。

 

  二、什么叫先天一气

  先天之气先于父母,先于天地而存在,创生宇宙万物。先天之气不但肉眼看不见,道眼亦不能见,但它无外不在,唯一的赋予万物和人类以生机。当父精母血交媾时,太虚元气即落其中,成为吾身的先天生机之源。先天之气虽然人人都有,但禀赋有厚薄;成人以后又日渐衰少,故须采炼先天之气以使人体生机复壮。从虚空中采炼先天气,即向宇宙获无限生机。先天之气与人体的真阴真阳相互生化即可构成天元大丹、虚实圣胎。

 

  三、如何采先天之气?

  答:先天一气,从虚空中来,虚空包括人体内外的虚空,体内外虚空本联为一体不可分割,犹如海水与大海的关系一样。人只有在接近胎息的心灵虚空状态,才能启动虚空能量的运化,虚无中能量运化,体内外无障碍,故人体能从更广阔的宇宙虚空吸取先天一气。古代神仙家广成子告黄帝日: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合,故我修身一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这是采先天一气最根本的原则。天真气无处不在,而人若不进入空定状态,无法招摄先天一气,而一旦进入空定状态先天之气,不采即入,一个“采”字与实修过程并不相符,我们要修炼一种空定状态,不采自来。而人室之门,必由胎息之路,功夫达到胎息之时,必然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呼吸似无似有,久之,万想皆空,万象皆空,万物入定。定中,先天一气与人体真阴真阳自然交相融合生化,变人体肉身仙胎。采先天一气即从虚空中摄取能量,只有静取能量,只有静其心,才能打开通体毛窍穴道,空气中好的东西就全进人体内,这叫虚其心实其腹。这时,人的营养,不再主要*食物,部分的*真气,一般练气功叫养生,采取虚空真气充养人体,叫摄生,只有服真气,才能长寿。采先天一气,关键是虚心,静心,凝神气穴如无线电电子管是真空的,真空度越高,真空管接受,无线电波及放大无电线波的效果就越好、越远。从虚空中采取先天一气的入门做法是:凝神入气穴,中老年人凝神于脐后、两肾间的腹部空间(下丹田)。青年人听息于腠(实则以整个身体为一大气穴),不必在念头、呼吸上做功夫;也不必存练精化气之念,只是凝神气穴,耳听皮肤而已。在这一过程中神气相依,阴阳相合,丹田一窍与人体这外大窍,自然成为神与气、阴阳相博相依的气化之炉。

  凝神气穴入门后,随着内气姻蕴生化旺盛,外呼吸渐弱,会自然而出现胎息,在胎息状态或接近胎息状态时,人体虚无空间的生化之机被启动,也就是玄关窍开了!此时人体与宇宙虚空自然联为一体,宇宙能量自然源源不断出入人体。此时,心神仍需依于气,不离于气;神气相合在神气相合的状态下,人体后天之气自然向先之气转化。

  注意:天元丹法的特点是炼精不化气,修炼关键在于进入神气相依的状态。神气相依状态下,不需任何有为的操作,神气交合有它自然的升阳火,退阴符过程,只是要注意,神要相照于气的整体和自然过程,不要分辨什么,选择什么,留恋什么。请记住神气自有向光明通透状态转化的趋势。我们要选择的,是这一总趋势,此理印于心后。

 

  四、天元丹法的修炼中心是从虚空中采先天一气,与伍柳丹法所言炼精化气,过三关运周天有何不同?

  答:仙家静功有两种,一是从修命入手,在活子时起火,烹炼无欲的精,通三关,运河车,行周天火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此乃清静功夫的渐法。二是从修性入手,即仙家顿法,完全是一种静功夫,虚极静笃时,外呼吸几近停止,谓之胎息。胎息之时通身关窍自然开通,先天一气如水向低近流一样,不可阻挡地贯注人体之内,不采自至。先天之气会自然与人体精、气,神,交融化合,精自然化为气,气自然化为神,神自然还为虚,在无为状态中听任先天一气逆转体内阴阳生化,使精、气,神重返先天元精,先天元气、先天元神。此为仙家顿法,属中黄真透,不必再分小周天,大周天与小还丹,大还丹等。及到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层次上,二者已无分别。不过修炼到最后两步的人,千年廖若晨星。天元丹法修炼方法很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不容易做到,越不容易做到东西;如能持久之以恒,那么肯定获大成功。

 

  五,什么叫玄关一窍?

  玄关一窍即身体与宇宙虚空先天一气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关窍。玄关无一定部位,人身处处无不可成为玄关。玄窍平时无形无迹,非到静极生动时,关窍不开。静中无我时,阳气忽然生微动,职丹田生暖,耳后微风,口中津液香甜,神识恍惚、杳冥,此即一阳初动之象,玄关窍开之兆。可见玄关窍开在一阳初生之时,这也是外采虚空之气,内炼体内阴阳的开始之机。非静观、静照到极静处,玄关窍不开。玄关窍开,是神气相依,炼气的开始。出现丹田热耳后风声、天目光琪、身中大震之时,为玄关窍更高层次的开启。

 

  六,什么叫胎息?

  在凝神气穴忽而忘我的虚极静笃之时,人体内呼吸活跃,外呼吸接交换能量气息,而鼻息几近停止,如在母腹中,谓之胎息。在胎息状态下,虚空中先天之气自然会涌入身中,被人体摄纳。

 

  七,什么叫活子时?

  活子时指:凝神入气穴,久而静极,静极而真阳发动之时,出现阳气拱关欲出的景象,谓之一阳来复。如丹田暖意,外阳微举,耳后生风,天目闪光,口中滓液香甜,心神愉悦恍惚等等,仙道之始,此为玄关窍开启的征兆,修仙之始,识得此机,方可修仙。不识此机,觉得好奇或心生欢喜为之动心,必然出静出定,当面借过仙机。活子时发动,仍须心不动念,继续静观静照气穴内激荡处(而非激荡之景象)勿忘勿助,此为得时得窍。如此,则身中阳气被心神所招摄,自然返回气穴。气归气穴,神凝气穴,神与气在气穴内相依相合,交感生化,在神气交感生化的过程中,神不断纯化,气不断纯化。转化为真阴真阳的交感生化,自然会渐渐产生成就仙胎的真种子。大道自然,关键在于识得活子时勿惊勿喜,勿望勿助,凝神气穴,任凭天机自然运化。

 

  八,活子时中,外阳挺举怎么办?

  答:静中外阳微举是一阳来复的景象,一般无明显衷老亏损之士,仍身心不动,耳听目照通体皮肤,全神听气息出入于遍体皮肤(统观统听通身皮肤,这需要平日经常训练,功中方可熟练),任元气熏蒸于全身遍体之内,而不聚于一处。久之,外阳平复了,皮肤忘了,呼吸忘了,渐渐进入胎息,在胎息中采先天一气。天元丹法之门就是胎息。如果听皮肤,外阳仍不倒,则可起坐活动,分散精神,勿令精泄。对老年亏损之体,当心静无欲性兴奋发生之时一阳来复,可用采小药的方法:“一息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就是说,吸气以回缩外阳,气息归于脐内,同时咽下口中滓液,要一下子将滓液咽入脐内,阳气,津液和心神都归于脐内,叫做水火相见,如此坚持锻炼一定时期后,亏损补足,逆转衰老,身体复壮,便可与中老年人一样,当活子时到来时,听息于肤,神合于先天一气熏蒸遍体,此即炼气炼神。

  大家一定要注意:性功能衰退则不能修仙,修仙一*的是元神,二是元气,性功能衰退,意味着元气衰退,故修仙之士,一定要先补亏损,恢复性功能;年青人要爱惜元气元神,筑基阶段尽量不要同房,不思淫欲。一阳来复时,急听全身皮肤,分散注意力,令阳气散布全身,熏蒸五脏,或起身活动,使外阳平复。

  学仙要绝顶聪明,会灵活应变,聚集保存元气。当然,漏一两次也没关系,产生浊精后不漏反而不好,变成精就不能化气了,炼气不化精才对。天元丹法的核心就是炼气不化精。神宜内歙,气宜鼓荡。神内歙,气鼓荡,神气相合便不会产生浊精。

 

  九,如何听皮肤?

  答:感觉人如同一个气球一样,气球是一个整体的人,气球内外全是气,天人合一在气中,耳根内听(观音)、双目内视(内照),气出入于气球之外,升降于气球之内。潜意识中又不忘气球是宇宙的中心!听皮肤中不要主观用意识听什么,只是被动地感受全部气机的整体变化,不要分辨。有主动、有分辨,就易出偏。但要知道总的趋势是向光明相转化。比如看电影也是被动地接受全部画面。

 

  十,筑基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答:筑基完成的标志是无漏。男不漏精,女子绝经(老年女子要月经复来后又复绝)。筑基不是一百天,而是一辈子的功夫。淫心即佛心,没有性欲就修不了仙。修仙不是灭绝人欲,而是把人欲从男女交媾之乐中,引导到神气相合,人天相合的大道中来,获得长寿成仙的大乐。故修仙须补漏、止漏,尽量减少精,气,神的牦损。筑基最好的方法是凝神气穴(脐内与两肾之间,又叫下丹田)与听皮肤相结合。凝神气穴的过程是培补元精,元气、元神的过程;听皮肤是将元气,元精、元神弥散到全部体内的过程。元精、元气聚于下丹田,一般人很难控制做到无漏,百分之九十九的修仙者都失败于此。故我与先师发展了观世音耳根内听皮肤一法,当人体元气,元精,元神旺盛欲动时,引导其广布整体之内,勿使外漏。天元丹法是以整个人体为丹田,整个宇宙为丹炉,广采虚空先天一气,神气交合,烹炼天元大丹。筑基在此一法,炼气,炼神在此一法,采虚空先天一气在此一法。

  天元丹法修炼的整个过程离不开此法。当然,随着修炼的不同阶段,气穴有不同的内含和部位,初炼还要从凝神下丹田和听皮肤开始。注意:凝神而要不用神,不用神去思考,分辨,耳听也不用耳去分辨,只是被动地获得信息,而不主动去等待什么。不主动用神、劳神,但又要凝神,这就是会用神。凝神气穴的最好的方法是先用下丹田感受下丹田穴,待心自然静下来后,再加上双目内视,又耳内听,这叫返观内照。逐渐达到精、气、神三家汇合于气穴,自然会产生从后天返先天的变化,如同种子种到湿土中,不用操作自然会生根。发芽。听皮肤的方法前文已介绍,当精气神补足以后,重点采用此法,使整个人体成为一个大丹田,成为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为丹炉。在胎息状态下,虚空先天之气,自然灌注到人体整体之内,中黄直透,天人阴阳鼓荡,实为大丹捷径。凝神气穴与听皮肤,二法是相互为用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灵活应用。

 

  天元丹法答疑第二部分(36问)

 

  1、从筑基的修炼程序看,是否可以程解为三步,即日常心法——筑基心法(一)——筑基心法(二),这三步是否具体标准?

  答:日常心法以进入胎息为标准,达到清心,养身的功效; 筑基心法(一)以身体处处协调为标准,达到内心平和;筑基心法(二)则须达到气与神融一。日常心法在平时即可操作,是总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心法(一)入手修持,把身体调整平衡,融通,使精气充融。心法(二)通过神气相依的操作,使之达到调节精气,培养身体的功效,为化气阶段的修炼打下基础。

 

  2、日常心法是否可理解为首先是“清身落坐,耳听皮肤”的修炼。而“神气合一,胎息养真”是前述修炼过程中自然达到的状态?

  答:也可以初步这样理解,但不尽然。此十六字实言一个修持方法与境界。但每句也可作为一个小阶段修炼方法与境界。没四个字所概括的,既是入手方法,也是目的,也是状态,更是心法。

  3、最初阶段的神气合一是否理解为意念与呼吸之气合一?

  答:可以从此入门。总的来讲神气合一没有阶段之分,只有修持境界,状态之分。

  4、耳根始内听皮肤之息“内听”是感觉气出入皮肤吗?渐而内听全身整体之息如何理解?

  答:详见“如何听皮肤”。

  5、元气是否是先天一气?元精是否是先天气在受始时藏于肾中之精?元神是不是真人?真我?本性?佛?筑基阶段如何把握它们?

  答:元精元气是生命本来之气,受升父母之始。而先天一气遍及宇宙及体内体外的虚无空间,无处无时不在。修持圆满为真人,元神的性情为本性,元神可以说是真我,一真我之生命融于万物之行为即为佛。元神是人体生命的真种子,修持必须有元神为之。在天元丹法中的筑基阶段,采用神气相依无为而行之的方法即可。

  6、请介绍上乘,中乘,下乘筑基的标准?

  答:上乘,中乘,下乘完成筑基的标准是同一的,都为育气培元,只是入手方法存在差异。

  7、心身相融如何理解?

  答:心身相融是生命之大统一,是神气合一的目的与结果,能得以养生,是练成元神的基本条件。

  8、神气合一在筑基阶段相合状况如何表现?

  答:神气合一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胎息,无内无外,无我无他,以合自然之体。

  9、初下手功夫,以神驭,以气养神,这个神是元神吗?神如何驭气?气怎样养神?

  答:初入手之神,是指清净的意识,而非元神。在进入胎息之后方有元神显现。落在清净状态,神气自然相驭,相养,自然而成立,这是天元丹法无为而修的思想。

  10、羲驭未升阳谷之时是指什么时间?

  答:指丹田气发动,一阳初开之活子时。

  11、初入手时的心息相依是否可以理解为关照着呼吸之气出入皮肤之感觉?

  答:可以。

  12、如何调呼吸使外呼吸变为内呼吸?

  答:在清净之中使口鼻外呼吸匀和,渐入无为之息,内气氤氲,元气发动,神气和合外呼吸微弱之时,即为内呼吸开启。此境自然发生,切不可强憋气造作。

  13、将神光聚一点,神光如何解释?如何聚法?

  答:神光即闭目时所见天目内外,人体内外之光。初入手时,以意观之即可渐聚。

  14、何谓行神?何谓用神?

  答:神气相依即为行神,以神调气为用神。

  15、皮肤为玄窍,如何理解?是否是元气,先天气进入的门户?

  答:入胎息之后,整体合一,身无挂碍,肌肤毛窍才可称为玄关一窍。之前不可有此称谓,它是混元气出进的门户。先天一气出入无障碍,我玄窍可言。

  16、练功结束时,如何收功?(其它功法有收功方法)

  答:“神归虚里,外气内敛,内息调和,真我清净”这是收工口诀,也是收工的心法。但天元丹法无为而修,不收自收,可不必拘于收工的形式和过程,以上口诀仅供参考。

  17、坐功,睡功,手心是向上还是向下放?睡功时,手,肘如何放置为好?

  答:手心向下,睡时手放体侧,相距一拳,肘自然弯曲。

  18、练睡功是否一定要将床一头垫高?形成上高下底的斜面?

  答:床必须水平。题中所说方法,仅是养生之一用而已。

  19、由功中入睡,醒后(第二天早上)是否有收功?

  答:有收功之念头即可。若时间充裕,可静卧或静坐,以温养为主。

  20、凝神气穴(凝神入气穴)穴在何处?

  21、凝神入坤脐,是否指气穴?有没有区别?

  同答:天元丹法的凝神气穴在整身,而不仅指坤脐或其他任何局部。开始可先凝神脐内下丹田气穴为入手功夫。清净为本,无为是用,在自然而然中神气和合,丹法有成。

  22、听息于肤入门,在神气合一的状态,进一步凝神气穴,这个火候如何掌握?

  答:火候自然而生,无须人为。

  23、练习其他功法,在停练多长时间后,方可修炼天元丹法?

  答:无须此说。本不相矛盾,随缘而定。

  24、风、雨、雷电的天气,可否练功?

  答:一般不练,因为自身把持不住,易受天地之场相冲。

  25、练功时是否要求舌抵上腭?

  答:是。

  26、进阳火如何进入?可以用体温计测量火的体温否?

  答:进阳火,退阴符只在于心念之间,意动神动即为进阳火,意静神静即为温养,自相平稳,阴符自退。而传统的丹道练气之法则以气之运转方向、次数为阳进阴退,在此不作考虑。

  27、如何知道身结丹与否?

  答:结时自知。安心修持,丹本无形,用之于身,法于自然。

  28、何谓栽接?

  答:神气合一久之,精满气足,以续生命之油,即是天元丹法修炼的栽接之法。

  29、元神与阳神有那些区别?

  答:元神为母,阴神与阳神为子。以元气练阳神,成之于元神。

  30、元神出游若不能回来如何处治?

  答:出者是阳神,而非元神。欲使阳神如体,当先使元神安坐;如元神不得清净,本性自失,阳神迷乱。谨慎之。

  31、阳关已闭是何谓?

  答:阳关已闭即为玄窍归一。大周天远行,体成无漏,阳关自闭。无漏之体未成,阳关不闭。

  32、内气不足用何最佳的方法弥补?

  答:一心清净,内气调和,内视一片光明,阳气自生,神光注气,阴阳平和。宏观照顾耳听皮肤时,有一神意存于肾前脐后中空处,丹气自然回聚,内气充盈,以此可作为内气弥补之法。

  33、入定在什么时候适宜?若功力不足,入定会有害否?

  答:功力不足时,只言静坐,无入定之说,待内息绵绵,身心俱一,神归虑寂,自在定中矣。

  34、入定无人照顾可以吗?

  答:入定是自然而然产生,无须人为安排,环境必须舒适,安全。如有师长或道友相伴也可。

  35、筑基功过后进入何阶段?

  答:筑基功过结束后,进入化气阶段。

36、关于入室,教材中,神气在定,而不见在定之相,任地涌金莲,美女入户,只不思善,不思恶……既然入定,就像活死人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了,怎么会有以上感觉?

  答:入定不为空,静时清净,定中自有内容,是元神元气的自在变化。题中所述诸现象均为幻觉(在没有外界刺激而出现的幻假的感觉)。只要一心不乱,幻相自消自灭

欲保长寿 先补亏损

胡海牙

 

这些年来,常有身边好友邀余写些养生文字,余自思才疏学浅,故每每推辞。及至近来在医院诊病中常有“气功病”者前来求治,方觉此事大为不妙,询查根源皆因不知养生延命,妄谈“气功”所致也。然初步养命道理,老师陈撄宁先生早于三、四十年代即已广泛讨论宣传,今人不察而重蹈覆辙良可悲也。余深悯其苦,即继陈夫子志,再而言之,以醒今人耳目,是为不作之法。

考历代修炼法门非止一途,有时此法适用,有时彼法相宜,贵在融会贯通而全不执着。近之学气功者每喜闻简单之口诀,而传人者亦仅传呆板之方法。对于原理往往忽略过去,以致是非莫辨、轻重倒置,最易误人。昔之著书者其在当时各有目的,彼只求达其目的而已,往往重整理经验而非传播知识,原不必限制后人定须依从其说唯唯诺诺。可惜后人读书无识,遂极容易被人所误。今之传气功者或执定一书以教人,或专守一法以济世,自信其坚,且自视其高,结果竟不免失望。故愚见主张先从研究原理下手,务求明白其所以然,庶不至为各种道书丹经所误,更不至被近代传授口诀者所欺。但我之所谓原理者,乃根据事实而推断,几乎可以称得定律,不象他人空谈玄妙。

弥补亏损 实为急务

仙家功夫分为性功与命功两大部分。有主张先修性后修命者,意谓性功若不纯,命功亦难得见效,假使性功做得好,命功自然易于成就,此一说也。又有主张先修命后修性者,意谓命功有限量,性功无限量,宜先将有限量者做完然后再致力于无限量者,只要留得筏子在,不怕将来不能渡河,就怕筏子毁了即永无到彼岸之一日,此一说也。更有主张性功与命功同时并进不分先后者,愚见亦赞成此说。盖性功属于心理方面,命功属于生理方面。心理固能影响到生理而生理亦能改变心理;可知心理与生理有相互的关系,不能于其中分轻重缓急,因此性功与命功亦当同时并用,不能说孰先孰后。

性与命在最初源头本不可分,惟吾人既有此后天肉体,且须设法保存此肉体,勿便其速朽,姑将性功与命功分为两部分比较,不分者似为便利。是论理与论事之不同也,非强加定律。先修性者每尊北派清静,先修命者常讲南宗栽接。古所谓金丹大道实即南宗阴阳功夫,乃《参同》、《悟真》所指,决非清静孤修事也。此一节近代唯撄宁夫子明确讲过,非但知之者不多,即便知道敢于点破者更不多矣。而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不可不明焉。

然而修炼金丹大法条件特别苛刻,非有“财、侣、法、地、福”相应,再加自己的大智大慧勤勉方能修持,这里且不去谈它。而今为方便起见,考虑君等为职业所拘,每日暇逸之时间有限,对于性功颇难深入,又以年龄皆非少壮,半生精力消耗已多,以环境而论现在与将来仍不能跳出此范围之外,所以弥补亏损,命功在君等实为急务。

弥补亏损的修炼

补亏损者,世人娶妻生育及一切酬应,年至四十以后,其精气已耗大半,更有人先天不足,若后天不补足精气,则做气功难有进步,故当注意之。其法:每日不拘何时(若饱食之后必须缓行三、五百步方可就坐)人座,腰带放松。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心神于命门(两肾中间、肚脐对面)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如鸡抱卵须常听。”如此每日行持,坐一、二小时,或能多坐更佳。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阴跷(即针炙家的会阴穴),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却不要理它;待更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不理它,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如此凝定、跳止,万不可稍有邪念意淫,否则自误匪浅。

口鼻之息名为外呼吸,与内呼吸之动作正相反。鼻中之气吸人则内呼吸反迎而上升至脐轮。鼻中之气呼出则向呼吸反而下降至海底。如此情形,久久自然升降,则无弊病。若稍存意念送他上下,则此内呼吸与我灵明不能融化为一。其要紧处,惟忌念起;念起神散,虽坐无益。总之,务要此虚灵不昧之神归入阴跷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

初坐,约得,三百息,继渐加至五六百息,两腰之中及小腹,渐渐觉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觉其热。而后使阳气化为阴精。如是每日行持,以填补历年之亏损,并为藏阳之地步。故此补亏一法,是谓清静中接命添油之秘诀也。此法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乃是以神化气、以气化精。因为年高体亏之人,身中已无精可炼,故不能不借重此法。由此步功夫做完,而后再行炼精化气,方是进步之途。

撄宁师曰:神仙家每于阴跷一穴秘而不宣,且云轻泄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传,盖人不论男女老少,若得此阴跷种阳之诀,其肾阳立能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亦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为寿世,今反用及助淫,是贻害于世也,故必择人而后传者,一也。其二,又恐落人江湖骗者之手,搬弄是非,致虎落平原反被犬欺耳。

仙家养生本于科学实验,每发现吾身有不足处即刻速速补之,每发现与长生有关处即刻注意谨慎。古仙见呼吸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因此遂有调息法、数息法、观鼻法、吐纳法、服气法;见神气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因此遂有心息相依法、凝神入气穴法;见食物与生命关系之重,因此遂有择井泉法、蓄雨水法、造玉浆法、服钟乳石髓法;见日光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因此遂有采日精月华法、晨起服东方生气法;见运动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四此遂有五禽戏法、八段锦法、通三关法、转河车法;见林泉可以避酷暑、穴居可以御天寒、深山可以远尘嚣,因此遂有洞天福地之选;见肉食容易致病、谷食不能长生、熟食每多夭折,因此遂有不吃烟火之志。此皆古仙家全部之学术,今人不弹此调久矣,而蠢者曲解之亦久矣。

修炼要旨

再就其能行者分别言之。

第一、心息相依。吾人肉体上最重要之机关即是呼吸,呼吸若一断,人立刻死亡,不能稍延时日,故命功当以呼吸功夫为首务。古仙以为人吐出者乃父母培育之气,吸入者乃天地生化之气,故《灵宝秘法》以多吸长、呼短少为要点。常见人将亡时只有呼气没有进气是其明证。大都市里弄胡同房屋中空气多半不洁,凡吐纳法、服气法、深呼吸法皆不可用,仅能做心息相依功夫耳。今人做功夫只晓得守窍、通关或深呼吸、逆呼吸等等,若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则很少有人注意。此法至简,唯心随息转,息绵心宁,法效甚宏,是性命和合之根基。

第二、饮食滋补。常人一星期断绝饮食,则饥渴而死,故饮食之重要仅次于呼吸。此条包括药饵补品在内,非仅指每日照例的三餐茶饭而言,因为人身有许多必需之物质在普通饮食中不易得着。又非只指人参、鹿茸之属,五谷杂粮、草芝果实皆有应用。但进补品须要有高等的医药知识,若一味蛮补,非徒无益,而且有害。

第三、全体运动。徒知饮食滋补不知运动,则机关板滞,消化不良,补品亦难得力,甚或壅塞而成大病,故当济之以运动。常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尚需运动,以其生命本身而论也。所谓全体运动者,盖连脏腑神经皆要运动,不仅运动四肢而已。武术之运动宗旨在对敌,未必尽都合于修养原则,宜于古代导引或近代体操法中择其姿势合于修养之原则者行之。总以运动脊髓神经并五脏六腑为主,四肢不过附带运动,并非重要。最忌者就是学做人力士及健美运动或为竞赛夺标之运动,此等争名夺利运动两败俱伤,何尝有人己两利之效乎?愚以为流行最广泛者以太极拳最为宜人,既可不拘壮弱,皆能实行。一动无有不动,又可体悟阴阳相济之理,生发技击之道。以其柔和舒展极尽人体艺术之美,又深符合自然运动之规律。更加神气相依渐人虚无境界,此太极拳之内功也。察太极拳以“松空通”为不二法门,而松空通者又何拘于太极拳哉!

第四、端身正坐。心息相依之功夫,凡行住坐卧皆可用功,不限定专在坐时行之。此处所谓端身正坐者,盖指每天总须有两三次静坐功夫,不可有缺。每次至少半小时,至多两个小时,入定者不限,如勉强延长亦有妨害,心息相依之后宜静坐,每餐饭后宜静坐,体操导引之后宵静坐,杂事之后宜静坐,杂事之后稍加休息皆宜静坐。能静坐即是功夫。不必于静坐时更在身中搬弄什么花样,以免画蛇添足。世人每厌恶正当静坐时,心中常有杂念忽起忽灭,恐扰静功,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静坐是身不动,止念是心不动,乃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吾人既须应付事务,终日在尘劳之中,如何能使心不动?只先求暂时身不动为已足,若果身不动功夫长久下去勿使间断,将来渐渐即可做到心不动地步,此非短时间事也。心定念止就是性功。静坐功大可以矫正中年、年老以后的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之病,又可以治性情浮躁之病。颇有合于老子虚其心实其腹、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之旨。最忌的是在静坐时于身体内搬弄许多花样,以求假热闹,就象江湖卖技之流所表演之花拳绣腿,虽能博得看众喝彩,却非实际基本功夫,识者所不取也。

凡习端身正坐者,只要不歪不*、自小腹以上端正挺直即为合法,但周身肌肉筋骨要完全放松不可有一部分紧张。至于盘腿垂腿、握手放手、开眼闭眼、卷舌舒舌、垂帘观鼻等等皆不关重要。世人专在这些小节目上注意而不研究静坐之原理,所以静坐多年功夫却难得进步。甚至于当静坐时身体或面部显出可怕可笑之奇形怪状,彼等反误以为功夫有效验,并且各处宣传,教人如法炮制,可谓一盲引众盲也。

养生小术远非金丹大业

以上诸条仅是养生小术,远非金丹大业。所贵者乃是陈撄宁先生所倡导之仙家讲科学、重实验、看实效之精神。遂劝今人重其本,顾其未,查其源,问其流,方避“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之殃。撄宁先生生前每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虑“骑驴找驴”之弊病,虽时过境迁,古之鉴犹今之镜也。先生羽化近三十年,余亦列于老迈,振兴仙学之重任当委于后来者。幸于今日科技发达,文明进步,研究仙学者甚众,倘真博采古往今来众家之长,分析比较,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则可望来日硕果累累,利人利己,大同世界和平安宁,亦足陈先师之宏愿也。

胡海牙的天元丹法函授教材 [zyqc]

三、 仙学基本要领与基础理论…………………………(28)

   (一)、仙学基础1.丹道原理2.三元丹法3.人元丹法4.上药三品5.小药与大药6.内丹与外丹7.阳丹与阴丹8.产药与成丹9.黍米丹说10.小大周天11.小还与大还12.火候与止火13.玄关一窍14.专气致柔5.学仙毕业时间16.辟谷与成仙17.仙佛皆重清静心8.修仙必以德为辅19.筑基20.用功时间

   (二)修炼秘要1.论性与命2.论初步存神3.论呼吸与胎息4.论真空炼形法5.论杂念6.论冲关7.睡功三昧8.先天一气与神仙9.炼虚合道超出三界10.胎从空定中来11.文火与武火

   (三)修炼法要1.修道程序2.仙家顿法3.先天玄妙4.学仙简要5.开玄关6.初学守窍7.玄关发动一景8.调身调息9.调药与河车逆转10.天丹要诀11.活子时12.丹成温养13.长生口诀14.老年人多睡为妙15.防偏之法16.小周天任督感应17.功境例解18.生死流转之机

    ……………………

一、 修炼基础

1.丹道原理

《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气之说。

《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盖氤氲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 ,早非氤氲矣。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以世俗严,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面内阴,女子内阴面外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其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身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传唯一的动机。但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一气,换言之,即是从偏枯不自然之变态上,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此十六个字将修行的道理已包括尽了。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圆顿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已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2.三元丹法

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的合称。

天元,一般指清静派的内丹功夫,如北宋邱处机所著的《大丹直指》,即是讲的天元丹法。

地元,指镍丹烧炼,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人元,指阴阳双修的内丹功夫,如南宋张紫阳著《金丹四百字》

人元丹法,须觅得知音伴侣之合作,法财侣地四项条件具备,而债本人又真能遵守奉行,否则亦无所成。(当代之人,不具备双修条件,仙师绝不经传。好奇者,应慎之又慎,勿轻信略知一、二者。)

3. 天元丹法

天元丹法大概有关身心性命。命即呼吸之气,性即灵学神。修炼此种功夫,天始要静坐,使脊骨正直,然后再调匀呼吸之息,同时须停止杂念,而入于虚无。于是呼吸渐渐轻缓,最后且至于停止呼吸,在一定期间可以达到某种状态。空中有灵质者名曰先炁者,其微细更甚于电子,凡宇宙万类由此而生。所以名为先天者,因天地亦由此气而成形也。

修道者若能常常收摄先天炁,非但能保持不老,并且可以返老还童。达到某一个时期,其元神亦能变为实体,而现双身之我相。此第二我之化身,或显或隐,皆有已意。又能于几秒种内行数千里路程,无论何人,皆能见之。并能与之接触,公认其与某修士本人无异,即使本人之朋友或亲属遇之,亦不能分别谁是凡体、谁是化身。彼时此异人之生命可由自己做主,而不受造物主所支支配矣。

天元功成以后,即预备继续做一种因苦艰难之事业,如进行所谓地元丹法。

及至能出阳神,则天元、人元功夫已可谓圆满,然后由以下所说二法中仍择一法,更求进步,以达到肉身化化气之目的。

一者即是由地元而上接天元,以完成其最高之造诣,将肉体与灵性和宇宙本性合而为一。地元、天元两种功夫所需要之时间,大约十二年足矣。

另一法即是当人元功夫完毕之后,渐渐使其肉身化气,同时炼神还虚,此种功夫,进步甚慢,大约须经过六百年至八百年之久,方能达到肉体、灵性与道合一之目的。

4. 上药三品

上药者,上等之妙药也。三品即三种。上药三品,谓上等之妙药,只有三种,即神与气精。为什么称为上等妙药?因为人身的生存在世,所以能够康强清健,有聪明智慧者,完全靠这三种东西的营养维持,流行不息。今姑再将这三种东西,略为分析:精者,人身的液体,而含有膏粘性的物质在内,如稀薄的浆糊。气是由膏粘性的液体,为火性熏蒸熔化而成者。此气盖尚未为吾人目光所能够看见者,如口中呼吸的汽水,以及沸水的蒸汽之类。神则即由此蒸汽类的东西,再化而为目光所不能看见之物。然虽不能看见,而东西则依旧如故,不过因其微妙而隐于虚空,并非没有。但此三件东西,常在循环施化,流行于周身。或精化气而气化神,或神化气而气人精。只要有此三物运行于周身,则人便可以不死。而人之康强活沷,亦惟靠此三物充足于周身。若此三物减少,则衰才病死,亦随之而来。则此三物者,岂不可以称为上等之妙药乎?丹普通之称谓药者,盖可以饵而致用,故足以却病延年。今神与气精,乃人身所本有,得之于天然,非外服之物可比。多者不可使之少,少者不可使之多,衰者不可使之健,健者不可使之衰。亦惟有听其自然,而衰老病死任造化之支配,未闻有人能使将精气神者,可当药物服食也。宁非空谈科?曰:此常人之思想。仙家妙用,所以能将此三者为上药者,正因其有法可以当药物服食而免衰老病死之患耳。

5. 小药与大药

“小药”者,在阳关未闭之前,行小周天功夫,静极生动,活子时来,即谓之小药。大药则由采小药筑基之功已毕,阳关已闭,此时再于“天人合发”、“静极生动”时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从此之后,便是在周天功夫。照丹经上之向例,再过十个月之后,即能脱胎,再可行三年哺乳之功矣。

6. 内丹与外丹

外丹即为外药,内丹即为内药。丹则状其明,药则喻其功效;丹则言其已成,药则言其始生。内者即上药三品“精气神”,因其在于身人,及其团结之时,即为内丹。外者即先天一炁,由虚无中来,始为外药。断为外丹,又名还丹。然先天炁虽自虚无中来,若非身中之精气神调和团结,天阖自然,则虚无中之气,亦未由至之。所谓内真外应,“寂然不动”、则“感而遂通”,“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均是此理。

   7. 阳丹与阴丹

   夫阳丹可以上升,阴丹可以轻举,阳丹即大还之丹,阴丹即内修返本之理。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少思寡欲,可得长生。”夫道之最要,以精为根,以气为蒂,含真之道,御养之术,诀之在口。但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泯灭成虑,久久习熟,由晦而明,必得道矣。

   8. 产药与成丹

   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即是凝神入气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活子时来,即是生药。盖药者即是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移神入于鼎而成丹,即是得药之后,由河车上升于泥丸。于鼎者,泥丸之异名也,其不曰移药而曰移神者,因得药之后,神与药合在一处,不可分别,神之所至,即药之所至,即神之所至也。又凝入坤脐,即以后天招摄先天,故曰在先天。移入于鼎,则以先天运化扣,故曰在后天。

   9. 黍米丹说

   丹经虽有黍米之说,非谓形状像一粒黍米,及是极小极小之意。譬如说黍米之丹,居然能点铁成金,就是说以极小之药力,居然能收极大功效,此言外丹也。若丹丹黍米之说,却是一个譬喻,非谓身中真有一物如黍米大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云:“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此言日积月累,由隐而显。

   《金丹四百字》又云:“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此言“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之意。岂可执着“黍米”二字而必欲较量大小之形状乎?

10. 大小周天

   小大周天之名,唐以前无之。崔公作《入药镜》,伯阳著《参同契》,皆无此名词。元明以后,始见于书耳。既有此名词,各家就借题发挥。予谓人身本一小天地,气血周流,一昼一夜,即是一周天。丹法取象天地,要在以我身之小天地,混融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然后可以"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而得超凡入圣之机用。兹若分而言之,小大周天之名,可用三种解释:

其一、小周天乃炁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行周天。然所谓炁行、神行者,皆在定中行之,特工夫深浅不同耳。何言之?当炼精化炁之时,以我虚寂,感召外来真阳,入我身中。当真阳来时,浑身上下,俱感酥软,由酥软而转为麻木,由麻木而入混沌,不识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时我身与虚等,心与空等,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我之小天地,融化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以尽虚空、遍法界之真阳,养我一身,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吕祖所谓:"白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者,正炁行周天之境象也。

葛仙翁曰:"离火激海,坎水升虚。玉液灌溉,洞房流苏。天机直露,万籁难如。"《参同契》曰:"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以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三丰翁《道情歌》曰:"待他一点自归伏,身中化作四时春。一片白云一阵香,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遍体阴精都剥尽,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曰:"朝朝金鼎起飞烟,气足河车运上天。甘露遍空滋万汇,灵泉一派泛长川。"斯皆炁行周天之法验也。

当炼炁化神之际,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先天真阳,入我色身,周流一匝后,因主人公定在外面,色身已如空屋,随即出色身而来至虚空中,抱我主人翁,因神定而气随定。神炁同定,久则炁尽化神,唯一威光,煊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入此大圆寂照之门,以性空本体,圆融六大。六大法性,与我真性,平等无二,自他不隔,物我一如。于是能入水火、透金石,起种种不思议神用,皆神行周天之法验也。

是则约炁行、神行,而有小大周天之别。小周天者,炼精化炁之三昧也。大周天者,炼炁化神之三昧也。此一说也。

其二、约小还、大还而分小周、大周,是同一炁行,而复有小大周天之别也。何言之?当小还之时,身内犹是后天坎离,工夫一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纯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浑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得真阳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渐采渐集,气足止火,复成童体。斯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里应外合,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真阴阳而成大还。工夫到此,定力已达二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阳,与身中乾阳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到大丹告成。

此小大周天,约小还、大还而得名。小周天者,从后天反先天所用也。大周天者,从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时所用也。同一寂定,同一炁行,工夫深浅不同,色身效验,亦有区别。小周天仅能易发,大周天能易齿、易血,乃至易骨、易髓、易瞳,崭然一新。斯即《大易》"革故鼎新"之效也。小周天,乃安乐延年之法,大周天乃超凡入圣之功。此乃浅深不同之点也。

其三、约小大天地而分小周、大周。人身乃一小天地,身外乾坤乃一大天地。修士工夫到恍惚杳冥,虚无混沌,定久阳生,阳炁冲开百脉,元和内运,上至顶而下至踵,一炁周流,始卒若环。此就人身之小天地而言,故云小周天。倘恍惚杳冥,虚而又虚,浑身酥软、麻木、跳跃,即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俱受外面乾阳真炁钻入。斯时虚极静笃,妙合太虚,色身已成真空,一任太虚中乾阳真炁,浸淫融洽,彻内彻外,透顶透底,通行无碍。此就合乎太虚之大天地而言,谓之大周天。

是故由前之说,学者先行小周天,然后行大周天。由后之说,学者先行大周天,次行小周天。小周天之后,再行大周天,即了事矣。

以上三说,皆属言理。实际工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大周天,同时进行。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也。崔公《入药镜》但云:"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不标大小(周天)之名,实则小大周天,均已包括在内,最为简当。学者宜注意焉。

诀曰:心息妙合,抱德炀和,真炁薰蒸,养性延命,重立胞胎,再造乾坤,玄宗修证,唯斯为胜。

11. 小还与大还

《参同契》曰:"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然近代丹家,复有小还丹与大还丹之称。《海山奇遇记》载,华阳隐士李奇,得小还丹,年数百岁,容貌不衰。吕祖游句容遇之,教其炼金液大还丹。翁大喜受教。吕祖云:"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此正指大还言也。

究竟大还小还之分别点何在,自来著家立说,亦纷纷不一,兹依师传,而剖示其义,曰:人自破体以来,后天坎离用事,学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断绝,身心大定,内外虚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而行采取之功。是以我之纯阴,感彼之纯阳,由后天返到先天。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阳来一次,由外面而还到我身。故《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工夫愈进,真阳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结成还丹,是谓小还。小还者,初还也,以阴而感阳也,《易经·泰卦》所谓"小往与大来"是也。此部工夫,丹书谓之取坎填离。

及乎真炁充足,离宫填满,复成乾体,丹书谓之还童。还童之后,内系纯乾,学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阳,感彼先天乾阳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产生大药,谓之大丹,是云大还。即七日过大周天一部工夫也。大还者,重乾之象。吕祖得大还丹诗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一醉仙。"可以证焉。《易》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乾乾之象,大还之秘旨也。反复者,由后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必到重乾之地,而后六龙之变化全,斯可以统天而御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应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也。复以我先天纯阳,感彼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大周天也。《易》之小畜与大畜,道之小还与大还,其义一也。虽有大小之分,工夫进行,原不外心息相依。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进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进行。小还丹在定中结,大还丹亦在定中结。特定力有深浅,故所得亦不同耳。

复次,小还丹结成后,须用养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得大药而了大还。大丹结成以后,须用养胎火候,历时十月,使之胎足而脱胎,谓之出神。向上更有温养功夫,谓之乳哺。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

12. 火候与止火

   欲明白止火之理,先须认识“火”在人身的何形状。自己的心神注重在身上某一部分,这就是“火”。

   世间所传初步下手功夫,有守印堂者,有守绛宫者,有守脐下一寸三分者。有守顶门者,有守夹脊者,有守两肾中间者,有守海底者。凡是心神专注之处,都是火力所到之处。(各种守窍之法,虽不怎么高明,若用之得当,亦颇具功效。)心神何故称之为“火”?因中国医书以五脏配五行,心藏神,在五行属火。无论人身上何处,若自己用心神在该处紧紧守定,勿使移动,亦不放松,日日如此,经过相当时间,必觉该部位发热发烧,或觉酸麻,或觉膨胀,甚至有跳跃之状态,此皆神火集中之力所表现。

   世人做功夫到如此地步,每每衷窃喜,以为道在是矣,更加死守不放,拼命用功。长久下去,遂成不治怪症,此皆不善用“火”这弊也。譬如煮饭,火太小则不熟,火太大则饭变焦。饭不熟尚可添火,饭变焦则无可救药,此时纵想止火,已嫌太迟。故初做功夫者,宁可不及,切勿太过。

   所谓“止火”,乃停止武火而不用,仅用文火微微照顾。照顾者,乃照顾鼻中出入之息,不是照顾下丹田。若照顾下丹田,周身精气神都聚会在这个小地方,渐集渐多,不能容纳,必至冲关而出。(若火太过,水沸而溢,亦是如此)。

   上乘功夫,直截了当,简易圆融,本不分段落。昔人为初学方便说说,勉强分作三段:

   第一段虽名为炼精,但不可著于精上,若执著后天有形之精,当作一件宝贝,拼命的死炼,用火愈多,则浊精愈不能化。遗精尚是小事,就怕关在里面舍不得放他出去,又无法使之化气上升,浊精与邪火混作一团,搅扰得身心极不安静,其害更甚于遗精。

   第二段虽名为炼气,亦不可著于气上。若执著后天呼吸之气,在身中搬运升降,功夫愈勤,则粗气愈不能化,泄气尚是小事,若关在里面不放他出去,又不能神气合一,心息两忘,不入大定,粗气没有出路,凝结在身中某一部位,成为痞块,或生无名肿毒,其害百倍于泄气。

   第三段虽名为炼神,其实不是止火,神即是火,火即是神,炼即是止,止即是炼。学者能懂得炼神功夫,就不必再问止火的方法,炼神与止火,其名为二,其实则一。

   炼精化气者,以元神炼元精也。炼气化神者,是元神炼元气也。炼神还虚者,以元神自炼也。若问如何谓之自炼,即是以不神之神主,作不炼之炼,到此地步,非但武火要完全停止,即文火亦无所用之。只有浑然一个元神,不见一点火性,如此岂非止火乎?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功夫即无下手处。、

   张三丰真人《玄机直讲》上说:“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若以三丰之语可信,则仆今日所说亦未尝不可信。盖上乘功夫,本不分段落,一刻之中如此做法,一日一月一年,亦是如此做法,所以称为直截了当,简易圆融也。

   伍冲虚、柳华阳之书,硬要明明白白的划分段落,所谓“百日筑基”,“七日过关”、“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按之实际,皆不相符合。既然与事实不符,何必定要说出一个死板板的数目?想是当时遇到一般学道的人,生性愚笨,苦苦追究成功的期限,所以传道者不能不方便说法,以安慰大众迫不及待的心理。后学若执为定论,则反被古人所误矣。

13. 玄关一窍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先生:“吾示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行可指,有名可立”。又云:“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炁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最上上乘炼虚之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悟如此际者”。

   圆顿夫子云:“所谓玄关一窍者,既不是印堂眉间,亦不是心之下肾之上,更不是脐下一寸三分,执著这个肉体在里面搜寻,不过是些脑髓、筋骨、血脉、五脏、六腑、秽污渣之物,固然不对。撇开这个肉体,在外面搜寻,又等于捕风捉影,水月镜花,结果毫无效验。著相著空,皆非道器。学者当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此是实言,不是喻言。

14. 专气致柔

   道家之坐功,要能抟气致柔,清净坐忘耳。(抟的字意是”聚散运行“)

   何谓抟气,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之意。然而志气专一,略不放松,久而久之,阳气燥烈,或致太过。故抟气必须致柔,致柔者,优游涵养之意。《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亦即勿忘勿住,先存后忘之意也。盖专气属阳,致柔属阴;专气譬如武火,致柔譬文火;专气为勇猛,致柔为宽缓。谓修道者必宽猛相济,阴阳互用为得耳。

   如是则一身精神气血,能中和而无太过不及之敝,自然由清净而至于坐忘,由勉强而至于安乐,位天地、育万物、宰阴阳、制五行,皆成自性中之事。

   要知还丹本无质,盖纯为空灵活汯纯阳之炁也。

   倘于炼经化气,炼气人神,炼神还虚之后,进而炼虚合道,则与道混而为一,于是三千世界,无非法身;毗卢遮那,无非自性矣。

   15. 学仙毕业时间

   这件事永远没有毕业的日子。不过为学者方便计,在全部历程中,勉强划几个段落而已。丹经上常言第一步巭要一百天,和步功夫要十个月,第三步功夫要三年,第四步功夫要九年。这睦期限,说得太死板了,与实际上不相符合。此事要看学者年龄之老少,资质之愚智,境遇之顺逆,财力之厚薄,障碍之有无,很难一概而论。

   你们在学堂做学生时代,是有毕业的期限。等到出了学堂以后,担负国家社会重大责任时,就永远没有毕业日子。你就学到死也学不完,到了将来进棺材的时候,你尚且要叹息说:今生是虚度了,错误了,来世再学着做人罢!

你想,做人如此之难,做神仙岂是容易么?

   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神仙全部学术凭他们自己力量去钻研,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未必能弄得清楚。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着,传口诀的先生,多是一知半解,罕有全部贯通者。若有我们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仅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的一个轮廓。然后再看自己的志愿,要小就走小路,要大就走大路。又要审查自己的环境,适宜人元就用人元,适宜地元就用地元,适宜天元就用天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何要问,专求口诀,立刻实行,免得费功夫看书。岂不省事么?我有个譬喻说给你听,现在学西医的,必须进学校,听讲课本。毕业后,再出洋,求深造。学国医的,虽不必进学校,但是也要从师先读三五年医书,然后方可临证实习,尚不敢说不误人性命。走江湖的郎中,牵骆驼,卖膏药,学会几个草方子,就是一字不识,也能替人治病。比较进学校读医书,岂不省事么?然究竟不能登大雅之堂,凭他那副本领,只能应付乡愚市侩而已。

   学仙的人,若专学口诀,不肯读书,就等于走方郎中一样。自古没有不读书的神仙,幸勿贪捷径,免误大事。

   16. 辟谷与成人

   无论何种断食辟谷之法,仅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而不可以达到成仙的目的。如果真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不妨借重此术,逍遥物外,免致仰面求人。若欲专恃辟谷术修道航梯,非古仙之本意也。做命功能结内丹,做性功能入大定,则不求辟谷自然辟谷矣。中年人身体上总有多少亏损,倘不从积精累气下手,如何能结丹?既不能结丹,如何能出阳神?然积精累气之作用,须要从食物滋养中炼出精华,譬如人几十斤铁中炼出一斤钢来。若下手就断食,是铁尚未有,钢从何来?岂非永远无结丹之希望乎?

   “辟谷”之法虽佳,但非人人能用。故只可为上智说法,中材以下,难知难行。若信“辟谷”足可以解决普通人类争食之问题,仍是一种理想。惟少数修仙学道之士,隐居深山穷谷,食物运输,深感不便,储蓄干粮,常忧匮乏。辟谷这方,正为此辈而设。

   17. 仙佛皆重清静心

   总之,仙佛皆重清静心,口既贪乎鱼,目必贪乎五色,耳亦贪乎五声。日在五欲境界中吸引,恐与清静心不相应耳。何况杀生增加怨对。我既害彼,彼必思害我,因果循环,丝毫不爽。我辈修道,急欲清理宿欠,减轻业障,岂可再添新债乎?

   18. 修仙必以德为辅

   大概修道,必以德为辅。德不足者,每欲下功,磨难随至。我见亦多矣。譬如君一向住栈房,所欠房金小账垫款至多,如依旧住下去,则不致与君清算。若一旦出栈而他适,则栈房茶房必向君总算帐一次,一切付清了账,方能出栈。

   19. 筑基

   “筑基”者,筑结丹之基也,倘阳精永远不漏,身体健旺逾恒,精神愉快,营卫调和,则筑基之功,可谓完成。惟筑法亦各有不同,有上乘、中乘、下乘;有纯粹先天,有夹杂后天,有完全是后天。

   20. 用功时间

   有几个小法子,是要按准时辰做功夫。若上等法子,可以不拘定时间。每日十二时,做四个时辰功夫已足,太多恐感觉厌倦,后生障碍。何时行功最宜,亦无一定。惟吃饱之后,及身体疲乏思睡之际,皆不相宜。

二、 修炼秘要

   1. 论性与命

   天地之间,充满了物质,何尝有一处是虚空的?不过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不见许多微细的物质,假名之为虚空耳。

   冰一变为水,水再变为气,气再散则为虚空,因为冰水之质仍在也,若认为真是虚空之物,岂非大错。

   佛家重炼性,一灵独耀,回脱根尘,此之谓性长生。仙家重炼气,遍体纯阳,金光透露,此之为气长生。究竟到了无上根源,性就是气,气就是性,同者其实,异者其名耳。

   依真理而论,法界与色本无分别,法界即在色身之中,色身亦不出法界之外。既不可以大小认,又不可以精粗论。勉强设一譬喻,就如拿木桶装一桶水放在大海里,桶中之水与海中之水,其水性质虽是相同,而水之能力则彼此大异。海水有无量无边之作用,而桶水则丝毫不起作用,何以故?为桶所限耳。将桶打破则桶中之水即等于海中之水矣。桶水譬如色身,海水譬如法界,木桶则如障碍物。但不可误会色身是障碍,而起厌恶色身之见解。须知打破障碍之后色身即是法界,离色身而觅法界,即与真理不合。

胡海牙的天元丹法函授教材2 [zyqc]

性与命本是一物,不可分为两橛。就其“灵机”而言,便谓之“性”。就其“生机”而言,则谓之“命”。所谓一体二用也。吾人之身体,譬如一盏灯,灯中之“油”就是“命”,灯中之“光”即是性。假使有灯而无油,此灯必不能发光,可知离命即不足以见性。若徒知保存灯中之油而不善于发挥其光明的应用,仍常常处于黑暗的境界,则亦何贵有此灯乎?由此可知“性命”二者,乃互相为可分离也。

   虽然,人究竟名为人,不可以叫做性,也不可叫做命。灯究竟名为灯,不可以叫做油,亦不可叫做光。其理固相等耳。或问:初学之人性与命孰重?答曰:命重。譬如暗室中本有一盏灯,灯中油量充足奈何室中之人不得其法,不能点灯发光,虽有灯而依然不免黑暗之苦。忽来一个教伊点灯之法,一举手间顿满室生辉,从上踏进光明之路。设若室中本有灯,或虽有灯无油或虽有油而油不足,纵能了解用灯之法亦不能大放光明。由是可知,性无命则不立,离命则不足以见性。有命而性自在其中矣。故曰:“命为重也”。

   “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迟”。

   修道的人,能得形神两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有机会再做命功以全形,亦无不可。

   先修玉液以明性,后修金炼是立命,其秘要只是内守虚无耳,仙家以炼气为炼羽翼,神定气足则羽翼已成。

   2. 论初步存神

   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

   仙家初步功,贵在返老还童。若身中精气亏损,肌体不充,必渐用功修炼培补,使其固复原状。陪补道路有三:(一)饮食滋养从口入。(二)空气呼吸从鼻入。(三)元气阖辟从毛也入。

   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脏腑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干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敝,自可长生。

   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可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为无,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定矣。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何也?地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蓄之热力使然。吾人静坐功夫已久,口中自然发生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异乎常地,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逐化为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

   人能常以不动之神,藏于脐肾之间,以立命基,则长生不难致矣。

   若夫存神,则无所想,不过将神光凝聚于一点,不使散漏之谓也。存神,不限于身中一处,亦不限在体内,有时亦存神于身体。丹道步步皆以存神为用。

   能闲闲,方能保得住元气,能保元气,方能养得住元神。

   元神,当其寂然不动的时候,不可以说它是无,当其感而逐通的时候,又不可以说它是有,只好说是无中妙有。

   神气合一,魂魄相拘,则丹结矣。

   3. 论呼吸与胎息

   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乃修炼家之大忌也。

   婴儿在胎,仅有胎息,鼻不呼吸,乃至初出胎时,大哭一声,而外界之空气乘隙自鼻而入,于是后天呼吸逐操吾人生命之权。其始也,吸入之气长,呼出之气短,而身体日壮。其继也,呼吸长短平均,身体之发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之后,呼出之气渐长,吸入之气渐短,而身体日衰。临终时,仅有呼出之机,而无吸入之机,鼻息一停,命根逐断。

   呼吸者气也,气既归根,神亦恬淡,皆不离乎虚无作用,然亦非枯坐顽空也。张三丰真人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须经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

   调呼吸之最紧要口诀,既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浮泛无根。能合虚无,则不著相,能入丹田,则非无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诀。

   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专心食气,何养太合,则可长生。

   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4. 论真空炼形法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曰凝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炼。惟此六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凝神,是修外而兼内也。

   真空炼形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故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每天曦驭未升阳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舍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道家常有粉碎虚空,粉碎形骸等语,不过忘物忘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于玄门,透长谷而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消尘,抽尽秽浊之体,累积长久化而成仙。

   “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工夫就叫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

   果能常常凝神敛息,酝酿熏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采取先天一气。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

   5. 论杂念

   杂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寒。

   即吾人之念头,刹那之间,杂念无端而至,忽起忽灭,莫能定止。念起为生。念灭为死,一日之内。万死万生,轮回即在目前,何须待证于身后。然欲扫空此念,谈何容易。惟有用法使念头归一耳。其法如何,即固守总持门也。

   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做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然而也不是真我。因为那个念头也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常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真我,又名为真人。

   虽说初下手要除妄念,然不是专在念头上做工夫。若一切不依,一切不想。其弊必至毫无效果,令人失望灰心,是宜熟思而明辩也。

   修道者须谢绝万缘,坚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后可以不死,使此气绵绵不停,而后可以长停。

   凡静坐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静坐时常有的现象,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

   做工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令人厌烦,再加上去杂念这个念头,又是一个“杂念”。譬如两个人在打架吵嘴,已经在那里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劝和之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弄得好?劝和原是美意,总要等他们两个人火气渐平,用巧权方便之手段,一劝自然息争。劳神费力,强迫劝和,手段未免太拙。

   如何才算得真静?答: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致虚者,非枯坐顽空也,乃动中之静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于息,自依于心,浑然而定,寂然而照也。吾人元神历劫不变,变者识神也。周真空炼形之功将识神渐渐炼去,则元神渐渐显出,譬如磨镜,尘垢既销,光明斯现,乃知一切神通皆吾人本性中所固有者,非从外来。

   6. 论冲关

   洗濯之作用,不外乎静定,凡丹道小静之后必有小动,大静之后必有大动。其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充其震动之量,直可冲开顶门而了,然非大静之后不能至此。  

   “冲关”者,言自已真气满足一时发动,因下窍闭紧不能外泄,遂冲入“尾闾关”,透过“夹脊关”,直上“玉枕关”。乃是气足自冲,身中实实在在有一股热气,力量颇大,并非用意思空想空运。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种作用,无古今之异,亦无男女之殊,乃成仙了道,返本还原的一个公式,除此而外,别无他途。

   修炼家最忌精气下泄,故凡下窍皆要收敛紧密,一身精气渐聚渐满,既不能下泻必上冲于脑部。斯时耳闻风声、目睹光掣、脑后震动、脐下潮涌,异景甚多。

   有句云:“万马奔腾攻两耳,流星闪电灼双眉。若还到此休生惧,牢把心神莫动移。”即言闭地门开天阙时之现象。

先天一气,积蓄既入,势力雄厚,应机发动之现象耳,其气之来也,周身关窍齐开、耳闻风声、眼中闪光、脑后震动、鼻中抽掣,种种景象,宜预知之。此气发生,丹家名曰活子时。

   凡后升之时,身中自觉热气蒸腾,及至前降之时,则热气已渐归冷静。此以热气盛为进阳火,热气平为退阴退阴符。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炙,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

   元精非交感之精,无气非呼吸之气,元神非思虑之神。

   精关非不可闭,然亦不必急急求闭,即以世俗而论,富厚之家重在保守,贫穷之人要能赚钱,徒知保守,而不善于赚钱,虽一钱不用,仍旧是个贫人,又何济于事。……所以理财家、以开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能开源义能节流,更好.能开源不能节流,亦无妨,不能开源,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死耳。此中有消息盈虚,大堪研究。

   7. 睡功三昧

王阳明诗曰:“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又曰:“古洞幽深绝世人,石床风细不生尘。日长一觉羲皇睡,又见峰头上月轮。”李道纯《满江红》词曰:“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晋时陶渊明“北窗高卧,自谓羲皇上人”,孔子亦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夫行住坐卧四威仪,惟睡眠最为安适。当工作劳顿、精力疲乏之际,偃卧一榻,栩然睡去,一觉醒来,神怡气畅,百骸舒适。盖得益于睡中静养之功者多矣。人生百岁,日作夜息,全赖睡眠调剂生活,恢复精神。何况玄宗学者因心息相依而睡着,睡中心息依然合一乎!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即能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适,其妙难以形容也。

   若功夫稍进,自然由睡着而转为入定。睡从定中产生,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有定无睡。是故初修之人,能睡着即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此睡眠三昧之境界,号称相似定,与常人昏睡情形,迥不相同。

   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妙哉!此睡眠三昧,乃初学入手之通途,大定真空之前导也。

   五代时陈希夷老祖,高卧华山,尝一睡数月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希夷睡诀,共三十二字,名蛰龙法。盖即心息相依之工夫,不过在睡中修之。

   《华严经》十种卧中,所谓“禅定卧”与“三昧卧”是也。《离世间品》云:“菩萨摩诃,有十种卧。何谓十?所谓寂静卧,身心澹泊故;禅定卧,如修理行故;三昧卧,身心柔软故;梵天卧,不恼自他故;善业卧,于后不悔故;正信卧,不可倾动故;正道卧,善友开觉故;妙愿卧,善巧回向故;一切事毕卧,所作成办故;舍诸功用卧,一切习惯故。是谓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大法卧,悉能开悟一切众生。”

   按睡中身心不动,如入禅定,谓之“禅定卧”。若禅定之中,天地真阳入我体躯,如甘露遍空,醍醐灌顶,周身酥软美快,和畅如春,酣融如醉,谓之“三昧卧”。《经》所谓“身心柔软”,盖指此景言也。

孔圣“曲肱而枕,乐在其中”,亦即是”三昧卧“之境界也。《神仙拾遗传》载:夏侯囗登山渡水,每闭目美睡,同行者闻其鼻鼾之声,而步不蹉跌,时号“睡仙”。此盖与希夷老祖同修睡眠三昧者。孔子云:“德不孤,必有邻”,不其然乎。

儒仙邵康节《林下吟》云:“老来躯体素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万事去心闲偃仰,四肢由我任舒伸。”又诗云:“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穷神知道泰,素养得天多。”是邵子深得睡眠三昧也。白玉蟾仙师诗曰:“自从踏着涅槃门,一枕清风几万年。”是白祖所作成办,得“一切事毕卧”之妙境也。涅槃寂静之门,正是“如来无上大法卧”。到此大休息,舍诸功用矣。

王阳明诗曰:“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自醒。睡醒二非还二是,溪云漠漠水泠泠。”

   附: 吕祖《大觉歌》

   酣酣睡,酣酣睡,尘世之中人人醉。

醉里不知天地宽,昏昏睡睡中不遂。

黄金累国腰下系,犹说当前不如意。

战名争利何日既,劳苦终身难自计。

我在深山整日寐,哪管人间争战会。

不强求,不越位,白云高臣饶滋味。

阊门内外有消息,天南地北无穷戏。

只要识得出处义,且去且去,归到终南还自睡。

   吕祖题词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陈抟赠金励君睡诗

常人无所量,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希夷老祖睡诀,一名《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儿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人言我是朦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就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脉谁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张三丰《渔父词》

蛰法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神默默,炁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张三丰《蛰龙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世所传者皆伪书也。《随》之象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跋,时寓终南山。

   8. 先天一炁与神仙

问:何者是道?

答:道即太虚中无形之生炁。

问:如何谓之修道?

答:即是采取太虚中无形之生炁,来修养吾入主身心。

问:太虚中无形之气体,藏在何处?

答:无所在,无所不在。

问:何谓也?

答:因其是无形,吾人肉眼不能见。故云“无所在”。然无

形之中,实含有生机,遍一切处,故云“无所不在"。

圆顿子按:不但肉眼不能见, 虽道眼亦不能见者。

问:即是无形可见,何以知其含有生机了

答:于一切动植物之生生不息,岁月无间,故知之。

圆顿子按:不但动植物如此,虽金石矿物亦如此。

问:既如此说,生机处处皆有,则吾人亦常在生气之中。听

其自然可也,何必又要采取?何必又要修炼?岂非多事乎?

答:虽说处处皆有,若不用功夫采取,则与吾人身体似有隔

膜。譬如江河溪井之中,虽然处处有水,若吾人不去汲引,水决

不会自己送到家里来。

问:吾人身上本来可有生机吗?

答:当然有生机,若无生机,如何能活动?

问:吾人身上的生机,从何而来?

答:在父精母血交媾的时候,而太虚中无形的生气,即落于

其中,在道家称为“先天一炁”。

问:父精母血交媾的时候,太虚中无形生气,怎么会落于其

中了

答:父精母血,即是一阴一阳。当其交媾时,有一种呼吸的

力量,即其呼吸之间,太虚中无形之气, 自然而然,如磁石之吸

铁,不知不觉,摄在其中矣。此所谓造化之神功,天机之玄妙

也。

问:照此而论,则吾人身上个个都有生气,而人家生出来的

小孩子,每每说先天不足,是什么缘故?

答:吾人身上的生气,自从父母交媾时得来,而此生气本不在

父母身上,乃是借父母的力量,从太虚中招摄而来的,是谓“先天

炁”。父精母血是后天炁,用后天气去引诱先天炁,故后天炁浓

厚者,得到的先天炁也浓厚。而后天气薄弱者,得到的先天炁亦

是薄弱,因此他生出来的孩子,便是先天不足。

问:先天炁既然人人都有,何以又要到外边去采取?

答:虽然人人都有,但有厚薄多寡之不同。白不妨薄者令厚,

寡则令多,贫人变作富翁,岂不更妙?况吾人有生以来,所得先

天炁有限,到十几岁成人以后,则生机日少一日,渐渐由老病而

至于死,皆不知修炼采取之过矣。

问:欲采取生机,当用何法,有何口诀了

答:此法非片言可尽。一方面要研究学理,多看道书,一

方面要清心寡欲,实行证验。若作一简单的解说,则广成子告

黄帝所言:“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

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此数语能抵得几百

部道书。苟能照之施行,亦未尝不是极好的方法,极灵的口

诀,

问:先天一炁,是修炼家所用的。修炼家能采得此先天一炁

之后,便可以成为神仙。而普通父母交媾生人之种子,亦称为先,

天,恐怕不合修炼家的原理。

答:“先天一炁”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寻常的夫妇相交,

是先天炁与后天浊精浊血和合而成,故则生出有肉体的小孩,修

炼家坎离既济,是“先天一炁”与后天的真阴真阳混融而就,故

结成虚灵的圣胎。论其种子,皆可以说是“先天一炁”,唯其运

用方法之不同,故其成就亦不同。

问:性命双修,与但修性不修命,有何不同之点?

答:性命双修,是形神俱妙的工夫。由性灵影响到肉体,诚

于中者形于外,故肉体亦能变成灵妙之物。若只修性不修命,则

道力薄弱,无法对付自己的肉体,结果只好弃而不管。而心性工

夫,究竟做到如何程度, 自己既没有把握,别人又无法测验,容

易自欺欺人。所以真实的修炼家,不愿专走心性一条路。

问:性命双修,只修性不修命之说,已略闻其概矣。若只修

命不修性,其成就又如何?

答:修命不修性,是顾其外而不顾其内,就象拳术家与体育

家,唯善于锻炼身体,表面似乎康强,然偏于一端,亦不能维持

长久也。

问:以上所言三种不同处,可否再作一显明之比喻,俾普通

人都能了解。

答:照理是无须再分析,但既为普利起见,只得略费言辞。

(一)性命双修:性譬如一国的圣人,命譬如全国的百姓,

性命双修是用圣人的道理,渐次教化百姓,使他们都变为圣人。

(二)只修性不修命2是圣人依然圣人,百姓依然百姓,结

果圣人看不起百姓,百姓不敢高攀圣人。圣人只图自了,绝尘逃

世而去,丢下许多百姓,束手待毙,同归于尽。

(三)只修命不修性;就是上不仁而偏要下好仁,上不义而

偏要下好义, 自己言行不检而偏要百姓都做好人。虽然恃了一时

的威力,使百姓不敢为非,但终非安全之局面也。

圆顿子评:讲到极处,性与命原不可分。以上各条,将性伞

分而为二,乃是方便说法。

又按:原作尚有二十余条,专论儒释道三教之不同,并比较

其优劣。虽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未免多生枝节,反令儒释

二教信徒有所不满。况吾国今日所谓教者,岂仅儒释道三教而已?

清看象天主教,耶稣教,喇嘛教,回回教等又将如何比较?吾辈

只须抱定宗旨,专弘“仙学”,不谈宗教,自可扫除许多无谓之纠

纷矣。故将原作中涉及儒释道三教比较优劣之文章,概行删去,

免起是非之争。阅者谅之。

   (8-10缺,8缺少后半部分,不过以前收集的资料中有,而且多了陈樱宁先生的评论,不知是否完整)

   11. 炼精化气,皆用武火;炼气化神,宜行文火。武火者有候之火,文火者无候之火。无候之火,非呼非吸,乃吾定中之所生也。但既云定矣,火从何起?顾人非槁木,虽外无呼吸,而二气在定中岂无伸缩往来,如龟胎鹤息之绵绵者乎?故曰:“不须行火候,炉中自温温”者,不寒不燥,不有不无,正无候之景象也。又曰:“火须有候不须时”,盖言无候之火,更以大周为候者。然此之大周,无息可数,只以十月胎成,为神火之一周。炼神者,于无为中求火,即于无为中求候,而非炼精之火,口呼鼻吸,犹有数目之可记者也。倘欲火无危险,必使定不外驰,十月一定,自火力到而圣胎成矣。

   诀曰:“炼气化神,养以文火;息无去来,必成正果。”

三、 修炼法要

   1. 修道程序

   修道程序,亦望指示大纲。

答:谭子《化书》有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此其大纲程序也。故白真人云:"忘形养气气化神,是云大道透三关"。元明以来,通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不如谭真人所说为圆融耳。

   2. 仙家顿法

   道家中黄直透,完全是一种功夫,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所谓“仙家顿法”是也。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始终如此做法,不必再区分小周天和大周天、小还丹与大还丹许多名目。至于通三关运河车种种种作用,乃是仙家的“渐法”,一步一步的走去,由小而大,由浅入深,结果是一样的。譬如一个先生教学生的书,“渐法”是先教浅近的,后教深奥的,一步一步的教去。“顿法”是起首即将深奥的教他,若深奥的能够明白,则浅近的可以不教自会。不过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深入浅,先难后易,及其结果,则是相同。学仙的“透中黄”与“通三关”,其道理亦复如是。

   再者“透中黄”是性功的效验,“通三关”是命功的效验。学仙的人,本来有先了性而后了命,亦有先了命而后了性,亦有性命同时并了。原不必十分拘泥,只要认清根本源头,则“顿”亦可以,“渐”亦可以。若是堕落旁门邪道,则性也不对,命亦不对。古仙诗“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云云,乃是对一切旁门邪道,不懂真性命者而言,并非对“守中黄”与“中黄直透”之功夫而言。且“中黄直透”之后,其夹脊双关亦未尝不通,所谓先了性而后了命也。然而这种法方法,与佛家的念咒观想,似乎难以比较而论,盖仙佛两家立足点有不同也。

   3. 先天玄窍

   “孤坐独修,致虚守静”这个这个法子,比较容易实行。自己要做就做,不必征求对方的同意,也不必定要废弃人事,见效虽迟,流弊较少。

   此派最紧要的,就是“玄关一窍”,既不是《参同》《悟真》之法,亦不是冲虚华阳之法,乃是陈希夷、邵康节他们流传下来的。

   清净功夫,做得好,能出阳神;做不好,只可出阴神,即能投胎夺舍,不必另做专门做反胎夺舍的功夫。古人虽有专从闭息、鉴形、存想等法下手者,其法亦未就胜过清净工夫。

   圆顿子于民国五年,住址在北平西四牌楼大拐捧胡同跨鹤吕祖观中。有一道士,年已五十几岁,当彼三十岁时,即患阳萎症,阅二十余年不愈,常戚戚于心。顿慰之日: “君是出家人,对此可不必注意。” 彼日:“不管出家在家,衰弱病态,总不相宜。”彼在吕祖观做静功一年之后,有一日笑而告我日:“二十余年之‘痼疾'今己愈矣。可惜我是道士,若是俗家人,尚可望生子矣。”

   由此观之,年长而身弱者,清净工夫亦足以补其亏损,不必定要做栽接之术。世间修炼同志,常认为年老之人,非用栽接不可者,未免固执偏见,不识清净工夫中有先天一著之玄妙也。愚意非不赞成栽接之术,但默察世间好道之徒,大半为经济所困, 生活问题,尚难解决,岂有余力,实行此术?若固执偏见,竟谓非由此途不能成仙了道,请问除却极少数几个富贵人而外,一般财力微薄的人都该死吗?出世法那有这样不公平呢?

   4. 学仙紧要

   学道者最紧要的问题,是必须弄明白他的根源,根源已明,方法亦容易解决。《三车秘旨》中收心法,讲得甚明白:其吃紧处在钻杳冥,能钻得杳冥,即可以有把握。守上玄关,大约是指眉心一窍,此法好处在能免除昏沉,然勉强死守,即有虚火上升、头脑刺胀或昏晕等毛病。此全在学道者神而明之,届时斟酌,善于运用可耳,优劣则不能评定也。

   5. 开玄关

   “玄关”者,玄妙之机关也。“橐籥"为风箱之抽机,喻人身之呼吸。人能呼吸调和,由外呼吸变为内呼吸,则玄关不开而自开。

   6. 初学守窍

   禀者:窃观女丹书云“女命有三”,当系指“海底”、“中宫”、“乳房”而言。究竟女子修炼下手时,应当守何部为宜。

   圆顿答曰:“守中最宜。”这“中”字,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宫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着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7. 玄关发动一景

   有一次读书时,忽视腹内暖气四散上炎,心中恍惚,不知如何是好,惟觉周身愉快,不知何故?

   圆顿答: 此乃身中玄关,触要发动之景,不必一定要在打坐时,随时皆可显露也。

   8.调身调息

   问:静坐调息为法,在于不急不滞,勿忘勿助,不知用如何方法始能到此境界?

   答:只要你身体端坐不动,自然就能达到此境界,不必用什么方法。

   问:静坐之姿势,趺坐乎?抑如常坐时任两腿垂直乎?

   答:随自己的意思,要盘腿就盘,要垂腿就垂,不必拘泥。惟盘坐之时间,不能过久,太久则酸痛而麻木,是其缺耳。

   问:调息时之呼吸,如平常之听其自然乎?抑系深呼深吸,直至下丹田乎?

   答:听其自然,就是调息最好方法,不可用深呼吸。若常行深呼吸,非但息不能调,恐怕要弄出毛病。

   问:就“调”字看来,必有调之方法,不知如何调法,而其息乃调?

   答:端身坐,不动不摆,听其自然,不加勉强,这就是调息之法。除此而外,另觅调息之法,未免画蛇添足。

   9. 调药与河车逆转

   问:静坐至虚极静笃之时,下身阳物勃然而举,心中毫无欲念,是名为阳生,此时急当以神驭气,留恋元精,此说然否?

   答:此说不错。

   问:非在静坐之时,如睡眠、工作、行走时,亦有阳生之景象否?若有之,能作调药之功夫乎?

   答:非静坐时,虽亦有阳生之景,但不便用调药之法。

   问:睡眠时,阳举而不自觉,元气因化淫精而泄去,有何法以救济之?

   答:此即普通之遗精病,宜常用河车逆转之法,以闭固精窍。

   10. 天元要诀

   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即是凝神入气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到活子时来即是生药,盖药者即是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移神入鼎而成丹,即是得药之后,由河车运药上升于泥丸。于鼎者,泥丸之异名也,其不曰移药而曰移神者,因得药之后,神与药合在一处,不可分别,神之所至,即药之所至,药之所至,即神之所至也。又凝入坤脐,即以后天招摄先天,故曰在先天。移入成,即以先天运化后天,故曰在后天。 

   11. 活子时

   心不动而阳微举,谓之“话子时”。“活”之云者,无心而自然动之谓也。心不动谓之静,静属阳,阴极则阳生,谓之活子。阳生之时,其举甚微默,似动而非动,但觉欣欣然有生意。当此之时,宜绵绵密密,心息相依于虚空之中,色身上之变化则听之而已。左呼右吸,不可执也。若小便高举,乃后识神用事,或谓粗暴之气冲动,不可谓之活子时也。“午时”与子时相对,乃是阳极生阴,当渐入于混沌。如何景象,只可意会,难以笔言。

   正子时,是一个代名词,不是说每天半之子时,更不是说每月之上下弦,乃是说人身上阳气发动,并无淫欲这念,而生殖器自然翘举之时。

   12. 丹熟温养

   丹熟者,谓已经结丹也。此时注意文火温养,不可用武火烹炼。若仍旧像以前一样猛烹急炼,则已结之丹,不能安于其位,不免有飞走散之虞,非徒前功尽弃,尚要弄了大病。  

   有问:冲虚真人云:“丹熟过关服食,而入神室之中,乃行大周天温养火候。”是否正确?  

   甚确。

   13. 长生口诀

   学长生者,贵在明白原理,口诀乃其次也。我教人初步功夫,口诀很简单,只有八个字,“神气合一,动静自然”。果能做到如此地步,延长寿命,定有把握。若要明白原理,则《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不可不看。

   14. 老年人多睡为妙

   老年人,重在培补亏损,应该多睡为妙,一睡一觉,一静一动,循环互根,主为合法。若长坐不睡,及是后来事,非前半段功夫所适宜,纵能勉强振作,亦未秘能得益,固明明白白景象,不合于先天之妙用也。道家与禅家功夫不同,即在于此。

15. 防偏之法

   《玄谈集》中极力主张谓凡诸好道者,在做功夫时,若遇色身上有何种变化,或有不舒适之感觉发生,可急“心息相”在外面虚空之中,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适,而决无太过不及之敝及其它一切不良之影响。仆亦认为此法甚为妥善,盖即古人真空炼形法之遗意,其原理是利用虚空中的真阳,来调剂人身偏枯不和之敝。老子所谓“外其身而存”,即是此意也。祈注意及之。

   16. 小周天任督感应

后学前肄业苏州工业专门时,曾入某杜学静坐法,得闻初步上守玄关,二步下守丹田,三步小周天功夫。 自己勤行无间, 觉得心膈间有凉风, 丹田内有暖气,气由三叉路而至尾间、夹脊、玉枕,三关皆开,唯至任脉,则无感觉。不识此种景况对否?祈示。

   圆顿答:背后三关,皆有感觉者,因为脊骨乃神经之总系也。一到前面任脉部位,便无感觉者,因为任脉部位,非神经枢纽,故感觉迟钝。必俟真到大周天功夫,方有感觉,行小周天时?无感觉者甚多,不足怪也。

   17. 功境例解

一、 “丹田甚暖,心中宁静。”此种景象甚好,乃坎离已交,水火既济之效验。

二、 “全身如酥如雾”此象亦佳,乃身心安静,筋脉融和

之效验。

三、 “有时身忽如无,恐惧不敢坐。”此种景象,凡习静坐

工夫者,常常遇到,不必惊疑,不过顷刻之间,即又回复原状。

四、 “闭目则昏沉,开眼则清亮。”此乃身中阴浊之气尚重,故闭目不免昏沉。若工夫圆满,则身中纯是一片清阳之气,闭目自不觉其昏沉矣。

五、 “守窍在脐肾之中。”修炼下手处甚多,本无一定不移之方位,此守窍法亦可用,即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丹经所云: “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全鼎”是也。

六、 “胎息不见。”胎息之成功有二种:一由于自然者,二由于勉强者。何谓自然成功?即是大周天入定以后,自然能到此地步。何谓勉强成功?即是专从后天呼吸下手,工夫由浅而深,亦可渐渐做到“胎息”地步,今阁下所以不见“胎息”者,一由于尚未到大周天入定之程度,二由于下手未曾专做“胎息”之工夫

也。

七、 “每数十日尚有遗漏一次。”此种现象,若在普通人不能算病,乃精满自溢耳,在修炼家总以长年不漏为妙。来函所云“提气上行”之法,亦不妨试做,看其有效验否?若有效验,即可一直做下去,若无效验,可以作罢,若非徒无益,反生他患,则须立刻停止。阁下与仆相隔太远,其中详细情形,一言难尽,

不能断定此法是否相宜也。

八、 “自尾闾第二节内骨间起,似一黍珠,直冲顶上,少停即降入丹田。”此种景象,若不是因于幻想所造成,乃是由于静坐时无思无虑自然发动者,可以说工夫大有进步,然不是大药冲关之象,请勿误会。

   18. 生死流转之要

   一世俗言,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而内阴,女子外阴而内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转唯一的动机。

   担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之气。换言之,即是偏枯不自然之变态,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