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洗衣机排水会漏水: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w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57:21
新闻来源: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评比 发布时间:2009-5-18 11:17:43 浏览次数:4137
   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选教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参选章节: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参选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参 选 人:        张 威                  二〇〇八年十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教学理念与目的1.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展开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2.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和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三、教学方法与准备1.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有所侧重,精讲重点,讲透难点;典型案例法:教师在理论讲解时辅之以经典案例,或以案例引出理论;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视频。四、课时安排本章计划讲授学时:6学时。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学时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学时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2学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大跃进”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懂得认清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认清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认清了当时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国情,才正确把握了社会和革命的规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需要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会发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这样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清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在当时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清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多么重要。那么,在第六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问题,使大家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实际上在我们提出这个理论之前,早在马恩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曾对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和阐述,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具体的划分,但他们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是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来源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思想作一些了解。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述(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只有极其原则的设想。马克思以资本主义为依据对未来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做了科学预测。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他看来,低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它与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对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并没有作出判断。马克思在这里分析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分析和划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2)列宁面临的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不同,但他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苏维埃俄国的历史方位做过有益的探索。列宁逐渐认识到由于俄国经济落后,因而有必要把俄国的过渡时期划分为若干阶段,而且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多级的发展阶段。他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即必须把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面临的任务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列宁当时只回答俄国过渡社会主义的问题,但列宁还没来得及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划分,就过早逝世。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相互区别和必然联系的明确概念,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案例讨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刻教训

案例讨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刻教训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推进了工业化,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看得极其短暂。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就认为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赫鲁晓夫当政后,在1961年宣布苏联20年内将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此后,勃烈日涅夫批评了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苏联宪法还把这一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勃烈日涅夫去世之后,其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入口”的主张,但始终没有对自身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清醒分析。到戈尔巴乔夫,前苏联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似的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提问: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是导致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苏联东欧过去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估计显然过高,使得他们在实践上提出许多并不可行的目标,造成在内政外交战略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不仅严重得阻碍了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在苏东发生剧变之后,其中教训尤为深刻。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远低于原苏联东欧国家,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需要更加清醒和谨慎。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宣布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毛泽东这时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毛泽东当时认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基础,并经过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获得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才算建成了。这一估计在当时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估计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这种过高估计在实践中遭受严重挫折以后才比较清醒了些。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认为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60年代初,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对基本国情认识不正确,他又认为这个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从而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出现。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做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是中央文献首次使用“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这一提法,我们党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的萌芽。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再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但是,在这两个文件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都没有展开。1986年中共中央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重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1987年8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党在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国际影响十三大闭幕后,日本《读卖新闻》在1987年11月10 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对第三世界产生影响》。作者指出:“中国的‘初级阶段论’对苏联和东欧国家也会产生刺激。对越南、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将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些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多数忽视国情,急急忙忙地实现了国有化和集体化,结果,连人类最基本的吃的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党的十三大之后,邓小平和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强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教育,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中不断深化这一认识。1992年初,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再次重申:“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其放在了这个理论的基础的重要位置,还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写进党章总纲。1997年5月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五大再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含义和意义、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等的同时,第一次提出了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这些论述反映了在许多方面对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把握。进入新世纪,当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关于21世纪头20年这一阶段的划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的确立,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正是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我们才得以成功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发展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意思必须完整的统一起来加以理解。(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总判断。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毫无疑问,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并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后列,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只有经过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我们才能逐步摆脱贫穷、不发达状态。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增长,并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很大进步。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基础和新的起点。但是,必须清醒的看到,从总体上说,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改变。(3)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初级阶段,而非他国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前提和具体历史条件出发提出和使用的,这个特定历史阶段起始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即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结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互动提问:请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谈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哪些基本特征。   概括的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不发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科学地总结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一个改变这种不发达状态的过程。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概括。(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曾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纯而又纯,割“资本主义尾巴”,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甚至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出现这些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第二,是我们防止和克服“左”、右两种错误观念的锐利武器。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有机统一,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又要长期坚持从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来搞社会主义,反对教条式地照搬。任何超越初级阶段实际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第三,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和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当前我国面临改革攻坚和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我们为什么必须采取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正确把握。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人们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13亿),在如此长的时期内(25年),有过如此迅猛的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8%-9%)。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1月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中国经济已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按照2005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为22257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英国,从上一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4万亿美元,居全球贸易额第3位。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603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目前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目前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阶段,为什么还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趋活跃,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短暂的过渡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水平低、农业相当落后、科学技术教育极不发达、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贫困人口占相当大比例、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都很低。而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所以,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而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化程度还不高,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彻底消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影响,从而进入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建国近5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基本状况。因此,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态,建立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正因为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是指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和武装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使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居于世界发展的最新阶段。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已经不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现代化,也远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提出的工业化的标准。同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也会不断提高,它们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而我国既要实现具有当代技术水平的现代化,又要赶上世界上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可见,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要实现九个方面的历史任务,改变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统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这一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这一判断关系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正确确定。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重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和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主要矛盾的揭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1、基本路线的提出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全部实践的指南和依据。能否制定和贯彻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一条成功的实践道路离不开正确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从一定意义上说,路线是道路的先导。

 

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要形成正确的基本路线,必须要对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实际状况,以及所要完成的事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认识和把握,这就难免要经历曲折的探索、严肃的比较和深刻的总结。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正确路线,就是经过二十年多,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才得以形成的。同样,建国以后,要形成一条能够反映中国社会实际状况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基本规律的基本路线,也还是经历了成功与挫折的几个反复,用了几十年的实践来认识和检验,才逐步形成并确定的。这一过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2、基本路线的形成

互动提问: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提出过哪些基本路线。   (1)在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30年间,我们党相继提出并实施过三条主要的路线,反映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求索。

 

一是在1952年,党把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概括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促进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使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在1958年,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简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虽然极为强烈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但是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导致严重失误。三是在1962年,由于“左”倾思想的指导,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这种认识对阶级斗争的存在状况作了不切实际的夸大,到1969年在党的九大上经过完整的概括,被正式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条基本路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也严重脱离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延续了十年之久,给党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并给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留下了许多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党顺应党心民意,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又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坚决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开辟了党在建国以来历史的新时期。(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新时期中,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实践,对党的基本路线先后作过三次概括,才最终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次概括,都是根据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和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研究,不断深入、全面地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当代中国实践的总体认识在不断深化。第一次是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在会议通过的叶剑英所作的国庆30周年讲话中正式提出。叶剑英同志的国庆讲话,表述了这个总任务,或者叫总路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我们现在的总路线。这样的表述明显地带有拨乱反正时期的特点,一方面鲜明地表示出“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不一样;另一方面却还明显地留有1958年概括的总路线的痕迹。这就有了在实践中继续认识和重新概括的必要性。第二次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十二大报告新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表述消除了1958年总路线的痕迹,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表明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根本规律有了更切实际的认识。在奋斗目标中增加了两个“高度”的内容,表明党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四个现代化,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上。但是,这种新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在实践的进程中深化的理论认识还需要新的概括来完整表述。第三次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至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已经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新的实践使党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至此,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完整形成。这条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3.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体系。“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上述基本路线的各项,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总的目标。富强,就是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裕;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法制健全,依法治国,建立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明,就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空前提高,造就出一代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实现这一目标,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为基本纲领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治实践的依据。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在这个谈话指导下的党的十四大报告,为党的基本纲领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十四大之后党中央先后召开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所作出的决议,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对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深刻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为基本纲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992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又在理论观点上实现了一些新突破,在基本目标、基本政策上作出了一些新概括,从而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动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正确基本纲领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内涵,又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把它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一般纲领,即基本纲领。正是这个纲领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我国又有了一条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它的指导下必将能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在提出基本路线的同时,十分重视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阐述。正是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和政策,为党的基本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针政策。2.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党的十五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明了目标和任务。这个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纲领进一步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展开,明确地规定了这三个领域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大意义。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者。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目前的最低纲领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今天的建设和奋斗,正是为未来的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就是在不断完成各阶段基本纲领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曾根据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构想。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同时,“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视 频:观看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发生变化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三步走”战略实施的情况。   “三步走”的提出也有个过程。

 

(1)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了“小康”这个概念。(2)1980年1月提出了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确定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力争使我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为实现这个目标,在战略步骤上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00年使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正式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番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4)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是符合我们的现实国情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国情认识的深化。

互动提问:请学生谈谈我国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 “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当时的小康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在儒家学派的理想中,“大同”是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境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一种社会模式,用以描述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借用“小康”概念,并赋予它新的内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多次对中国现代小康的时代特点做了阐述。中国现代小康是社会主义的小康,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概括地从三个方面对小康目标做了论述。第一、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第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第三、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全国实现小康是逐渐推进的,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时刻表。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的理解,成为在中国实现小康的重要指导思想。 小结:通过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理论,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党和国家会制定现行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同时也清楚了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相信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大家会更加认清我们的国情,认真学习,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六、课后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七、教学参考资料1、邓小平:《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相关内容。最新更新
  • 原理课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
  • 概论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基础课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
  • 纲要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基础课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
  • 概论课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
  • 基础课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
  • 纲要课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 纲要课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基础课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
最新图片
    热门信息
    • 基础课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
    • 概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
    • 概论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概论课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
    • 概论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基础课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
    • 基础课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
    • 基础课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
    • 基础课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
    • 纲要课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