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水泥鱼池制作过程:非马皇后所生: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10:00
 文章摘自:《大明帝国之朱棣卷》
  作者:马渭源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弄清朱棣“靖难”诸谜;第二,运用“魔鬼”与“天才”两词来统摄和概括朱棣极端专制主义举措;第三,重视永乐朝“十大政绩工程”的深入贯通研究,从那些毫无关联的历史表象中找到它们背后的必然联系……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明成祖朱棣

皇帝究竟在唱哪出戏?

说到朱棣的出身,可能会有读者觉得好笑,这有什么好讲的,他不就是老皇帝朱元璋与正妻马皇后所生的。《明实录》与《明史》等“正史”都这么说的,难道还有什么不对?

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一下明代流传下来的有关永乐皇帝的一些官方史料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朱棣不失时机地到处在喊着、嚷着:我是皇帝老爸和皇后嫡母所生的!

建文元年七月“靖难”兵起时,朱棣就告诉他的将士们:“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燕王令旨》卷2;《奉天靖难记》卷1)

同年七月癸酉日朱棣在给建文朝廷的上书中又这样说道:“切念臣与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亲也……”(《明太宗实录》卷2,注:本著所用《明实录》为红格本,以下略)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七月癸亥日,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棡之子朱济熺来南京觐见刚刚完成篡位登基的新皇帝,朱棣就赐敕给侄儿朱济熺说:“吾与尔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爱深厚。”(《燕王令旨》卷2)

……

这就奇怪了,一个原本就位近人主的藩王自起兵造反一直到篡位登基后逮住机会就说自己是某人所生的,如果真是这样,有这个必要吗?一个人由某对男女所生,那是板子上钉钉子的事,根本用不着挂在嘴边上,要不然就是这里边有猫腻?还有,朱棣在登极不久接受昔日“老冤家”三哥朱棡的儿子朱济熺的朝贺后,做叔叔的他居然在给侄儿的敕书中还没忘那老掉牙的台词:“我与你老爸都是高皇帝、高皇后所生的,从小我们兄弟之间就手足情深!”如果朱棣真是跟朱济熺的父亲晋王朱棡是同一父母生的,有必要那么讲吗?这也太不合常理了;更有,如果翻阅永乐帝钦定的《奉天靖难记》等官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当年朱棣与他的三哥等不仅不是手足情深,而是绝对的冤家。这就令人更加一头雾水了:已经登临九五之尊的大明新主朱棣大可不必向晚辈大肆吹嘘自己兄弟之间的“团结友爱”史呀。

那么,新皇帝朱棣究竟在唱哪出戏?

V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

唱戏的主角是朱棣,旁边有着一大帮子的吹鼓手和啦啦队,其所唱出的“主旋律”当然是朱棣为绝对的龙种、嫡子;台下看戏的人很多,尽管有人早就知道秘密或看出了破绽,但迫于朱棣的血腥高压政治谁都不敢、也没有这个能力出来甄别是非或正本清源。

大明永乐朝官方主唱的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主旋律”果然能糊弄一时,却无法做到绝对与永远。自朱棣踩着建文忠臣的鲜血登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刻起,有关建文帝出亡的传言不胫而走;朱棣非嫡出,其登极称帝实属大逆不道……尽管朱棣穷凶极恶地肆意屠杀政治异己或潜在的政治危险分子,但诸如此类的“流言蜚语”还是在悄悄地流传着。好奇的人们在偷偷地不停追问:朱棣登极合法不合法?如果不合法,那么他到底是谁的儿子?

从明到清,从民国到现代,无数的人们一直在追寻着被朱棣所掩盖的历史真相。直到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傅斯年和吴晗等人在综合历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抽丝剥茧般地展开了分析和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基本上揭开了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谜,但也留下了一些疑问,譬如朱棣的生母最终怎么啦?她对朱棣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今天在我们解答所有这些问题之前,不妨先将明成祖朱棣生母的几种说法给大家讲讲。

○ 朱棣是由嫡母马皇后所生的?

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就是朱棣自己。“靖难”成功后朱棣的御用文人这样写道:“今上皇帝,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奉天靖难记》卷1)

《明实录》也有相似的记载:“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恭王棡,次上,次周定王橚。”(《明太宗实录》卷1)

按照朱棣钦定的说法,马皇后共生了5个儿子,即太子朱标、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和五子周王朱橚。

与此说相近的还有在大明皇家族谱里流传着另一种版本,那就是:四皇子燕王朱棣和五皇子周王朱橚都是马皇后生的,而太子朱标、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则是由诸妃子所生。明代学者郎瑛见到过大明皇室《鲁府玉牒》,他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太祖二十四子,生母五人。长懿文太子标,第二秦愍王樉,封西安;第三晋恭王棡,封太原;第四燕王棣,原封北平,今入继大统;第五周王橚,封开封,高后所生也。……右《天潢玉牒》之数人,予得于顾尚书者。今鲁府所刻玉牒,又以高后止生成祖与周王,因其不同,故录出之。”([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卷10)王世贞在《二史考》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皇明世系》谓太宗、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懿文、秦、晋诸妃子。”

以上这种“朱棣为马皇后所生”之说的关节点在于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正妻,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游戏规则,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标、朱樉、朱棡等三个兄长都已经薨世,朱棣就成为不是长子的长子了,而且还是“嫡出”,因此他的“靖难”篡位就会变得“合礼”又“合法”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上这种说法主要见于明成祖朱棣钦定的官方文书当中。“明仁宗以下各朝都是明成祖的直系子孙,他们的臣民自然也不敢在钦定的史料以外横生异议。”(《明成祖生母记疑》,详见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3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但就此类官方钦定的“朱棣为马皇后所生”之说而言也并非完全一致,一会儿说是太子朱标与朱棣等五兄弟全是由马皇后所生的,一会儿又说马皇后只生了朱棣与朱橚,其他三个兄长全是妃子生的。由此可见明代官方记载的“朱棣是由马皇后所生”之说很不可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漏洞百出的官方说法呢?这就要从朱棣两次重修《明太祖实录》说起。

据有关史料来看,在朱棣篡位登基之前,合法继位的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遵循中国历代王朝的修史传统,于建文三年十二月前将逝去的洪武朝之国事整理与修撰出来了,这就是历史上第一版的《明太祖实录》,(简称“一修”《明太祖实录》)。(《明史·恭闵帝本纪》卷4;[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三年》卷11,中华书局1958年12月1版,第1册,P828,以下只标卷数、册数与页码)

但篡位上台后的朱棣对此极为不满意,因为他起兵造反以来一直嚷着叫着自己是高皇帝高皇后嫡子,与以事实为依据的一修《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有着极大的不同。为了压服人心和证明其夺取皇位的“合法性”,朱棣决定于“(建文四年十月)己未,(重)修高皇帝实录,敕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监修,总裁官翰林院学士解缙总裁,务合至公,以光简册。是日,又敕纂修官翰林学士王景、右通政李至刚……命以建文事附其后焉。”([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四年》卷12,第1册,P883;《明太宗实录》卷13)但实际上这次重修是由总裁官解缙主修。解缙,人称“大明第一才子”,既然是第一才子,别说他有多聪明,想当年他被老皇帝朱元璋看中的,不就是他满肚子的才气啊!新皇帝一番指示,隐含了什么,解缙当然非常清楚,于是他遵照新皇帝的“微言大义”,将朱棣的出身给改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朱棣还下令全面“修改”专门记载大明皇家血脉传承的《玉牒》。在建文转向永乐的那个非常年代,能够在新皇帝血腥统治下得到重用的文人还真是个个“有才”,他们充分领悟“一代雄主”的指示精神,“妙笔生花”地在《明太祖实录》(二修稿)和大明皇家《玉牒》等官方文书中记载道:太子朱标、二皇子朱樉和三皇子朱棡都是庶出,只有四皇子朱棣和五皇子朱橚是嫡出,即马皇后所生。

从表面来看,御用文人们这么一改,新皇帝的一切烦恼困惑似乎皆可迎刃而解了。殊不知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标、朱樉、朱棡等三皇子的嫡出身份早在朱标被册立为皇太子和朱樉、朱棡被分封为秦王和晋王时已经公诸天下,而解缙等人明目张胆地将三个皇子“产地”与身份全改了,这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后来恰巧有个与解缙有过过节的人出来告发说,解缙等人之所以留下这么大的破绽,其真实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考证出它的真实情形来。给人这么一挑拨,朱棣的火就上来了,他找了个借口,将大才子解缙发配到广西去。但也有人说是因为解缙参与了永乐朝皇储派系斗争,为朱棣所忌恨,最终被贬谪远地。(《明史·解缙传》卷147)

解缙被处罚后的永乐九年冬十月,朱棣下令让姚广孝、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再次修订《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卷120)由自己的第一谋士、铁杆“心腹”姚广孝领衔,花费了七年时间重修的这部大明第一“正史”就此不再有什么令篡位皇帝不安之处了!朱棣再次被巧妙地安排了一次“出身”。三修《明太祖实录》说:马皇后一共生了5个儿子,即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薨世后,大明朝廷曾经为皇储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老皇帝朱元璋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皇太子,何如?”不料大臣刘三吾出来挡道,他说:“陛下,您要是立了燕王为皇太子,那么将燕王的两个兄长秦王和晋王放到何等位置呢?”刘老头的一番高论点到了朱元璋决策的“软肋”之处,最终老皇帝只好放弃了立燕王的念头。(《明太祖实录》卷217)

这三修稿《明太祖实录》这么一编“故事”,至少说有三大好处:

第一,朱棣与朱橚都是嫡出,“靖难”之后朱棣当皇帝似乎不太成问题,因为老皇帝“有过指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朱棣前面三个兄长都已经死了,轮也该轮到他这个“嫡子”的头上。

第二,老皇帝本来就有立燕王为皇太子的念头,虽然这事被人“搅了”,但现在“言归正传”,还是应该由燕王来入继大统,这也符合“祖制”啊!

第三,与先前公布的太子、秦王、晋王的“产地”与出身身份相吻合。

这下朱棣可高兴了,“披阅良久,嘉奖再四,曰:‘庶几小副朕心。’”(《明太宗实录》卷200)

就这样,一部“正史”在最高统治者的“亲切关怀”下终于出笼,一个人的出身在几年里换个不歇,连他妈是谁都可以任意换换,最后换成了5个皇子都是马皇后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