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阅读平台登录:[转载]琴·瑟·筝·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39:26
[转载]琴·瑟·筝·筑 (2011-05-01 13:05:09琴、瑟、筝、筑,都是中国的古典乐器。它们同为我国古代的弦乐器,这四者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有时因为相似程度较高,而时常被人弄混淆。

 

这四者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筝,即古筝。很多人都以为“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我们现在的古筝,其实不然。

 

                                                     筝   

 

1.       从名称上来讲。

 

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在古代又有“绿绮”、“丝桐”等别称。

筝史称秦筝,因为筝最早流传于秦地。关于筝的命名,有多种说法,《集韵》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有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有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现称古筝。

 

2.    从时间上来讲。

 

琴历史悠久,并无准确时间记载。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三千多年前,琴已经流行。后来,由于孔于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

筝在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己广泛流行,而于秦国(今陕西省)尤盛,是以史称秦筝。《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缻、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3.    从外形上来讲。

 

   琴是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经过后世的不断发展,筝的结构比琴较复杂。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转调。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主要取材于梧桐木。最初为5弦,经过9弦的过渡,战国末期发展为12弦。唐以后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纪60年代逐渐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传统丝弦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以后又试制出有变音装置的快速转调筝和以十二平均律定弦的蝶式筝。

 

4.       从声音上来讲。

 

   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

在艺术表现上属于写意类。

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简单的说声音大的是筝声音小的是琴)

 

5.       从曲谱上来讲。

 

琴的琴谱自成一格,古时多用"文字谱",到了唐朝后多用“减字谱";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是属于指法谱。

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6.       从流派上来讲。

 

琴的流派主要按地域分: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中州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武夷派、虞山吴派、管派等。

古筝分为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7.       从演奏上来讲。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弹奏时,右手能够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猱”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多种技巧奏法,从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的琴音有三类:散音、按音、泛音。古琴的弹奏还有很多琴道、琴德方面的讲究,因此自古以来琴家们往往都操守五不弹之原则。(注: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于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衣冠不整不弹。)

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8.       从代表曲目上来讲。

 

琴的代表曲目多为古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捣衣》《凤求凰》《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等。

筝的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秦桑曲》、《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满江红》、《步步高》、《瑶族舞曲》、《伊犁河畔》、《百花引》等。由于筝的音域较广,也有人用来弹奏改编的现代流行音乐。

 

                                           

                                                 琴     

 

                                            

 

注:古时名琴。

 

1.  绝世名琴

 

   /号钟  春秋/绕梁  /绿绮  东汉/焦尾  /玉壶冰琴  蛇腹  断纹  峄阳  冰弦 

 

2.     传世名琴

 

   唐/春雷  唐/九霄环佩  唐/大圣遗音  唐/独幽  唐/太古遗音  /奔雷

 

 

 

   琴与筝同属于拨弦乐器,这是它们最大的共同点。

   而筑与瑟便大多是鲜为人知了。

      

 

                                                   筑        

                 

 

   首先讲筑。

 

   筑是我国古击弦乐器的代表。先已失传。形似琴,大体形似筝, 有十三条弦,弦下边有柱颈细而肩圆。演奏时, 以左手握持,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筑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其中最有名的演奏家就是战国末期燕国荆轲的挚友高渐离。荆轲刺秦临行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慷慨悲歌之举。北朝庚信的《思归铭》李就有这个典故:“壮士一去,燕南有击筑之悲。”后行动失败,荆轲亡。秦王喜筑,用烟熏致高渐离双目失明为其演奏。然高渐离以铅灌入筑中空膛,袭向始皇,终因铅落地而败,被嬴政下令绞死。后世的人对高渐离这种热爱祖国、忠于友情、勇敢无畏的精神十分赞赏。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瑟是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通体髹漆彩绘,色泽艳丽。

   瑟是弹弦乐器。其历史久远。

《乐书》引《世本》:“庖牺作瑟”。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战国至秦汉之际盛行“竽瑟之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隋唐时期用于清乐。以后则只用于宫廷雅乐和丁祭音乐。

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

 

 

 

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琴、瑟、筝、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建议大家在追随当代潮流的同时,间或欣赏些古风的纯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周身的文化氛围,更加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高品位修养。上一代的精华还是要靠下一辈来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