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逆变器说明书:书道与境界---鹿耀世的书法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3:35
书道与境界——评鹿耀世的书法艺术
【保护视力色】 【打印】 【字号大中小】编辑:ww 2011-06-10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不知出自何人,写于何时何地,但不论何时想起,只觉清气自生。友人鹿耀世寄来几幅书作,读之也有同感。
身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术副编审,耀世进入设计领域以来,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籍艺术展览,并屡屡获奖,为《装饰》《包装与设计》《美术向导》《编辑之友》诸刊专版介绍,先后主编《现代实用美术丛书》《美术设计图库》《国外广告创意》等20多种美术设计图书,分别由金盾、和平、人美、中国画报等出版社出版,为同仁所称道并频频再版。不少设计家、书画家朋友出了专著、作品集,都及时寄赠给热心的耀世,他也不负重望,不倦的辛勤笔耕,三十年来,已发表数百篇艺术评介。
耀世虽以设计而知名,却是为诗,为文、为画、为书、四处涉足,乐此不疲。单以文论,诗,散文,乃至文艺评论,均有感而发,文采飞扬。曾为报刊连载发表的一组《设计的故事》,写人、状物、叙事、说理、熔于一炉,亦隽永清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的“潘家园漫笔”的八篇文章,内容丰盈、情趣盎然,在“人民网”上点击率颇高。
四面荷花三面柳,兴之所至,文心雕龙。品种虽多,都是自家手植,无所谓主,也无所谓“副”,书画同源,诗文一理。以书观之,也属无心插柳,却更能见其性情。时至今日,已著二十余种硬笔、毛笔书法作品集,同时他为各类报刊题写的标题、栏头、书名以及单幅作品有两千件之多。其中仅应约为中华书局题写的书名就有60多条。
他的书法能够得到广大的同仁、书家、编者、读者持久的喜爱,其原因在哪里呢?
耀世家学渊源,他深知,为书之道,除了苦学之外,贵在用心感悟。上追秦汉碑刻、法贴,下觅明清以及今人墨迹,可谓博览精研。他的作品,多见真、隶、行,并自成一格,从多年来他题写的《通典》、《楚辞集注》、《王羲之书法精品集》、《日本人与日本文化》、钟鼓楼、台港澳等书名、栏头来看,可约略见其苦习礼器碑、史晨碑、华山庙碑的影子,但结构益见严整,却也不拘泥于“八分”的“蚕头雁尾”,该放则放,该收则收,稳重之中见清秀,别有一种意趣。
说到楷书、行书,占了他的作品的绝大多数,可以说是他最为看重的,也是他用力最多最勤的。其实,这两部分有时是很难分清的。从字的结构、用笔,虽说小有区别,但更多的情况是笔断意连,难分彼此的。无论是题写的书名、栏头,还是楹联、单幅作品,在起承转合之间,颇有独特的情致。“喜看春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盅。”“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春色与丰年,不仅在文人笔下充盈诗意,而且也是可以从峻拔的笔姿感受到的。欧阳询之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之孔子庙堂碑、苏东坡之洞庭春色赋、黄山谷之伏波神祠诗卷,虽风格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你都能够通过书家的笔致感受到情绪的跳跃。
耀世有一幅书作,李白的《将进酒》,176字,一气呵成。谋篇布局,结构严谨,工整而不乏气韵,字字秀骨清像,意在烘托出一种整体气氛,这种气氛,与李太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一种相映成趣的韵味。由此不由想到,书家向以二王之境界为最高境界。而书家之绝唱,莫过于王右军之兰亭集序。这一杰作,在字,在意,在结构,在章法,在神韵,有可道者,有不可道者。
耀世转益为师,不仅“炼”字,尤重“炼”字的过程、境界。所以说,不是说他的书艺已经达到了何种高妙的程度,重要的是他在“炼”字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真意,反过来又促使他不断变化、丰富着他的书艺,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面荷花三面柳,其书不独清新秀逸,而且洒脱,生动,富于变化。这与他的书法艺术观有直接关系,他认为,学艺是为了用,个人的追求是一方面,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以至熟练地掌握一定的技巧,岂不是更有意义吗。这大概也是他频频出版硬笔、毛笔书法作品集的原因吧。在这些作品集中,他不但详细讲解结构、用笔的技巧,而且仅看其内容,如《青春寄语》、《爱心爱语》、《人生格言》、《贺卡赠言》等等,就可以知道他注重普及的良苦用心了。再有,从他为一些报刊题写的栏头、刊名看,也有这样一种意思。例如他为北京日报题写的栏头“钟鼓楼”多达十二条,先后均被采用。从结构到笔法,从繁到简,同中见异、相映成趣,让读者体会书法那多变的韵律之美。
只有书法成为大家的书法,这样的“书道”才是真正的“书道”,这应该是一种境界吧。最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耀世书法系列》丛书,又一次为广大读者做出了新奉献。
(2011年2月9日3版)
采编:管理员 中国文物信息网
书道与境界——评鹿耀世的书法艺术
【保护视力色】 【打印】 【字号大中小】编辑:ww 2011-06-10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不知出自何人,写于何时何地,但不论何时想起,只觉清气自生。友人鹿耀世寄来几幅书作,读之也有同感。
身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术副编审,耀世进入设计领域以来,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籍艺术展览,并屡屡获奖,为《装饰》《包装与设计》《美术向导》《编辑之友》诸刊专版介绍,先后主编《现代实用美术丛书》《美术设计图库》《国外广告创意》等20多种美术设计图书,分别由金盾、和平、人美、中国画报等出版社出版,为同仁所称道并频频再版。不少设计家、书画家朋友出了专著、作品集,都及时寄赠给热心的耀世,他也不负重望,不倦的辛勤笔耕,三十年来,已发表数百篇艺术评介。
耀世虽以设计而知名,却是为诗,为文、为画、为书、四处涉足,乐此不疲。单以文论,诗,散文,乃至文艺评论,均有感而发,文采飞扬。曾为报刊连载发表的一组《设计的故事》,写人、状物、叙事、说理、熔于一炉,亦隽永清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的“潘家园漫笔”的八篇文章,内容丰盈、情趣盎然,在“人民网”上点击率颇高。
四面荷花三面柳,兴之所至,文心雕龙。品种虽多,都是自家手植,无所谓主,也无所谓“副”,书画同源,诗文一理。以书观之,也属无心插柳,却更能见其性情。时至今日,已著二十余种硬笔、毛笔书法作品集,同时他为各类报刊题写的标题、栏头、书名以及单幅作品有两千件之多。其中仅应约为中华书局题写的书名就有60多条。
他的书法能够得到广大的同仁、书家、编者、读者持久的喜爱,其原因在哪里呢?
耀世家学渊源,他深知,为书之道,除了苦学之外,贵在用心感悟。上追秦汉碑刻、法贴,下觅明清以及今人墨迹,可谓博览精研。他的作品,多见真、隶、行,并自成一格,从多年来他题写的《通典》、《楚辞集注》、《王羲之书法精品集》、《日本人与日本文化》、钟鼓楼、台港澳等书名、栏头来看,可约略见其苦习礼器碑、史晨碑、华山庙碑的影子,但结构益见严整,却也不拘泥于“八分”的“蚕头雁尾”,该放则放,该收则收,稳重之中见清秀,别有一种意趣。
说到楷书、行书,占了他的作品的绝大多数,可以说是他最为看重的,也是他用力最多最勤的。其实,这两部分有时是很难分清的。从字的结构、用笔,虽说小有区别,但更多的情况是笔断意连,难分彼此的。无论是题写的书名、栏头,还是楹联、单幅作品,在起承转合之间,颇有独特的情致。“喜看春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盅。”“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春色与丰年,不仅在文人笔下充盈诗意,而且也是可以从峻拔的笔姿感受到的。欧阳询之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之孔子庙堂碑、苏东坡之洞庭春色赋、黄山谷之伏波神祠诗卷,虽风格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你都能够通过书家的笔致感受到情绪的跳跃。
耀世有一幅书作,李白的《将进酒》,176字,一气呵成。谋篇布局,结构严谨,工整而不乏气韵,字字秀骨清像,意在烘托出一种整体气氛,这种气氛,与李太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一种相映成趣的韵味。由此不由想到,书家向以二王之境界为最高境界。而书家之绝唱,莫过于王右军之兰亭集序。这一杰作,在字,在意,在结构,在章法,在神韵,有可道者,有不可道者。
耀世转益为师,不仅“炼”字,尤重“炼”字的过程、境界。所以说,不是说他的书艺已经达到了何种高妙的程度,重要的是他在“炼”字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真意,反过来又促使他不断变化、丰富着他的书艺,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面荷花三面柳,其书不独清新秀逸,而且洒脱,生动,富于变化。这与他的书法艺术观有直接关系,他认为,学艺是为了用,个人的追求是一方面,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以至熟练地掌握一定的技巧,岂不是更有意义吗。这大概也是他频频出版硬笔、毛笔书法作品集的原因吧。在这些作品集中,他不但详细讲解结构、用笔的技巧,而且仅看其内容,如《青春寄语》、《爱心爱语》、《人生格言》、《贺卡赠言》等等,就可以知道他注重普及的良苦用心了。再有,从他为一些报刊题写的栏头、刊名看,也有这样一种意思。例如他为北京日报题写的栏头“钟鼓楼”多达十二条,先后均被采用。从结构到笔法,从繁到简,同中见异、相映成趣,让读者体会书法那多变的韵律之美。
只有书法成为大家的书法,这样的“书道”才是真正的“书道”,这应该是一种境界吧。最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耀世书法系列》丛书,又一次为广大读者做出了新奉献。
(2011年2月9日3版)
采编:管理员 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