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门厂家电话: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3:13

近年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思路渐趋清晰和稳定。但学生对不同实用类文体的问题的作答还是不很清晰,作答还是盲目无序。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学生日常与实用类文本的接触较少,对不同文体的实用类文本缺乏感性和理性的区分,这种陌生感的存在也就让其对文体的复习产生了一些本能的排斥心理。事实上,阅读实用类文本中,不管是哪种文体形式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其基本的题型和作答的能力要求都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一、现状与趋势

1.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要求逐年提高,首先表现在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提高(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字总量由07年6794字增至2010年6885字,相对文学类选考阅读文字总量呈现相对增长的趋势;单篇选文2007年为1250字到2010年递增至1504字)。

2.实用类文本选考文体多样且近4年的选考中文体均未曾重复(2007年考访谈类、2008年科普文、2009年人物传记、2010年新闻评论),至今对于实用类文本还有报告这一文体还未做考查。

3.能力要求考查保持相对的稳定,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能力考查的基础;提问方式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及其稳定性。

4.根据近四年的考查形式和考查方式来看,总体来看,未来的选考会保持相对稳定。实用类文本的考查限于文体的有限性,在文体的选择上将很可能出现与前四年中相似的形态,阅读选文的字数也将会维持在1500字左右,而能力要求及提问方式也应当不会有太多变化,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始终是作答的基础,但在文体特征的考查方面应当会有所加强。

二、问题呈现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中,学生的失分都比较普遍。初步总结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作答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大致有这么一些情况:(1)答非所问,答案与题干问题要问的内容完全无关。(2)信息得分点遗漏,答案信息不完整。(3)答案组织和表述混乱,答案表述繁冗、没有条理。(4)答案表达似是而非,不能扣紧关键词、核心信息等。

三、针对策略

【导入:写在前面的话】

综合分析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在结合分析大量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后,我们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得不了分,而在于其得不了全分!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遗漏一些必要的信息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因为这些丢分绝大部分都不是出现在“理解文本”的层面上)。总体来说,近几年来出现的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其文本本身的阅读难度是不大的,学生仅就文本基本意义的理解是不会造成大面积丢分的。究其丢分的成因,最主要不出现在文本的理解层面,而出现在作答层面,这里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面对问题不知道怎样思考,不知从哪个方向作答,简单的说,就是不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这类情况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也时有发生。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发生在信息点的遗漏上,这在具体的阅读中是造成丢分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很大,绝大部分学生的丢分都是此种因素造成的。学生在作答中往往会出现对某个或某些信息的模糊盲点,即能筛选出信息点,且也能概括出信息内容,但在具体的问题作答中不能确定要不要答出这一信息,或者完全忽视、无视这些信息的存在了,反而费了很大的气力答一些与题干无关的信息,费力费时,结局却造成了太面积的失分,也留下很多遗憾。鉴于此,在进行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中,学生应彻

底明了什么题哪些该答,哪些不需要答显得很是紧要!而要彻底的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个长久的思维训练。具体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一看到问题的题干,就能定向的思考需要怎样答,答哪些方面的信息等。于此,前面所讨论和分析的一切的问题都归结集中在一点上——怎样训练学生的思维定向?答案就一个:读题!

要从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转化与分解题干问题,分点作答”;一是“警惕题干

中的提示信息,明确作答方向与范围”。

1.转化与分解题干问题,分点作答。

在进行问题转化与分解训练之前,根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提问方式,可大致将其归为三类题型:①语体分析型。此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语言和结构两大方面,在作答时常常要联系文本的文体特点思考,常见的提问方式:“分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作用(或理由)是什么”/“……哪些方面”;②原因追溯型。提问方式:“为什么……”/“……如何理解……”:③方法探究型。提问方式:“如何才能……”/“应当(或应该)……”。总结起来,其实三种题型依次分别提问的角度大致可归纳为“是什么”(语体分析型)【见“例1”】、“为什么”(原因追濒型)【见“例2”】和“怎样做”(方法探究型)【见“例3”】。

了解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提问方式和方向以后,即可逐渐强化题型意识,建立起对每种题型作答的思维定向。大致方法如下:

(1)文本阅读的提问方式展示,明确题型归类。

【例1】

2008年山东卷: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

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07年广东卷: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

10年广东卷: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作用是什么?简要分析。(5分)

【例2】

08年广东卷: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08年广东卷: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例3】

2009年厂东卷: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黄侃先生二三事》)

2007年广东卷: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

应该怎样做人?(5分)

(2)根据题型特点,针对题型探讨思考方向和作答方式——“思考方向”即问题的转化与分解,“作答方式”即答案的组织(包括“答案的分点”和“句式的选择”两个方面)。

【  年广东卷第  题】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转化分解举例·思考方向】本题的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对“写作意图”这一术语的陌生,从而导致了答题的方向性混乱;二是在作答时容易漏掉“这样写”的得分点,从而也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在本题的作答时,考生可以运用转化和分解题干的方法来完成。首先,转化对“写作意图”这一表述短语的陌生,可将问题转化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叙写黄侃(或:这样叙写黄侃的好处有哪些)”。其次,分解问题题干,可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①(这样写)作者是“怎样”写的?②有哪些好处?(当然,对“好处”的作答还需要联系其文体的特点来思考,后面会具体涉及,此处不赘述。)

【  年广东卷第  题】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归纳为哪几方面?(4分)

【转化分解举例·作答方式】题干问及“哪几个”意即要求答2点或2点以上方面(分点明确条理),同样题干中“可以归纳为”的表述与前例中“是什么”的表达均为肯定语气的提问,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句式的选择也应当为正面的、肯定的句式,表述为“是……是……”,而不能表述为“不是……不是……”(句式的选择)。

【  年广东卷第  题】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  年广东卷第  题】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转化分解举例】2010年的第20题所涉及的考查方向难点在于对题干中“在上下文中”这一关键短语的把握,显然,在读题时如果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本题的解答难度就会立即被消解,也就能比较清晰的把握好作答时的思考方向——结构(对上文的承接,对下文的提供依据)。而在2008年广东卷第20题的作答中,主要的作答难度出现在因为对“语言特色”的不了解而形成的模糊,往往造成答案的空泛。于是,这一问题的难点就在于要注意到科普文的文体特点中的语言特点——“科”与“普”,即严谨性(准确严密)和普及性(通俗形象、深入浅出的特点)。

【  年山东卷第  题】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转化分解举例】本题在作答上的难度不大,信息范围也相对集中(均在第二段中),学生在作答时丢分的原因大多是信息不全面,答案的组织也较为笼统模糊。解决这一问题,同样需要认真的对问题题干做必要的分解。很清晰,可将题干分解为“他了不起的理由是什么”、“他与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倘能做一下这番简单的分解,在组织作答上也就能很好的避免出现信息遗漏的现象。“了不起的理由”——有真知灼见,“他与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的地方”——思想见于行动,不只是讲说学问;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为中国未来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另外,在作答方式上,在句式的选择上也需要注意侧重正面肯定的句式,有学生在对第二问“不同的地方”的作答上仅仅就只是回答“不只是讲说学问”,而遗漏了重要信息“思想见于行动”,这样造成失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题干语势的把握不到位,题干是正面问理由,在组织答案时也应当以正面肯定的语言为主导。

【小结】“是什么”提问方式的问题,此类问题的作答能力要求以筛选和归纳信息为主,相对难度不大。但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1.转化和分解问题要全面。

2.答案的分点是以思考的分层为依据的,不能随意。 

 3.答案的表述在语势上要保持与问题题干的一致性。

4.要充分考虑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的特征,尤其是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如传记的阅读就需要考虑作者对传主的态度,固然还要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想联系,如上述事例中对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的回答就需要考虑到这些;访谈的阅读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访者与被访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科普文的阅读就需要把握到其在语言措辞上的科学性(准确严密)与普及性(通俗形象)的要求等。

【  年广东卷第  题】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分解举例】本题题干表述较为繁复,往往让考生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思考作答,于是成为了本题作答的最紧要之处。解决这一难度,在作答时就需要学会分解题干,可将题干问题分解为“如何理解(即:为什么)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即:为什么说)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由此将题干问题分解成两个问题来思考作答,自然,本题的作答难度也在这一转化和分解之中而被化解,需分开两点来作答。于是,回答第一小问“为什么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进步”,在文本中就自然可得出原因“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生物生长和繁衍的技术”;第二问“为什么说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原因在文中也比较清晰“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了”。

【  年广东卷第  题】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分解举例】同上,本题的题干设置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大,也容易形成考生作答的盲点,同样会无所适从。要解决这一难处,在作答时考生同样可以通过分解题干的方法来完成。将题干分解为三个小问:

1.为什么取名为“错误”?

2.为什么“绝妙”?

3.为什么以它做标题?

由此,考生只要分别回答三个小问,本题就迎刃而解了,且答案的组织也会有条理。

【2007年山东卷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分解举例】本题以“怎样理解”发问,侧重在其“在文中的含意”(自然也就是指代句子更深层的语境意),本题作答时难度在于寻找切入点。可将问题分解为:

1.为什么是在静默之中?

2.为什么会“面无表情”?

3.为什么会“朝起点”走?

由此可以组织作答,根据分解的三个小问题,答案即可列为三小点组织。这样便可以较好的完成作答,避免了思考的片面造成的答案信息的不完整。

【小结】“为什么”提问方式的问题,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是阅读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读解能力。学生在此类题型的作答中,造成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作答信息的不全面、不完整,遗漏得分点。另外,在组织答案时书写量往往是超负荷的,从而也影响了整体阅读的质量和答题的速度。在具体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为什么”分解题干时,其原因需要立足在文本中来寻找,不能凭主观臆想。

2.答案的组织在分点上也必须以思考的方向为依据。

3.此类问题的涉及面比较大,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的整体内容。如2008年广东卷第21题的作答,在分解出的小问“为什么以它做标题”这一问的思考中就需要把握文本整体的内容。

【2009扩广东卷第20题】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分解举例】本题的解答难点关键在于问题的繁复,学生必须要分点有条理的答题方能避免无谓的丢分。如若先能将题干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然后再一一分点作答,本题的难度就降低了不少。可以分解为:

1.有什么特点?

2.应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

3.应做怎样的贡献?

第一小问相对容易,第二问在作答时需要注意答案的组织。问题是“应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联系原文,可找出答题区间的文字表述为“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差误,不轻易为文”;“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由此,有学生的答案表述为“治学态度:治书没有差误,不轻易为文,不欺人,不……”。显然,这样的表述即便与得分点很接近,但因为缺乏提炼和归纳,往往会被无谓的扣分,其原因就是学生未能把握问题题干表述中的语势,正确的表述应为“治学态度:应当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严谨求实、有敬畏之心”。第3小问“应做怎样的贡献”,在作答时也必须弄清题干的语势,要正面的肯定式的组织答案,不能完全否定性的表述为“不怎样……不怎样”,而应表述为“要怎样……要怎样……”(贡献:要有真正的发明,推动学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在分解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地把握题干的语势对其答案组织的精炼石油莫大帮助的,能够避免一些知道答案信息点,但写出答案却无谓失分的现象。另外,把握好了语势,也能节约学生作答的时间,提高效率。

【2007年广东卷第21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

【转化分解举例】本题的作答难点也在于找准答什么,在文中对应的内容是什么。文中采访者的第4个问题是这样问的“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其实,对这一问的回答也就是傅聪回答“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发展……”的内容,此处的关键在于较好的转化。“追求音乐更高境界”就是指演奏家使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如若能将此处转化成问题的内容,本题的回答就即刻变得简单明晰,文中傅聪在谈到这一内容时仅仅就围绕了一句话“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自然联系文本内容,“师今人,师古人”就是演奏家首先要对音乐原作的内涵有真正的理解,领悟作曲家的精神世界;而至于“师造化”也就是文中所谈的“有个性,有创造性”。

【小结】“怎么做”提问方式的问题,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难度相对较大,广东省的考查在2007年曾对这一题型做了集中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设计了2道问题)。无论是在问题的呈现,还是在涉及的答题信息区间上,此类提问方式的问题都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与前一类“为什么?”提问方式的问题丢分的原因不同,以“怎么做”为提问方式的问题造成学生丢分的原因不在于其作答信息的不全面,而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涉及点,找不准问题需要答哪些信息点,从而在作答中往往是答非所问,南辕北辙。由此,以“怎样做”为提问方式的问题其作答难度相较于其他两类问题而言就显得要大得多(或许,这也是为何这一类的题型仅仅在2007年广东卷中集中出现以后,后几年迅速减少,甚至绝迹的原因之一吧)。那么,加强对学生在问题的转化与分解思维能力的训练上就很关键,在解答这类“怎样做”的问题电此种思维也就表现的更为重要!具体训练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化与分解的思维需要贯穿作答的始终,尤其要注意文本语句与题干信息之间的转化。

2.此类问题在信息区间的筛选中,也需要对语言信息的分解。

3.警惕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明确作答方向与范围。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答题中,“读题”除了前面所说的转化与分解的能力需要加强训练外,还需要对题干中一些隐含的提示信息保持必要的敏感和警惕。综合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干设置中常见的隐含提示信息,根据其对作答问题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二类:一类是隐含作答内容和方向的提示信息,一类是隐含答案组织分点的提示信息。

【2007年广东卷第19题】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

【分析举例】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作答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统观”一词的提示信息,这一提示语即已经隐含了本题的思考范围应放眼在全文,“采访者所提的问题”这一提示语隐含了本题作答思考的方向,“哪几个方面”这一提示语即已经隐含了答题的分点应为两点或两点以上,再根据问题的赋分4分,即可较为清晰地判定答案基本分为两点来作答。

【2007年广东卷第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分)

【分析举例】回答本题的难点在于找准其作答的内容和方向,分析问题题干时,学生就需要警惕和把握题干中的一些隐含提示信息。如“做人,才做艺术家”这就是对后面“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问题的内容提示,因为“做人,才做艺术家”,所以问题中问“怎样做人”,其实就是怎样做艺术家,其作答的内容便由此得以明确。再者,题干中“从全文看”这一个提示语即便给我们的作答明确了范围,于是对答案信息点的筛选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段落,而应扩大到全文。

【2010年广东卷第19题】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分析举例】本题的作答,要求回答的是“作用”,侧重的是结构方面的考查,需要注意题干中“在上下文”的提示信息语,于是在作答时需要分开从“对上文”与“对下文”的结构作用来思考,于是分开两点来作答即可。

【2010年广东卷第21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分析举例】本题在作答中,失分的一个常见因素就是对信息点的遗漏,故需要注意对答案的分点。这就需要充分注意到题干中“哪几个方面”的提示语,既然是“哪几个”就说明一定不止一个,必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点。

【小结】对实用类文本阅读问题题干的读解在作答中很为关键,把握题干中的隐含提示信息能让学生较为快速而准确的找到作答方向,确定答案信息区间内容,也能更好的让学生在答案的组织上变得思路清晰明了,避免一些信息的遗漏。但这一简便有效的“读题”要求在学生的实际答题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具体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题干中心问题前面的导语句子。如上述2007年广东卷20题的表述,题干中心问题前面所引述的傅雷对傅聪说的话的内容。

2.注意题干中心问题前表示范围的限制语言,如“联系全文”、“文章第多少段中”等等之类的提示语。

3.在关注题干语言提示信息的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赋分分值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