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百合背景故事:关于文本解读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4:39:43

今天下午,给我们做讲座的是杭州市文晖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赵群筠。她讲座的题目是《关于“文本解读”的思考和建议》。

赵老师认为,目前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师生对教学参考和教学资源的依赖;二、文本常常成了一个话题的生发点;三、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产生种种观点时,教师常常是照单全收,即使是明显的错误也不给予纠正;四、过于突出教师的解读,而忽略了学生的文本体验;五、教学设计中嵌入过多的挖掘和链接。

对照起来,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就是第一点和第四点。说实话,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教书匠,教书时,非常的依赖教参和其他参考资料。每当要开公开课时,我都非常的紧张,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教学设计总是缺少亮点,很少有创造性的东西。教书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考试的成绩出色。今天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更加羞惭。因为依赖教参,往往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时间久了,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其实是不够自信的一种表现。鲁迅在《中国人失去自信了吗》中曾经提到一个他信力的问题,我想:其实,作为教师也不该完全他信,而更应该自信。要通过不停的读文本,找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而我以前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权威型的教师,所以总是自己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点更让我感觉羞惭。因为自己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当中。学生的阅读期待和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尊重。尽管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了改变,但是还很不够。今后我努力的目标,就是要真正的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赵老师提出了几个建议:

第一,   课前“精细”解读文本

赵老师要求教师能独立备课,不要依赖任何的教参和资料。为了说明她课前备课的精

细,她举了个例子:在备《竹影》这篇文章时,她想到了一个问题:文章中的父亲是不是丰子恺的父亲?后来查阅很多资料,知道其实不是,这是丰子恺想象中的理想父亲的形象。

我也上过这篇课文,但是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够精细的了。还有,文中讲到暖色调和冷色调。于是在做课件时,关于暖色调的文段,她就用红色;关于冷色调的文段,她就用蓝色……虽然真的是很小的问题,但是真的挺精细的。俗话说“细节决定品质”。该精细的地方,还真需要精细。

第二,   教师不仅要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还要以“非我”的角色进如文本。

赵老师常常让儿子跟她一起看自己要上的课文,看完后问他哪里有趣,什么地方感觉

难,儿子的话常常给他以启发。这就是以“非我”角色进入文本,最直觉的东西,往往是最本质的。

第三,   适当的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有选择的选用相关的材料

现在的教学参考材料多如牛毛,如果不精细的选择,就会出现堆砌材料,设计华而不

实,至脱离文本,课堂效率非常低的效果。

赵老师的课,给我很多的启发,我想,以后我会去面对这个以前做的非常不够的问题,

不再做一个“赖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