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隔离霜都要用吗:朝鲜空战悲壮一幕:志愿军飞行员驾机撞向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5:37
核心提示:已经临近目标上空,毕武斌的飞机火舌四蹿,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毕武斌却没有选择跳伞求生,而是驾驶飞机俯冲下去撞向目的地,飞机在俯冲途中爆炸。十五时二十分许,机群终于飞抵目标上空炸弹倾泻而下,顿时一片火海。完成轰炸任务,幸存的5架飞机编队返航,这时敌机也已经南撤。返航途中战士们一路无语,直至降落浪头机场。

    吴清江(原空八师二十四团领航员):晚上了,吃饭了,人呢,一看怎么四架飞机不回来,那次就因为我们在空中看到了,已经起火了几架都知道了,就叫,就在塔台里一直就叫呼号,一直都没有回音,后来就说先吃饭。那时候天都黑下来了,那个饭呢,两边是炕当中一排桌子,上面菜,什么都摆好了,我们就靠在那个炕边上都吃不下饭那时候,十六个人没回来,那时候也不知道多少人跳伞了。

    陈晓楠:58年前的那一顿晚餐,令已经八十岁的老战士吴清江至今难以忘却。那天下午他们的部队,空8师24团1大队出动了9架图-2轰炸机,在歼击机部队的护航下执行轰炸任务。然而这次任务由于仅仅4分钟的时间上的误差,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轰炸机部队一共出动了36名机组人员,只回来了20人,而吴清江就是其中之一。50多年过去了,这4分钟的偏差,令吴清江一直难以释怀。他一直在搜集各种资料,希望找到那次失误的真正原因。这场战斗,就是被载入史册的惨烈悲壮的轰炸大和岛行动。

    解说:1951年10月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同时解除朝鲜西海岸沿海岛屿敌情报部门,对中朝军事行动的威胁。志愿军总部决定,攻占西海岸的大小和岛。空军各部队,陆续接到侦查、拍照和轰炸等任务。率先接到任务的轰炸机部队,是领航员李清扬所在的空8师22团2大队,他们将于11月6日下午四时,执行第一次轰炸大和岛的任务。

    李清扬(原空八师二十二团领航员):因为我们这次执行任务,是中国人民空军第一次使用轰炸机。第一去到外国军队阵地上去轰炸,这是第一。对于我们这些大队的成员是第一次实战,都是第一。

    解说:第一次执行任务,全师上下高度重视,任务下达高度保密,战前准备周密详细。根据计划22团2大队9架图-2型轰炸机,组成品字型大队编队。由大队长韩明阳率领,对大和岛上的敌情报机关和军事设施进行轰炸,空2师拉-11歼击机全程护航,空3师米格-15歼击机担任空中掩护。

    李清扬:第一次大家时间遵守的比较准确,再一个要求就是什么呢?就是无线电静默。这个轰炸机执行任务,突袭、奇袭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所以在我们起飞的时候,不准许用无线电下令。打信号弹,三颗信号弹一打你就起飞,做好准备一看信号弹起飞,就是开车了,谁都不准说话。没有特殊情况,危机的情况谁也不准说话。这次突袭果然出其不意,美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年轻的中国空军会使用轰炸机部队,中方在没有损失一机的情况下,投弹81枚,命中71枚,命中率达88%,当天晚上美国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李清扬:我们是突然袭击,谁都没想到,敌人也没想到,美国那个美联社什么的,它播了。说是共产党的飞机炸了大和岛,但是人家说是这个是欧洲人干的,不会是亚洲人干的,人家是这样判断的。

    解说:胜利执行任务归来,战士们欢天喜地,围在一起问长问短,没上战场的战士们士气高涨,纷纷请战。

    杨大方(原空八师二十四团飞行员):我们就着急了,我们一块儿同时要准备接受任务的,但是给了22团了。我们就嗷嗷叫,那咱们任务怎么轮不到我们,这我当时的日记,我都写了。想当好汉的,不当孬熊,在部队那是很竞争的,谁是狗熊那不行的,瞧不起的。

    解说:很快新的任务再次下达到这支部队,吴清江、杨大方所在24团第一大队接到命令,11月30日再度轰炸大和岛。

    杨大方:要配合陆军解放整个大小和岛,把这个钉子全部拔掉,但是给我们的任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大和岛已经烧过了,那么给我们的是小和岛实际上是。小和岛有灯塔,灯塔区。

    吴清江:目标变了,就是目标到那个,就是西南角那个灯塔那里去了。灯塔很小,一共只有十五公尺,那么大一点。后来知道,是它那个指挥所到那一个灯塔,不是去炸那个灯塔,是炸那个指挥所。因为我们陆军要登陆,把指挥所炸掉,我们不是登陆就方便一些。

    解说:根据部署,轰炸机将从于洪屯机场起飞,护航的拉-11飞机将从凤城机场起飞,同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米格飞机将从浪头机场起飞。三支驾驶不同机型,空中速度和高度也都不同的部队,将在天空中先后会合,协同完成轰炸任务,可以说这是对年轻空军的又一次考验。

    吴清江:因为第一次出动很顺利,没有什么敌机也没看见。因为我们那个时间选得很好的,两点多钟到目标投下去以后,回来就天黑了。美国飞机来的时候都收摊了,他回去了。所以我们第二次完全按照前面那次的时间,没有想到他已经准备了,我们折腾了三天消息都出去了。

    李清扬:他们下达任务,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他们那个声势比较大,提前好几天就轰轰动动,又敲锣打鼓,又弄红旗,又写黑板报的,就宣传鼓动。

    焦景文(原空三师九团飞行员):又是敲锣打鼓,又是这个喊口号,又是标语。人家那个特务那么多,这个中央情报局的早给你弄走了。

    吴清江:飞机场挂红幅什么的,那表态,那不得了。政治动作比业务动作还多,但我们不参与那些,我们准备我们的。解说:日后根据美国战后出版的资料中得知,已经截获我方情报的美国空军,早已在水原机场做好部署,负责迎击我轰炸机群的,是美国远东空军第四联队。为了迷惑对方,这个联队精心策划了航线、速度和高度。当时中方对此一无所知,6日下午轰炸机行动如期开始,9架图-2准备就绪,领航员吴清江位于第二中队长机柳文瑞机组,飞行员杨大方位于第二中队左僚机。14时19分30秒信号弹升空,9架轰炸机起飞,经奉集堡出航。

    与第一次轰炸最大的不同是轰炸机群编队队形,第一次采用品字形大队编队,而这一次因为目标面积大大缩小,为了提高轰炸命中率,队形改为中队、纵队跟进形实施轰炸。然而这一个小小的改动,埋下了日后执行任务中,一个致命性的重大隐患。只是当时无人察觉,一切都按照第一次轰炸的经验,如期进行着。王天保所在的空2师4团,16架拉-11飞机按时从凤城机场起飞,准备在空中与轰炸机编队会合,然而轰炸集群却比规定时间提早4分钟,就达到了与护航部队的会合点。

    王天保(原空二师四团副大队长):我看找找找不着,快到会合点了还不见。我一看,哎呦,轰炸机已经和我们平行了。我发现了,我就不敢往别的地方看,一看到就不敢,什么也别看了,就老盯着轰炸机就加上油门。

    吴清江:我们早了以后,他追不上了,他还到这里找我们,他追不上来了,就使劲追,打死都追,一直追到结束那个点。应该是老早就编好的,一直到那个地方才追上。

    王天保:等追到以后,已经到了丹东上空,因为我们离丹东一共才40来公里,会合以后继续飞。丹东上空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间接掩护我们的,丹东的喷气飞机正在起飞。

    焦景文:那天我还是正好在那个机场,我们九团去给他掩护,后来,我们九团中间有敌人干扰一下子,我们起飞了,起飞回来正在加油,他们这个到了我们机场上空了。

    记者:原定是你们九团去执行这个任务的?

    焦景文:对,计划有变。

    杨大方:给我们当时一个思想,美国F-86不会来。我们当时思想就这么想的,一个它不会飞夜航来不了。一个到我们这边来它油量很有限,所以都是好像,再一次韩明阳大队什么飞机也没遇到。我们思想就麻痹的,认为它不会来。

    解说:轰炸机提前4分钟到达安东上空,空3师米格-15战机紧急起飞,仍按原计划向身弥岛上空飞去。然而就在这时轰炸机和拉-11混合机群,突然遭到了敌人的伏击。

    解说:就在24团1大队起飞后约20分钟,水原机场的美远东空军,31架F-86随即倾巢出动。按照佯动航线绕开平壤,来到安东东北方向的预定空域待战。

    王天保:丹东飞机正在起飞,我一看那边有飞机过来,过来我看到的是八机、八机、八机,发现了好几批,三四批。

    吴清江:因为我们过浪头机场的时候,下面正在起飞。那我们认为上来,飞机是我们下面的,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所以没感觉,它飞机看得发亮,我们自己飞机上来了,实际是它的飞机。

    王天保:我就一报告以后,无线电里边就乱起来了。有的说这是我机,有的说是敌机。很多人都报告,因为是短波无线电,它不是无线什么都听不清了。很多人都报告就搞不清楚了,这个时候我就再看的时候,我们正好过来了,过来以后已经转向我们了。

    解说:这时美军著名王牌飞行员戴维斯所在三三四、三三六中队首先发现了,飞越鸭绿江向东南飞来的我轰炸机群,于是他们迂回到对方编队的右后方,开始了第一波攻击。

    杨大方:一进海,就丹东一转过来之后,后面这三架飞机,第三中队邢高科中队左僚机先打着了,后面右僚机马上打着了。

    吴清江:他们两个就是后面两个就冒火了,就被偷袭了。根本不知道是敌机,那个时候。偷袭了,冒火了,才知道是敌机,不是下面上来的飞机,所以大队长就发命令就是反击。

    杨大方:吕凤彩那个在前面的,他这个炮,那很来劲。吴清江:我们那个左僚机,他那个枪还卡壳。打几发,卡住了,他没办法,那个敌机就冲着他来,他就拿枪摆,枪打不出去,那一摆敌机全都拉跑了。

    解说:护航部队王天保驾驶的螺旋桨歼击机拉-11,这时也被7架最新型的佩刀战机合围在中央。

    王天保:马上要掩护轰炸机吧,我就一下子过来,过来以后还没有转过来,转一半敌人已经到旁边了。我发现是敌人,发现是敌人了我就开炮。点射,哒哒打一下子,它一打炮(后)呼地起来了。这批下来了,走了,那批又进入,敌人轮番地攻击。

    解说:拉-11歼击机,苏联二战后研制成功的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凝聚了所有战时的经验。这种飞机最大时速达每小时674公里,并装载三门23毫米的机关炮,然而它的对手却是喷气时代最初,美军最为强悍的F-86佩刀式战机。喷气式“佩刀”,尽管性能明显优于拉-11,但其火力配备并没有高质量拉升,12.7毫米的机关炮仍是沿用二战期间活塞式歼击机的通用配备。相比之下,拉-11三门23毫米的机关炮更具优势。王天保驾驶拉-11与F-86缠斗正酣的时候,距离轰炸目标上空还有至少50公里。

    王天保:敌人飞机往外冒了个东西,一冒东西,紧接着我的飞机就抖,抖的话,这个在空中有过这个,抖就有可能被敌人打上了,打上你飞机以后,飞机就会发抖,紧接着我的飞机就抖起来了。我就赶快就蹬一脚,如果抖,是敌人命中了,打上我了,我这一蹬,其他后面子弹就打不上了。我一蹬了以后,紧接着我就翻过来一扣一看,我一看没有围着我的,我就赶快找轰炸机。

    解说:轰炸机图-2在佩刀面前完全就是一个不具备还手能力的老古董,图-2飞机上的吴清江偶尔看到舷窗外的情景,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吴清江:就看到那个子弹,因为我看到这了,看到那个子弹啊慢慢地走,那个看见了。因为我们飞机是360公里,那个子弹打到最后,他初速大概有1000公尺。就是出来的时候,但是它到后面它也很慢的,看到这个子弹走,那是没有看到过的那是。

    解说:图-2轰炸机,轻型俯冲式轰炸机是我军从苏联购进的首批战机之一,这种轰炸机主要用于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执行轰炸任务,空中进攻能力很差。而美军F-86机群,此时正从太阳所在方向展开猛烈的进攻。

    杨大方:为什么从这边,因为这个灯光,就是它太阳光,我们西海岸往这走的话,太阳光从这边过来,敌机是一般攻击,它选择背阳光,背阳光攻击等于我们是,我们要打它的时候是对阳光。那么我这个通讯员想打它的话,就不好瞄准。

    吴清江:那时候它两个发动机火已经出来了,后面那个座那个洞那个射击员跳出来,正好我看到一半身子在外面。

    杨大方:后面,宋凤声的飞机,后来说,他们说基本是一下去就爆炸了,掉海里就爆炸了。所以牺牲了,这个梁志坚的飞机下去也爆炸了,张孚琰那个飞机,我就看着他下去,下去了。

    解说:已经临近目标上空,毕武斌的飞机火舌四蹿,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毕武斌却没有选择跳伞求生,而是驾驶飞机俯冲下去撞向目的地,飞机在俯冲途中爆炸。十五时二十分许,机群终于飞抵目标上空炸弹倾泻而下,顿时一片火海。完成轰炸任务,幸存的5架飞机编队返航,这时敌机也已经南撤。返航途中战士们一路无语,直至降落浪头机场。

    杨大方:吃饭么,当时是他在浪头机场、丹东机场给我们准备的这个是,我们四九三十六个人的饭,一大场还有酒,准备这个欢迎我们庆贺的完成的任务的。我们一看,我们这才回来二十个人,五架次飞机二十个人,还有十六个人都没有回来。

    吴清江:那空空荡荡的,我们就歪着坐在炕上都不吃,不坐到前面吃,所以连师里那些干部,我们师里的、团里的都来做工作。现在还在联系,怎么个情况也不知道。你们先吃饭,到最后,到大概要到九点来钟了,那明摆是回不来了。后来是我们副团长陈继发留下,让我们先吃,我们替他们吃,那个时候讲一点鼓气的那个话。

    解说:第三次轰炸大和岛战果甚微,轰炸机部队牺牲了15名空勤人员,而歼击机部队共牺牲4名飞行员,损失巨大。透过美国空军的回忆录,我们或许却也可以从对手的视角,看到这场战斗。美国远东空军第四联队三三五中队的马歇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中方拉-11和我军的F-86之间的追逐,穿插在中方图-2机群之内。但见,拉-11奋勇拦截,阻挡了F-86对中方图-2飞机的进攻。而中方的图-2编队,在遭受我军飞机的攻击下,丝毫没有慌乱的迹象,反而队形越打越密,虽然接连有飞机起火坠海,但是依旧保持队形,对于外来的一切似乎处变不惊,沉稳不移。58年之后硝烟散尽,然而至今依旧让人费解的是,让美国空军最为胆战的米格-15飞机到哪里去了,本该担任空中掩护职责的米格飞机,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战斗当中?

    焦景文:那天呢他们还错了。他们本来是,应该是这个起飞以后,把时间对好,结果他早起飞,早到那个地方。

    吴清江:我们是早到了四分钟,他们是按照原来的时间起飞,所以我们到了鸭绿江,他们米格刚起飞。实际那个四分钟是在准备过程里头有一个变化,后面组织工作上没有跟着变化。

    解说:吴清江所说的这个“变化”,就是指在11月28日晚,24团1大队得知任务有变,轰炸目标不再是大和岛,而是大和岛尖上的灯塔区。由于灯塔区面积狭小,为了提高轰炸机命中率,继而将9架轰炸机的编队,从大队品字形改为了中队跟进。但是每一种队形从起飞到完成编队,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大队品字形从起飞到完成编队,所需要的时间共7分钟,中队跟进编队只需要4分钟,致命的失误就出现在这里。从起飞到编队完成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了,却没有相应推迟起飞的时间,再加上发令员又提前三十秒发出起飞信号,导致轰炸机部队到达集结空域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四分钟。这四分钟对于多支部队协同作战而言,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可是难道这四分钟在空中就没有机会消减掉?

    吴清江:这个就是指挥的问题了,这个空中的管不了了,指挥的怎么协调的问题,就是已经错了,前面错了,我怎么调整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就是空中叫我们,你们转一个圈,那不就调整过来了。没有,没有告诉这个,那我们就走,我们走的是顺风速度已经减得编队都编不上了,僚机编队它得有个速度保证。所以长机也没办法再减了,减到300公里,最后没办法,再减飞机要掉下去了,所以又是顺风,但是地速,和地面那个关系讲还是360。所以还是早到,到那个进入点,我们还是4分钟,这个都不说它。因为那个时候的指导思想,空中和地面都是这样,对时间概念不是那么清楚,就是空中的协调是不是要那么精确,那么准确。没有现在,都是后面,当然我们来说是付了血的代价了,来得出空中怎么协调的问题。

    解说:当时空3师7团执行空中掩护任务,9团的焦景文正好目睹,轰炸机提前达到会合点上空的场景,作为大河岛之战的旁观者,多年后焦景文依旧唏嘘感慨。

    焦景文:提前了,你在我们机场上转一两圈就行了,结果都一直就那样错误的提前了,到那以后,人家一到那以后,人家四十架F-86一下子上去把这个九架飞机啊,只有五架飞机没被打掉,而且是每个飞机身上都有好多窟窿,我们到那去看去了。我说这样的话,这还能行?那飞行员,那领航员那硬着头皮都往下冲啊,自己都牺牲了。

    解说:今年吴清江和老战友李清扬专程到丹东相聚,因为丹东市有四座志愿军烈士陵园,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当年牺牲战友的下落。

    烈士陵园管理人员:名单这有,我们都给集中起来了。

    李清扬:空八师。

    烈士陵园管理人员:您坐,您坐我给您找。

    吴清江:这里空军还真不少,一共116个,真正在你这个地方的不一定有。

    烈士陵园管理人员:不一定有,我看,这有名字吗?

    吴清江:就是这四个。

    烈士陵园管理人员:周光馀、何国基。

    吴清江:这四个。

    烈士陵园管理人员:张孚琰。

    吴清江:这四个跳一个回来了,跳伞跳一个回来了,这个跳回来了。

    解说:实际上,吴清江和李清扬也清楚,大和岛一役牺牲的战友,莫不是在海面上爆炸的,或是跳伞落在11月底冰冷的大海中无法生还,唯有一名战友幸运地跳伞生还。第三中队左僚机陈海泉,而他的下落竟也是轰炸大和岛四年之后,战友们才得知的。遗憾的是,就在我们联系陈海泉老人,希望能够采访他的时候得知,老人在今年刚刚去世。

    吴清江:假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假设,还是早到的原因被敌机打上了,还是晚到会不会被敌机伏击,这也是个假设。这都是个偶然,都是几个偶然碰上了,所以现在再去探讨这部分已经,作为我们讲,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也不是追究哪个责任。我们就探讨这个事情为什么是这样?要把它说清楚,不然老是一个谜。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了,一大队我们大队的长机领航的刘恩阳,1965年是1969年牺牲了。训练的时候,在南京。邢高科三中队领航长,温宗元1952年6月13号在齐齐哈尔夜航,在靶场也牺牲了,训练。现在就剩我这个二中队的知道这个事,所以我就想把这个讲讲清楚就完了。

    解说:丹东,来这里寻找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亲人、战友下落的人很多,什么音信都没有找到的人也有很多。往往他们会在漫漫的鸭绿江江面上,撒下一捧花瓣,为那些年轻的、逝去的,遗落在海里、空中、异国他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