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少年团蒙面歌王:王永改:无耻的“达芬奇”还要嘴硬到何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3:00

见过无耻的,但还没见到这么无耻的。明明真相摆在那里,就是拒不承认。“达芬奇造假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据8月4日《京华时报》报道,达芬奇公司3日发出《致媒体朋友的沟通信》,声称其从未伪造过任何报关单或原产地证书,否认3.6亿元的退税,同时表示,没有问题的产品,不能接受顾客退货。

让我们先拜读一下这封“沟通信”,信中再次强调达芬奇不是产品品牌,而是“卖场”品牌,公司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家具产品,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证明材料,均为意大利进口,部分美国品牌产品通过保税区进口不违法也不存在造假行为。目前,没有任何执法部门认定达芬奇存在造假行为。信中还再次声明,公司从未伪造过任何报关单或原产地证书,有关3.6亿元的退税谣言是某个媒体的某个记者计算杜撰出来的。信中还表示,公司已经开通热线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但必须区分不同情况给予解决方案,对于没有问题的产品,有顾客提出退货要求的,不能接受。对于有律师事务所正在主动征集消费者的事件,达芬奇称凡是合理要求的,与他们协商是最便捷的解决渠道。——单从公开信上看,达芬奇简直比窦娥还冤。

这真是咄咄怪事,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在中央级媒体确凿证实达芬奇家具系“出口转内销”的时下,“达芬奇”公司不但不反醒自己的错误行径,反而强调自己是无辜的,并发出公开信喊冤,暗示这是行业性问题,难道真把民众当弱智?!达芬奇还要嘴硬到何时?莫不成想挑战一下公众的忍受极限?

让人纳罕的是,在事件的初始阶段,达芬奇公司还是承认其造假行为的,并允诺退款,该事件直接引发了人们对高端家具行业的整体信任危机。但事件演变到今日,达芬奇为何一改过去的认错面目,变得强硬起来?是不甘成为行业问题的“替罪羊”,还是找到了反攻的利器,抑或是有了更为强硬的背景支撑?

“达芬奇造假事件”固然缘于企业的逐利天性,但也和少部分民众崇洋媚外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更有质管部门监管失职的一面,三者合一,再离奇的事件发生都有可能。“达芬奇造假事件”再次告诉我们,贵的未必是好的,洋的未必是真的,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滞后、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谁都逃脱不掉被蒙蔽、被欺骗的命运。

有评论称,达芬奇造假事件是一起典型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件,有必要解剖“麻雀”抓典型,让达芬奇在骨子里品尝造假之痛,同时,对那些没有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的管理者,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诚哉斯言。达芬奇造假非二、三年,而是长达十三年,要不是发生这起造假事件,没准还有可能上市呢!这绝非笑话,据报道,因经营业绩连年攀升,达芬奇甚至已经到了证券交易所的门口。这不由人发问:达芬奇造假为何一路绿灯?谁才是幕后的真正主角?有没有政府官员参与其中?这些问号亟需拉直。

俗语说:越接近真相,事实越是不堪,既然达芬奇公司坚不认错,那就有劳质监、工商诸部门以及媒体、网络,一查到底,还原事件真相,即便真相是那样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