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核电招聘什么工:明月湾五大姓氏及堂名文化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1:46
明月湾五大姓氏及堂名文化探究

 

明月湾现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四百人,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多为南宋退隐贵族繁衍的后裔。满清时期明月湾应该有金、邓、秦、黄、吴五大姓氏。现有明月寺立于清嘉庆元年(1796)的“明月湾湖滨众家地树木归公公议”碑为证,记载的是为保护众家地的树木,经明月湾金、邓、秦、黄、吴五族公议,决定将众家地的树木收归明月湾地方公有,不得私自砍伐之事。听村里耆老说,道光年间太平天国造反,湖广地区闹长毛,波及西山明月湾,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可怜金氏一族被长毛杀了个鸡犬不留,满门绝户;也有传说因为因果报应,遭人陷害,墓地漏风水,家道败落,以至搬迁异乡之说。总之如今明月湾已无金姓,只留下邓、秦、黄、吴这“四大家族”了。

一、明月湾五大姓氏溯源

金氏 民间有传说明月湾金氏是宋朝丐帮金长老的后裔,因尚未发现西山有金氏宗谱存世,是否属实难以考证。金氏在西山分布较广,明月湾、植里、下泾、岭东湾、金村、东村等地都有分支。根据西山金氏近支苏州下保金氏修于清嘉庆二十年的《下保金氏重修族谱》记载,苏州金氏也是南渡氏族,南渡始祖为宋朝承德郎金璹,吴郡始迁祖为金修可(先居吴江松陵,后居苏州城郊吴苑乡)。

邓氏 明月湾邓氏原是西山绮里邓氏的分支,也是北方南渡望族,源自河南南阳,南渡始祖邓肃(1095~1159,字志宏,号栟榈),原为宋高宗朝的中书省右正言(谏官),南渡后辞官隐居,居西山绮里,为西山邓氏迁山祖。至明朝初年,邓肃六世孙洞绮公出赘至明月湾,为明月湾邓氏始祖。今绮里邓氏人口已不多,西山邓氏主要居明月湾,有邓氏宗祠(在明月湾村口河边),存世《洞庭明月湾邓氏宗谱》四卷,清嘉庆五年修。

秦氏 明月湾秦氏是西山秦家堡秦氏的分支,迁明月湾始祖为明朝初年的山东道监察御史秦伯龄。秦伯龄在元朝末年遵照“只许读书,不得仕元”的祖训,更感世不可为,遂弃书从商,在淮北一带经商致富,明洪武初年受朱元璋赏识,封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政绩显著,成为亦官亦儒亦商的一方名流,可惜到任后两个多月因病身故,归葬西山明月湾。

西山秦氏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先生)的直系后裔,迁山祖是秦观五世孙秦益之。秦氏原籍甘肃天水,后迁至苏北高邮,宋元符三年(1100),秦观卒于广西藤州,子秦湛扶父柩暂厝湖南潭州(今长沙)外祖家。宋徽宗政和年间,秦湛任常州通判,因北方时局不稳,决意不回高邮原籍,将父秦观葬于无锡,自此定居江南,在常州历四世。至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秦益之曾游西山,爱山水之胜,遂建别墅于西山消夏湾安仁乡,卒葬缥缈峰下飞仙山麓,其子秦通守墓遂定居于此,并更乡名为秦家堡,是为江南秦氏西洞庭支。秦通之子秦仪,十九岁中进士,尚宋理宗的娥明公主,今附马墓尚存,为县级文保单位。秦仪三子秦孝义随宋末帝南逃,一起投海殉国,成为宋朝烈士,故秦家堡府名“詠烈堂”。

西山秦氏又繁衍为秦家堡、旸坞、明湾、石公、渡渚、镇夏、涵村等分支;其中石公支又以出贸和入赘分出三山支、东山长圻支、吴江韭溪支,各支均以秦家堡为大宗。已知现存宗谱为《洞庭秦氏宗谱》,清道光五年(1825)修、同治十二年(1873)重印各一种。

黄氏 明月湾黄氏是西山兵场里黄氏的分支,迁至明月湾的时代约在明朝初期。西山黄氏原籍福建邵武,宋朝时因仕居汴梁,南渡及迁山始祖为黄明善。黄明善在宋徽宗朝为明经博士、著作佐郎,随高宗南渡后辞官退居。先居杭州,后爱梁溪(无锡)山水,拟定居未成,便渡湖定居于西山消夏湾黄家坞,另一支留居梁溪,两地为同宗的两支(同祠同谱)。今西山黄氏主要居于兵场里、鹿村、明月湾。黄明善之弟黄潜善为宋高宗朝左仆射(丞相),是著名的奸臣,力主议和,不思抗金,南渡后被贬至广东梅州,病死于那里,无后,由兄黄明善将其柩运回西山,葬在西山兵场里罗汉坞朴树头,清顺治十二年(1655)清庭发帑为其重修墓地,规模很大,今俗呼阁老坟。已知存世《梁溪黄氏宗谱》,民国20年(1931)修。黄氏宗祠保存较完整,为清代建筑,2004年曾作修缮。

吴氏 吴氏为明月湾首族,人口最多。迁山始祖吴挻,是南宋名臣吴璘的次子,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因避祸由四川迁至明月湾,并改名吴咸,字韫和,为明月湾吴氏迁山始祖。吴璘,字唐卿,南宋时任四川宣抚使,自靖康至乾道间以战功保陕蜀二十余年,晋封新安郡王,卒赠武顺王。吴璘的长子吴挺,曾任殿前都统帅,其子吴曦时任殿前都指挥使。吴曦靠贿赂权臣韩侂胄出帅西蜀,吴挻因担心受侄子牵连,举家于嘉泰年间由四川迁至晋陵(今常州),不久吴曦果然因事被杀,当时宋室朝廷也岌岌可危,晋陵也不平静,因“闻具区境幽地偏,遂渡太湖至明月湾居焉。”

明月湾吴氏繁衍为西山大族,是吴泰伯后裔(迁山始祖吴挻是泰伯的第八十三世孙),属吴氏十二支派中的“功”字派。明月湾吴氏自元代开始立宗祠、修宗谱,因外出到泰伯主祠祭祀不便,还在清乾隆九年(1744)在明月湾建泰伯分祠,以便春秋祭祀。明月湾吴氏至民国年间,共修纂了六次谱牒: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民国十年(1921)。明月湾吴氏已知现存的家谱,多是民国十年(1921)编印的《洞庭明月湾吴氏世谱》。

二、 明湾五大姓的传说

西山属移民岛,姓氏一般都有来历。明月湾有五大家族——金、邓、秦、黄、吴。在明湾当地有一句顺口溜:“金叫花子邓强盗,秦捉狗屎黄挑担,吴撑大船沈丫头。”从这当中,也许可依稀追溯各大家族起家的历史。

金叫化子——明月湾金家祖宗原是宋朝丐帮金长老的后裔,为避祸而隐居于此。邓强盗——说邓家是强盗来源,实属冤枉,邓家实是南宋谏官邓肃之后,民间说是强盗,也许是出于那种“官匪一家”的误传。秦捉狗屎——明月湾秦家老祖宗原来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以拾粪为生,一日,他拾粪来至明月湾,见此风光独好,便安居下来。黄挑担——明月湾黄家老祖宗原来是一个挑着担儿串街叫卖的小本生意人,某日,他叫卖到明月湾,见此临湖靠山,土地肥沃,就“乐不思蜀”而居于此。吴撑大船——吴家老祖宗原来以撑大船捉鱼为生,因船常靠明月湾港,后在此造房定居。

明湾五大姓氏中,昔年以金氏最为显赫。金乃叫化子怎会名列榜首?原来,宋时丐帮长老虽然以乞讨为业,但家中却十分殷实。因此,关于金氏一族的兴衰,在民间又有这样的传闻——

如今明湾五大姓中,只剩下四姓依然人丁兴旺,原来名列榜首的金氏一脉在明月湾已经人口很少。金家坞之地名也成了历史。那么,金氏一脉是怎么败落的呢?

话说那金叫化后裔来到明湾,就准备造房屋。一天,他外出购买木材,来到木材商处。木材商生意兴隆,客户较多。他见一叫化子打扮的人来买木材,就十分轻视地说:“你买得起,就买一送一。”那金氏也不分辨,就说:“你说话算不算不数?”木材老板见有许多买主在场,胸脯一拍,说:“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怎么不算数?”金叫化暗暗欢喜,一声不响就去挑拣了一大堆,付钱时,掏出一只金碗来,木材商一见,顿时傻眼,但话已说出口,岂能反悔?金叫化就装了几船的木材,回到了明月湾,大兴土木,建造房屋,成了当时明月湾村最大的富族。而那个木材商却因此而破了产,落了个家破人亡,临死前发下毒誓,自己做了鬼也要将金叫化的房子烧光。

金叫化子死后,其后代决定将其隆重安葬。他们相中了靠近湖边的一方土地,准备作为其下葬之地。那块土地(如今即明月寺)属五族共有。但金氏属首富,说话硬气。四族族长一时难以推辞。那方土地吴家份数居多,吴族长觉得那儿风水特好,不能让金氏作为墓地。于是,他暗暗买通了风水先生,对其它族长说,如果那块地被金氏作为墓地,那么,他家必发,而我们四族定然遭灾而败落。要使金氏不作下葬之地,必须如此这般。

到了金氏破土的前天夜里,吴氏偷偷地将一个金菩萨埋在了那块地里。动工时,金氏后代挖到了那个金菩萨。他们觉得十分惊奇,于是,去请教那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既然那儿是菩萨蹲的地方,那你们决不能作为墓地。于是,金氏墓地只能另迁它处。

金氏坟墓葬得十分豪华。但据说墓穴漏水,以至金氏一脉后来渐渐败落。一天夜里,金家坞后来发生了一场特大的火灾,将金氏房屋烧得片瓦不存,还烧死了不少人。金氏余脉十分悲戚,认为此处天意不留爷,就痛苦地迁徒他乡。留下的一户只生了女儿,远嫁别处,金叫化子在明月湾就没有了后裔。

三、家庙祠堂与家居明堂的区别

祠堂和明堂建筑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但是祖先崇拜与寻根意识集中体现,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

明堂建筑:“堂”一般是指高大宽敞明亮的房子,或者住宅的正屋。古代居室前为堂,后为室,先登堂方能后入室。故有成语“登堂入室”一词。由于堂屋系进院后一览无余的门面所在,故而较为敞亮、考究,是一个家族聚众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祭堂、礼堂、灵堂、讲堂、会客厅、会议室均可充得。故号为:“明堂”。西山明月湾现存的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金家厅、汉三房等均为家居明堂。

祠堂建筑:祠堂是中国古代祭祀列祖列宗的专门场所,是由春秋宗庙发展而成的祠堂。祠堂最早出现在汉代,开初多建于墓所附近。宋、明以后,民间联宗立祠之风大兴,遂使祠堂遍天下。明月湾现存黄家祠堂、邓家祠堂、秦家祠堂均为各族祭祀列祖列宗的专门场所。吴家祠堂之名不见史料记载,也不闻于里巷之口碑。唯有吴氏子孙自言于某处某地,姑妄存之。

国人向有好名之风习,凡事讲求名正言顺,堂屋和祠堂既然如此重要,自然需要给它取上一个意义深远丰富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是堂号。(关于“堂号”下文有专述。)

四、明月湾五大姓氏现存祠堂、明堂情况

明月湾的历史遗存丰富多采。其中的多处宗祠和明堂建筑,是古村多家姓氏和睦相处、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黄氏宗祠(黄家祠堂)、邓氏宗祠(邓家祠堂)、秦氏宗祠(秦家祠堂)、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金家厅、汉三房等多处明清宅第,是村民居住、生活的真实记录。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组成了一幕幕水乡山村田园生活的生动场景。

(一)家庙祠堂

黄氏宗祠(村史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坐北朝南,占地930平方米。其门厅、享堂等主要建筑均为原构。2004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斥资整修,重建照壁、客厅等。2005年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明月湾黄氏祖籍福建邵武,南宋明经博士、著作左郎黄明善为迁山始祖,其八世孙、太学生黄铳山于明朝初期由本镇秉常里迁居明月湾村,子孙繁衍,今为明月湾大族之一

邓氏宗祠(奇石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原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世纪70年代,仅存照壁、门楼及厅堂遗址。05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于原址重建,基本恢复原状。坐南朝北,占地950平方米,依次为门厅、享堂和寝堂。建筑宏敞高大,门前沿河石栏雕刻精美。明月湾邓氏祖籍河南,南宋左正言邓肃为迁山始祖,其六世孙邓迁,于南宋末年由本镇绮里迁居明月湾,子孙繁衍,今为明月湾大族之一。清两广总督邓廷桢为邓迁之后,于嘉庆八年返乡寻根、拜谒祠墓。

秦家祠堂:毁于文革期间,只留原址,现由政府出资正在复原重建之中。

吴家祠堂:毁于文革期间,只留原址,现正申请修复之中。

(二)、家居明堂

礼耕堂:礼耕堂是吴家老宅,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据现房主吴根泉老人口述,他家先祖原居湖南延陵县,以打鱼为生,后漂泊至西山明月湾立家,以酿酒(作坊)为生。礼耕堂原是一组四进的大型民居,现存三进,但只有第一进基本上保持了旧时样貌,其余二进皆是后来改建的新式二层楼房。

现礼耕堂第一进老宅由吴根泉老人夫妇居住,第二进新式楼房由其女儿及女婿朱新元居住,第三进现无人居住。礼耕堂面朝东南,其中第一进老宅占地228平方米,建筑面积197平方米(不含二楼)。主要包括客厅120平方米,卧房22平方米,露天天井31平方米,厨房及餐厅18平方米,蟹眼天井6.5平方米,阳台18平方米。

以目前规制来看,礼耕堂是非常规整的建筑群,以一条中轴线为主,一进接连一进,左方以备型相连,每一进皆包含了一座楼屋及天井。自宅门而入,是一个门间过道,面对的是一长排的备弄,向左转即是石库门及入口天井,石库门面对天井处是一道砖雕门楼,雕刻线条简洁明朗,多是吉祥花草纹,字牌上阴刻涂朱的四个大字“芳馀九畹”,上款时间为乾隆已丑(即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孟,落款人署名为秦大成(秦大成,字澄叙,号簪园,江南嘉定人,是西山秦家堡秦氏后裔,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状元,授编修)。

门楼前有一L型檐廊,可沿檐廊走进大厅,如遇雨天,一进屋门根本不必担心淋雨。入口天井的左侧有一口井,右侧有一间平房,据吴家主人告知那是婚丧喜庆时乐队休息之处。门厅面阔三间,内设有屏门,将厅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约占厅堂进深四分之三,楼梯放在后部。门厅的屏门右后方有一蟹眼天井,仅靠二楼的一方小窗采光。厅堂楼上左右隔成厢房,当中的明间作为祭祀祖先的香火堂,故又称家堂楼。

瞻瑞堂:瞻瑞堂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建于清乾隆年间,西部建于清嘉庆年间,皆为吴家所建。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湖南经商致富的明湾人邓石卿向家道已经中落的吴家买下了瞻瑞堂西部,并取名裕耕堂,但现在人们仍惯称瞻瑞堂,现由邓石卿的孙子邓国英、邓国桢兄弟两家居住。瞻瑞堂坐东朝西,占地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平方米(不含二楼)。主要包括客厅16平方米,卧室20平方米,天井86平方米,厨房及餐厅15平方米,书房38平方米。

瞻瑞堂是明月湾古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中型民居,其布局较特殊,是呈横向发展,依目前现状,可能在建造之时,因人丁兴旺而将一座大宅分割成两个独立生活区,都各自有厅及堂屋,分别有门出入,也有可供活动的天井和檐廊,但却透过连接檐廊的墙门结合成一体,从外观看去,是一溜巍峨高墙,面住宅里头却又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东面大门口置有两座方形抱枕石,形制与礼耕堂相同,只是其上雕刻的纹饰不同,礼耕堂为寿字纹,而瞻瑞堂则为仙鹤及花卉纹。进入大门向左转即进入天井,面对天井一面是一砖雕门楼,字牌上题“兰惠流芳”四字,落款时间为乾隆岁次癸子糓旦。值得一提的是大厅的两层楼建筑,底层是三间,楼上设有五间,也许可侧面反映出主人当时在权势及财富上的发达。有趣的是,通往楼上的楼梯有二座,一座位于大厅屏门后部,一如其它老宅,而另一座则是位于大门右侧的厨房间后部,如此一来,如大厅有来客,其它家人或女眷可从这一楼梯上楼,不但能避开大厅,也能使大厅的主客避免被打扰,这是很贴心的设计。

瞻瑞堂西边的平面布局分为左右两部分,门楼、入口天井、大厅、备弄在左方(推测在大厅后面原来应还有其它建筑,因备弄的功用就是连接住宅前后供家里人走动),花厅、磨房、厨房在右方。以厅后的墙门为界,分为外宅内宅。进宅门后向正前方是备弄,再向左转入第二道宅门即是入口天井,此宅门面对入口天井处是一砖雕门楼,精致的门楼使得厅堂立即产生了富贵的气势。门楼上的左右兜肚及上下坊皆是圆雕的人物故事,并穿插以仙桃、灵芝、祥云等象征吉祥富贵的装饰,两角饰以垂莲短柱。中间字坊是浮雕的“锡吉祉福”四字,落款时间为嘉庆已未年,题字人为清溪蔡之定(字生甫,号糓山,又号铁华居士,浙江德清人,是西山消夏湾蔡氏后裔,乾隆癸丑翰林,官侍讲学士,工篆隶)。大厅是外宅的中心,供接待宾客、庆典礼仪所用;内区是起居所用。

瞻瑞堂的大厅,面阔三间。大厅后方有一正屏,一般是悬挂堂匾的地方,而花厅后方则是一溜的落地长门板,最左端有一出入口连接,与内宅相接。大厅及花厅皆是二层楼建筑,楼下皆为接待客人之用,楼上的两个次间皆设隔间作为为厢房,大厅及花厅的楼上皆有檐廊,大厅的檐廊在明间部分颇具匠心地挑出“出窗”,内部形成靠背椅,出窗下部是中空的,可储存杂物。而花厅的檐廊则是外有栏杆,在靠室内部分则是以整排的落地长窗处理。在大厅楼上明间,还安有简易的祭祀祖先之神主位。花厅也作书房使用,在厅后门板后部,并有一隐蔽式的床铺,可供主人读书困倦时小憩片刻;在厅前整排落地长窗前有一天井花园,植有假山树木,两厅以墙隔开并有腰门相通,两厅前皆有檐廊,并以石块砌成台,使天井与室内的空间有一个区隔,檐廊是街坊邻居谈天、妇女们做针线活、雨天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

凝德堂:凝德堂是秦家老宅,亦是清乾隆年间造。凝德堂现居住秦家老太及女儿,儿子秦根龙及媳妇居住于老宅原址上新建的二层新式楼房。凝德堂秦家与礼耕堂吴家是姻亲。凝德堂坐西朝东,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不含二楼)。主要包括客厅98平方米,厨房及餐厅35平方米,庭院160平方米,卧室31平方米,天井44平方米。

凝德堂具有几点明月湾古村中其它老宅不多见的特色。第一,是明月湾所有老宅中,唯一一座保留完整堂匾的厅堂,白底黑字,苍劲厚实的书法,透露出一股朴实沉稳的家风。第二,堂中保存了数量较多的明式家具,有灯挂椅、罗锅帐方桌、平头案、条案、圆角柜、拨步床等,不但线条优美,保存得也相当良好。第三,保存了一块“金砖”,也就是御窑烧制而成的大型方砖,在其侧面,可辩认出“乾隆八年成造一尺细料金砖”,据堂中老太太说,这是因宅主人于清朝带兵打仗立了战功,皇帝赏赐了这块金砖,且不论其真实性,但金砖确实是非平凡人家所能得之物,现在民间保存很少。

汉三房:汉三房也是秦家老宅,为什么取名汉三房,现在也无人能说出个大概,原有五进,现存三进,是明月湾老宅中保存进数最多者。从外观看,三进一进高于一进,有着“步步高升”的意味。现存的三进已分别属于四家主人,第一进为黄家所有,第二进为胡家所有,第三进则分别为秦、吴两家所有,然而目前只有第三进仍有一位老太太独居,其余皆无人居住,荒烟漫草,情景凄凉。

汉三房每一进入口皆有一座砖雕门楼。第一进门楼字牌已湮灭不清,第二及第三进则分别是“克昌厥后”及“善继人志”,第二进并可看出乾隆字样的落款。如以五进来推算,现存的三进依序应是轿厅、大厅、堂楼,而现已无存的二进则应是后楼及后屋。三进皆是二层楼建筑,在第一进中可看到太湖地区建筑非常特殊的“琵琶撑”结构,也就是屋檐下的斜撑,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第三进的堂楼是明月湾罕见的面阔五间的建筑,加上高约五米,宽约三米的砖雕门楼,看来显得气度恢宏。较特别的是它的楼梯是置放于堂楼入口右侧的落地长窗之后,与一般习惯置于屏门之后有所不同。

礼和堂(古玩馆):吴家老宅。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建筑均高两层,分成东西两路,西路为主轴,依次设大厅和内厅,东路为门厅和书斋。大厅额署“礼和堂”,2005年重建。书斋为花篮厅结构,制作精良,额署“南寿轩”。2005年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同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斥资整修。

建筑分东西两路,东为门厅、书厅,西为楼厅和内楼,均为楼屋,高度基本相同。门厅楼下设置库门,原为轿厅,楼上供奉祖宗牌位,因此称家堂楼。门厅内设有砖雕门楼一座,雕刻较简练,题字为“粹和録德”,上款为“乾隆癸卯仲冬吉旦”,下款因文革时期被破坏而无法辨认。书厅名南寿轩,花篮厅结构,匾额尚存,厅前设小花园,墙上有砖雕题字“清芬蔼若”。吴廷枢(1733~1788),字载南,号寿轩,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卒于乾隆五十三年,以自己字、号冠书斋名。楼厅是整个院落的建筑中心,专供庆典礼仪和接待宾客之用,因此陈设非常讲究,除了台、椅、茶几之外,还挂有字画对联。楼厅前廊两侧门框上,分别有“珠明”、“玉润”砖雕题字。楼厅后侧有砖雕门楼一座,雕刻较简练,题字为“芝兰挺秀”,乾隆癸卯由明月湾人邓若木题。第三进内楼为宅主生活起居和藏闺之所,做雀宿檐(以软挑头承屋面,附于楼房),廊轩宽畅美观。

裕 耕 堂:今为邓家住宅。建于清嘉庆年四年(1799),原为吴家瞻瑞堂一部分,民国年间由邓家买下,并改今名。座北朝南,占地744平方米,由东西并列的两个院落组成,各自有门厅、楼厅、庭园、书房及附房,两部可通过备弄一侧的墙门连通。是明月湾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2005年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湖南经商致富的邓石卿向家道已经中落的吴家买下了瞻瑞堂西部,并取名裕耕堂,现由邓石卿的孙子邓国英、邓国桢兄弟两家居住。裕耕堂平面布局分为左右两部分,门楼、入口天井、大厅、备弄在左方(推测在大厅后面原来应还有其它建筑,因备弄的功用就是连接住宅前后供家里人走动),花厅、磨房、厨房在右方。以厅后的墙门为界,分为外宅内宅。进宅门后向正前方是备弄,再向左转入第二道宅门即是入口天井,此宅门面对入口天井处是一砖雕门楼,精致的门楼使得厅堂立即产生了富贵的气势。门楼上的左右兜肚及上下坊皆是圆雕的人物故事,并穿插以仙桃、灵芝、祥云等象征吉祥富贵的装饰,两角饰以垂莲短柱。中间字坊是浮雕的“锡吉祉福”四字,落款时间为嘉庆已未年,题字人为清溪蔡之定(字生甫,号糓山,又号铁华居士,浙江德清人,是西山消夏湾蔡氏后裔,乾隆癸丑翰林,官侍讲学士,工篆隶)。大厅是外宅的中心,供接待宾客、庆典礼仪所用;内区是起居所用。

裕耕堂的大厅,面阔三间。大厅后方有一正屏,一般是悬挂堂匾的地方,而花厅后方则是一溜的落地长门板,最左端有一出入口连接,与内宅相接。大厅及花厅皆是二层楼建筑,楼下皆为接待客人之用,楼上的两个次间皆设隔间作为为厢房,大厅及花厅的楼上皆有檐廊,大厅的檐廊在明间部分颇具匠心地挑出“出窗”,内部形成靠背椅,出窗下部是中空的,可储存杂物。而花厅的檐廊则是外有栏杆,在靠室内部分则是以整排的落地长窗处理。在大厅楼上明间,还安有简易的祭祀祖先之神主位。花厅也作书房使用,在厅后门板后部,并有一隐蔽式的床铺,可供主人读书困倦时小憩片刻;在厅前整排落地长窗前有一天井花园,植有假山树木,两厅以墙隔开并有腰门相通,两厅前皆有檐廊,并以石块砌成台,使天井与室内的空间有一个区隔,檐廊是街坊邻居谈天、妇女们做针线活、雨天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此外,檐廊将室内各室有机地连接起来,也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雨天也能保持室内的干爽。穿过花厅后的穿堂,即来到了厨房、磨房、仓库等妇女活动的地方,内院天井中有一水井,对炊事来说相当便利,内院天井也是家人做活、晾晒、宴饮、聊天、游戏的场所。

敦伦堂(民俗馆):姚家老屋。明代普通农户住宅。坐北朝南,占地190平方米。前后两进,第二进为楼房,楼上作卧室用。布局紧凑,富实用价值。原建筑严重残破,局部已改建。2006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斥资修复。

五、明月湾堂名文化探究

堂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但是祖先崇拜与寻根意识集中体现,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

“堂”一般是指高大宽敞明亮的房子,或者住宅的正屋。由于堂屋系进院后一览无余的门面所在,故而较为敞亮、考究,是一个家族聚众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祭堂、礼堂、灵堂、讲堂、会客厅、会议室均可充得。不过,中国古代祭祀列祖列宗之处还有专门的场所,也即由春秋宗庙发展而成的祠堂。祠堂最早出现在汉代,开初多建于墓所附近。宋、明以后,民间联宗立祠之风大兴,遂使祠堂遍天下。

国人向有好名之风习,凡事讲求名正言顺,堂屋和祠堂既然如此重要,自然需要给它取上一个意义深远丰富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是堂号。

作为民间家族文化中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专用的堂号,如黄姓的“江夏堂”(汪洋叔度,孝友庭坚)、吴姓的“吴郡堂”(人中骐骥,天上麒麟)、秦姓的“天水堂”(圣徒乐善,蜀吏辩才)、邓姓的:“南阳堂”(云台首列,谏院之名)<括号内为各堂堂联>均是,这也可以称为郡望总堂号。二是各姓氏的支派,既秉承该姓氏的郡望总堂号,同时又有自成一家的分支堂号,以与其他支派区别开来。这种支派堂号其实便是“房”和“支”的代称。譬如,一个家族一代有弟兄五个,这弟兄五个各赴一方,自立山头,在这种情况下,无人就各有各的独特堂号支派堂号的命名方式也有两种:一是仍以始祖发祥地为堂号,如太原王氏后来衍生出琅琊王氏、金陵王氏、固始王氏等,有些支派便以此分派世系的郡望作为堂号。这其实亦属郡望堂号范畴,只不过使用范围较小罢了。二是以某特定先祖的道德文章、功业科第或文治武功之最具代表性者为堂号,此为典故堂号。典故堂号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在民间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如魏姓的“十思堂”、任姓的“五知堂”、郑姓的“务本堂”等均属典故堂名类型。因为一个姓氏一般会有一个或数个郡望,如陈姓的郡望为颍川,而张姓的郡望则有太原、清河、范阳等。郡望之名成为郡望堂号后,以其历史久、名气大、传播广,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故在姓氏堂号中使用广,往往又会自然而然转化成为各姓氏的郡望总堂号。

西山明月湾现有堂号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等均属于“以先祖的道德懿行”为堂号这一类。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西山明月湾五大姓氏及其堂名文化的一些粗浅的探究,希望旅游者在叹惋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历史载体的完整和精美的同时,能多了解一些深蕴其间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以此激发旅游者对悠久的祖国历史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认同和热爱。也希望尽些绵薄之力为西山的旅游业添砖加瓦。因为研究者知识的浅陋、探究方法不够科学,疏漏甚至错误之处难以避免,还望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311)| 评论(12)| 引用 (0) |举报 初春遐想“早恋”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

  • 春光烂漫江南时2009-03-03 19:38:36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qsg31 cyy68258 雨做的云 牧原(笔 mywyh chchj-00 知足常乐 林屋晚烟

评论

qsg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