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全程级别:“语文题老师”对付应试成绩的绝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5:57:33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了本怪书,主要是书名怪,叫做《用数学方法学语文》。别看正文ABC,只品另类反叛的书名,就会成为丈二的和尚,拍摸几下麻木不仁的大脑,也管不多少用。语文与数学几乎两级分化,用数学方法学语文,岂不牛唇不对马嘴,胡诌瞎编谁跟谁。

或许正是这见怪不怪的书名吸引了我,我拿出吃栗子的精神,非要尝尝书的滋味,即使读个鼻青脸肿根底浅,也要把文字蕾植入眼神。到了手的书绝不能放过,况且是出版社编辑送的呢。

书的作者张兴东,是位中学语文教师,他却故弄玄虚地自称“语文题”老师。别看“语文”与“语文题”仅差一字,这外在形象就差老鼻子。“语文”是比较综合概括笼统的东西,而“语文题”,则属于具体标准有技术含量的玩意。这可是两条道上马牛羊,基本尿不到一壶里。也可以这样表达,“语文”感性色彩浓厚,“语文题”理性成分居多。

语文教师被改为“语文题”教师 ,这种全新的叫法,除了故意玩语言游戏外,也许作者想对应书名里的数学方法。因为落题为安自然成,“题”到纸面必有解。我猜测揣摩作者的自我简介,光这费解的“语文题”老师,就费时三十多分钟,然后似是而非地意识到作者的动意。

我也从中学走过,高考时语文拉不少后腿,主要感性的文字语言飘忽不定,我抓不住那只潜伏的手,越考越考不好,越考不好越不愿学,冲关时期竟然放弃掉修辞语法等,想起来真后悔。现在手头的文字基础,绝对与中学语文无关。

到是充满理性的数学,学起来特别过瘾带劲,自陷题海战术里找题,做数学题成为一种不是乐趣的乐趣,甚至理解了马克思没事做数学题玩,考试总在八十分以上,别人羡慕的流哈拉子。但我至今弄不明白为什么,同是必学科目,语文与数学成绩差这么大呢。

读完《用数学方法学语文》,我有些小彻小悟,眼界立马开阔十八倍。要是早三年读此书,我融会贯通任督二脉,再开导儿子的学业,儿子取得要领后,也不至于语文成绩又走我当年路。恨爱交加在书体内,我不知道踢谁几脚才解气。

作者不亏“语文题”老师,他的语文教学功力透过文字界面,随时敲疼读者的脑门,全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全明白的硬道理,没有费话虚话,实实在在传授全新理念,凭我的理解能力,应该比较能够迎合作者的心。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观点,数学是理性的,语文是感性的。所以数学的规律好把握,一旦老师领进门,会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语文是动态的,是变化震荡的,脸难看门难进,没等摸透规律,学生先卧倒趴下,怵头敲门砖的软硬不吃。

但是经张兴乐老师释解,我很快明白本书的真谛。张老师不避讳应试教育,而且坚持把应试教育进行到底。用他的话表达,素质教育应自应试始,他要想成为一个活在词语中的人。

张老师开门见山地亮明态度,他著书就为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应试成绩,不拖中考高考的后腿。他希望成为语文的福尔摩斯,让语文的亲情大白于天下。

怎么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出好效果考出好成绩,就要用数学方法学语文,也就是对语文问题尽最大可能的明晰化,并寻找出语文内部的简学逻辑,力争使语文有章可循。这样坚持下去,老师像教数学题那样讲解语文,学生像做数学题那样解答语文。

我早就过了学语文的年纪,也没有重学语文的打算。《用数学方法学语文》,为我上了堂生动的语文课。作者的学习方法诱人,还有办法带动出很新款的认识。作者对名家名作的评论,虽然只言片语,但甚独到经典,我等于复习少半部文学史。阅读无止境,《用数学方法学语文》,教给我阅读的招术。

本书以对话形式出现,我读着不太顺眼,思维也随着作者话题的转移而跳跃发散,有些观点总觉没讲透。当然这点小问题无碍大局,躁动的读书环境下,能读出作者的三分思想,也对得起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