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维文吕继宏张燕:什么样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25:01

什么样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陈虎  (2011-08-07)


  据广州日报报道,国内外很多军事爱好者都喜欢谈论“航母”这个话题,那么,什么样的航母才算是好航母呢?可能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一些技术上的、数据性的指标,比如:大的航母是不是更好一些?核动力的航母是不是更好一些?航母有几个弹射器?有几个升降机?能载多少飞机?能载什么样的舰载机?能不能载舰载预警机?等等。因此,长久以来,这些技术指标几乎成了大家衡量一艘航母好坏的标准。

  实际上,航母是一个复杂的军事装备,仅仅用一些数字化指标并不能衡量它的好坏。在使用过程当中,一些非数字化的因素对航母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今天我想从这些非数字化的角度跟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样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好用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什么样的航母才算是好用的航母呢?我们可以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一些局部战争中航母的使用情况。

  在这些局部战争当中,使用航母在规模、效能上比较典型的可能就是1982年的马岛战争了。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共出动了两艘航母,一个是比较新的“无敌”号,另一个是老旧的“竞技神”号。这两艘航母不远万里从英国本土航行到南大西洋,并且在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下持续作战了这么长时间没有“掉链子”,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可以说就是好用的航母。

  反过来我们看在印巴战争中印度航母的表现。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已经拥有了航母,但并没有参战,为什么呢?原因是动力系统的机械故障,航母在家里“趴窝”了。接下来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大获全胜,这次航母参战了,而且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按当时的任务,它切断了所谓的东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国)到西巴基斯坦(今天的巴基斯坦)的海上通道,实际上把这两个地域隔离开来了。但在具体使用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使用和印军最初的打算并不一样。

  按照印军最初的计划,它的航母应该航行到西巴基斯坦附近的海域,直接对巴基斯坦方面的重要海军基地实行递进式的海上封锁。但战争爆发时,印度航母又一次出现了问题,据说当时是有一台发动机出现了故障,也就是说动力方面出现了问题,于是印度航母就无法完成这种远程航行任务,只能在东巴基斯坦的海面实行海上封锁。

  从印巴战争中印度航母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拥有航母,但这个航母并不好用的情况下,航母反而变成了一个累赘、一个包袱,甚至是一堆废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知道,航母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其子系统出现问题的概率都是不可回避的。比如,一架先进战斗机的机载雷达系统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也就是说,雷达工作多长时间内可以无故障。这种“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按照通常指标大概是100多小时。如果说一艘航母上停着100架舰载机的话,就意味着这100架舰载机,每一个小时会有1架飞机的自带雷达出现故障。

  航母系统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一架战斗机,更远远超过一架战斗机的雷达系统。从理论上说,航母在航行、作战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都存在着故障的可能。这些故障在某些系统中存在时可能不影响使用,但一旦出现在某些核心系统上的话,航母就会发生无法参战、无法使用的现象。

  在现实当中,不好用的航母更多的是一些老旧的、二手的航母,但即使是老旧的航母也有好用的情况,像英国的“竞技神”号,它在马岛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同样,航母不好用的情况在一些新航母当中也会出现。

  我们看法国新造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在刚刚建成试航的时候就出现了螺旋桨叶断裂的问题。被逼无奈,法国人把新桨叶拆下来,换上了老航母的螺旋桨。换上老螺旋桨之后,航母的航速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实际上就出现了新航母不好用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正体现了对航母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建造标准的高低。只有真正掌握了航母的核心技术,真正能够维持一个高水平建造标准,才能够保障航母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用的航母。

  “被经费击沉的舰艇,远远多于被导弹击沉的舰艇”

  便宜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条标准。大家可能觉得航母没有便宜的,但在航母(舰艇)的建造发展和使用当中,有个传统的说法就是:“被经费击沉的舰艇远远多于被导弹击沉的舰艇。”

  这种便宜包含三种含义,第一是要造得起,第二是要用得起,第三是要损失得起。

  大家总觉得航母是不会被击沉的,从二战结束到今天,没有一艘航空母舰在实战当中被击沉。但在理论上,没有任何一艘舰艇是不会被击沉的。还是以马岛战争为例,实际上英国航母的运气出奇的好,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曾出现过英国航母被击沉的可能性,用英国海军自己的话讲,一旦“无敌”号或是“竞技神”号被击沉的话,那么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二战中,日本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两艘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倾全国之力打造出来的大型战舰成为日本海军和日本帝国的一种象征,从心理上和从物质上都出现了“损失不起”的状况。结果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大和”号总共出航作战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莱特湾海战,应该说是打了几炮,但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就撤了回来;第二次就是“大和”号被击沉的冲绳岛之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损失不起”的例子。

  容易造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讲到好航母的第三个标准,我们先回忆一下二战时期的情况。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建造的航母超过了100艘,平均每个星期就有一艘下水。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有利于在战时或需要的时候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生产能力,才使美国始终处在不败的状态。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怎样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航母?

  我们知道,好造的航母可能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航母,这就涉及航母发展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航母是不是也需要像现代战机那样“高低搭配”?

  实际上,在当今的航母建造大国当中,他们确实保持了这样两手的准备,即使像美国拥有这么多的核动力大型航母,但它同样不时传出不同的声音。当年美国海军曾建议“发展航母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当中”,提出了发展一些小的、便宜的、好造的航母,这就是当时美国海军提出的“制海舰”计划。尽管制海舰计划当时没有真正实施,但今天西班牙海军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号航母,实际上就是按照美国制海舰的标准建造的;泰国从西班牙进口的航母,也是按照同样的标准建造的。

  另一个老牌的海上大国——英国同样没有放弃这种好造的航母技术。在马岛战争当中,英国临时改装了许多集装箱船、滚装船作为载机舰,尽管它们不能直接载着飞机投入作战,但它们可以载着飞机远渡重洋为英国的两艘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提供补充和资源。尽管在战争中,英国的海鹞式舰载机被击落了一架又一架,但“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上的舰载机中队始终保持着齐装满员的状态。或许这些“航母”要打引号,但正是因为这些好造的“航母”,才使英国那两艘真正的航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战斗力。

  玩得转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最后,我觉得玩得转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实际上这包含了很多“人”的因素。一艘好航母,从技术层面来说是否先进、是否可靠、是否好用是一码事,但是操作航母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看到,同样一艘航母,在舰载机的使用上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航母上的每架舰载机每日应出动2至3次。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航母舰载机的平均日出动次数大约是3次。而在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舰载机的最高出动架次数是每天出动6次。这种战斗力的形成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使用者的水平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航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发展航母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

  一个国家只有把航母变成真正好用的、便宜的、好造的、玩得转的航母,才能够称得上是航母大国和航母强国。

  点兵:航母不是定海神针

  航母通常被认为是海军强国的“入场券”,但有了航母并不意味着就立即变成了海军强国,也并不意味着海上的安全、权益等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

  实际上,航空母舰这种大型装备本身也是很脆弱的。

  有人可能会说,从二战结束后到现在这么多年,航母没有一艘被打沉,这反过来不就说明了航母是生存能力很强的大型战舰吗?

  其实,航母在二战后“金身不败”这种现象,最关键的是在这几十年中航母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样的对手。但在远程打击武器和信息化装备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说像这样的大型装备是相当脆弱的。

  举例来说,如果一艘航母进到一个特定的海域,有人能把航母的位置、航向、航速这些要素以实时直播的方式传递出去的话,那么这艘航母上所有的人一定会被吓得要死,因为这就意味着这艘航母在生存上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一些大国,特别是一些航天大国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把航母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装备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武器和人一样,也有生、有老、有死,航母也脱不开这个范畴。发展航母,首先要做一个判断,就是说这种兵器它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是少年、青年、壮年还是老年阶段?我不敢说航母就是夕阳兵器,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航母已经越过了少年期和青年期。所以发展航母这样的大型兵器,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象征海军强大、国家崛起的象征性兵器。(文/陈虎,着名军事问题专家,《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

  正议天下:在第一岛链上博弈

  近来围绕南海诸岛的归属和相关资源问题,一些国家频频展示武力,甚至与超级大国一起密集进行针对性很明确的海上演习,向我国施压。与此同时,我国改装的第一艘航母也即将下水,于是又引来了“中国威胁论”老调重弹。

  无论怎样,在第一岛链上,我国不能不与企图围堵中国的国家进行一场艰难而持久的博弈。第一岛链牵涉到东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更绕不过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既无法回避,又不能掉以轻心。

  在这里,我们手中最基本而又会长期起作用的武器首先还是经贸。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只要这一利益足够大,它就不会去做舍本逐末的蠢事。

  其次,外交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利害冲突有大有小,它们互相之间的利益和目标也并不一致,如果说这些国家在超级大国的撺掇下形成了某种“统一战线”的话,那也是一个非常勉强而又同床异梦、各怀心事的松散联合。

  当然,归根结底,解决问题还是要取决于军事斗争的准备。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军事实力,使之与我们的国力相适应,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适应,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不管别人怎么攻击和反对,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理应树立这样一个目标,这就是,在第一岛链的范围内,我们要有大优势的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在这一范围内,任何敢于来犯之敌,我们不但敢于与之交手,而且完全能够乾净利落地战胜之、歼灭之。为此,我们不但应改善和加强武器装备,还要从现代战争的作战理念到战略战术原则,从枕戈待旦的战争准备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必胜尚武精神的养成,从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到必要的军事物资储备,一项一项地去扎扎实实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打破第一岛链的围堵,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