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陋习:放贷等于找死不放贷饿死 中国农发行前途未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39:08

BUSINESS.SOHU.COM 2003年7月28日08:14 [ 丁琳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半年未贷一分钱
往年放贷量高达3~4亿的农发行天长支行,今年到目前为止居然一分钱也没发出去。
原因很简单,今年上半年通过清查,农发行发现在天长粮食企业帐面应收款中,实际有4000多万元早已被企业支付使用了,而且,这近10家企业挤占挪用农发行回笼资金几乎都是一个共同的
理由:减员分流企业没有钱。
按照农发行的规定,天长支行开始给这些企业停贷,直到挤占挪用资金归位。
以上决定对天长粮食收购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在今年上半年的午季(夏季)收购中,国有企业的收购量占天长午季粮食产量还不到18%。(当然,如此低的比例也包括新加入的个体收粮户的竞争)。
本月初,安徽省农发行提出,要天长的粮食企业尽最大的努力筹集资金归还这部分贷款,但地方财政已经明确表示根本没有钱帮企业还农发行,更可怕的是根据农发行的调查,发现粮食购销企业可以变卖还钱的有效资产并不多。
天长的粮食收购主要集中在秋季的水稻上,按照农发行的估计,如果完全贷的话需要2.5亿左右--这个局面倘若僵持到秋季,问题的严重将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他们的态度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归还。还不掉的就靠协调,制定一个还款计划。尽管情况不容乐观,但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产区不贷绝对不行。”农发行相关负责人显得有些无奈,“最后难的还是农发行。”
以上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对农发行来说,眼前最起码也最现实的问题,是尽快平息“农发行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质疑--粮补改革的顺利试点,让这个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而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一份审计报告,披露的“8.1亿元曾被挪用投入股市,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的严重事件,更让农发行处于“雪上加霜“的不利地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年成立,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其当初的业务范围包括扶贫贷款和农业开发性贷款等非收购信贷业务。到1997年3月末,农发行基本完成了总行营业部、省级分行营业部和计划单列市分行、各地市二级分行及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量大的县市、区支行的增设工作。
1998年4月,为配合第二轮粮改,国务院对农发行的业务作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其职能和业务范围比组建时缩小了,主要是对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同时在农发行设立粮食风险补贴基金专户。
有关专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次改革使农发行受到的冲击比购销企业还要大。
贷了找死不贷饿死
农发行有关负责人透露,98粮改以后,农发行的收息额即效益这一块主要由补偿机制和企业经营两部分构成。而目前,滁州市农发行来源于粮食风险补贴基金的收入占其总收息率的80%左右--显然,收息来源减少,是用于“暗补”的粮食风险补贴基金取消对农发行最直接的影响。
根据天长支行的估计,今年其收息率至少得比去年下降40%这同时也意味着,农发行的收入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粮食市场的全部放开,未来农发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得靠市场了。
“过去保护价的时候,政府给我一个价格,我就按照这个价格来匡算企业今年收多少粮食,然后向上级行申请需要多少资金,上面再把资金准备好需要时汇过来就行了。只要企业报给我们进度,收多少粮食就给企业多少钱。而市场化后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来为企业提供贷款。”农发行滁州分行一位负责人颇为感慨,“所以下一步我们的监管难度就在这个地方,给企业提供资金,让企业去收粮食,必须要考虑其价格上限问题。最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压力,即对市场判断的准确性,这个是很难的。我们比企业的压力更大。”
在某种意义上,农发行总行2000年提出的“以销定贷,以效定贷”标准,似乎让如今农发行的运作有了商业银行的概念。
粮食购销企业对此更是满腹怨言,“发行要求‘以销以效’,我还没收怎么有销路,还没卖怎么有效益?”
他们的证据是,2年前江苏放开后,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优质率很低,负债率很高,农发行就不敢贷款了。而今年夏粮收购的时候,苏北的农发行开始主动要求购销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积极贷款。“没办法,他们业务萎缩严重,不贷款就没有业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生死关头
而对离开“封闭运行”进入市场的农发行来说,这简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产区的与销区不同,这么大的收购量必须要农发行支持,根据这些企业情况也不可能在其他银行贷到款。
但是现在市场放开了,国家对农发行的风险要农发行自身来承担,那么钱贷出去以后亏了的责任到底谁来承担?”问题的症结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发行又不能不贷款,否则就没有什么业务了。”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不断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农发行这样一个原来专营、专管粮食的部门来说,不管是被动的还是积极的,都必须面对未来农发行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的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发展问题。”一位专家如是评价,“应该说,在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和职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重新定位问题,以及职能的转变问题,国家决策机构正越来越加强思考。”
根据有关消息,刚成立不久的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委)今年下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政策性银行业务的重新界定问题,还有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问题。
据悉,倾向于取消农发行的就有农业部。消息人士分析说,农业部认为农发行的有些业务应该由他们来承担,信贷方面的业务可以由农业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来完成。
6月9日,在农发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农发行行长何林祥已经肯定表示,农发行的业务要拓展。
前不久,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文中指出,农业是弱质产业,受天灾影响较大,风险也大,需要社会扶植,政策性金融是财政扶植农业的形势之一。
“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未来新介入的应该是政策性的而不是商业性的,比如农业开发、扶贫、农业基础设施等回报率期限比较长,商业性银行也较难做起来的领域。”该专家强调。
而一位基层农发行负责人提出,为解决粮食流通问题,今后农发行的贷款支持方向可以不单独局限于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个体粮食大户,也可以贷--从目前来看,未来“有可能也有必要给非国有购销企业贷款”。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完善也将对国家支农款项产生影响。即使拓展业务方案顺利通过,农发行的日子依然不是那么好过。“以往几千亿的挂账,将是最大的难点”,张照新分析说,这也使得农发行的走向变得难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