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驾驶证换证地址:【佳片U约】法国.南斯拉夫.德国电影:《没有天空的都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2:59
绿水清山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法国.南斯拉夫.德国电影:
《没有天空的都市》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今天刚看过
很不错
到处是隐喻
而且很吵
从头吵到尾
也许象征着战争的喧嚣吧
荒诞的电影始终是我的喜爱。
看完后实在是感慨极了。
只能说,伟大的库斯图里卡,
伟大的地下。
[剧情资料]
导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编剧: 杜赞·科瓦泽维奇 /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主演: 米基·马诺伊洛维奇 / Lazar Ristovski / Mirjana Jokovic / 斯拉夫科·斯提马科 / Ernst Stötznr
类型: 喜剧 /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德国
语言: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德语 / 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1995-5
片长: 170 分钟 / USA: 167 分钟 / 320 分钟(director's cut)
又名: 没有天空的都市 / 地下社会
地下的获奖情况
1995年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最佳影片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996年 Lumiere Awards, France Best Foreign Film (Meilleur film étranger)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997年 Kinema Junpo Awards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Director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知识分子和投机商马高、他的朋友黑仔、他们共同的爱人娜塔莉——传奇般的人生展现了导演对南斯拉夫这个民族的理解与复杂情感。
影片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却一点不让人感到冗长,全片充满了奇思异想,有着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史诗片。电影情节虽然有些荒诞不经,但却准确地描绘了二战时期南斯拉夫的社会状况,大胆揭露了一些投机的战争英雄英勇事迹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影片的基调是幽默和讽刺的,又十分活泼轻松,很欢快,甚至可以把影片当作喜剧来看。影片人物个性十分奔放,张扬,该片处处洋溢着创作者的激情。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处理史诗题材的天才手段展露无疑,由于该片深刻的讽喻,不少影评家将该片与俄国1995年的《毒太阳》相提并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本人也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精彩影评]
别具一格的史诗片
说实话,好莱坞那种大制作的史诗片我已经有些厌倦了。但是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的《地下》这样一部别具一格的史诗片仍然引起我很大的兴趣。
本来我以为我们这一代人生得太晚,都没有看过南斯拉夫的老电影。前几天听我的室友说他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顿时对他肃然起敬。相信我们的父母那一代对南斯拉夫电影有完全不同的印象,因为南斯拉夫电影和印度电影、阿尔巴尼亚电影一样,是他们年轻时记忆的重要部分。曾几何时,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兄弟,像我们中国一样也同时与美国和苏联交恶。以至于当1998年科索沃战事爆发时,我们很多中国人还是站在社会主义兄弟的立场上为南联盟打抱不平,浑然不觉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南斯拉夫王国到铁托的南联邦,到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和众多前加盟共和国,再到今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经历的大变革、大动荡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因此,当《地下》的开头打出“从前,曾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这样一段字幕时,我们可以想象,库斯图里卡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去拍摄这样一部浓缩祖国历史的电影。
今天南斯拉夫电影人的创作风格跟记忆中的那些老电影已经迥然不同。《地下》这部影片荒诞的情节和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可能会让观众迷惑。我刚开始看这部片子时,就不断地问自己: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然而,看完之后我不再怀疑。影片的许多细节都让我会心地一笑,让我觉得那就是曾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因此,我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本身就是这样荒诞的。艺术家只不过是揭示出了我们早已看惯的荒谬而已。现代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就在于此吧,既然艺术的使命已不再是简单而准确地描摹现实。
库斯图里卡用这样荒诞不经的形式展现祖国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我想正是年轻时对祖国的记忆和多年流浪国外的经历让他不断思考,使他对祖国的感情变得深沉。于是,有米洛舍维奇治下的民族主义的南联盟人士跳出来,指责他把当年铁托手下的革命者丑化成小偷和骗子,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在一种框架中的人很难跳出去想问题,所以不管历史还是现实在他们那里都已经经过过滤和变形。当没有过滤加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东西呈现出来时,他们往往难以接受。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生活在这样一种框架中,相信着一些类似于“战争还没有结束”这样的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是生活在地下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地下》里面那种荒诞的地下生活时,应该想一想,那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地下》的后半部分有一个细节:当库多那个在地下出生的儿子走出地下看到太阳和月亮(他不能辨认这两者)之后,感到沮丧和恐惧,他对父亲说:“我们能回到地下吗?”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走出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框架,看到更接近真实的世界,我们会恐惧吗?我们会希望重新回到那个暗无天日的地下吗?近些日子的观察,越来越让我倾向于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对于这样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我无力作出更多的评论,只能再讲一处印象深刻的细节,那就是库多和他的儿子从地下来到地上,看到正在拍摄关于他自己的电影那场戏。我们通常把关于电影的电影叫做“元电影”。《地下》里面也出现了拍电影的场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也可以叫做元电影。上面提到的这个情节让我想到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开罗紫玫瑰》里的男主角是从电影里来到现实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地下》的库多在地上的人们眼里是已经牺牲的英雄,也是电影里的角色;他一直生活在地下的“战争状态”,跟正在拍摄的电影背景也正好一致;当他从地下来到地上时,也是从电影里来到现实中。地下和地上的冲突,加上戏里和戏外的冲突,最终产生了库多杀死一名扮演德军军官的演员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局。这个细节设计得充满张力,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让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现实,思索现实和荒诞的电影情节的相似性。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在近代苦难深重的国家,我们也有抗击侵略的历史,也曾经在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徘徊。我们能够出现像《地下》这样深沉地思考民族历史的作品吗?当然,我们中国人含蓄的文化性格不利于这种狂放不羁的作品的产生。但是抛开这个不讲,单说我们有勇气用这样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历史吗?我不得不遗憾地回答:恐怕没有。因为我们仍然沉浸在往昔的辉煌和挫折中,自卑和自负两种矛盾的情感仍然占据着我们的心灵。
《地下》的前半部分关于二战有这样两段字幕:“1941年,德军对这个城市进行了轰炸,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1944年,盟军对这个城市进行了轰炸,比三年前德军的轰炸更加猛烈。”在《地下》问世三年之后的1998年,北约军队对南联盟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了轰炸,理由是“为了结束在科索沃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而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军队则是对科索沃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和炮击,理由是“清除混在群众中的分裂武装”。对历史的一次次重演,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祝福南斯拉夫这个曾经存在的国家和它的人民。同时,也祝福我那同样饱经沧桑的祖国和人民,愿历史上的一切噩梦都不再发生。
[请您观看]
A
',1)">
http://www.tudou.com/v/tD9ESCyHboY/v.swf
B
http://www.tudou.com/v/9xVNlpAW-ec/v.swf
编辑于2011年7月28日
【佳片U约】法国.南斯拉夫.德国电影:《没有天空的都市》 【佳片U约】法国.南斯拉夫.德国电影:《没有天空的都市》 【佳片U约】法国.南斯拉夫.德国电影:《没有天空的都市》 【佳片U约】法国 / 南斯拉夫 / 德国电影:《地下》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他俩》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他俩》 【佳片U约】法国. 德国.匈牙利电影:《围捕》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最后的桥》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最后的桥》 【佳片U约】南斯拉夫.奥地利电影:《最后的桥》 【佳片U约】西德/波兰/法国/南斯拉夫电影:《铁皮鼓》 【佳片U约】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电影:《指挥家的抉择》 【佳片U约】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电影:《指挥家的抉择》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大与小 》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大与小 》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苏捷什卡战役》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拂晓攻击》-20110816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拂晓攻击》 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佳片U约】 南斯拉夫.美国电影:《战略大作战》【佳片U约】 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佳片U约】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突袭达瓦尔》-20110901 【佳片U约】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 【佳片U约】南斯拉夫/美国电影:《战略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