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闷不乐照样子写词语:万行上师开示 明心、见性、证果三者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37:55

万行上师开示 明心、见性、证果三者的区别

释梵菩提根 释梵菩提根 当前在线
最后登录
2011-8-6
在线时间
213 小时
菩提籽
4179 分
注册时间
2010-5-5
阅读权限
90
帖子
395
精华
0
积分
4392
UID
31034
IP卡 找人卡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43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8 积分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pcb{margin-right:0}

万行上师开示录《降服其心》明心、见性、证果三者的区别      


天外卍玄机



今天讲一讲明心、见性、证果,三者区别。      


学佛的人经常挂在嘴边上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为什么学佛一定要明心,一定要见性,一定要证果?明心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证的又是什么果呢?不明心,能不能见性?不见性,能不能证果?古人为什么把它们排列的这么有次序?明什么样的心?见到哪一种程度的性,才是真正的见性?


提到证果,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分很多层次。


罗汉分四个等级、菩萨有十地,就连佛,还要分法身、报身、化身三种。               


有好多时候会听到大家说,某某学佛都已经见性了。


这种人的见性,见的是哪一种性?见性之前是否明心了?


通常佛门里讲明‘心’,有真心、妄心、肉团心。


肉团心与佛门里所讲的心是不一样的,修行人明心,不是这个心。


无论你明的是哪种心,学佛首先要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什么叫“妄心”?


通常讲:这个人妄想多,很散乱。这也是一种心。


有时候听人说:这个人功夫很深,入了境界如如不动。这是指的真心。


为什么说“明心见性,”而不是说“见心明性”?


佛门里通常划分成真心与妄心,这是对初学佛者来讲,存在这两种。


对于大成就者来讲,真心与妄心讲的是一个东西。


你要知道乃至明白自己的真心都要妄心来显现。


尤其是在静坐当中,杂念特别多、很散乱,这个境界指的就是妄心。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明心见性了。你会发现:散乱的杂念都是真心在起妙用。


但是这个境界是功夫上的,不是理论上的。


如果你的功夫达到了一定程度,会感到“心”、性是一不是二,既然是这样,那么过去的祖师,为什么要把它分成两种?


实际上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才把它一分为二地讲述给大家。     


如果用“理”与“事来讲,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功夫上。


如果你是从“理”走上功夫,再从功夫走出来,你会感受到理与事原本是同一体的。


如果不是这样(理→事→走出来),理还是理,事还是事。


大家会问:理与事怎么衔接?怎么运用?这就涉及到大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闭门修炼自己?还是走出去修炼自己?


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家修行的人,出家修行的人也会对此问题疑惑。


有的人认为应该完全走出去,主张在外面做人、做事修炼自己。


有的人则主张与其世隔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实际上你会用功,两个地方是一样的。


如果不会用功,哪一个地方也用不上功。


可是我们还得要修炼自己,那么究竟如何下手呢?就像刚才静坐的时候,念佛机一直在放六字大明咒。


中间我有几妙钟被念咒的声音转走了,也就是住在声音上去了。


通常我们用功,不应该住在色、声、香、味、触上,六根降伏不了,就会被六尘带走。


眼睛看到好看的颜色拿不开,就著到了色尘上;耳朵听到好听的声音,就著到声尘上;鼻子闻到香味...     


如果管好六根,不被六尘带走呢?


就是要用进功里面去,也就是进入状态。


用一句流行话说,叫进入功态。


看电视如果非常投入,进去了,外界的声音、颜色就都感受不到了。


这也是进入了一种状态。进入了电视小说里边。


一个人打坐一旦有了境界就被内在的境界抓进去了。六根自然容易关闭,六尘也就干扰不了六根,我们现在被声音抓走了,就是因此为没有内在的境界,自然而然地被外边的境界拉过去了。               


要降伏你的妄心,就必须把真心找出来,也就是说要“见性”。


心性是一不是二。


一个用功夫的人,怕就怕境界不出现,境界出现就有法喜和禅悦,就不会腿痛。


虽然佛门是非常呵斥“境界”,但如果没有境界出现,就说明你修行还未见到消息和苗头。境界是修行过程中的消息和苗头。


就像打井,如果打了很深还未见到湿土,那就说明还没消息,再继续打下去发现湿土,甚至快带水了,说明水快被打出来了,也就是见到消息和苗头了。


我们现在打坐还没有境界,如果有,那就是以胡思乱想为境界。     


古人们所指的境界是很高的境界。比如说天眼已有所打开,会接到无形众生的一些信息。一旦著到这个境界里,就非常麻烦。


这时,祖师大德都非常强调不要著在这个境界上!


只要是走对了,每一步都有道中的消息,除非你还没有入门。


当一个人对外境的执著和留恋的心不转移开,他是没有办法深入到内在的境界中去。


为什么有的腰杆子一挺,眼一闭几个小时过去了?因为他去亨受他内在的境界中去了,外边的境界干扰不了他。


即使六根没有完全关闭,也可以把前五根关闭了。


把眼根关闭掉比较容易做到,但静坐的人耳根非常敏锐,外边一点点声音都能听到。


如果这两根能够关掉自然耳聪目明。


刚开始打坐无法关闭第六根(意根),但前五根完全可以关闭掉。


渐渐渗透到第六根,自性之光,就会渐渐升起。


如果把六根完全关闭起来。自性之光,就会完全显现。


如果现在把灯关掉,你们眼前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所说的“漆桶底”。


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无明,也就是首先要打破这个桶底。


妄心的力量和真心的力量完全是一个力量。只是你没有认识到,更未把这股力量降伏。


眼为什么能看?耳为什么能听?嘴巴为什么能讲话?


你会说这些器官自然就具这些功能。


那为什么人死了,这些器官还在,为什么就不能用了?


这就说明眼耳嘴的幕后有一个操纵者。


能看能说能听的不是眼耳嘴,而是那个操纵者。


实际上是一个力量,绝不是二个力量。只有那一个力量借助这个工具,那个幕后者,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实际上那个操纵者,每天都通过眼耳鼻显现作用     


如果你通过一个方法训练,把眼耳鼻乃至六根这些工具关掉,幕后操纵者就不向外作用了,这股力量自然会出现。


它出现在哪里呢?不在内、外也不在中间,你所在之处它在,你未在之处它也在。不会因为我们在与不在,它存在与不存在。


那么你们会问:这个力量或东西,它是靠明白的?还是靠见到的?   


是靠见到的,是靠身心感受到的。


但在见到和感受到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白真心和妄心的过程。      


明心容易而见性难。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的经书、祖师大德的开示,他们都是同时讲两边的境界。


只有通过讲两边,才能有比较,你才能认识到什么是真心和妄心。


实际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在存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道理,因此,你才会通过一个更明白另一个。


比如在白布上放一朵牡丹花,就是为了让你对牡丹花看得更清楚,才用白色的布来衬托红色的花。


任何一个图案,要想完全体现出来,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底色来衬托。


转到修道上是同样的道理,真心犹如牡丹花,妄心是白布,只有用妄心来衬托真心,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往往用功的人不喜欢要底布,想直接去看牡丹花。


你没有底布,再加上功夫不够,怎么能看到牡丹花呢?只有你的功夫特别娴熟时,才不需要底布来衬托牡丹花。         


如果你求静功,为把真心找出来,那么你又如何通过静功把功夫找出来呢?天天关在屋子里,以静求静只是某个阶段。


一旦能把握自己的六根时,根本不用把自己关闭起来,你走到大街上视而不见,听不闻。


六根不动,与关起来有什么不同,只是看不见外边的事物了。功夫用不上去,又有什么作用呢?      


今年夏天我到五台山,在一个女众道场讲开示。一个比丘尼说,天天被六根烦得不得了,问我能不能帮她关闭掉?


我说:有一个很快的方法,少则三天多则七天。


我说:五台山有一条“香火街”,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儿挤来挤去。


你把头剃得亮亮的,穿得整整齐齐的,每天在这条街上走十个来回,至于什么后果,现在感受不到,过一段我会打电话问你。


如果相信这个方法你就去做。她果然去做了,后来问她,她说头一天根本无法忍受,快崩溃了,第二天轻松多了,第三天就更轻松了。


我问她:当你晚上回到自己的寺院,闭起眼睛来白天所见所闻,能记住哪个镜头呢?她说全部都看到了,哪个也记不清。


经过三天下来,真的达到见而未见,闻而未闻。她走路的时候也在看,是自然看,而没有看自然的东西。


采用这种方法走到第七天下来。她们庙里的出家人对她评价说:喊她她听不见。和人走对头不知道让路。


为什么是这种情况?因为她的六根即将或者有所关闭,内在的力量已经慢慢地升起来了。


这股力量是从外边返回去的,不是用眼、耳等根,所以有眼等于无眼,有耳等无耳。


一旦达到这个境界,根本用不着把自己关闭起来,严格讲这个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闭。六根自然关闭了。     


我们现在闭关是强迫闭关。


平时达不到六根关闭,关不了才进山洞,贴上封条,强迫自己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见,如果你很幸运,强迫上一、二年,也能把内在的力量逼出来。


逼出来以后,再把关的房门打开,你也能“有眼不见,有耳不闻”。


自然会昼夜六时与自性融为一体,打成一片。


外面的境界再好看、好听,你都可以随时回来,开始可能会一不留神被外境拽走了。


就像刚才讲的一不留神就著到念佛机上,被声音转了。


但是“知”像一把宝剑,把外境与内在一下子破开了。


又回到了心态上,就像把人骂了打了又后悔了,这是“事后觉知”真正有觉知功夫的人,是念头随之而起,随之即觉。


就是佛门里讲的可以做得了主。对一个能做得了主的人来讲“生死自在,来去自由。”            


随心可以到哪里就到哪里。如果临命终时觉知未出现,就会被业力牵着走。


死亡是大昏迷,晚上做梦是小昏迷。


如果小昏迷做不了主,大昏迷就更做不了主!


因为做梦时前五根已关闭掉了,做梦、临终都是第六(意)根在作用。


死亡后,第六根也会随着关闭。


我问学净土的,你怎么往生?都说临终靠佛接引。


你很自信,但做不了主不行。


即使是佛来接你,你也不会跟他走,因为你是处在昏迷的状态。           


“明心是理上的开悟,开悟后在功夫上不会出偏差,明心后才可迈步。


现在大家因为没有明心就开始迈步了,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你没有明心,怎么能迈出这一步?纵然迈出这一步,离证果还很远。           


见性后还会不会堕落,见性后,你贪、嗔痴不断,怎么会不堕落呢?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爱好(吃、穿种种享受),说明他已经超越了六根,已没有什么执著,像我特别爱听音乐,临命终时可能会被音乐接走。


我刚出家时,一位法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天天什么都不做,(不看、不听、不讲、六根不去工作,不去追逐)又不感到寂寞,这种人去用功修道就比较快。


十几年前对这句话未引起注意,现在经常用这句话去观察来到身边的人。


如果一个人无所住,转入修道,是非常利的根器!


实际上看一个人的根器很容易看出来。


一个人游手好闲,一无所好又不寂寞,这个人前世已经修到很高的境界了。      


有的人一旦没事干,就感到空虚无聊,说明本身没有力量,必须靠外面的事物来支撑自己。


有的出家人什么都不干,一点都不寂寞无聊。


游手好闲,既不孤独又不无聊,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