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特工电影合集:中国丹霞让世界惊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0:28:17
本报记者 栾 峰/文 赵树宴/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8月04日   第 08 版)


浙江江郎山三爿山
江郎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一年了。江山市政府将8月2日确定为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日。也就是说由演变到形成上千万年的江郎山,从现在起,它将像婴儿一样受到呵护。
江郎山山不高,面积不大。就是这么一座山,跑在了西湖的前面,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地。在世界遗产的大家族中,自然遗产比文化遗产更显得珍贵。全球现有800多个世界遗产,仅有100多个自然遗产,而江郎山占有一席。
炎夏,我去江郎山采风,行前翻阅了一些资料。我国790个丹霞地貌景区,江郎山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丹霞”申报世界遗产提名地之一,自有它不同寻常之处。看过张艺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人,对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掖丹霞地貌也参加了申遗,但经过国内外专家严苛筛选,最终被淘汰了。与江郎山同时列入提名地的,还有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和贵州赤水。
丹霞地貌在美国西部、中欧、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国际地学界称其为“红层”。丹霞地貌是中国人提出来的,并以“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因为丹霞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类型最齐全。去年捆绑式申遗成功的6个提名地,就代表了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丹霞地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江郎山作为典型的老年期孤峰型丹霞地貌,在“中国丹霞”申遗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丹霞”一词最早见于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今人形容丹霞地貌常常说“色若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的色彩之美没得说,它还有各种曼妙优美的形态。红色砂砾岩经过千万年的物理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针状、柱状、棒状、宝塔状、城堡状,或孤峰独秀,或扎堆成群,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世界著名砂岩地貌学家罗伯特·威雷在考察贵州赤水时说:“我从未见过这么大面积的丹霞地貌,而且如此完美!”世界自然遗产评估专家皮特·米根考察江郎山后,称这是他的“一次非凡经历”。他说:“我十分惊讶,世界上竟有如此奇特的自然景观!”
出江山城驱车25公里,便到了江郎山。一幅山水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由近及远,一块块风光旖旎的田畴,一片片绿荫密闭的丘陵,一群群向天争宠的峰峦。峰峦之上,是江郎山的镇山之宝——三爿石。
300多米高的三爿石,竖立在山地之巅,宛如一座天然纪念碑。三爿石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和灵峰,即我前面说过的典型的老年期丹霞孤峰。我曾疑惑,为什么不说“三片石”,还通俗一些呢。查字典,“爿”念“盘”,解释为“劈成片的竹木”,“爿”和“片”似乎没多大区别。可到了江郎山,明白了,古人叫“三爿石”,绝不是一拍脑门儿就这么叫了。它本来就是一整块巨石嘛,是大自然的鬼斧把它劈成了三瓣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远观三爿石,看到它拔地冲天的气势。走近了才发现,鬼斧之痕数不过来。
我没有直奔三爿石。在一条石阶路的岔口,我择西去了霞客亭。徐霞客于1620年、1628年、1630年3次游江郎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一个平台上建了霞客亭。据说徐霞客曾站在此处仔细观察三爿石。《徐霞客游记》有三爿石的描述:“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又说:“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徐霞客还拿黄山诸峰和三爿石做比较,说黄山“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而三爿石立于“众山之上,自为变幻,各尽其奇也”。我是在霞客亭的碑文上读到这些文字的。读罢,转身看三爿石,两下对比,甚感徐霞客的描述简而精准。
从霞客亭折回来,走到先前的岔口,这才去探访三爿石。我边走边看边听导游的讲解。亚峰和灵峰的石壁是阴阳壁。阴壁为亚峰的西崖,寸草不生;阳壁为灵峰的东崖,草长茂盛。两峰之间的陡直峡谷,宽仅3.5米,长高各约300米,两壁平行,如刀削斧劈。导游告诉我,1989年华东56位地质学家将此勘定为“中国一线天之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岩先生见到此景,仰叹再三,还觉得礼数不周,弯下腰向它鞠了一躬。三爿石中郎峰最高。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想登郎峰,上不去,只好以诗言志:“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1990年江山市政府投资开凿石阶3500余级,实现了古人的登天梦。
江郎山申遗成功后,江山人既看作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同时也加大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力度。现在每天登山人数控制在3300人,游客量若超出预期,便实行预案,将游客分流到周边景点,如毛氏祖籍文化村、二十八都古镇、戴笠故居等,然后再折返游览江郎山。我从江郎山下来,正好遇见江山市市委书记、市长陈锦标在此地考察。他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江郎山为世人瞩目。今后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个‘人类共同财富’,我们有一份责任,我们要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