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侠2:凡心释道 凡人无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55:58

日志

上一篇:全球最好听的100...

下一篇:《你真的输不起,...

|返回日志列表

[转] 凡心释道 凡人无道 [图片] [音乐]

  • 分享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播到微博
  • ..赞取消赞

转载自 骨笛牧歌 2011年05月04日 21:27 阅读(2) 评论(0) 分类:哲学 权限: 公开

  • 字体:中
  • 更多
    • 设置置顶
    • 权限设置
    • 推荐日志
    • 转为私密日志
  • 删除
  • 编辑

­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 众妙之门  ­

原文:  ­

1、道,可道,非常道;  ­

2、名,可名,非常名。  ­

3、无,名天地之始;  ­

4、有,名万物之母。  ­

5、故:  ­

6、常无,欲以观其妙;  ­

7、常有,欲以观其徼。  ­

8、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

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简译:  ­

1、道,可以复制之道,不是恒久之道;  ­

2、名,可以宣示之名,不是恒久之名。  ­

3、道是虚无的,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始;  ­

4、道是实有的,体现为万物衍生之母。  ­

5、因此:  ­

6、常在悟虚境界,可以捕获道之奥妙;  ­

7、常用务实精神,可以把控道之范畴。  ­

8、两者同出一颅,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

9、坚持不懈的修炼,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

第二章 不言之教 ­

原文:  ­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

3、有无相生;  ­

4、难易相成;  ­

5、长短相形;  ­

6、高下相倾;  ­

7、音声相和;  ­

8、前后相随。  ­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10、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  ­

11、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简译:­

1、天下皆知美而为美,也就埋下了恶的祸根。­

2、皆知善而为善,不善的行为也就随之而生。­

3、看得见的有和看不见的无是相互依存的;­

4、有艰难的开始必有容易的收获;­

5、有擅长的技艺必有短缺的盲点;­

6、有高贵的荣耀必有下贱的耻辱;­

7、回音的产生离不开声源的呼和;­

8、前因的作用决定了后果的伴随。­

9、所以圣人,以无为的境界从事自己的事业,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

10、兴起万物于无声的开始,有所作为于淡泊的志向,自然成就于无驻的境界。­

11、因为心无所驻,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

­

­

第三章 圣人之治 ­

原文:  ­

1、不尚贤,使民不争。  ­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3、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

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

5、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

6、为无为,则无不治。  ­

­简译:  ­

1、不标榜圣贤,使世人不起争念。  ­

2、不稀罕珍宝,使世人不生盗意。  ­

3、不诱发邪欲,使世人不乱其心。  ­

4、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中饱足,精神内守,筋骨强壮。  ­

5、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求而知、无欲而得的益处,使他们知晓不可妄为的道理。  ­

6、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可治之理。­

­

第四章 万物之宗 ­

原文:  ­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2、渊兮,似万物之宗。  ­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

4、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简译:  ­

1、道,谦冲不已却永远取之不尽。  ­

2、渊远啊,像是万物的源宗。  ­

3、既可以挫去锐气,又可以摆脱纷忧,既可以和顺光景,又可以混同尘象,在幽幽清澈的意境中,能感知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

4、我也不知是谁造就了他,好象早于先帝的传说。­

­

第五章 多言数穷 ­

原文:  ­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3、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简译:  ­

1、天地不以自己的仁爱之心为度,让万物如小草、小狗般自然的生长。  ­

2、圣人也不以自己的仁爱之心为度,让百姓如小草、小狗般自然的生长。  ­

3、生存在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一个需要借助风箱冶炼的矿石吗?  ­

4、虚而不屈的生命,只有运动才能造就健康的体魄。  ­

5、言辞过多气数易穷,还是选择适中为妙。­

­

第六章 玄牝之门 ­

原文:  ­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简译:  ­

1、谷神的不死之道,是玄修的法门。  ­

2、玄修的法门,是天地合一的根本。  ­

3、延绵不绝的生存之道,循而用之必然以静待勤。­

­

第七章 天长地久 ­

原文:  ­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3、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简译:  ­

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因此能长生。  ­

2、所以圣人,因为谦让反而获得拥戴,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

3、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成全了他的理想吗。­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原文:  ­

1、上善若水。  ­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3、居善地;  ­

4、心善渊;  ­

5、与善仁;  ­

6、言善信;  ­

7、正善治;  ­

8、事善能;  ­

9、动善时。  ­

10、夫唯不争,故无尤。  ­

­简译:  ­

1、至上之善若水一般。  ­

2、之所以说水善,是因为她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且甘愿处于众人之所厌恶之处,所以说水最接近大道。  ­

3、居若不争必成吉地;  ­

4、心若不争容纳百川;  ­

5、与若不争尽显仁爱;  ­

6、言若不争诚信有嘉;  ­

7、正若不争民心自治;  ­

8、事若不争无所不能;  ­

9、动若不争应时而宜。  ­

10、惟有像水一样不争,所以无忧。­

­

第九章 功成身退 ­

原文:  ­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2、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4、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5、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简译:  ­

1、抓在手里自满自溢,不如适可而止。  ­

2、千锤百炼的锋芒,也保不了多久。  ­

3、金玉堆满厅堂,不知谁人能守。  ­

4、富贵而生骄横,那是自取灾祸。  ­

5、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才是自然之道。­

­

第十章 专气致柔 ­

原文:  ­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2、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4、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

7、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简译:  ­

1、承载生命的形神相抱于一,能永远不分离吗?  ­

2、结聚精气以致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

3、洗涤玄修心灵之镜,能没有瑕疵吗?  ­

4、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达无为的境界吗?  ­

5、感官自然开启,能不被引诱吗?  ­

6、理事明白通达,能没有成见吗?  ­

7、生成与养育之道,创造而不占为己有,付出而不自恃有功,统管而不任意宰制,这就是玄修而至的大德。­­

­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

原文:  ­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简译:  ­

1、卅根辐条围成一个轱辘,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

2、烧制粘土使其成为器皿,中间有空器皿才能盛物。  ­

3、开凿门窗建造居室,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

4、所以有形对人们的利处,离不开无形的功用。­

­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

原文:  ­

1、五色令人目盲;  ­

2、五音令人耳聋;  ­

3、五味令人口爽;  ­

4、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  ­

5、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6、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  ­

7、故去彼取此。  ­

­简译:  ­

1、贪图美色令人看不清丑恶;  ­

2、喜闻顺音令人听不到忠言;  ­

3、美味佳肴令人品不了疾苦;  ­

4、驰骋打猎令人收不住狂心;  ­

5、珍奇财宝令人隐不去贪心。  ­

6、因此圣人统治,是充实内在的精神,放弃外在的愉悦。  ­

7、所以据此而取舍。­

­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

原文:  ­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

5、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简译:  ­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2、什么叫宠辱若惊?来自上面的宠,得到了无比惊喜,失去了无比惊恐,这就叫宠辱若惊。  ­

3、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我所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因为我要保全自己的肉身性命,假如我将肉身性命抛开,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

4、所以,贵将自身合于天下,就可以寄托天下。  ­

5、爱将自身合于天下,就可以信托天下。­

­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

原文:  ­

1、视之不见,名曰夷;  ­

2、听之不闻,名曰希;  ­

3、抟之不得,名曰微。  ­

4、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5、其上不谬,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

6、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

7、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

­简译:  ­

1、看不到图象,称着夷;  ­

2、听不到声音,称着希;  ­

3、触不到形体,称着微。  ­

4、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  ­

5、它的上面不见光明,它的下面不见黑暗,实在是无法给它下定义,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  ­

6、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无物象之物象,这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  ­

7、往前追溯不知何时开始,往后跟随不知何时结束。  ­

8、掌握上古的自然之道,以驾御今天的生命之有,以感知上古的来龙去脉,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

­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

原文:  ­

1、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3、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

4、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5、混兮其若浊。  ­

6、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7、保此道不欲盈。  ­

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

­简译:  ­

1、古时善于修道的人,其微妙来自玄通,真是深不可识。  ­

2、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  ­

3、刚入道时谨慎的像严冬过河, 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恭敬的好像虔诚的客人。  ­

4、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

5、意识必将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

6、谁能沉淀混浊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使之徐徐复活呢?  ­

7、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  ­

8、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

­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

原文:  ­

1、至虚极,守静笃。  ­

2、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  ­

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4、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5、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6、不知常,忘作凶。  ­

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简译:  ­

1、修道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  ­

2、万物在时空的隧道中行进,我可以反复观察它们的循环。  ­

3、天地万物芸芸众生,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结果。  ­

4、看到结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

5、生命的真谛就是发展的规律,了解发展的规律才算通晓明白。  ­

6、如果不知道发展规律,妄作非为自然带来凶险。  ­

7、知道发展规律才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公正豁达才能完整周全,完整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都不会感觉到不妥。­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

原文:  ­

1、太上,不知有之。  ­

2、其次,亲而誉之。  ­

3、其次,畏之。  ­

4、其次,侮之。  ­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6、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简译:  ­

1、至上感化,隐于无形。  ­

2、次等教育,亲和赞誉。  ­

3、再次法律,害怕畏惧。  ­

4、更次强权,侮慢轻蔑。  ­

5、信实不足,才有不信。  ­

6、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大功告成实现心愿,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

第十八章 仁义大伪 ­

原文:  ­

1、大道废,有仁义。  ­

2、智慧出,有大伪。  ­

3、六亲不和,有孝慈。  ­

4、国家昏乱,有忠臣。  ­

­简译:  ­

1、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  ­

2、智慧出来了,才伴有大伪。  ­

3、六亲不和了,才大讲孝慈。  ­

4、国家昏乱了,才呼唤忠臣。­

­

­

第十九章 绝学无忧   ­

原文:  ­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2、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3、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4、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  ­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

­简译:  ­

1、至上圣贤不用智慧,人民可以获利百倍;  ­

2、至上仁者不凭义气,人民自然恢复孝慈;  ­

3、至上巧匠不图名利,盗贼无有可乘之机。  ­

4、此三种观点以文字表述尚感不足,所以另外有所依属:  ­

5、保持素然返朴归真,恬淡少私清心寡欲,至上学识快乐无忧。­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

原文:  ­

1、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2、荒兮,其未央哉。  ­

3、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

4、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

5、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

7、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

8、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

9、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简译:  ­

1、诚受与迎合,区别在哪里?美因与恶果,相背在何处?人所敬畏的,不敬畏行吗?  ­

2、心田若是荒了,就不能安定灵魂的归属。  ­

3、众人都喜欢表面形式上的熙然,如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如春风得意般登上欢乐的舞台。  ­

4、我们独似一潭清水澄澈不兴,心境混沌的像初生婴儿般的天真,随遇而安啊,好象无所谓自己的归宿。  ­

5、众人都愿意追逐于多余的欲望,我们却好象遗失了贪婪的包袱。我们憨厚若愚的心灵啊,混沌而无暇。  ­

6、世俗之人昭然若示,我们却昏然庸陋。世俗之人明察秋毫,我们却呆闷混饨。  ­

7、大水荡荡淼如海,高风习习行无踪。  ­

8、众人皆有自己的专长,而我们却显得冥顽而且鄙啬。  ­

9、我们与众不同贵守善道,精神食粮来源于大道之母。 ­

­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

原文:  ­

1、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

2、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

3、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4、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5、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

6、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7、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说众甫。  ­

8、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

­简译:  ­

1、天人合一的通道可以容纳万众的意识,只有符合大道才能被认从。  ­

2、道作为未知世界的事物规律,只能以恍恍惚惚的形式存在。  ­

3、在这种亦真亦幻的意境中,能看到万物的景象。  ­

4、在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中,能感知万物的本性。  ­

5、意识深远冥灭自性,就能把握其中的精华。  ­

6、其精华的真实程度毋庸置疑,这就是你确信无疑的感悟。  ­

7、从古至今,这种悟道的方法就没有失去过,用它可以了解众生万物的规律。  ­

8、我何以知道众生万物的规律?就是用这种方法感悟的。 ­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

原文:  ­

1、曲则全,枉则直。  ­

2、洼则盈,敝则新。  ­

3、少则得,多则惑。  ­

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

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7、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简译:  ­

1、曲境完美周全,矫枉难免过正。  ­

2、低洼容易盈满,谦敝以得新生。  ­

3、少思便于获得,多虑必然迷惑。  ­

4、所以圣人与道合一,为天下人的榜样。  ­

5、没有自己的成见,所以看得分明;没有自己的是非,所以善意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夸自己的能力,所以统领天下。  ­

6、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与他相争。  ­

7、古人说“曲境完美周全”者,怎么会是虚言呢?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 ­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

原文:  ­

1、希言,自然。  ­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3、孰为此者?天地。  ­

4、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5、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

6、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

7、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

8、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

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简译:  ­

1、少说话,遵循大道规律。  ­

2、狂风刮不过清晨,暴雨下不了整天。  ­

3、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  ­

4、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

5、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落的人就认同失落。  ­

6、认同道的人,道便愉快地接纳;  ­

7、认同德的人,德便愉快地接纳;  ­

8、认同失落的人,失落也愉快地接纳;  ­

9、诚信不足的人,也有不诚信的圈圈。 ­

­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

原文:  ­

1、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3、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

4、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简译:  ­

1、脚不粘地不晓立者感受,骑人肩膀不知行者甘苦。  ­

2、成见在心岂能明白事理,是非颠倒无法彰显善意,追求荣耀往往无功而返,自夸自得难以胜任领袖。  ­

3、有人宣扬的道理,说节食是胖子赘肉形成的根源。  ­

4、物欲横流或派生恶念,所以有道者自处绝不如此。 ­

­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原文:­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2、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

3、可以为天地母。 ­

4、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5、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7、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简译:­

1、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产生。 ­

2、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周而复行永不懈怠。 ­

3、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

4、我不知如何称谓他,姑且赐字为“道”,勉强起名叫“大”。 ­

5、“大”的特征,在时间上无限飞逝,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运动中周而复始。 ­

6、所以不仅道有大的特征,天有大的特征,地有大的特征,人也有大的特征。­

7、宇宙中四类有大的特征,而人是其中之一。 ­

8、人以地的特征为法度,地以天的特征为法度,天以道的特征为法度,道以原有的自然为法度。­

­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

原文:  ­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

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

3、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

4、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

5、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简译:  ­

1、稳重是飘然的根基, 宁静是狂躁的主宰。  ­

2、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  ­

3、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  ­

4、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知满足自身而轻天下社稷。  ­

5、轻浮就会失去根本,骄躁就会失去君位。 ­

­

第二十七章 是谓袭明  ­

 

原文:  ­

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

2、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

3、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

4、是谓袭明。  ­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

6、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简译:  ­

1、善于行动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不会留下话柄,善于算术不用筹码工具, 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 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制约也无法解脱。  ­

2、因此圣人,常常善于拯救世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  ­

3、常常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  ­

4、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  ­

5、所以善于拯救世人的人,是不善于此道者的老师,不善于此道者的人,是善于此道者的资源。  ­

6、不尊重这样的老师,不爱惜这样的资源,虽有智慧却身在迷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

­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

 

原文:  ­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2、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4、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

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6、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

7、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

8、故,大智不割。  ­

­简译:  ­

1、知道阳刚的雄健,安守阴柔的雌顺,汇集天下的溪流。  ­

2、汇集天下的溪流,自然之德与其同在,复归于婴儿的无暇。  ­

3、知道光明的前景,凝守黑暗的过程,印证天下的真理。  ­

4、印证天下的真理,自然之德至诚不移,复归于无极的状态。  ­

5、知道荣耀的珍贵,信守羞辱的谦卑,成就天下的包容。  ­

6、成就天下的包容,自然之德充足丰满,复归于本源的境界。  ­

7、布施本源则可作为一种信器,圣人使用,则自然成为领袖。  ­

8、如此,至大的智慧与道朴是浑然不可分割的。 ­

­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

原文:  ­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4、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

5、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简译:  ­

1、将欲望强加于天下万物,我认为他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

2、天下是神圣的信器,不可能人为的改变一切。  ­

3、人为想改变的必然失败,人为想持守的必然丧失。  ­

4、因为万物既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 既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既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既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  ­

5、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骄恣的东西。  ­

­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

原文:  ­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

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

3、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

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

5、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

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简译:  ­

1、以道辅佐政权的人,不靠武力征服天下,依其做事定有好报。  ­

2、军队驻扎之处,田地荒芜杂草丛生。  ­

3、战役结束之后,必定带来凶灾之年。  ­

4、善于把握结果者会适可而止, 无须用武力去强硬获取胜利。  ­

5、达到目的不要自夸自大,不要盲目自负,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认为这是应该的, 不要肆意逞强。  ­

6、事物发展到壮盛则是衰老的开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 ­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   ­

原文: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銛袭为上,胜而不美。  ­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  ­

战胜,以丧礼处之。  ­

­简译:  ­

最好的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

物欲横流或许难免交恶,所以有道者不会处于无备之中。  ­

君子安居时贵在培养战斗意志,而在战争中则应该贵在冷静。  ­

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不是君子一个人的机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使用。  ­

依仗锋利的兵器偷袭为上,即使是赢得胜利也不光彩。  ­

而喜欢用这种战术赢得胜利的人,往往是乐于杀人的刽子手。  ­

一个乐于杀人的刽子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  ­

稳操胜卷的战役需要勇猛,前途未卜的战役需要冷静。  ­

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上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冷静。  ­

要激发战士处于视死如归的状态,鼓励战士多杀敌人,以哀兵的心态去感动他们。  ­

赢得战争的胜利之后,以办丧事的礼节来庆祝胜利。  ­

­

第三十二章 始制有名   ­

原文:  ­

1、道,常无名。  ­

2、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

3、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

6、知止,所以不殆。  ­

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简译:  ­

1、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  ­

2、本源虽然微小,却能臣服天下。  ­

3、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  ­

4、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

5、万物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应该知道自己不可逾越的限度。  ­

6、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  ­

7、譬如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

­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

原文:  ­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3、知足者富。  ­

4、强行者有志。  ­

5、不失其所者久。  ­

6、死而不亡者寿。  ­

­简译:  ­

1、知道别人的是智慧,知道自己的是贤明。  ­

2、战胜别人的靠实力,战胜自己的靠坚强。  ­

3、知道满足的人富有。  ­

4、战胜自己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  ­

5、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长久。  ­

6、形体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长寿。 ­

­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

原文:  ­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  ­

2、恃之以生,作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

3、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

4、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  ­

5、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简­译:  ­

1、大道泛宏的能量啊,足可以左右万物。  ­

2、恃待众生,而不自夸自诩,自然成功而不彰明昭著。  ­

3、护荫万物,不以主宰自居,可以说微不足道。  ­

4、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可以说名份巨大。  ­

5、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

 

原文:  ­

1、执大象,天下往。  ­

2、往而不害,安、平、泰。  ­

3、乐与饵,过客止。  ­

4、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

5、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简译:  ­

1、秉持大道自然之象,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  ­

2、去那里不会遇到伤害,反而得享安详、平和、舒泰的生活。  ­

3、美妙的音乐与可口的佳宴,常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  ­

4、当大道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平淡无味了。  ­

5、看起来沧海一粟,听起来微不足道,用起来受益无穷。­

­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

原文:  ­

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

2、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

3、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

4、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

5、是谓微明。  ­

6、柔弱胜刚强。  ­

7、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简译:  ­

1、将要收敛的,必是张之过度的。  ­

2、将要削弱的,必是强大过头的。  ­

3、将要废弃的,必是兴起过旺的。  ­

4、将要夺取的,必是被迫给予的。  ­

5、这是微妙简明之理。  ­

6、柔弱的胜过刚强的。  ­

7、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统治势能也无法离开道器向人展示。­

­

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    ­

原文:  ­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2、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3、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4、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

5、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简译:  ­

1、道,通常在无为的境界中,因而无所不能成就。  ­

2、王侯若能持守道的境界,万物将自然被感化。  ­

3、在接受感化的过程中如果私欲发作,我便利用本源的道朴之器来安镇。  ­

4、镇定于本源的道朴,欲望亦将逐渐断绝。  ­

5、断绝欲望的心是平静的,天下便自然安定。­

­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

原文:  ­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

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

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

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

8、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9、故去彼取此。  ­

­简译:  ­

1、品德高尚的人无需持道德诫律,心中自然有德;道德低下的人将道德诫律挂在嘴上,因为他内心无德。  ­

2、品德高尚的人以无为的境界而不刻意追求什么;道德低下的人追求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

3、大仁爱之人表现的仁爱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目的;大正义的人追求正义往往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

4、大礼法之人注重的礼法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  ­

5、所以丧失大道才提倡品德;丧失品德才提倡仁爱;丧失仁爱才提倡正义;丧失正义才提倡礼法。  ­

6、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

7、有先见之明的人,知道社会上一旦礼法繁多,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

8、所以大丈夫宁可立身丰满的大道,不愿寄于浅薄的礼法;宁可执守大道的朴实,不愿寄于世俗的虚华。  ­

9、据此而取舍。­

­

­

第39章 以贱为本  ­

原文:  ­

1、昔之得一者:  ­

2、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3、其致之也:  ­

4、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

5、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6、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7、此其以贱为本邪。  ­

8、非乎?故致誉无誉。  ­

9、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

­简译:  ­

1、昔日获得阴阳未判一气混元者:  ­

2、天可以清澈,地可以宁静,元神可以有灵性,川谷可以盈满,万物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王侯可以使天下归正。  ­

3、推而言之:  ­

4、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必遭颠覆。  ­

5、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  ­

6、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寡”、“不谷” 。  ­

7、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

8、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

9、因此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坚硬如顽石。­

­

 

 

 

( 文/LHS教授推荐 )

国学精髓  终生读书——SUNNY珍藏

­

­

­

天地之间 荣耀 小狗 百姓 天下 | 编辑标签

取消

  • 字体:中
  • 更多
    • 设置置顶
    • 权限设置
    • 推荐日志
    • 转为私密日志
  • 删除
  • 编辑
  • 分享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播到微博
  • ..赞取消赞

签名档

修改  

取消

本文最近访客

设置 查看最近位访客收起
  •  

    刘彦峰 lv

    5-4

    删除记录

623转载/分享

原文被转载了614次  查看>>

原文被分享了9次  查看>>

上一篇:全球最好听的100...

下一篇:《你真的输不起,...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

隐藏评论签名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来坐第一个沙发

提示QQ空间郑重承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坚决杜绝低俗、恶意、反动等不良信息,在此愿每位QQ空间用户共同参与维护!对您的举报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请点击:了解QQ空间举报入口

    发表评论

    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表情 | 更多功能高级评论编辑器暂时无法加载

    马上开通空间,体验权限日志、记事本等全新日志体验!取消  (可按Ctrl+Enter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