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检查费用:这个工人像“战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40:57

没穿上军装成为遗憾,但当了工人,却像军人一样精神料擞——

【劳模写真】这个工人像“战士”

《工人日报》(2011年08月02日 05版)□本报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孙亚英

 


“怎么都是一天,为何不高高兴兴多干一点呢?当工人的幸福就是全能,什么活都拿得下,心里美滋滋的,就快活。”刘军荣说。


   

没有进过军营的刘军荣,举手投足间颇有军人范儿。军荣说,因为父亲当了半辈子军人,热爱部队,所以给4个孩子起名都带个“军”字;可巧,军荣的岳父也是老军人,“我的这个家就像军营一样,简单、快乐。”和记者谈起这些,刘军荣还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秘密,当年,他和爱人还没怎么接触,双方老人就因为有相同的经历,便做主定下了儿女的婚事,幸好双方皆认可对方,这桩“包办”婚姻才皆大欢喜。

两角钱的动力

今年43岁的全国劳模刘军荣,在东风公司设备制造厂仍是数得上的棒小伙,这样好的身体素质,全赖“两角钱”的动力。

小时候,父亲为鼓励他每天早上起来长跑,就每次拿两角钱当奖励。当时一根冰棍4分钱,两角钱可是不小的动力。就这样,在父亲的引导下,刘军荣爱上了长跑,跑出了健康体质。

当工人是个体力活,可不是一站就几个小时那么简单,仅脚上一双带钢板的劳保鞋,没有相当的体力,穿着这样的鞋子站一天,一般人也吃不消。

1983年, 16岁的刘军荣第一次走进工厂实习时,看着师傅周和平熟练地操作着铣床,一件件毛坯被加工成像工艺品一样精美的产品,而师傅身上竟没有一点油污,干干净净的,刘军荣被惊呆了。看着徒弟疑惑的样子,周和平笑着对刘军荣说:“一个好工人,就是穿着衬衣干活还是干干净净的,如果脏兮兮的,他干的活也不一定漂亮,干活一定要动脑筋!”就在这一刻,刘军荣怀着对师傅的钦佩之情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师傅那样的工人。”

两年后,刘军荣被分配到设备制造厂夹具车间当了一名铣工。刘军荣心里想,“自己没当成兵,成了父亲的遗憾;如今当了工人,自己要像当战士一样有精神,满足父亲的心愿。”

师傅干活时,刘军荣双眼紧紧盯着师傅操作的每一个要领,琢磨着师傅的工作方法;自己操作时,总是留心每次出现的疑难问题,随时向师傅请教。

在学徒的第一个月,刘军荣发现师傅加工卡盘的斜齿形时使用立铣刀,主轴调整45度,逐个逐个地铣削,干得非常慢,一个与师傅不一样的加工方法在刘军荣心中酝酿。当天下班后,刘军荣一个人悄悄地留了下来,找到一台卧式铣床,用成型刀加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第二天上班,当师傅看到已经加工完成的卡盘时非常吃惊,对刘军荣竖起了大拇指。

一般新员工进厂,工厂要求实习3个月,但车间第二个月就要求刘军荣一个人单干。

就在这一个月,车间工段长陈成浦找到刘军荣,让他看一份图纸,产品中间是个方形,三面与轴匹配,零件的垂直度与同轴度要求非常高,“你看这个活能不能干?”刘军荣认真看了图之后,满口答应了下来,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刘军荣就完美地交上了产品。

就是这样,刘军荣像部队战士练本领一样,学习钻研技术,很快就在青工中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

“ 散养 ” 的背后

刘军荣的女儿,在学校成绩拔尖。学校组织家长开会,要刘军荣介绍经验。

刘军荣说,他的经验是——“散养”。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事。家长会因此被笑场。其实,“散养”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刘军荣没敢说。

刘军荣的女儿,第一次自己搭公共汽车去上学,目送女儿上车后,刘军荣骑车跟在公共汽车的后面,直至看到女儿在学校附近下车,进了校门,才敢离开。在确信女儿养成习惯后,刘军荣才停止了暗中送女的行动。

女儿刚上中学时,英语成绩不好,刘军荣知道后,也没有对女儿提任何要求,那时,他正在学数控机床,很多数学问题学起来很费劲。于是,在家他一有空就钻进书本,直到弄懂弄透。此事对女儿的影响很大,女儿相信了英语再难也难不过一个中专生学高等数学。

刘军荣的言传身教,其实是他教养女儿的利器,“父亲天天喝酒,母亲一心打麻将,这样的环境小孩能学习好吗?”他说。

“刘军荣勤奋好学在工厂是出了名的,厂里办的培训班他是场场参加。”设备制造厂夹具车间主任刘振山说。

他根据车间产品结构的转变,从普通铣床,到数控铣床,再到加工中心;数控操作系统从法拉克,到西门子,再到现在的力士乐,这些系统的升级,全是靠他努力自学掌握的。

学习更让刘军荣在公司、湖北省、国家级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2003年10月,他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第二名;2004年,获中央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铣工第一名。

“ 全能工人 ” 的幸福

刘军荣说,他们家就像军营一样,简单方便。他和爱人对吃、穿、用都没有过多的要求,他就一套体面一点的服装,出席正式场合才穿出来。“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把这有限的注意力放在了工作上。

“怎么都是一天,为何不高高兴兴多干一点呢?当工人的幸福就是全能,什么活都拿得下,心里美滋滋的,就快活。”刘军荣说。

前些年,神龙公司把前舱地盘线的焊装夹具交给了设备制造厂,当时的夹具车间并没有数控设备,只能用普通铣床,每次尺寸总是超差,精度无法保证,工艺员和老技师也没有解决之道,项目迟迟没有进展。

刘军荣找到车间主任,“让我来试一试。”

刘军荣白天干自己的活儿,晚上别人下班后他一个人跑到车间,一边计算一边实践,等到问题终于迎刃而解的时候,连外国专家也为之赞叹。

2005年,刘军荣所在的夹具车间承接了一个圆盘凸轮的加工任务,但因为加工难度大,好长时间也无人问津,谁也不愿意干、谁也干不了,工期一下子耽误了4个月。

刘军荣又主动请缨,居然用了一天时间,完成了这个无人问津的零件。

刘军荣进厂当工人25年,实现各种技术攻关项目40余项,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