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控制器接线原理图:董湘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50:23
 董湘琴 【2006-3-23】【来源:成都市文化局】     董湘琴何许人也?系灌县(现都江堰市)虹口乡人。原本是清朝末年誉满川西的文化名流,经纶满腹,抱负远大,尤以脍炙人口的游记长诗《松游小唱》而远近闻名。现在汶川、松潘、茂县一带地区都还流传着他的作品。他在清末被捕和获释的趣闻,极富传奇色彩。
    清光绪十八年(1892),董湘琴的好友夏毓秀出任松潘总兵,便私下聘请他作幕僚。游记长诗《松游小唱》,就是他赴任途中经“松茂古道”时,对少数民族地区所见所闻的风土人情“信口狂吟”而成。尔后,因夏提升为四川提督,董湘琴也被授予“蓝领后补知县”的头衔。这本来给他跻身仕途提供了条件,但由于他秉性刚直,厌恶官场丑恶,竟然弃职回归故里,和妻子一道悄悄迁居成都百花谭,过着清淡的隐居生活。
    他定居成都后,也并未闲下心来,还是暗暗奔走于成灌之间,频频参与灌县的哥老会活动。因为他组织才干出色,又善于辞令,成了名声远播的风云人物,被大家推荐为灌县地区的哥老会首领(舵把子)。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席卷全国,哥老会开展活动密切配合,严重威胁到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统治。这自然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咒骂他们是“光棍”。
    一天,灌县知县在衙门口(现市政府广场)贴出一上联:“光棍缺枝,看你龟儿将来怎样结果?”要求对出下联。显然,这上联是讽刺哥老会没有好结果。不少人围观议论,气愤难忍,就是对不出下联。哥老会的成员下来聚在一起商量,不能让县太爷占了便宜,只好派人到成都去找董湘琴对下联。三天以后,衙门口贴出下联来了:“寄生无根,瞧他杂种现在遍地开花。”这里,董湘琴反唇相讥,针锋相对地指出,无根的“寄生”现在已经开花,将来必定有好结果。平仄合适,语言对仗工稳,妙不可言,围观者拍手叫绝。这可把县太爷搞得哭笑不得,当晚就派人悄悄撕去。但是,县令反复思量,深感蹊跷,断定还是哥老会暗中捣鬼。于是横加镇压,首先逮捕了西义公(灌县石羊场)首领罗三。罗三的被捕,自然牵涉到董湘琴,因为官府断定,能对出下联的非他莫属。在全县搜捕,连董湘琴的人影都没有。无奈,灌县县令向四川总督禀报,要求省上下令悬赏通缉。
    话说这董湘琴,原本是一个乐天派,哪怕大祸临头,他还是悠哉游哉,经常和妻子逗趣,酒后兴趣来了,还要唱几腔川剧,自娱自乐。1898年9月的一天晚上,他不听妻子劝说,与朋友相约去“三益公”看川戏,谁料就闯了一场大祸。
    董湘琴一走进剧场,这里呼“董先生”,那里叫“董先生”。说来也巧,当晚,恰逢四川总督也来剧场看戏。坐在剧场里听到大家不断招呼“董先生”,便有些反感,暗自思忖:“我堂堂总督大人,招呼我的人少到极点,而招呼董先生的人却如此之多,此人好不简单呀!”再仔细一想:“唉呀不对,这个董先生名气这么大,莫不是灌县要捉拿的那个董湘琴?噫,十有八九。”他当即吩咐左右随从,把董先生注意起来,不能让他溜走。待到剧终散场时,几个兵卒把守大门,余下的兵卒把董湘琴团团围住,不由分说,强行押走,剧场为之哗然。就这样,董湘琴被关进了华阳监狱。
    董湘琴本来是倜傥豪放之士,被捕下狱后,一点也不屈服。一开口就说自己是平白无辜吃官司,根本没有罪。甚而对看管他的狱卒说:“不要听你们上司胡说,把我当犯人。我坐牢,好比‘公冶氏南山被冤’,‘苏东坡乌台入狱’,天大的冤枉,终久会平冤出狱的。”狱卒和犯人听得津津有味,又似懂非懂,半信半疑。他有时还和大家说天说地,饮酒作乐。说到痛快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他的妻子在家里可急得要命,一次去探监,正遇上董湘琴和犯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他看见妻子泪流满面,便打趣道:“你何必伤心!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还不愁交房租呢。”一席话说得妻子也破涕为笑。
    到了这年的除夕夜,趁监狱因过春节看管有所松动,董湘琴用7个铜板买通看守胡麻子,悄悄从街上给他买回12张大红纸。董湘琴提起笔来,满腔怒火在胸中燃烧,痛快淋漓地一口气写成了一副168个字的长联,贴在牢门两侧。
    上联曰:
    
    无端平地起鲸波,把东箭南金,尽情撮合。每当夜谭纵酒,砍剑高歌,色舞眉飞,说不尽英雄肝胆。怎经得囚灯一盏,挑残蝴蝶乡心;禁拆三更,敲冷鸳鸯春梦。隙驹容易过,只赢得元宵锣鼓,神会萧笙,端午蒲觞,中秋月饼。
   
    下联曰:
    
    都是前缘同犴狱,问兰因絮果,大有来由。几多怨气呼天,覆盆兴叹,合沙射影,幻出些山海冤仇。更何堪茹痛十年,望断马头生角;羁魂千里,音沉雁足传书。磨勘古今同,几曾见羑里文王,圣门公冶,眉州苏轼,堂阜夷吾。
   
    言词犀利铿锵,字体遒劲潇洒,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和坦荡胸襟,是一篇十足的鸣冤状子和鞭挞清王朝的檄文。大年初一早晨,狱卒和犯人看了,面面相觑。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蓉城,不少人前去观看,议论纷纷。总督夫人听了,也好奇地前去华阳监狱看个究竟。
    总督夫人看罢回到府里,责问丈夫:“你身从何来?”总督回答:“父亲所生,父母所养。”又问:“你官从何来?”回答:“苦读诗书,功名成就。”
    这下,总督夫人抓住话柄说:“原来你都是读书人,为何又不爱读书人呢?”顿了一下继续说:“董先生身犯何罪?关了这么久,既不提审又不释放,我看了他写的楹联,发现他是个才子呀!”
    总督解释说:“夫人哪里知道,这董先生岂止是一个读书人,还是灌县地区的会党头目,通缉的要犯呀!”总督夫人反驳道:“宝桢呀,难道你不知道现在的时局动荡不定的。你不拿耳朵去听一听外面的风声,一天比一天紧。你逮了董湘琴,到处都在议论你,万一哪天形势一变,看你如何下台?总得要考虑一下后路。”总督觉得夫人的话有道理,何况一向口碑较好,逮董湘琴也是迫于形势。此刻便想从夫人口中找个脱身之计下台,随即追问一句:“那夫人之见呢?”夫人爽口答道:“依我之见,马上把董先生放了,接到家里交个朋友。这样,可以消除董先生的怨气,平息民愤。”总督一向很尊重夫人,很听夫人的话,认为这是高见,便决定释放董湘琴。
    第二天,总督便以“证据不足,尚需待查”为托词,下令华阳监狱把董湘琴放了。同时派人去监狱把董湘琴接回私邸,沐浴更衣,设宴款待。总督夫人一句话,一夜之间,董湘琴从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
    席间,总督夫妇相继敬酒,搞得董湘琴莫名其妙,只得以沉默应付。酒至半酣,总督夫人陪着笑脸说:“这次完全是下面谎报,造成天大的误会,还望董先生鉴谅啊!”总督一听夫人的话在为自己开脱,立刻站起身来,补充说自己是爱才如命的,一定要和董先生交个朋友,并打算放他到崇州所辖小县作知县。董湘琴听罢,冷冷答道:“穷读书人怎能与总督大人交朋友,囚犯怎能为县官!不敢高攀,不敢奢求。”说得总督夫妇面红耳赤,十分尴尬。他们再三挽留董先生多住几日,也同样遭到回绝。董湘琴在总督家只呆了一天,便拂袖而去。
    董湘琴回到百花潭寓所,夫妻团聚,喜不自胜。从此深居简出,静下心来整理诗作《松游小唱》)和《百花谭诗集》。但是,“看川戏,锒铛入狱成囚犯,总督夫人一句话救了董湘琴”,却成为成都地区的美谈,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