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谷川 f 16cj 说明书:游潮州滨江景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50:50

 

   游潮州滨江景色 

 

潮州市地处广东东部,濒临南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岭南山水文化、山水相依、绿带萦绕的山水文化园林城市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城市名片,使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成为一座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滨江城市

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韩江潮州市区河段总长96公里,是贯穿城市南北、联系着城市各主要景观的一条重要通道。韩江水利枢纽是潮汕三市饮用水源工程。天堑出平湖,湖光山色的秀美风貌,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江长廊贯穿韩江西岸,全长2.3公里,总面积15.57公顷,江水环绕,与笔架山遥遥相映,广阔的绿野、重修的古城墙,雅致的城门,构成了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她,展现潮州历史文化内涵;她,集潮州府城墙遗址、广济门、广济桥、北阁佛灯等重点文物保护与现代水利、城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性新园林景观。

绿色,是滨江长廊美之所在。铺天盖地的绿色植物,如云如雾,在微风中流动,涂绿了大地。古老的城墙连结着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上水门、北阁佛灯;绿色的长廊与韩江相依相映,构成了江岸翠色如诗的世界。

这座“绿色宫殿”,闪耀着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色彩和诗韵。它以南方植物为主调,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成了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的园林。走过绿色的长廊或通幽曲径处,皆是迷人的大片绿地。苍老的榕树、木棉树、玉兰树;银边草、遍地黄金,一处处绿影,使人们从这绿色世界里,窥见了生命的活力,青春的壮丽。从长廊到韩江,一切绿色的生命,都以其强盛的活力,在展示自己的姿容。金黄嫩绿,朝气勃勃;深翠滴绿,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被巧妙的安置于亭、台、阁、榭之间。

滨江长廓多木棉,四季四景,变化莫测: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时绿叶成荫;秋天时枝叶萧瑟;冬天时秃枝寒树,一年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木棉花较大,色橙红,极为美丽,而且木棉是先开花后长叶,树形具阳刚之美。每年旧历二、三月,树上木棉花盛开,照红了一片天,谢花落成红色地毯。木棉花虽为广州市市花,但广州客人认为,要看连片的木棉花,感受木棉花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大红花,还是要到潮州来。

潮州府城墙建于宋代,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因时代变迁而被拆除,现仅保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保存城门四座并建有城楼,尤以广济门城楼最为壮观。城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末,拆除古城墙外至韩江沿岸有损城墙建筑物,按修旧如旧重新修复明代古城墙并改建了环城东路,对沿江溪岸进行综合改造。韩江防洪按抵御百年一遇洪水设防,建设以“古”字为中心,以绿化为主调,具有名城撒秀、湘桥史说、潮韵乐艺、踏石闲趣四个文化景区;还有东门广场、湘子桥、北阁佛灯等景点,使滨江长廊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浑成一体,为人们提供一个饱览潮州胜景,领略潮州历史文化的最佳景区、景点。

广济楼,是潮州府城主要门户之一。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屹立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之上,楼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通高18.85米。三层出檐,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暮春登楼观潮,但见韩水建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气象万千。

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韩江水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的广济桥(湘子桥)。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始为浮桥,后历经200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才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是广济桥的历史风韵。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江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与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宛如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四时名花和沿江的叶绿花红,迷人的园林景观更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胜似三湘。”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蜓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耸立在眼前,也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沿韩江之滨北端,可见高约40余米,壮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依,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这就是潮州八景“金山古松”的所在。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卒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

位于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是北阁佛灯。这里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水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安县的浮洋,均可望见灯光。北阁景区,辟建于宗,形成于明,历史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盛世之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自下而上,高低错落,雄伟壮景,内有亭刻对联:“折地河声奔足底,联天峰影落城头。”

潮州八景之“凤凰时雨”位于江中仙洲岛岛屿,岛上花树环绕,绿荫掩映;每当天高气爽、碧空万里,远眺凤凰群蜂,绵亘不断,高接云天。近望金山、葫芦、笔架三山环倚古城,奔腾南来的江水直泻洲头,遂分为二流,一沛“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奇妙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若逢“东边日出西边雨”登临凤凰台,可尽情领略银竹侵阶,檐花滴翠,如置身蓬莱仙境之中,若遇细雨蒙蒙,水烟渺渺,则湘子桥、笔架山又如海市蜃楼,处于虚无飘渺之中。后人结合景观特色,遂称之为“凤凰时雨”,成为潮州八景之一。

笔架山起伏有致,峰回路转,逶迤多姿。登高眺望,韩江蜿蜒南去,金山大桥、湘子桥、韩江大桥如长虹卧波,江船点点,景物处处,远山葱黛,绿畴无垠,潮州城尽收眼底。还有凤凰台、凤凰塔、凤凰洲、泰佛殿、韩江水利枢纽等文物名胜,互相烘托,相得益彰。绿,是生命的摇篮,生活的色彩,生存的依赖。与韩江相依相映,构成了江岸翠色诗的世界。

潮州地势北高南低,为韩江三角洲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带,北部凤凰山山体庞大,峰峦陡立,主峰凤鸟髻为粤东第一高峰,海拔1497.8米。境内有蜿蜒曲折的海(岛)岸线136公里。柘林湾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浩瀚的韩江建瓴而下,自西北向东南斜穿而过,哺育两岸广袤而富庶的潮汕平原。

潮州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雨量1685.8毫米。冬季多吹偏北风,春、夏、秋季盛行东南风。

潮州的山虽不高,但气势不凡;潮州的水虽不深,但风光旖旎。

金山,形如覆釜,屹立于古城北阙。唐宰相常衮贬任潮州刺史时,曾登临金山,在山上题写了“初阳顶”三个字。接着,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2)知军州事王汉在金山上辟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并为奇峰异石命名,如独秀峰、谒贤石、隐石,西晖岩等。明代又在山之东麓临韩江处,辟建北阁佛灯景区,使金山成为潮州的游览胜地之一。历代的文人学士被金山胜景所深深吸引,于是题下一幅幅珍贵的墨宝,如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理学家朱熹的“拙窝”以及“郑伸筑城记”、“王汉金城山记”等重要记事石刻三十余处,使金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葫芦山,象个大葫芦横卧于古城西隅,山上古树凝烟,怪石嶙峋,洞穴幽雅,曲径迂回,楼台亭阁参差错落。山下西湖湖平如镜,一碧万顷,小桥水榭,烟柳渔筏。古往今来,湖山的灵山秀水吸引了一批批寻幽探胜的骚人墨客,这里的石壁山崖,无不成为他们留题的好去处。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有赞美湖山的,有抒发情怀的,有记述游踪的,有科举题名的,有重要记事的……,自唐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存了一百三十余处之多。它既是葫芦山的“石史”,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

笔架山如天然的屏障蜿蜒起伏于韩水之东,唐宪宗元和年间,刑部侍郎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游览于此,并在山之西麓种下一棵橡树,这棵橡树的形状十分奇特:“鳞文虬干,叶长而有棱”,“旧株老而更蕃,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潮州人崇敬韩文公,遂将其祠宇从城南七里处迁至笔架山麓他手植橡木的地方。这棵鲜为近现代潮人所知而呼之为“韩木”的橡树,也被视为神物,每值士试春官,邦人都要争先恐后地来观看橡花开得多不多,以花之多寡来预卜科名的盛衰。甚至有诗赞道:“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故此,笔架山也有韩山之称。

与金山、葫芦山、笔架山相映成趣的是奔腾不息的韩江。韩江源于汀江和梅江,二江与大靖河在三河坝汇合,建瓴北下,直泻潮汕平原,奔流注入南中国海。千百年来,韩江为潮州古城和两岸人民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潮州古城的发展又把韩江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潮州古城不但景色迷人,而且文物众多,星罗棋布。根据文物普查登记,全市境内的文物点多达1000余处,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8处:有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规模宏大的开元镇国禅寺;有创建于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广济桥;有绵延四华里、号称“百窑村”的笔架山宋窑遗址;有潮州木雕艺术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有被专家誉称为国内罕见的许驸马府;有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韩文公祠;有石刻艺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的从熙公祠。此外,还有40多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巍峨壮丽的广济门城楼;有古代文化教育的神圣殿堂海阳县儒学宫;有坚稳高峙、拔地凌空的凤凰塔;有被誉为“三达尊”的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有建于清代的外江梨园公所等等。

由于潮州接受、传播中原文化较早,特别是自唐韩愈刺潮以来,其兴学重文的影响,催生出历朝科举人才辈出,开拓出潮州文明发达的风采,潮州被誉为“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广东东大门。

潮州民居布局形式精巧多样,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大厝”、“府第”等,为明清以来形成的传统布局。这些建筑体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具有通风、聚气、遮阳,以及防风、防火、防震等诸多难能可贵的特点。

“潮州厝,皇宫起”(潮州民谚)。潮州民居立面格调高雅、内外装饰考究美观,既充满艺术文化氛围,又富于生活情趣。

潮州民居充分反映了潮州文化的艺术特色,它们与历代大量文物互相映衬,构成一个布局完整、内涵丰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