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反击战影片军魂: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更准确地曝光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3:15:09
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更准确地曝光(转) 

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更准确地曝光(转)

图 | 文:汤识真

      在《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一文中,我们简单地提到过数码相机的曝光。在更早的一篇《数码相机的曝光秘诀》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直方图检查曝光。在阅读本期小文之前,我们建议您先浏览一下《数码相机的曝光秘诀》,那是一篇数码相机曝光的入门文章。这一次,我们希望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直方图在曝光上的运用。


【学会参考直方图】

      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带有直方图显示功能,对于可以实时取景的相机来讲,甚至可以在按下快门前就显示直方图,但这时显示的不一定很准。“按下快门后如果有条件就先看一眼直方图”,这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数码相机曝光的很多经验,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


【积累识别直方图和照片中景物关系的经验】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样的直方图才是好的直方图。人们把直方图分成很多类型,以便研究并作为后期改善画面的参考。直方图反映的是一张照片的亮度分布,没有照片的话直方图什么都不是,更无所谓好坏。同一类型的直方图从不同照片中反映出来,有的可能反映了曝光准确,而有的则可能反映曝光失误。所以,直方图必须结合照片来看才有意义。

      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学员班为学员提供了一本《职业摄影师工作手册》,用来记录拍摄信息。现在,数码相机可以记录下很多拍摄数据。而我们则可以用它记录其他数码相机无法记录的东西,比如光线条件,再比如记录照片中景物和直方图关系等等。如果你没有《职业摄影师工作手册》,也可以到文具市场买一些便于携带的记事本。如果你愿意分享,还可以将自己的拍摄日记放在博客上。摄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不但可以快速提高我们的摄影水平,还可以让摄影变得更有趣。为此,我设计这样一张表格,用来帮助更快地掌握曝光。

  

      在下面的表格中,我简单总结了一些常见景物对应直方图的关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从很多照片的拍摄经验总结而来,虽然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并不是万事万灵的神药。
其次要说明的是,在视觉上人们对明暗之间的关系比单个物体亮度更敏感,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某个物体有多亮,而是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在一起的时候哪个暗哪个亮。
第三点要说明的是,照片中需要呈现什么样的影调完全取决于摄影师要表现的主题,比如同样的光照条件下,我们可能需要照片更亮一些或者更暗一些。
第四点要说明的是,这张表格中提供的经验不包括使用滤光镜的经验,不过在镜头前加一片UV镜倒也无妨。
第五点要说明的是,直方图的分区是人为的,我这里划分了4个区域,你也可以分为“暗影”、“中间调”和“高光”3个区域,或者像安塞尔·亚当斯那样划出更多区域。
      总之,这张表格仅供参考使用,在实际运用中应当学会变通。


【判断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我们希望有一个技术上的标准来判断影像(而不是影像内容)的质量。对于数码相机产生的影像,我们习惯于用直方图结合照片来判断是否存在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换句话说,是通过技术层面的规则判断曝光。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层面的规则也可以被突破。也就是说,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并不一定是“错误”的曝光。你可以创意性地使用“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以获得某种奇特的效果,但要掌握创意性“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就需要大量的试验和总结。数码时代,人们更愿意把这样的工作交给电脑后期完成。

      而后,我就要提醒初学者:你可以让照片亮一些,也可以让照片暗一些,但不要心血来潮地去打破规则。想要打破规则,你至少先要掌握规则。那么,数码相机曝光的规则是什么呢?

    很简单:

    1、 让亮的景物亮,让暗的景物暗。
    2、 尽量不要让直方图有溢出。
    3、 如果直方图必有溢出,就需要合理取舍溢出的部分。
    之所以尽量不要让直方图溢出,是因为“曝光失误造成的溢出”比“没有溢出的曝光失误”,补救起来要难得多。

      如果你习惯于通过数码相机的液晶屏来判断曝光,结果往往是看到的照片比实际的照片亮很多,这样的话,就更容易出现曝光不足的失误。所以,我建议你不要通过数码相机的液晶屏来判断曝光,而是养成通过直方图判断曝光的习惯。

      拍摄逆光人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人脸曝光准确了,背景就会曝光过度;背景曝光准确了,人脸就会曝光不足。通常,我们可以用近距离的补光(比如闪光灯或者反光板)来减少人面部和背景的亮度差。但是,在上面这张牌楼的照片中,我们需要多大的反光板呢?这事情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搞定的。所以,我建议采用另外方法:

    1、 首选使用HDR(高动态范围)技术。

    2、 拍摄时保留高光细节,后期适当改善暗部细节。如果反着做,即拍摄时保留了暗影细节,那么天空中的云彩就会惨不忍睹。

     
上面这张照片的天空过曝,很难通过影调调整补救回来,所以,如果你要表现出天空的细节,或是完全避免画面中有曝光过度的区域,我建议:

    1、 寻找一个合适拍摄角度避开天空。可以选择用背景中更高的树挡住天空,也可以选择将机位升高俯拍以去掉天空。

    2、 如果景区里有很多这样的房子,可以考虑换一个更容易避开天空的房子拍摄。

    3、 等到天空晴朗时再来拍摄。如果拍摄这个房子是你接受的拍摄任务,而且需要拍进天空的话,那么你可能就需要多等几天了。

    4、 如果你对数码后期的规则和技术很有把握,那么也可以利用后期技术补救天空。

    5、 当你遇到问题,一时又无法解决时,可以先把问题拍下来,然后和其他人一起探讨。


【识别饱满的直方图】

      当场景中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都能被正好能被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记录下来,而且场景的中间影调比较丰富的时候,我们就能得到一张饱满的直方图。

      饱满的直方图看起来山脚位于直方图的两端,而且至少有一个山峰。如果我们得到一张饱满的直方图,那么就说明:在白平衡、锐度、对比度、饱和度等设置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个照片中的场景几乎没有留给我们曝光失误的机会。因为在这种那个状况下,我们再加曝光极有可能造成照片高光部分溢出(即超出了感光材料能够记录的最亮值)而致使高光细节损失;再减曝光极有可能造成照片暗影部分溢出(即没有达到感光材料可以记录的亮度)而致使暗影细节损失。

      如果我们希望在饱满直方图基础上改善局部影调关系,就需要通过数码后期技术来完成。当然,有些数码相机通过算法的改善给我们留出大约前后半档曝光的调整空间。


【判断可以被接受的溢出】

      前面提到了“溢出”,那么,什么是“溢出”呢?

      对于数字技术来讲,“溢出”是个很形象的词汇。我们可以把一个像素想象成一个杯子,假设这只杯子可以盛下255滴水,杯底为0,杯口为255。如果我们装入257滴水,最后两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溢出”,能记录下来的还是“这个像素装了255滴水”。在一张数码照片中,有很多很多像素,当有足够多的像素处于“溢出”状态时,直方图的最右侧就不会出现“山脚”,高光部分细节就可能损失,这就是“高光溢出”。相反,如果我们在这支杯子中只加入不到一滴的水量,而我们有无法记录半滴水或0.7滴水,那么能记录下来的是“这个像素装了0滴水”。当照片中有足够多的像素处于“0滴水”状态时,直方图的最左侧就不会出现“山脚”,暗影部分细节就可能损失,这就是“暗影溢出”。严格的讲,暗影部分是实实在在地“不足”致使记录为0。不过从对应“高光溢出”和直方图上呈现的特点来讲,“暗影溢出”这个提法更容易被接受和被记忆。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直方图有溢出,但如果某些溢出是可以被接受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能有更多的余地来改善曝光。比如用高光溢出去表现那些刺眼的光,用暗影溢出去表现剪影。


【理解向右曝光的用意】

      一个方法总是要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问题,“向右曝光”也不例外。这种方法在早两年很是流行。但我们必须知道,“向右曝光”并不是曝光方法。确切的说,它是一种降噪的方法。因为那时候数码相机的降噪能力不怎么样。

      如果我们在后期对暗部影调进行提亮处理,那么这个操作可能使被提亮的暗影产生更多的噪点。而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后期对高光影调进行压暗处理就不会出现噪点问题。所以,“向右曝光”的核心是在直方图右侧不溢出(或溢出可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曝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降噪功能都很出色,所以我们不常用到“向右曝光”技术。如果使用“向右曝光”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相机降噪功能不太墙时使用。

    2、 用很高感光度拍摄的时候使用。

    3、 在不确定暗部影调是否希望后期被提亮的时候使用。

    4、 照片呈现的直方图不饱满时,可以考虑使用。  


【尽可能地去展现细节】

      过去,我们被两个词所困扰,一个是“准确曝光”,另一个是“正确曝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我们却很喜欢咬文嚼字。“准确曝光”遵照物理和数字标准,而“正确曝光”则遵照意识和心理标准。随着拍摄实践不断增加,我们发现大多数“准确曝光”的照片都能够符合“正确曝光”的心理预期。即便有些“准确曝光”的照片不能满足我们心里预期“正确曝光”,我们在印放或数码后期的流程中还有加以改善的余地。

      现在,我们发现根本就不需要为一字之差掰来嚼去。虽然,我们现在不会轻易地认定那些有意为之的“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是失误的曝光,但是,对于新手,在学习曝光的过程中,我还是要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在合理的亮度关系内尽可能地展现景物的细节,除非你确信某一部分细节是不需要的。
有时候当你“确信”某些细节不需要的时候,结果往往和你想的不一样。所以要谨慎地使用你的“确信”。
用你能够想到的办法去解决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带来的问题。
你学会了展现细节也就学会了控制细节,那么你就有了展现或者不展现它们的自由。
认真记录你的拍摄条件、曝光组合和景物对应的明暗关系。
      上面我们谈到了直方图、如何识别直方图、如何判断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以及可以被接受的高光和暗影溢出。简单地说,上面谈到的是按下快门以后,我们如何判断曝光。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在按下快门以前或发现曝光有问题之后怎样控制曝光。


【怎样进行曝光补偿】

      使用数码相机的自动或半自动曝光功能时,很多人习惯直接按照机内测光表进行曝光。机内测光表并不知道我们要拍亮的东西还是暗的东西,它会把它测量范围内的东西看成反射率为18%的灰,然后给我们一个结果。按照机内测光表给出的曝光组合拍摄,灰色的东西会被拍成灰的,亮的东西也会被拍成灰的,暗的东西还是会被拍成灰的。通常,后两个结果并不是我们所要的。于是就有了曝光补偿的概念。测光表并不傻,它只不过是给了我们一个标准作为参考,而我们也需要以这个标准为基础来改善曝光。


      曝光多了就要减曝光,减了照片就会变暗。如果按照机内测光表 拍摄暗的东西,比如我们在黑背景下拍摄黑色的记录本,那么就会得到一张灰背景里的灰本——曝光多了。减少曝光让照片变暗,灰色的背景变黑了,记录本也变黑了。曝光少了就要加曝光,加曝光照片就会变亮。如果按照机内测光表 拍摄亮的东西,比如白背景下拍摄白色笔记本,那么就会得到一张灰背景里的灰笔记本——曝光少了。增加曝光可以让照片变亮,灰色的背景变白了,记录本也变白了。

      这就是曝光补偿时著名的“亮加暗减”原则。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测光范围内高亮部分的面积大于暗影部分的面积,曝光时需要在测光基础上适当加曝光,反之则需要适当减少曝光;其二是如果我们希望照片更亮些,则需要增加曝光,反之则需要减少曝光。      

      知道了该加还是该减之后,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多少减多少的问题。以前看过一张表格,罗列了很多场景中曝光补偿的经验,诸如雪地加3挡、煤堆减2挡、海边加2挡……。忘掉这些数字吧,即使在胶片时代,这些经验也并不是百试百灵:比如雪地有阳光下的雪地和阴影里的雪地之分,自然不能一刀切地都加3挡。

      我们了解了如何利用相机中的直方图判断曝光,这给曝光补偿带来更加直观和准确的依据。曝光多了,多出多少就减掉多少,减了还多就再减。曝光少了,少了多少就要加上多少,加了还少就再加。配合上期中的表格,我们可以轻松地建立我们自己的曝光经验。

      每种相机上曝光补偿的操作不尽相同,阅读相机使用说明书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熟悉该种相机自动曝光补偿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