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肺部结节是怎么回事:军事新闻 2011-8-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2:34:52
军事新闻

军事热点

  1. 1.利国家电视台遭轰炸
  2. 2.手机国防部网启动
  3. 3.阿富汗警局遇袭
  4. 4.澳海军女兵疑遭性侵
  5. 5.印尼海军结束访穗
  6. 6.美需加强电子战能力
  7. 7.空军专家谈歼10
  8. 8.伊拉克增购美战机
  9. 9.解密俄罗斯唯一航母
  10. 10.蛟龙下水全纪录

【军事聚焦】权威人士称李晓岩被确定为瓦良格号航母舰长阅读原文

尽管国防部发言人一再强调“瓦良格”号出海试验的具体时间未定,“要根据整个工程的进度来确定”,但外界对于这一时间点的猜测从未停止。海试日期从最初的7月1日猜到8月1日建军节,最新的一种说法是要给62周年国庆献礼。连日来,航母甲板上的工人不断减少,而身着统一深蓝色制服、头戴白帽的人员持续增多,在甲...... 全文↓来自:新浪网  2天前


资料图:瓦良格号航母


资料图:李晓岩,图片来源于网络

  航母与中国海军的未来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瓦良格”号航母静静地停靠在大连造船厂的船坞里,姿态依然。如果从它安抵大连之日算起,已经有9年时间了;如果以它被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船坞为起点,6年的时光过去了。

  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一番话激起了一阵巨浪,拍打着船坞里的“瓦良格”号。当天,该发言人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艘航母就是“瓦良格”号。

  尽管国防部发言人一再强调“瓦良格”号出海试验的具体时间未定,“要根据整个工程的进度来确定”,但外界对于这一时间点的猜测从未停止。海试日期从最初的7月1日猜到8月1日建军节,最新的一种说法是要给62周年国庆献礼。连日来,航母甲板上的工人不断减少,而身着统一深蓝色制服、头戴白帽的人员持续增多,在甲板上统一列队或分散列队的情形持续增多,这些人员应该是未来在航母上服役的海军官兵们,在改造航母的同时进行训练工作,以便尽早实现海试。7月31日17时许,有二百多人在甲板上统一列队,大概半小时后解散。一位接近军方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他听说的消息是8月份海试,但不一定是8月1日这一天,也有可能是中、下旬。

  除了神秘的海试日期,中国首艘航母舰长人选也是一道谜题。7月27日下午,在面对中国航母首位舰长人选是否确定的追问时,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回应称,“至于未来航母舰长的人选,我想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早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证实,首届“飞行员舰长班”的学员之一李晓岩基本已经确定为“瓦良格”号航母首任舰长,另外配备了三名副舰长,这一任命已于今年年初由海军司令部下达。该权威人士还透露,这一任命在海军系统已经不是秘密,很多人在今年3月份都已经知道了,“李晓岩的确是首艘航母舰长的第一人选,这个毫无疑问。”“李晓岩和另外六七个人在2008年的时候进入广州舰艇学院内部学习,2010年12月份抵达大连,现在已经开始负责航母相关工作。”该权威人士介绍,中国首艘航母目前归属海军司令部直接管辖,行动要报中央军委批准,级别属于正师级,李晓岩现在的军衔是大校。“航母编队现在还没有服役到哪个舰队,未来在东海、北海或者南海三个舰队服役的可能性都存在。”该人士说。

  1987年8月,中央军委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了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飞行员舰长班”。这个班刚开始共有10名学员,分别来自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航空兵部队和海军飞行学院,有歼击机飞行员,有轰炸机飞行员,也有运输机飞行员,每人的飞行时间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位学员学得比较吃力,后来不得不回到原部队,最后毕业的是9人,其中就包括李晓岩和柏耀平。

  李晓岩和柏耀平从“飞行员舰长班”毕业后的发展经历极其相似,两人先后担任护卫舰舰长、驱逐舰舰长等职位,也曾经赴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指挥学院学习。

  公开资料显示,1961年7月,李晓岩出生于吉林长春,1979年7月通过招飞考试进入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在1987年8月进入广州舰艇学院“飞行员舰长班”前,李晓岩已担任飞行中队长。毕业后,李晓岩分配至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二支队,先后任“南宁”驱逐舰见习副舰长、“南昌”驱逐舰副舰长;其间还曾任“江门”护卫舰舰长,并担任“深圳”驱逐舰舰长。

  2000年,时任“深圳”舰见习舰长的李晓岩和战友实现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航经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首次横渡印度洋、首次访问非洲大陆、首次闯过好望角的纪录。

  另据《中国海军》报道,2007年5月,时任南海舰队第九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的李晓岩赴新加坡参加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二届多边海上演习暨第四届战术训练中心网上演习。当时演习有12个国家参加,李晓岩出任中国参演舰指挥员。

  另一位和李晓岩相熟的军方人士告诉东方早报,在他印象里,李非常聪明、精干、处事头脑清醒,“在我知道的海军的军官里面,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而另一位也很合适的柏耀平目前是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就是负责培养新的苗子,为未来的航母舰队储备人才”。

  航母只是起点,这一艘历经风雨的大船能够承受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重任吗?又或许,我们是否将太多的希冀投射在这艘大船之上,而终究还是要超越它?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8-01/1027659518.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军事聚焦】外媒:菲律宾竟在南沙新建军事设施阅读原文

这座新建筑旨在改善驻军的生活条件,且是在斯普拉特利群岛有关声索国最近关系紧张前很久就开始修建了。据认为,该岛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为该岛毗邻雷克托滩(即我礼乐滩——本网注),菲律宾和外国的合作伙伴一直在雷克托滩进行石油钻探作业。此外,菲律宾武装部队还计划在帕加萨岛(即我中业岛——本网注)上翻修机场...... 全文↓来自:人民网  2天前

资料图:南沙群岛中业岛上的菲律宾士兵和C-130运输机。


  菲律宾媒体热炒中国在南沙建设军事设施

  【《菲律宾明星报》网站7月31日报道】题:海军工程队在帕塔格岛上修建建筑

  菲律宾在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 本网注)的帕塔格岛(即我费信岛——本网注)上修建的第二座建筑即将竣工。修建该建筑是为了让保卫备受争议的领海的菲律宾部队躲避恶劣天气。

  与此同时,菲武装部队正在热切期盼该国海军从美方购买的“汉密尔顿”级军舰的到来。该舰昨天停靠夏威夷进行加油,而后会继续航行至马尼拉。

  据菲律宾海军的工程兵旅说,海军第3机动工程兵营即将建设完成这座建筑。

  一旦竣工,帕塔格岛——菲律宾军队在西菲律宾海(即南海——本网注)共占领了9个岛屿,该岛面积排名第6——上的新建筑将与菲海军为驻守该地区军队所建设的另一个设施形成互补。

南沙卫士在礁盘上打篮球。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资料图片


  该岛陆地面积为5700平方米,中国、越南也对该岛提出了主权要求。

  这座新建筑旨在改善驻军的生活条件,且是在斯普拉特利群岛有关声索国最近关系紧张前很久就开始修建了。

  据认为,该岛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为该岛毗邻雷克托滩(即我礼乐滩——本网注),菲律宾和外国的合作伙伴一直在雷克托滩进行石油钻探作业。

  此外,菲律宾武装部队还计划在帕加萨岛(即我中业岛——本网注)上翻修机场。翻修是为了使C-130运输机及其他民用飞机能在该机场起降。菲军方表示不担忧中国建造航母

  菲武装部队发言人米格尔·罗德里格斯海军准将说,美国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将驶入关岛港口,而后将驶抵菲律宾。

  该舰将在西菲律宾海保护自然资源和马兰帕亚的能源项目。

  这艘新买进的军舰是菲海军的第一艘“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也是该国规模最大的军舰。

  与此同时,来自东盟的海洋法专家将于今年9月在马尼拉召开会议,届时将讨论西菲律宾海的争端,还将对菲律宾提出的将争议海域划定为和平、自由、友谊暨合作区的提议进行评估。

  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劳尔·埃尔南德斯昨天在记者吹风会上说:“我们得到了东盟国家外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对将讨论西菲律宾海的争端,还将对菲律宾提出的将争议海域划定为和平、自由、友谊暨合作区的提议进行评估。

  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劳尔·埃尔南德斯昨天在记者吹风会上说:“我们得到了东盟国家外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我们提出的建立和平、自由、友谊暨合作区的提议表示欢迎。”

  埃尔南德斯还说:“总的来讲,有关和平解决争端、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则处理问题的提议得到了支持。我希望,中国能听听东盟和国际社会的声音。”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坚定,即主张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声索国分别进行双边谈判,而不愿按照美国和东盟的提议举行多边谈判。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5298718.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观察评论】分析称中国建一支航母战斗群总成本约100亿美元阅读原文

上世纪80年代,当苏联开始着力打造航母编队之际,“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按照原设计本应是排水量在9万吨、核动力驱动的超级航母,与美国的现代核动力航母同属一个重量级。然而,由于对巨额投入预算以及现代航母的复杂性双双估计不足,导致俄罗斯人最终被迫缩减计划,原计划的四艘建造数量减至了两艘...... 全文↓来自:新浪网  2天前

资料图:正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航母


  【成本】

  中国的航母之路能否避免重走苏联老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一支有效的航母队伍?加拿大部队学院海军战略专家保罗·T。米切尔教授提醒,中国的航母项目在寻求提升战斗力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前苏联当年的挑战,“一个航母战斗群要变得强大,整合大量船只、武器系统及战机所必要的技巧缺一不可……它确实将取决于中国对该项目资源投入的水平。”中国能否驾驭这些经济挑战以支持雄心勃勃的海军发展项目仍有待时日观察,值得警惕的一点是“海军和空军将都试图在同一时间里推动自身队伍的现代化,提升到全球水准,对于资源的争夺可能加剧”。

  早报记者 吴挺 实习生 阮二双 

  上世纪80年代,当苏联开始着力打造航母编队之际,“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按照原设计本应是排水量在9万吨、核动力驱动的超级航母,与美国的现代核动力航母同属一个重量级。然而,由于对巨额投入预算以及现代航母的复杂性双双估计不足,导致俄罗斯人最终被迫缩减计划,原计划的四艘建造数量减至了两艘,“库兹涅佐夫”号的排水量降到了6.5万吨,蒸汽弹射器被滑翘起飞式飞行甲板所替代,核动力更是被迫放弃……尽管“库兹涅佐夫”号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仍然足够震慑,但这一段三十年前的深刻教训至今仍然时常被美国学者提起,反省自身过于庞大的航母计划之余,也不忘敲打新兴大国中国的航母之路。

  “看上去中国解放军不仅购入了一艘前苏联时期的航母,更为意义深远的是,它植入了苏联时代崛起的世界大国谋求建立蓝水海军的幻想……如苏联/俄罗斯一样,中国是陆地国家,即便是经济不断增长,北京也不会拥有(足够的)资源同时打造有效的陆、空部队以及蓝水海军。”美国列克星敦研究院防务分析师丹尼尔·古尔(Daniel Goure)最近撰写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试图给即将海试的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及航母项目泼一盆冷水。不过,值得警醒的是,他将问题引向了通向航母之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方面:资源瓶颈。

  中国的航母之路能否避免重走苏联老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一支有效的航母队伍?加拿大部队学院海军战略专家保罗·T。米切尔(Paul T. Mitchell)教授提醒,中国的航母项目在寻求提升战斗力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前苏联当年的挑战,“一个航母战斗群要变得强大,整合大量船只、武器系统及战机所必要的技巧缺一不可……它确实将取决于中国对该项目资源投入的水平。”他告诉东方早报,中国能否驾驭这些经济挑战以支持雄心勃勃的海军发展项目仍有待时日观察,他提出值得警惕的一点是“海军和空军将都试图在同一时间里推动自身队伍的现代化,提升到全球水准,对于资源的争夺可能加剧”。

  美国前驻华武官、退役海军少将麦利凯(Eric McVadon)告诉东方早报,中国的航母之路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航空之路,“以相对低的成本拥有一支有用的海上航空部队,”“现在已不是打造庞大航母的时代了……中国肯定不会试着去媲美或是超越美国航母(战斗群)。航母昂贵且(技术)要求苛刻,我的预计是,中国的航母战斗力及数量都会是适中的。”

  预算不足与资源之争

  2010年前后,中国海军内部一场关键的争论围绕“航母与核潜艇谁该获得最多的建造资源”展开。一批主张大力开展核潜艇建造的海军将领们认为,包括攻击型核潜艇(SSN)、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SSBNs)以及新型水面舰艇在内,这是一支战略舰队,能够对敌对舰艇产生足够的威慑,使之远离中国领土;而另一批力挺航母项目的将军们给出的理由是,航母具有在远距离水域执行任务的能力,可以保障中国“生命线”——能源运输海上通道的安全。

  曾几何时,这样的争论是不可想象也毫无必要的,因为在预算缺乏的岁月里,任何航母梦都只能束之高阁。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获得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批准的从海外采购一艘轻型航母的计划——或进口或联合生产,因为英国供应商出价“太高”而被迫取消。那个年代,中国年度国防预算的平均值约为170亿人民币,其中有不到60亿元人民币用以武器采购。

  据2004年出版的《刘华清回忆录》所述,被誉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在上世纪80年代曾承认,“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在1987年就中国航母发展提出建议时,经费问题同样是他考量的重要因素,“从经费上看,在当前和分摊在今后每年中,并不需要花太多钱。”刘华清当时明确要求“要充分对比论证使用航母、舰载机与使用陆基航空师、加油机、岸基飞机的作战效费比”。后来到中央军委工作,他也“要求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在航母的发展上要把预研费、研制费、装备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要和既定的舰船、飞机、武器、电子装备发展规划结合,而不是都挂在航母大项目里专门安排,搞大规划,使上级无法研究。”

  2000年初,香港媒体援引俄罗斯消息来源披露说,自1992年以来,北京就开始研究建造本土航母的可行性,即所谓的“9985项目”,研究的结论于1999年完成。2000年,北京准备投资48亿元人民币打造常规动力航母,而当时,第一阶段批准的预算是10亿元人民币(美国方面的一种说法是1993年中国领导层为此项目划批了数十亿美元的预算,但与权威文献所述情况不符,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年度国防预算的平均值约为170亿元人民币)。

  相较于投资巨大的航母战斗群项目,2000年前的武器采购预算都显得杯水车薪。“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尽管(中国)国防预算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这一增幅却跟不上航母(战斗群)成本的增幅,因为现代设计融入了更多的先进战机、空防系统以及电子工业,”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李楠告诉东方早报,“资金优先地给予了潜艇研发。”

  直到2007年前后,中国国家财政状况及外汇储备开始大幅改善,国防预算也相应增加。根据美国官方的预计,中国公开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一——在2007年约为153亿美元——用到了武器采购上。“考虑到海军现代化眼下是一项高度优先的任务,中国海军目前可能每年获得数十亿美元用以武器采购,在未来这一数字可能还会增加。”李楠认为。现在看来,“航母派”似乎在这场争论中重新获得了重视。外国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航母建造在2009年开始提速,当年中国海军举行了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中国海军正是在同一年向国内大型造船厂订购了两艘6万吨航母,计划在2009年开工,2015年竣工。

  这一国产航母的建造计划在一些西方观察家眼里被归入中国航母之路的第二阶段,而第一阶段是从海外购入报废的航母(这一进程从1985年延续到2002年),以易于研究其架构与零件,如即将试水的前苏联“舶来品”“瓦良格”号便是一例。由于“复原报废航母本身的复杂程度无异于建造一艘新的航母”,对于中国本土航母的建造计划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一二阶段显然不是时间上的前后接力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瓦良格”号最终下水并进入服役究竟要花费多少成本尚无从知晓,但单从前期投入及预期收益来看,外界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这笔海外买卖比印度同类交易做得漂亮。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2010年报道,从购买“瓦良格”号到托运回中国的大连船坞,总计花费约3000万美元(包括500万美元的维修运输费)。澳大利亚防务人士斯科特·库珀(Scott Cooper)认为,“对于中国真正的收益是,从这(‘瓦良格’号)流出的(军舰)研发和现代化技能将直接有助于中国未来航母的建造。”相比之下,同样通过海外购入方式获取的前苏联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Admiral Gorshkov)号则花了印度23亿美元,且目前仍在俄造船厂进行最后的改装,“风险远远更大且掌握更大型航母操作的能力也更低”。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前国防部高级官员荣·惠斯肯(Ron Huisken)告诉东方早报,推进航母项目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中国对此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中国人在这些事情上非常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将会考量保持生存能力——甚至是在远洋地区——所需的最小(航母战斗群)数量以及与航母战斗群相关的巨大的成本。”他说,“在测试以及证实航母战斗力方面,我想中国会进行得缓慢而慎重,使不利的政治分歧最小化的同时,也能够对什么样的航母应该成为标杆最终作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两支中型航母战斗群适度

  根据不同的型号和排水量,航母的成本和能力各有不同。如果将中国劳动力及材料成本相对低廉的因素考虑在内,建造一艘中等规模、传统动力驱动的6万吨级航母——类似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预计需要花费20多亿美元。

  但这一投入还仅仅是个开始,航母要进入服役必须配备舰载机及护卫舰队。如果以俄罗斯装备为例的话,一艘俄制苏-33航母载战斗机价值约5000万美元,由此推算,一支由50架苏-33战机、数架空中早期预警机、数架反潜和搜救直升机组成的舰载飞行联队要花去30多亿美元;一艘俄制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将花去约6亿美元,由此不难算出,一支由数艘导弹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组成的护卫舰队的成本在4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一支航母战斗群的总成本约在100亿美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常规训练、维护及燃料的年消耗,按照美国的经验,这一成本预计在航母建造成本的10%左右,也就说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其他额外支出在2亿多美元。

  在中国防务观察人士看来,这样计算下来的两支中型航母战斗群的成本,在分摊到10年的发展期当中之后,对于中国国防预算中用以海军武器采购部分而言比例还算是适度的。

  但对于中国是否会满足于此,是否会紧盯美国进一步打造自己的核动力超级航母,各方仍存在不同观点。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的看法是,中国将分2015-2016年和2020年前两个阶段分别建造2艘常规以及核动力航母,计划组建四个航母编队,分别部署在南海和东海。2010年1月,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ONI)的一次意外失误将他们对中国海军规模及组成的机密报告张贴上了网,尽管他们很快从网上撤销了这些内容,但报告的内容在一天之内仍然传遍了全球各大防务网站。在这份长达47页名为“中国特色的一支现代海军”的报告中,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认为中国海军“雄心勃勃”的建造计划,在大连造船厂和上海,同时进行着7-8万吨航母的建造工程。“新航母据信使用常规动力驱动(也有人认为一艘是常规动力,另一艘是核动力)以及蒸汽弹射器。”报告写道。

  要不要建超级航母

  就在最近,中国最知名的航母专家、海军大校李杰也加入到“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航母”这场讨论当中。“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将更需要中型以上的航空母舰。他不久前在媒体上撰文称,“中国发展航母,没必要在小吨位上徘徊,我们极有可能先借鉴学习中型航母的建造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图更大的发展。”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李楠认为,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可能是递增式的。从中期来讲,中国可能会打造中型航母以服务于近海任务,并获取缺乏的实际经验;但就长期而言,中国能够发展更大型的航母以用于远海任务。“中国的海军分析人员们对于美国大型航母,包括最先进的‘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R. Ford)号航母(排水9万吨以上)及其相关技术,尤为感兴趣。另外,有迹象表明,涉及建造大型航母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李楠在他最新关于中国航母的论文中写道。

  李杰撰文主张,从长远来看,对于一个油气资源越来越多地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国家来说,大中型战舰选择核动力,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尝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航母,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拥有约10万吨级的排水量,每艘造价约在45亿美元,最多能够装载90架舰载战斗机。而仍在建的第四代航母“福特”级的成本更是惊人,仅建造预算就超105亿美元。“肯定不会是(造)超级航母……(虽)成本尚不可知,但当然不会与美国航母部队的投入在一个等量级。”现任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IFPA)亚洲安全事务主任的麦利凯谈及中国航母之路时告诉东方早报。

  这位美国前海军少将认为,解放军不太可能在近期内用航母投送军力,“运行一艘航母比预期的要困难得多,而且昂贵得多,进入真正实战能力的进程会很缓慢,如果以中国对关键武器系统的消化步伐作为参照的话。”他说,并进一步反问,“非侵略性、非扩张性的中国为何会在航母部队上进行大量投资?”

  中国国内的海军分析人士马尧同样认为,中国确实不需要、也无法建造“尼米兹”级的重型核动力航母,战力也不可能与美国的航母相提并论。“中国的工业基础及技术能力远不及美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大型核动力航母。”他告诉东方早报,在他看来,中国海军并无意建立全球到达的能力,而尼米兹级航母恰恰是为这种能力上而建立的。“航母毕竟不是当今世界军事高科技中最具有分量的装备,人类的战争现在已经发展到争夺制天权和制电磁权为最高制权的阶段,海军已经不是主战军种,航母也不再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马尧从军事角度分析说,“未来各国军事技术发展的重点,包括中国在内,还是太空领域和信息空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防务专家荣·惠斯肯(Ron Huisken)也认为,考虑到直接成本及护航航母平台的相关成本,中国可能会拒绝超级航母的诱惑,而选择更多数量的、主导性更小的海上移动平台。尽管中国会研究和学习美国航母的经验,但可能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将航母置于整个海军部队架构之中的途径。

  对于中国的航母数量,眼下较为流行“三艘说”和“四艘说”。航母的维护保养非常不易,一般执勤和保养的时间大致是2:1。一般认为,要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起码得有三艘航母:一艘在海上执勤,一艘在基地和海域间机动待命,作为预备队,还有一艘在船厂进行维修保养。“中国以前从未装备过航母,飞行员及船员的培训需从头抓起,将其送往国外培训不现实,只能自己组织训练,这就需要训练航母,也就是4艘说。”马尧介绍说。

  实际上,对于未来航母的大小和形状,美国海军内部也在展开争论。美国海军历史基金会的历史学家戴维·温克勒(David Winkler)给东方早报举例说,考虑到轻型无人机的发展,新的在建的“杰拉尔德·福特”级航母被认为成为了某种沉重的负担。

  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解放军问题专家施万通(Niklas Swanstrom)告诉东方早报,中国的道路和经验与众不同,他建议中国军队审视自身的战略需求,而非盯着美国军队看。“我要对投入过多提个醒,千万要小心。对于试图想要建造像美国那样大规模的军队,我表示极度的谨慎。”他说,“中国要明白自己的战略需求到底是什么,如何最好地实现这种需求。而不是说,如何和美国竞争。复制美国,最终将耗费巨大。”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jczs.news.sina.com.cn/2011-08-01/1217659548.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观察评论】党刊称发展航母标志中国海军将成世界性海军阅读原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不仅睁开眼睛看世界,也开始审视世界了,思考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发展和强大自己。但是,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经济的触角不断伸向世界,而军力却无法保护和支撑国家利益向海外的拓展。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军力保护和支撑的利益拓展是虚弱的,没有军力保护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是软弱的...... 全文↓来自:腾讯网  2天前

国防部公开的瓦良格号最新照片


  国防部公开的瓦良格号最新照片

  《瞭望》文章:建设现代化海军

  发展航母、列装航母,让航母参与国际海军活动,是中国海军向现代化海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7月27日在北京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

  中国航母发展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睁大眼晴看世界

  150多年前,林则徐曾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呐喊。可是,由于时代所限和当时的政治腐败,国力不断走向衰微、军力始终不敌列强,甲午海战惨败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接二连三的丧权辱国条约让曾经的东方强国无地自容。

  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人一度茫然失措,洋务运动、维新自强、辛亥革命一系列的救国探索,或中途夭折、或功败垂成,强国之梦陷入迷途。

  一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让中华民族儿女重拾自信、挺起胸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胜利,让美国人在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中低下了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抗击强敌的胜利,中国人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中国人从此真正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不仅睁开眼睛看世界,也开始审视世界了,思考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发展和强大自己。但是,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经济的触角不断伸向世界,而军力却无法保护和支撑国家利益向海外的拓展。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军力保护和支撑的利益拓展是虚弱的,没有军力保护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是软弱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的基础依赖于海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呼唤航母之声随之强烈。

  航母,不是在家门口打转转的玩具,而是能够走向大洋,走向世界的利器。人们都知道,每当任何威胁到美国利益的事情出现的时候,美国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航母,这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奥秘之一。

  中国发展以不称霸为政治理念。但是,威胁中国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正常发展航母,正是保护中国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说林则徐发出的“睁眼看世界”还只是一种懵懂的意识,今天拥有航母是中国清醒地、有意识地“睁大眼睛看世界”的战略意识所为。

  全球战略的基石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尺度,我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整体越来越联系在一起。如何发展、拓展国家利益,这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有一个全球战略。

  多年来由于我们只限于在欧亚大陆东端一隅生存与发展以及反对某些国家的全球霸权主义行为,全球战略曾是中国人十分忌讳的一个话题。由于这种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人们总以为搞全球战略就是搞世界霸权。其实,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有全球观念,因为中国与全球越来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了。

  全球战略,其政治含义已经不是仅仅意味着称霸,其发展出的另一层意义就是一个发展的理念。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不断出台自己的全球战略,制定全球战略时不把军力这一因素考虑进去,表明我们制定的全球战略是不完善的。因为,没有强大的军力保护和支撑,无法实施全球战略。这种军力必须是能够保护海外国家利益的军力,必须是能够全球延伸的军力,必须是能够与我国的海外利益相匹配的军力。不论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人们发现,以航母为核心代表的军力是满足这种需要的重要因素。

首先,航母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在当今国际游戏规则中不难发现,没有航母似乎在世界民族俱乐部中就缺了名片。航母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尊严的体现。航母,每每都被拥有航母的国家领导人作为一种高规格的待遇展示给其他国家领导人。拥有航母,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物化。航母,作为一种最大型的舰艇,其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同时也是在现今武器大家族中消耗最大的一种武器。如同俗话说“白象对穷人来讲是一种负担”一样,拥有航母也是国家实力强大的一种外在表现。虽然表面看航母是一种奢华的兵器,但航母对具有强大实力的国家来讲也是必须拥有的一件兵器。拥有航母是代表国家实力的一种象征。

其次,航母是代表强大军力的符号。从战略防卫军力结构来看,我国太空力量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陆上力量已经拥有了洲际核导弹,空中力量已经拥有了战略轰炸机、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等一系列配套的远程力量,水下拥有了弹道导弹核潜艇,只有水面是一个薄弱环节。航母则标志着我国军力发展正走向完善,而不再是畸形。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军力下一步就是如何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如何接近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实力的问题。航母,让中国进入世界军事强国行列又有了一张“入门券”。

再者,航母代表着战略威慑。目前,全球十余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总数近20艘。从这些航母使用上看,绝大多数国家都组建了航母编队,而不是将航母单独使用。航母编队就是一个航母战斗群,是一个集团性的军事力量。这个战斗群,既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也是一支防御性力量。它由太空、空中、水面和水下及信息网络等力量组成。这个战斗群的移动,即是打击与防御力量的移动,它代表着国家的战略威慑力量。

迈向现代化海军

从近代历史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日本、苏联和美国这9大世界性强国在从地区强国向世界性强国发展过程中,走的都是军事实力开路、经济跟进模式,最后成为世界性强国。它们的军力具有以世界型的海军力量为核心这一特征。

中国强大与近代史上的这些强国不同,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即不是军事先行称霸之路,而是经济发展之路。但是,随着我国世界经济成分的不断增多,军力没有跟上的弱点开始显露出来,军事如何保护我国的世界性经济发展这一课题已经摆在了面前。建设一支世界型的海军力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发展航母是中国海军成为世界型海军的重要标志。

从这艘航母试验和训练舰看,中国海军开始有了世界性影响。随着我国海外利益不断向全球发展,我国不会仅仅拥有一艘航母,那不可能保护我国在全球的海外利益的。同时,我国在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拥有海洋权益。并且,我国与多家海上邻国存在海洋权益纠纷,今后如果仅仅拥有一艘航母也无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可以看出,我国发展航母将是人民海军向现代化海军迈进的重要一步。

发展航母也使中国海军能力开始具有世界性。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海军开始走出国门,先是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南亚诸国,后是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冷战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不断走出国门展示风采。一是与其他国家海军联合军事演习;二是派出舰艇编队前出亚丁湾打击海盗;三是派出大型“和平方舟”号医疗船访问亚非国家等。这些行动使中国海军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世界海军俱乐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从中国海军亮相中不难看出,整体海军的实力与强国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中国海军在世界舞台的追求与本身实力不相匹配的现状,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拥有航母是中国海军拥有世界性军事能力的关键。这艘航母试验和训练舰完成改造后,就标志着中国海军真正拥有世界性行动能力的开始。

发展航母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将使其行动能够具有世界性。中国有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在台湾岛南北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海洋权益。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基本上是近海防御,大致说来即在台湾以北的东海、黄海海域和台湾以南的南海海域活动,即基本上在我国两个“眼球”里活动。因此,人民海军多年来被称为近海海军,只是偶尔走到深海一“游”。虽然近年来不时进入深海海域活动,中国海军却没有多大的深海作战能力。一旦真正拥有航母,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将有一个跨越式提升。

不管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演习,还是前出亚丁湾护航,中国海军的力量已经暴露出全球行动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拥有航母,中国海军的全球行动将会是一种例行性行动,而不是一种展示性行动。发展航母、列装航母,让航母参与国际海军活动,是中国海军向世界型海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难设想,随着航母试验和训练舰的试航,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阶段,海军力量在三军力量中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1/00081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观察评论】媒体披露中国有关造航母争论 称2005年是转折点阅读原文

2005年,对于一些专门追踪中国海军动向的西方分析人士而言,是转折性的一年,因为一场在中国政界和军方悄然持续多时的争论似乎就是在这一年里趋于明朗化,各种“蛛丝马迹”开始逐一浮出水面。“‘瓦良格’号2005年5月底首次移师干船坞,两个多月后被喷上了中国海军的灰色‘涂装’”、“2005年夏季的莫...... 全文↓来自:新浪网  2天前

资料图:瓦良格号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向中国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载将经济建设奉为重中之重,而不断隐忍对军事实力的投入之后,对于与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地位相衬的军事力量的需求必然在某一时段突出爆发: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索马里海盗之患、利比亚撤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接连发生无不凸显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呼唤某种相应力量和手段给予保护。在这种大趋势的推动之下,中国航母项目的神秘面纱缓缓撩开。不过,这一步所标志的不过是大国之路的某种看似必然、实则偶然的选择,夸大航母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正比例关系实无必要。

  早报记者 吴挺 

  2005年,对于一些专门追踪中国海军动向的西方分析人士而言,是转折性的一年,因为一场在中国政界和军方悄然持续多时的争论似乎就是在这一年里趋于明朗化,各种“蛛丝马迹”开始逐一浮出水面。

  “‘瓦良格’号2005年5月底首次移师干船坞,两个多月后被喷上了中国海军的灰色‘涂装’”、“2005年夏季的莫斯科航天沙龙出现的新数据显示,中国准备购买的苏-33经过升级之后可能会用于其本土打造的航母之上”、“苏-33UB战机在航空展之后特别为中国访问团加展了一次”、“一支中国代表团同月提前访问了‘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设计方俄罗斯Neveskoye PKB造船局及其建造方乌克兰的造船厂”……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Fisher)用他常年“洞察秋毫”的成果,力图证明一个颇能迎合西方读者胃口的结论:“中国要开始雄心勃勃地造航母了”。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后航母之路经历的一波三折来寻觅转折真正发生的深层原因时不难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载将经济建设奉为重中之重,而不断隐忍对军事实力的投入之后,对于与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地位相衬的军事力量的需求必然在某一时段突出爆发: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索马里海盗之患、利比亚撤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接连发生无不凸显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呼唤某种相应力量和手段给予保护。在这种大趋势的推动之下,中国航母项目的神秘面纱缓缓撩开。不过,这一步所标志的不过是大国之路的某种看似必然、实则偶然的选择,夸大航母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正比例关系实无必要。

  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主任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不久前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谈及他对中国航母的观察时称,民族主义激发着民族主义,并影响着国家间对彼此军事能力认知的方式,“在无尽的不确定性中摇摆,中国的航母,一名老式的苏联斗士,将在今天的亚洲——比在当年可以预见的冷战秩序中——激起更多的不安。”他写道。

  然而,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师小芹提醒说,要警惕对航母不成比例的迷恋和狂热,她告诉东方早报,“中国的实力绝不会因为一艘航母就大跃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需要扎实细致、日积月累的经营。”

  什么改变了中央的意愿

  事实上,直到2006年,有关航母“利与弊”的讨论仍然在中国内部激烈展开。支持一方(“航母派”)认为,不论是通过海外购买或是本土制造,获得这样一个海上平台既可以确保中国保卫本国领土及海上通道的能力,又能彰显大国的地位与自豪感。反对一方的观点是,航母的出现会给中国的安全环境在多方面带来消极影响,“中国威胁论”首当其冲,将再度弥散于周边与大洋彼岸;尚不论更加紧迫的其他项目对原本有限资源的强烈需求,中国在关键航母技术上的薄弱环节等。

  但就在这一年,一名中国军方高级官员私下向西方学者透露,中国将在“12-15年间”拥有自己的航母。这一表态令西方学者感到诧异,因为就在两年前,同样是这名军官曾向一群西方学者宣布,中国政界和军方内部的一种共识是“中国没有发展航母的意愿”。谈及两年间表述的迥异,这名官员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国家利益急速增长、海上交通线越发重要、营救中国海外公民的需求越发明显,而“空中覆盖”能力(航母带来的)也逐渐被视为“均衡的海军部队”的关键组成部分。

  的确,在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有两种连锁反应尤其突出:对海外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增高;海外投资和劳工人数日益增多。而依赖程度的加深,很容易催生强烈的脆弱感,中国在此情况下对海上通道的兴趣与日俱增。

  “很显然,中国决定开始掌握运行航母所需的技能反映出其如下的评估: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最小限度目标在缺乏了海基空中力量(sea-based airpower)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前国防部高级官员荣·惠斯肯(Ron Huisken)告诉东方早报,“这是驱动中国致力于发展航母的核心原因。”

  与之相应的中国军队的目标任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与2004年之前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局限于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威慑“台独”不同,之后的解放军开始逐渐适应执行更外向型的任务,在海上、外空及电磁空间中出现的中国新兴利益,中国军队开始纷纷迈出捍卫的步伐;在国际维和及人道援助行动中,中国军队参与的身影也不断增多;中国海军开始着眼“远海作战”理念,力量投送能力渴望攀上新高度。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李楠认为,中国之前不选择打造航母,缺乏资金及必要的技术是一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当时对于海外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依赖程度尚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一提议与中国当时的‘新安全观’——强调以‘软’方式处理与中国邻国在陆上及海上的关系——有所抵触。”他告诉东方早报,在他看来,正是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2003年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在2001年参与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控制南海的需求作为战略优先任务的地位被削弱,而统一台湾则居于北京议程的头号任务。”新加坡防务学者伊恩·斯托瑞(Ian Storey)在2004年联合撰写的《中国航母雄心的抽丝剥茧》中写道,“航母眼下不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变化仍然在悄然发生。在新世纪的头几年里,北京为其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计划进行了大量投资,由此中国海军在航母建造的诸多支撑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在某些领域尚不清楚步子是否迈得足够大。“从2003年开始,中国海军的052B型驱逐舰168号(广州号)、169号(武汉号)以及052C驱逐舰170号(兰州号)、171号(海口号)开始下水,这两种型号驱逐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开始打造航母编队。”中国海军分析人士马尧告诉东方早报,“052B型驱逐舰是专用反潜驱逐舰,052C驱逐舰是专用防空驱逐舰,而在此前中国海军从未装备过类似武器。前者为航母编队提供必需的反潜能力而后者则为航母编队提供防空网,这是一个航母编队的标准配备。”    

  对于海军倾力打造潜艇部队的反思也在进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艾立信(Andrew S. Erickson)2006年撰文写道,潜艇当时居于中国海军发展主导性的地位,“但不可能会永远如此”。譬如中国分析人士就呼吁,应当重新审视“航母无用论”,“结盟国家的反潜武器非常强大……美国和日本小心地监控着中国海军潜艇行踪……中国海军潜艇533毫米鱼雷已不足以对美国航母构成强大威胁,而中国海军潜艇载制导导弹也不足以伤及一艘航母。”

  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也在催化中国人观念上对于航母的大转变。灾难发生之后,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泰国的航母纷纷利用巨大的海上平台和舰载直升机参与灾区救援,充分展现了航母所独具的优势,也塑造了国家的良好外交形象,而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的中国却产生了一种被排除在外之感。此后,中国内部展开的激烈辩论将对航母作用的认识推向了新高度。

  到2007年,这场争论最终拨云见日。2007年3月6日,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将向香港媒体披露称,中国航母研制进展顺利,如果速度快的话,有可能在2010年前完成。仅仅10天之后,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也证实,中国将自己制造航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进展顺利。更为重要的表态发生在2009年3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与到访的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会谈时,表示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中国不可能永远不拥有航母。“所有这些表态表明,对政治上如此敏感的议题,这些直截了当的评论肯定获得了高层的批准。”李楠说。

  历史争议一直在重复

  但对于中国海军的“航母派”而言,这场“要与不要”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太长的时间。

  尽管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时对于中国拥有航母有着笃定的信念,但反对声浪同样强大。据海军指挥学院的徐锡康教授撰文回忆称,在1986年的全军首届战役理论学术讨论会上,一位领导的报告对海军走向大洋发展航母提出了完全否定的意见,其中心意见是要跨越传统模式,跨越发展航母阶段,可以用发展航天技术、航天兵器予以替代。

  类似的反对声直到20年后依然不绝于耳。一名中国军方高级官员在2006年的一场同外国军方学者的讨论会上表示,尽管他多年来主张发展航母(因为中国需要),但直到最近,航母仍然并非国家资源最佳的用途,因为中国缺乏一支护卫舰队,导致航母易于遭到攻击。中国由此选择“潜艇、中型战舰以及战机进行投入”。《舰船知识》网络版主编宋晓军2006年3月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曾说,中国军方内部有一派人主张发展航母,但必须与力推潜艇及航空航天项目的一派展开角逐。

  在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潜艇项目远远超前于航母计划。这与邻国印度截然相反,而另一个重要邻国、海军力量同样不可小觑的日本,情况也大致与印度相似。法国和英国则既部署航母又发展潜艇。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比较了中国海军与世界主要海军大国的军力结构模式和战斗力及经验之后,对于地区邻国日本和印度的关注仍然最盛。

  美国前驻华国防武官、退役海军少将麦利凯认为,中国在航母和潜艇问题上,没必要朝着任何一方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要在台湾问题上威慑美国,潜艇效果最好。要确保国际航道安全,适中的航母部队会发挥作用。”他告诉东方早报。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创始人、美军第七舰队前参谋长洛依德·R。维希(Lloyd R. Vasey)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种反对声,他告诉东方早报,中国的大陆型形态意味着其最重要的安全关切并非来自海上通商通道构成的任何威胁,主要也不是在东亚水域,而是可能来自与印度及俄罗斯的陆上边境。

  “在作为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毛泽东对于海洋的兴趣不大,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陆地防御上。”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近期在“外交政策”网站上撰文称,他认为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对于“搭美国海洋霸权的便车”感到满意,因为“有限的资源花在经济发展上比在水上放置钢铁来得更好”。

  中国海军分析人士马尧也认为,中国以往是陆权国家,是由地理因素、经济结构和观念决定的。随着这三种因素的变化,中国开始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方向发展,“但这种发展和过渡历程具有不确定性,”他告诉东方早报,“尽管在进入后冷战时代之后,海权中的经济因素开始上升,而军事因素开始下降。”

  对于1986年那份“全面否定”的报告,刘华清当时就予以了直接的回应:“搞航母,不是为了军备竞赛、显耀武力,是服从于战略防御的总需要,用于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解决岛礁争端和对台斗争问题。

  海军即使要建造航母,其型号、规模也只能从小到大,在国家财力、军力许可范围内考虑。”

  海军指挥学院的徐锡康进一步补充说,陆地-海洋-航空-航天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辉煌成果的自然进程,不具替代性,保卫远离大陆的海洋国土及其资源,保卫岛屿领土,海军的战役战术使用都因缺少空中掩护、缺少空中攻击支援能力而受限。对此,航天器材是难以弥补的。

   “变废为宝”与本土制造

  从海外低价购买废弃航母的计划被一些观察人士称为中国航母之路的第一阶段。自1985年至2002年,中国相关企业从海外总计完成了对四艘废弃航母的收购。最早购入的是15000吨英国造的前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航母“墨尔本”号。有西方评论认为,表面上看,中国人花钱买了一堆废铁,但随后有报道传出,中国人利用该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式飞行甲板在北方一座机场开展飞行训练。“通过拆卸它,中国可能学到了工程原理——尽管有限,或许还有些过时。”美国海军专家艾立信认为。据徐锡康撰文证实,刘华清在上世纪80年代的确曾让他们认真研究正在广州船厂拆船的“墨尔本”号的资料。

  另外两艘购入的废弃航母是“明斯克”号和“基辅”号,目前分别落户深圳和天津,均已改装为娱乐设施和军事教育主题公园,供游人娱乐参观。“中国的老式航母,特别是‘明斯克’号和‘基辅’号,可能被买来当‘尸体解剖’,为本土(航母)的设计提供信息。”艾立信认为。

  引发外界最多猜疑以及内部最多争议的是前苏联重型航母“瓦良格”号,这艘中国于1998年从乌克兰手中以2000万美元购入的大型舰艇自一开始便未完工服役过,船体在2002年几经周折运抵大连港口时连船舵也没有,是否装配有汽轮发动机也尚存疑。在2002年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瓦良格”号一直静静地停靠在大连港,等待命运的裁决。2006年,一名中国高级官员在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中透露说,“一些海军军官想要”重装“瓦良格”号,但“仍有激烈的争论”。

  国产航母的打造计划——即西方观察人士口中的第二阶段——在中国海军中仍在不断探索和推进。早在1987年向解放军总部机关汇报海军装备规划情况时,刘华清就曾具体建议称,对航母的发展,“七五”(1991–1995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他当时根据中国航空和造船业领导及专家们的评估认为,中国在技术上“有能力建造航母以及舰载战机”。

  谈及刘华清1987年的建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李楠告诉记者:“方案后来被搁置了,部分原因是预算不足。”1997年,刘华清从中央军委副主席一职退休,这被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伊恩·斯托瑞视为“航母失去了在中国海军中的拥护者”。

  但中国香港媒体在2000年援引俄罗斯的消息报道称,1992年,北京高层开始下令就建造本土航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即所谓的“9985项目”,研究的结论于1999年完成。2000年,北京准备投资约48亿元人民币打造第一艘轻型常规动力航母,预计在2005年正式服役。

  本土航母服役的消息显然是空穴来风,但随着新世纪之初中国经济迎来空前的增速,各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确实在不断萌生,中国海军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每年发布的国防预算增幅一样尤其引人注目。到2007年,各种条件越发趋于成熟,中国航母项目最终开始缓缓走向台前,到2009年,航母项目似乎转入“快车道”。

  2010年12月16日,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国家海洋局属下研究机构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在最近发表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中提及,2009年中国便制定了建造航母的构想及计划。同样是这家报纸在2008年底引述“中国某军事和造船产业业内人士”的话称,解放军将于2009年开工建造两艘排水量5万-6万吨的航空母舰,并将于2015年完工下水。

  一样是在2009年,“瓦良格”号的舰岛改造作业启动,静静等待7年之后,原本已经废弃的航母迎来新生。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jczs.news.sina.com.cn/2011-08-01/1106659532.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观察评论】我军少将称航母可以有效维护我国合法海上权益阅读原文

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中国虽很早就开发利用海洋,但正如黑格尔曾指出的,中国“没有分享海洋赋予的文明”。长期以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对陆地的高度重视相较而言,我国的海洋意识相对薄弱,海上防卫力量建设相对滞后。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 全文↓来自:新浪网  2天前

将成为我国第一艘航母的瓦良格号


   《瞭望》文章:制约战争的中国海上力量

  中国航空母舰将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稳定力量与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

  文/彭光谦

  作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作战平台,航母是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军事工具,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地位的象征。

  中国启动与实施航母工程,填补了海上防卫力量建设的空白,也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相称的。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中国应用人类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武装自己。正如中国“神舟”揽月,“蛟龙”入水一样,中国航空母舰承载着中国世世代代富国强军的光荣与梦想。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中国虽很早就开发利用海洋,但正如黑格尔曾指出的,中国“没有分享海洋赋予的文明”。长期以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对陆地的高度重视相较而言,我国的海洋意识相对薄弱,海上防卫力量建设相对滞后。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近代史上,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武装入侵绝大多是从海上发起的。1840年,英军“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海上”,打开了封闭的中国海上大门。一次次来自海上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当前,海洋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热点。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升温。大多数沿海国家将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作为国防建设的重点,加大海军装备建设的力度,提高海军实力。

  以美国为例,其拥有11艘现代化核动力航母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母战斗群。一旦有事,美国总统第一时间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航母战斗群作为“美国政治的笔尖”,是实现美国国家意志的重要工具,是象征美国超强地位的政治图腾,是美国超级大国的心理依托。

  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形势,我国的海上力量建设仍不能完全有效覆盖《联合国海洋法》划归中国管辖的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域,仍不能满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求。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常任理事国,也是原金砖四国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海上资源被掠夺的情况日甚一日,至今未能有效制止。中国航空母舰试水必将增强中国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我国海上力量的壮大,无疑将有利于制止我国海上安全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相关海域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维护我国合法的海洋权益,有利于以国际法准则为根据,通过平等协商,以双赢的方式,合情合理地和平解决相关国家之间的海上分歧。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造航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航母,或没有与航母同等效力的海上机动作战平台,我们就不能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就不会在重大涉外事件中有实质性发言权,就不能为中国海外合法利益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

  中国海上力量的壮大是和平力量的壮大

  航空母舰是推动中国海军深化军事变革的着力点,是引领中国海军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历史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龙头。

  当代军事较量,已不是单个或数个作战力量单元之间的对抗,而是一个作战体系与另一个作战体系的对抗,依靠的是信息融合引导下的作战要素集成。航空母舰正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的现代化作战体系。作为海上综合作战平台,航母战斗群兵力兵器高度合成,攻防兼备,海空战空间由二维向三维乃至多维拓展,具有持久的远程机动作战能力,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执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既可以实行战略威慑,也可以发动高强度的攻势作战行动;既可以履行传统安全领域的作战任务,也可以履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作战任务。

  以航母战斗群建设为龙头,将牵引我国海军战略思维、作战理论、力量构成、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将大大加快我国海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使之成为一支具有坚强作战能力,高度合成的信息化国防新军。其意义早已超过发展一两艘航母本身。

  不过,应该看到,航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历史,演进了好几代,从常规动力发展到了核动力,舰载机从弹射、滑跃起飞发展到了电磁弹射。不用说与欧美海上强国相比,就是同周边一些国家比,中国起步也晚了许多年。我们从改建到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即使成军,中国航空母舰也不同于某些奉行全球战略的国家的航母战斗群。中国航空母舰与其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中国航空母舰只是中国诸多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手段之一。军事战略决定武器装备的性质,而不是武器装备决定军事战略的性质。与中国其他武器装备一样,中国航空母舰毫无例外地服从与服务于中国防御性的国家军事战略与海军战略。拥有航空母舰的中国海军仍将继续奉行近海防御战略。

  当然,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拓展,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理应具备保护中国海上交通线和海外利益的能力,中国必须具备远洋机动与远洋作战的能力。但中国海洋利益的重心在近海,近海防御仍将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与基本点。

  未来,中国航空母舰最可能和最经常履行的使命将是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有效慑止外部势力对中国海上安全和海洋权益的可能侵害,维护中国海域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确保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的战略机遇不被干扰。

  此外,未来中国航空母舰还将可能更多、更经常地用于执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任务。例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活动,打击跨国犯罪,护航护渔,反毒品、反走私、反海盗,抢险救灾,海上救助,撤侨护侨,人道主义救援,等等。这也是维护海上秩序的重要方面。

  中国海上力量的壮大是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动辄开动海上巨无霸,四处游弋,耀武扬威,打家劫舍;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随心所欲,到别人的家门口实施航母讹诈。

  600年前,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每次达2万余人,舰船200余艘。其规模不亚于今天4艘航母编队。郑和没有率领当时世界上无可匹敌的强大舰队去开疆拓土,夺占殖民地,而是带上瓷器、丝绸、茶叶,开展和平友谊之旅。今天,中国更不会凭借一两艘航空母舰,去侵略扩张,称王称霸,争夺早已为世人所唾弃的海上霸权。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jczs.news.sina.com.cn/2011-08-01/1028659519.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观察评论】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形成及南海问题的由来阅读原文

根据史料记载,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东汉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这两条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 全文↓来自:新华网  2天前

资料图:2010年8月19日,美军和东盟多国在南海举行东南亚反恐2010联合军演


  中国南海诸岛主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并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国际社会也是长期予以承认的。

  

  根据史料记载,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东汉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这两条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涨海崎头”指南海诸岛的礁滩。从杨孚和万震的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不仅发现和命名了南海,而且已经初步掌握到南海的基本特点。

  中国早期史籍中关于“涨海”的记录频繁出现,可以确定,以“涨海”泛称南海在当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至隋唐两代,“焦石山”、“象石”、“七洲洋”等地名的出现,更加表明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经远至西沙群岛。

  至宋代,始以石塘、长沙等专用名称明确指称南海诸岛。石塘又作石堂、千里石塘、万里石塘;长沙又作千里长沙、万里长沙、万里长堤。经考证,史籍中所载“长沙”大多指今西沙群岛,而“石塘”大多指今南沙群岛。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值得注意的是,从宋代起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区域,而且更成为水师巡防的重要海域。宋太祖在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平定南汉刘伥后,建立巡海水师,巡管范围即包括西沙群岛。自此之后,明、清王朝均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视为所辖之地,中国水师巡卫海防、行使管辖成为惯例。
   

  7月15日,美国“保护者”号辅助支援舰停靠在越南岘港仙沙港码头。由“钟云”号导弹驱逐舰、“普雷贝尔”号导弹驱逐舰和“保护者”号辅助支援舰组成的美国海军舰队当日抵达岘港,开始与越南海军举行为期一周的军事演练和文体交流活动。新华社发(黎林摄)

晚清至近代以来,中国政府继承了历代南海范围的传统疆域观,一方面抵御外来侵扰、维护南海主权权益,另一方面着力从地名、地图等方面加以规范,从而使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地位更加牢固。

1933年,法国殖民者侵占南沙“九小岛”,引起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中国政府以及驻法临时代办均进行了严正交涉。1934年12月21日,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召集参谋部、外交部、海军司令部、教育部、蒙藏委员会组成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召开第25次会议,审定南海各岛礁中英岛名,并公布“关于我国南海诸岛各岛屿中英地名对照表”,这是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第一次“准标准化”命名,正式将南海诸岛分为4个部分:东沙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亦称珊瑚群岛,今南沙群岛)。表中列出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滩洲地名。1935年4月,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这是国民政府公开出版的具有官方性质的南海专项地图,图中较为详细地绘出了南海诸岛,并将南海最南端标绘在大约北纬4°曾母滩。

1946年9月2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训令,经内政、外交和国防三部会商后,派出以海军为主的接收人员,顺利接收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分别竖立“太平岛”、“南沙群岛太平岛”、 “南威岛”、“西月岛”等石碑,重申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47年4月14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召集各有关部门就《西南沙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案》予以讨论,会议决定:“南海领土范围最南应至曾母滩,此项范围抗战前我国政府机关学校及书局出版物,均以此为准”。

1947年12月1日,中国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东、西、中、南四沙群岛及其所属各岛礁沙滩名称,正式公布了南海诸岛新旧地名对照表,其中东沙群岛3个、西沙群岛33个、中沙群岛29个、南沙群岛 102个,合计167个岛礁沙滩洲。此外,在图中西起北仑河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至台湾东北共标绘11段线,构成了呈“U”型的断续线。1948年2月内政部公布《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管辖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一方面,延续了业已形成的中国南海疆域,只是在1953年删减了位于北部湾的两条断续线,最终形成目前用9段线标绘的南海断续线;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积极履行管辖南海的神圣职责,在开发南海、建设南海的同时,为维护主权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外交措施,努力维护南海的稳定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与中国南海主权稳步确立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在汉、唐、宋、元,乃至明、清时期,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几乎一无所知,既没有其先民发现命名南海诸岛的确凿证据,更没有其政府管辖的历史依据。在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管辖权提出过挑战。因此,中国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具有唯一性和连续性。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是不容辩驳的。

美国海军神盾级导弹驱逐舰钟云号(USS Chung-Hoon)。【资料图】

事实上,“二战”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南海问题。南海周边没有任何国家对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予以承认和尊重。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直至1974年的越南教科书中仍表述:“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舟山群岛形成的弧形岛环,构成了保卫中国大陆的一道长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而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明确规定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其中并未包括南沙群岛。马来西亚直到1978年 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20世纪5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沿岸和近海地学计划委员会(CCOP)”在南沙海域进行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下属“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探勘协调委员会”完成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了南海海域石油储藏前景。此后,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由此产生并日趋激烈。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岸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权,南海周边国家据此纷纷提出各自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并公然把其主张范围扩大到我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侵犯我领土主权并与我国在南海主张的管辖海域形成大面积重叠,围绕南海出现新一轮角逐。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为核心的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交织在一起,日趋复杂和激烈。

时至今日,由于南海周边国家主权要求和利益诉求不断扩大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重叠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不断扩大化、以海洋权益为核心的竞争不断扩大化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插手南海问题的趋势不断扩大化,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面临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南沙争议。为此,中国始终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积极谋求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建立南海问题磋商和沟通机制;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积极推动开展南海务实合作,等等。正是因为中国的不懈努力,不仅确保了南海局势的基本稳定,而且使南海事态处于可控范围。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8/01/c_121752220.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军情】越南邀请印度海军进驻芽庄 印军势力逼近三亚阅读原文

《世界政治评论》的报道称,在与中国的海洋对抗中,越南的成就乏善可陈,同中国海军实力的不对称不断加剧,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而越南则失去了苏联的安全庇护。“很明显,越南需要一个更可信赖的海上强国代表其阻止中国,这个海上强国可能会是印度。”报道称,越南海军总司令阮文献最近访问印度时曾多次提到印度在芽庄海...... 全文↓来自:腾讯网  2天前

  印度海军坦克登陆舰“艾拉瓦特”号(INS Airavat)2011年7月中旬停靠越南中部军港芽庄港(Nha Trang)

  越南试图将第三国拉入南海争端抗衡中国的行动越来越直接。美国杂志《世界政治评论》网站7月29日发文称,尽管不少人认为这个“第三国”是美国,但现在看来是印度。在近期访问印度时,越南海军总司令阮文献再次邀请印度在越南芽庄港永久驻留,印度积极回应。印度还将为越南建设大型船舰、出口导弹,并对越南军队信息化提供IT技术支持。评论称,和越南的合作不仅将增加印度“向东看”政策中的军事比重,同时也象征着印度在南亚更加卖力地抗衡中国。

  《世界政治评论》的报道称,在与中国的海洋对抗中,越南的成就乏善可陈,同中国海军实力的不对称不断加剧,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而越南则失去了苏联的安全庇护。“很明显,越南需要一个更可信赖的海上强国代表其阻止中国,这个海上强国可能会是印度。”报道称,越南海军总司令阮文献最近访问印度时曾多次提到印度在芽庄海港永久停泊。他还访问了印度两家主要的造船厂,提出希望印度帮助越南提升海军规模和实力,为其建造海洋巡逻船和攻击快艇。印度还将继续培训越南海军人员,并帮助越南维护从俄罗斯购买的设备。新德里还原则上同意向越南出售“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并有可能向越南出售“大地”地对地导弹。此外,印度还将利用其IT技术优势帮助越南军队开发网络中心解决方案。

  连续8周周日出现反华示威的越南31日并未传出示威消息。据越南通讯社报道,印度海军“艾拉瓦特”号坦克登陆舰7月19日抵达越南中南部的芽庄港访问。《世界政治评论》分析称,印度过去曾因不重视“向东看”政策而遭受批评,现在的南海局势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中国三亚南方的芽庄港永久驻留将是印度对抗中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珍珠岛链”战略的又一倚靠。芽庄将使中国大部分海上线路处于印度海军的触角之内。印度的观念是:“如果印度洋不是印度的海洋,那么南海也就不是中国的南海。”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1/00095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军情】美国海军试验用无人艇保护港口舰船阅读原文

法国航宇防务网2011年7月31日文章称,美国海军研究署最近用一艘改自有人艇的10英尺长“黑鱼”号无人艇进行了试验,这可能成为保护港口内舰船与人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该样艇由奎奈蒂克北美公司开发,使用一种类似摩托艇的民用小艇,配备声呐、扫描仪和摄像机,能够自主或遥控在海上巡逻。2000年,“科尔”号驱逐...... 全文↓来自:新华网  2天前

美国海军核潜艇正在吊装AN/BLQ-11探雷无人艇


  无人艇:未来海战的主角 能直接攻击敌方潜艇[图]美国正开发可在高空识别敌人的新型无人飞艇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法国航宇防务网2011年7月31日文章称,美国海军研究署最近用一艘改自有人艇的10英尺长“黑鱼”号无人艇进行了试验,这可能成为保护港口内舰船与人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

  该样艇由奎奈蒂克北美公司开发,使用一种类似摩托艇的民用小艇,配备声呐、扫描仪和摄像机,能够自主或遥控在海上巡逻。

  2000年,“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遭到小艇袭击。近几年,蛙人也成为潜在威胁。2008年,海军研究署开始研究如何应对蛙人威胁,这也是研制“黑鱼”号的初衷。

  由于采用了现成商用部件,“黑鱼”号将是海军解决安全问题的经济有效的方法。“黑鱼”号可以在半英里外遥控操作,其动力系统是专门制造的。除了港口安全,“黑鱼”号也可以作为在近岸水域作业的母船的遥控探测器。在国防经费紧缩时期,“黑鱼”号可以替代有人操作的刚性充气艇。

  除了海军,奎奈蒂克公司还打算将“黑鱼”号推荐给警察部队和国土安全机构。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8/01/c_121751481.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军情】俄军未来10年至少接收8艘"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阅读原文

885型核潜艇属于俄罗斯第四代核潜艇,由孔雀石船舶设计局设计。“喀山”号和“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采用双层艇体,降低了声场强度。艇体曾流线型,分为10个舱室。首次将鱼雷安装在潜艇艏部,便于在中央舱室安装新型声呐天线。潜艇装有8座垂直发射装置,武器装备包括超音速巡航导弹和深水自动制导鱼雷。舰艇采用了新...... 全文↓来自:腾讯网  2天前

资料图:“北德文斯克”号下水仪式


  据俄新社2011年7月29日报道 俄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表示,2020年之前海军将至少获得8艘“北德文斯克”级(885型)核潜艇。

  “孔雀石”船舶设计局(该型潜艇设计单位)的总设计师弗拉基米尔·比亚洛夫在上个月曾表示,8月份“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将在白海海域进行两个月的航行试验,之后将开始进行国家试验。目前“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已经完成了98.9%,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武器装备,都已充进行了充分的调试。

  目前在北方机械制造厂正在建造885型核潜艇的第二艘舰“喀山”号,预计在2015年交付海军。

  885型核潜艇属于俄罗斯第四代核潜艇,由孔雀石船舶设计局设计。“喀山”号和“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采用双层艇体,降低了声场强度。艇体曾流线型,分为10个舱室。首次将鱼雷安装在潜艇艏部,便于在中央舱室安装新型声呐天线。潜艇装有8座垂直发射装置,武器装备包括超音速巡航导弹和深水自动制导鱼雷。舰艇采用了新型的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以及新型核动力装置。该型潜艇的设计采用了俄罗斯最新技术,保证了该型潜艇在低噪声和隐蔽性方面,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领先地位。

  “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排水量8600/13800吨,主尺度119×13.5×9.4米,最大潜深600米,航速16/31节,人员编制90人(32名军官)。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1/000904.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军情】法国“灵巧”号巡逻舰开始首次海试阅读原文

7月27日,DCNS公司“追风”巡逻舰首舰“灵巧”号开始第一次海试,检验舰艇的耐波性等性能。海试是DCNS公司将“追风”巡逻舰推向市场,争夺中小排水量水面舰艇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此时据“灵巧”号开建仅过去14个月。海试期间将有50名技术人员进行测试工作。首先试验舰艇的消防、进水控制和其他安全系统,然后测试动力...... 全文↓来自:新华网  2天前

资料图:法制120型轻护卫舰电脑设想图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法国航宇防务网2011年7月31日文章称,7月27日,DCNS公司“追风”巡逻舰首舰“灵巧”号开始第一次海试,检验舰艇的耐波性等性能。

  海试是DCNS公司将“追风”巡逻舰推向市场,争夺中小排水量水面舰艇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此时据“灵巧”号开建仅过去14个月。

  海试期间将有50名技术人员进行测试工作。首先试验舰艇的消防、进水控制和其他安全系统,然后测试动力系统,检验舰艇的机动性。还将检验导航系统(航速、定位、航向)、惯性平台和其他系统。

  舰艇回到船坞后,将进行最后的设备舾装和油漆工作,全部建造工作将在2011年底完成,共耗时不足24个月。

  “灵巧”号由DCNS公司出资建造,将交给法国海军使用3年,为DCNS公司打开国际市场做广告。

  海军将主要验证舰艇在公海执行海域监视、反海盗、反恐、渔业管理、缉毒、环保、人道主义援助、搜救、海上维稳等任务的能力。

  “灵巧”号长87米,自持力3周,续航力8000海里,最高航速27节。建有直升机平台,可搭载无人机。舰员30名,另有容纳30名乘客的空间。先进性能包括:360°全方位可视舰桥;单一综合桅杆,覆盖360°;5分钟内部署突击快艇;支持无人机和无人艇作业。支持定制,可扩展监视范围,与岸上控制中心及其他网络节点舰艇互联,自动探测其他舰艇的可疑行为。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8/01/c_121752450.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军情】西班牙批准再建5艘BAM近海巡逻舰阅读原文

西班牙国防部长卡梅查孔7月28日出席罗塔海军基地新码头开放和首艘BAM巡逻舰“流星”号交付的仪式。查孔还在“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战略投送舰)上主持了海军高层会议。查孔宣布,西班牙政府将在7月29日批准再建5艘BAM近海巡逻舰的合同。这五艘舰中,三艘将承担巡逻任务,一艘执行搜救任务,一艘执行海...... 全文↓来自:新华网  2天前

  资料图:美国海岸警卫队“韩米尔顿级”巡逻舰(资料图片)。称用其捍卫南海利益 是菲海军目前最先进、吨位最大军舰。菲律宾买美国巡逻舰西班牙退役航母“迷宫”号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法国航宇防务网2011年7月28日文章称,西班牙国防部长卡梅查孔7月28日出席罗塔海军基地新码头开放和首艘BAM巡逻舰“流星”号交付的仪式。查孔还在“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战略投送舰)上主持了海军高层会议。

  查孔宣布,西班牙政府将在7月29日批准再建5艘BAM近海巡逻舰的合同。这五艘舰中,三艘将承担巡逻任务,一艘执行搜救任务,一艘执行海洋研究任务。

  2005年5月,西班牙批准了建造4艘BAM近海巡逻舰的建造项目,7月28日是其首舰交付日期。

  “流星”号完全由纳凡蒂亚公司位于圣·费尔南多的La Carraca船厂建造,接下来将进行数月的试验和坚定,2012年3月具备全部任务能力。

  BAM多功能舰有舰员35名,维护简单经济,能在不利天气下、长时间执行各种任务。

  当天上午,查孔还参加了罗塔海军基地4号码头的官方开放仪式。新船坞的建造是北约“安全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将为盟国海军舰艇提供更好的保障。

  4号码头长398.5米,宽51.5米。项目总耗资4650万欧元(52.3%),其中北约承担2430万欧元(47.7%),西班牙承担2218万欧元。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8/01/c_121752655.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中国军情】中国航母仍面临发动机瓶颈 缺乏舰载电子战机阅读原文

美国国防部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国军力报告”的评估是,中国在2015年前不会拥有实战部署的国产航母及相关船只,但中国造船能力和国外援助程度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这一预测。该报告同时认为,中国“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其军事化建设,包括国内国防投资、国内国防工业发展、不断增加的研发与科技发展资金、两用技术以及从...... 全文↓来自:新浪网  2天前 中国海军呼唤航母 “瓦良格”号最新局部细节照片。
  【军工】

  美国国防部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国军力报告”的评估是,中国在2015年前不会拥有实战部署的国产航母及相关船只,但中国造船能力和国外援助程度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这一预测。该报告同时认为,中国“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其军事化建设,包括国内国防投资、国内国防工业发展、不断增加的研发与科技发展资金、两用技术以及从国外获得的技术”,而庞大的航母工程俨然是这一军事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缩影。

  “近期我们看到,有很多关于航母的报道,还有很多说得很厉害,也有些说得很差。高估或低估航母的作用都是不准确的。”在“八一”前夕中国国防部召开的一场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说。自中国航母项目2009年驶入“快车道”以来,这是中国军方首次就航母的技术水平予以正面回应,话语虽然简短却折射出一个核心命题:对于中国航母眼下的技术水平及其背后赖以支撑的军事工业体系,怎样的评价才是相对客观和公正的。

  对中国首艘航母的军事水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研究院亚洲军事资深专家毕胜戈(Richard Bitzinger)认为,一艘航母,“特别是‘瓦良格’号这种小型的航母,在军事力量方面增加的砝码并不大”。“它只能运载12-20架固定翼飞机,而这些飞机也不能携带太多军事装备。”他告诉东方早报,他的观点代表了一批“看淡”中国首艘航母军事价值的学者,“但如果中国人能建造更多的航母,那它将可能意味着军事实力的增长。但不会很快。我预计2017年或者更晚的时间,中国会有第二艘航母下水。”

  不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权问题学者薛晨持不同的看法。他告诉东方早报,从技术水平上看,中国第一艘航母实际已经达到了常规动力航母的世界一流水平,其原型是前苏联第三代航母的第二艘,在船体布局上属于标准的大型舰队航母,能起降重型固翼战斗机,“在船体以及装备的技术起点上比现役俄罗斯航母‘库茨涅佐夫’号更高,尤其是在指挥控制通讯侦察(C4ISR)系统、舰载机和自卫武器等方面。”他说,但“中国航母从下水到组建完整的战斗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动机仍是最大瓶颈

  尽管眼下人们都将目光投向了“瓦良格”号,但中国首艘航母所展现给外界的必定是一幅更加广阔的图景:中国军事工业体系各部门在经过20年改革之路后至今所达到的水平。“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种武器装备的集成,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说。

  美国国防部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国军力报告”的评估是,中国在2015年前不会拥有实战部署的国产航母及相关船只,但中国造船能力和国外援助程度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这一预测。该报告同时认为,中国“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其军事化建设,包括国内国防投资、国内国防工业发展、不断增加的研发与科技发展资金、两用技术以及从国外获得的技术”,而庞大的航母工程俨然是这一军事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缩影。

  曾抛出“中国海军民族主义”论的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斌(Robert Ross)此前一度提出,中国国内对于航母的支持已经扩大到了军队之外,渗透到了各大地方省份、中国社会的各个部门,包括大学、政府智库、工业界、政治精英以及普通大众。这一典型的西方视角虽存在夸大之嫌,却折射出西方观察人士对中国航母工程所了解的广度和深度。

  “航母的制造不仅体现中国军工的水准,”海军分析人士马尧认为,“这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果。”在他看来,这一庞大的工程能够顺利推进再次得益于举国体制的动员能力。“建造航母是个系统配套工程,需要船舶、航空、冶金、机械、电子、材料、发动机制造、电气多个行业配套协作,仅一个航空发动机就涉及75%的工业部门。”他告诉东方早报,尽管中国军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达到了准世界一流水平,处于仅次于美俄的第二集团,在某些关键性领域,诸如中国军工的瓶颈发动机,“军用航空发动机仍然落后世界先进水平20-30年左右”。

  舰载机挑战

  对航母战斗力的形成,最重要的便是航母舰载机群这一层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战斗攻击机、舰载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反潜巡逻机或直升机等的设计和配备问题,进一步而言,更核心的问题是“舰机之间的适配技术”,通俗讲就是“如何保障舰载机安全可靠地升空和着落”。

  中国海军专家李杰日前提出,中国有能力研发和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舰载机,而途径是通过“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舰载机技术”。2009年8月首飞的国产歼-15被认为很有可能成为“瓦良格”号所用的舰载机。尽管迄今为止中国官方尚未就歼-15的存在予以证实,但有分析认为,歼-15酷似苏-33,是在2005年从乌克兰购买的苏-33原型机T-10K-3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的地方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是国产歼-15战斗机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参与方,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引进苏-27进行组装和生产的厂家,“对苏-27技术吃得最透”。“舰载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军工在航空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飞行控制设备、机体所用的复合材料,甚至是导航、通讯以及探测装置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马尧告诉记者,当今世界,先进舰载战斗机包括有限的几款:F/A-18系列、米格-29K和苏-33及阵风等,生产国仅为美、俄、法,“现在中国也开始加入这个行列”。

  美国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张太铭曾在接受美国国会质询时对中国军事工业做出过“双管齐下”追求现代化的评价,即一方面是自身内部的重组改造,另一方面是实施将军事工业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战略。

  但中国航空技术储备薄弱仍然是一大擎肘,与美法等国多样化的航空配备相比,中国的航母舰载机群仍然缺乏多种空中力量。除了舰载机尚需进行大量的海基舰载试验以积累实际经验之外,同样重要的舰载预警机,在“许多方面还是未知数,譬如研发、试飞、定型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薛晨告诉记者。

  以美国海军为例,一支相对齐全的空中部队专门配备有用来压制敌军空防的E/A-6B“徘徊者”或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干扰机),此外,海军的战斗机专门配有空中加油软管,以供战机在飞行时向其他飞机补给燃料。“对于中国首艘航母及未来的(国产)航母来说,空中加油和电子战能力是需要面临的致命弱点……为了确保能够执行真正的、远距离航母任务,中国海军还需要发展、建设及部署能够用于航母的指挥控制飞机、空中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美国前驻华武官、退役海军少将麦利凯(Eric McVadon)认为,“迄今,中国甚至还没有在陆地空军基地利用苏-30战机进行舰队防空过。”他建议中国眼下应该研究舰队防空。“现阶段,中国海军将需要在协调舰载防空导弹(SAMs)和战斗机行动中制定程序。”他告诉记者。

  水面战斗群逐步成型

  相较于海军航空力量的打造,中国另一大关键层次体系——水面及水下作战平台(如驱逐护卫舰编队、潜艇编队、补给船编队等)的进展似乎更为迅速,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全球第一大造船国”的实力。造船厂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扩建和现代化使得中国的造船能力得以增加,从而为所有类型的军事项目都带来了益处,包括潜艇、水面战舰、海军航空(如航母)。

  五角大楼“2010年中国军力报告”认为,“中国的造船工业能够在2010年年底前开始建造一个自主的平台,而对下一个十年内建造多用途航母及其属舰,中国非常感兴趣”。中国造船能力的另一大特点是利用模块造船技术,由此建造行动得以分散到各地进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使批量生产潜艇和两栖舰成为可能。

  事实上,由于军舰建造周期很长,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属舰构成已开始清晰。2003年开始,中国海军的052B型驱逐舰168号(广州号)、169号(武汉号)以及052C驱逐舰170号(兰州号)、171号(海口号)开始下水,052B型驱逐舰专门为航母编队提供反潜保护,而052C驱逐舰则提供远程防空网。“这两种型号的驱逐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开始打造航母编队,因为这是一个航母编队的标准配备。”马尧认为,“随着054A型护卫舰(提供近程防空保护)的大量服役,中国以航母为核心的大型水面舰艇战斗群开始逐步成型。”

  有熟悉中国海军构建的军事分析人士告诉东方早报,一个标准的美国航母打击群除“尼米兹”级航母外,还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艘、“伯克”级驱逐舰2艘、“佩里”级护卫舰3至4艘、“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1艘。“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属舰应该也和这个数量差不多。”他说。“航母一旦服役,航母编队中应该是使用这些军舰作为属舰的,而且从舷号168、169、170、171上看,两种驱逐舰都是隶属于南海舰队,未来的航母编队基本属于南海舰队,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些舰只就是航母编队的属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

  但尽管如此,中国在打造现代海军的技术和工业能力方面仍然感到不足,就航母工程而言,最关键的技术难题是动力系统。“中国的发动机制造与设计向来是薄弱环节,为6万多吨的航母提供足够的动力供其巡航和机动,确实是大的挑战。”马尧说。目前,美国航母已全核动力化,而中国航母首舰仍采取常规动力。“采用常规动力,续航力和持久作战能力就显得有限。从‘库茨涅佐夫’号32节5000海里的航程来看,中国航母首舰应在伯仲之间,远洋作战需要综合补给舰随行,或者沿途进行技术性停靠。”薛晨认为。

  加强国际合作补不足

  同样至关重要的还有第三个层次体系:信息化作战装备,包括卫星、无人侦察机、舰载雷达以及各作战平台间的战术数据链系统等。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海战也进入信息化时代。首先,航母的空间大,动力足,设备齐全,可以提供完整的指挥、控制、通信、信息、计算机和情报能力(C4I),是信息战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节点;其次,航母可以利用完整的C4I能力统合中国现有的海军舰艇,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最大幅度地提高海上一体化联合战斗力。”马尧说,但舰载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及使用技术仍然是阻碍中国航母发展的技术难题。五角大楼也异常关注中国在这一体系的进展,认为中国在指挥、控制、通信、信息和情报能力(C4I),以及监视和侦察能力的提升,将使北京能够在西太平洋深处识别、追踪和打击军事行为。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最近撰文称,没有受过良好训练的航母人员、辅助军舰以及关键的一体化协同,中国航母可能会成为一个“浮动的靶子”。对此,中国同样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中国2010年国防白皮书》称,中国在发展联合作战能力方面面临挑战,要求持续关注“加强一体化保障能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薛晨认为,航母战斗群这一庞大复杂的体系即使在硬件上构建完成,还需要一个各系统训练、整合并最终形成战斗力的长期过程。目前,中国还处于硬件建设的阶段,虽然训练整合在同步进行,“两条腿走路”,“但离形成可执行使命的航母战斗群确实还有相当的距离。”“以三大关键层次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多个国家现役航母的技术水平,多数国家都不具备完整的实力。”薛晨评价认为,眼下,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已有9个,但面对航母战斗群这一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具备强大综合国力的国家根本不敢轻易涉足。

  由此,开展合作和相互学习成为明智的选择。美国海军历史基金会的历史学家戴维·温克勒告诉记者,军事工业同样全球化了。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8-01/0955659506.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中国军情】中国军网在第84个建军节全新改版亮相阅读原文

一是新闻频道化。“中国军人”“中国军演”“中国武警”“中国预备役”“中国民兵”“中国军校”等军字头频道,凸显了中国军网作为军事新闻门户网站的资源优势与品牌特色。“特战劲旅”“陆航”“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特色频道,向全世界奉上了中国军队的网络“名片”。“军史文苑”频道依托丰富军史资源,开设了34个栏目,内容丰富...... 全文↓来自:中国日报网  2天前

新版中国军网亮点突出、军味更浓。首页优先显示的频道和板块大部分为军事内容。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杨铁虎)在第84个建军节之际,中国军网经过大规模改版后全新亮相。新版中国军网军事特色更加鲜明,军事内容更加丰富,推出的一大批新频道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新闻频道化。

  新版中国军网亮点突出、军味更浓。首页优先显示的频道和板块大部分为军事内容。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杨铁虎)在第84个建军节之际,中国军网经过大规模改版后全新亮相。相关新闻:国防部网“八一”正式运行 中国军网同日全新改版中国军网八一前进行重大改版 将设军服大观频道深圳书城进军网购市场中国电信正式进军网游“极品飞车OL”8月上线高中毕业参军网上预征报名 截止到7月12日

  1日零时上线的新版中国军网信息量和新闻纵深大幅增加。首页由4屏增加到8屏、频道由13个扩充到85个、栏目由325个增加到1233个,访问模式由两层调整为首页、频道、栏目、新闻四级页面。

  新版中国军网军事特色更加鲜明,军事内容更加丰富,推出的一大批新频道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新闻频道化。“中国军人”“中国军演”“中国武警”“中国预备役”“中国民兵”“中国军校”等军字头频道,凸显了中国军网作为军事新闻门户网站的资源优势与品牌特色。“特战劲旅”“陆航”“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特色频道,向全世界奉上了中国军队的网络“名片”。“军史文苑”频道依托丰富军史资源,开设了34个栏目,内容丰富。

  二是主打军事牌。“中国军情”“军事演习”“国际军情”“军事科技”“边海空防”等频道紧紧围绕军事话题做文章,全面报道军事斗争领域的最新动向,第一时间发布国内国际军事快讯。“军事交流”“非战行动”“护航”“维和”等频道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军队发展建设情况,多角度立体展示中国军队的崭新形象。“武器装备”“军事法制”“军服大观”等频道,信息海量,图文精彩。“军旅艺术”“军旅文化”“军事体育”,则为丰富官兵业余文体生活提供了窗口和舞台。

  三是强化观点言论。“观点言论”“理论”频道的设立,最大程度体现了对军事言论的重视和经营。“军情观察”“军事论坛”“外媒聚焦”等多个栏目,从不同角度纵论军事;“网友热评”“博客精选”“论坛精选”“微言微语”等栏目,则将自媒体资源作为重要信息,既增加网站的内容,也促进了与网民的互动。

  四是报网融合走向实践,创建军网新天地。借助《解放军报》编辑部的雄厚资源优势,依托有关编辑部创建的青春频道、记者频道、读者频道和天下军事频道等特色频道,开辟了一片网络新天地,将呈现报网融合的最新成果。

  此外,在设立众多军事类新闻频道的同时,新版中国军网不忘推出“科技”“IT”“文化”“艺术”“国际”“国内”“体育”等非军事新闻频道,满足网民不同阅读需求,开拓部队官兵的大视野、大胸怀。

  人民网记者子夜登陆新版中国军网看到,改版后的中国军网首页既沿用松枝绿主色调,体现网站形象的延续性,又大胆留白、去色,除导航条、栏目条加松枝绿底色,右侧服务功能区加浅灰底色外,其余大部分空间均为白色底。页面风格简洁明快、悦目清爽。另外,首页还新添加了“直播窗口”“高层动态”“网站回顾”等服务功能。

  “全新的中国军网,必将为广大网友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体验。”中国军网负责人对人民网记者说。

  中国军网由解放军报社主办,前身是创办于1999年10月1日的解放军报网络版。创办12年来,中国军网曾多次改版。2000年6月6日,解放军报网络版进行了第一次改版。2004年1月1日,解放军报网络版再次改版;同年10月1日,解放军报网络版正式升级、更名为中国军网。2007年8月1日,中国军网完成第三次大改版。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mil/2011-08-01/content_3363847.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中国军情】我空军导弹测试士官让返修弹也百发百中阅读原文

“报一舵”“报三舵”……他头戴耳机端坐操作台前发号施令,同时观察70多个指示灯按钮、9个电流表、7个电压表上百种数值的细微变化。最后,他在弹体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右手打出一个“OK”手势,导弹可以发射!他,就是北空某团导弹营测试一号手、四级军士长刘伟。导弹打靶,每回都是刘伟签发“合格证”。团长说...... 全文↓来自:新浪网  2天前

空军四级军士长刘伟


  “报一舵”“报三舵”……他头戴耳机端坐操作台前发号施令,同时观察70多个指示灯按钮、9个电流表、7个电压表上百种数值的细微变化。最后,他在弹体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右手打出一个“OK”手势,导弹可以发射!

  他,就是北空某团导弹营测试一号手、四级军士长刘伟。导弹打靶,每回都是刘伟签发“合格证”。团长说:“他签字的导弹保准百发百中!”

  那年,部队赴渤海湾打靶,兄弟单位用的全是库存弹,唯独刘伟所在营用的是返修弹。要知道,人开刀后都会伤元气,更何况导弹?

  “行不行?不行,就从其它营调配导弹给你们打。”团长发了话,可营长说啥也不干:“打仗哪有借人家的导弹打的!”

  这两枚返修弹性能到底怎么样?刘伟要重新调整舵机参数。可是,现场指导工作的大校高工反对:“一枚导弹几十万,不能让个士官瞎捣腾。”“我是测试一号手,导弹参数合格证由我签,中不了目标我负责!”刘伟拍了胸脯。结果,弹起靶落,两发全中,团长脸上乐开了花。

  那一年,部队演习前对导弹进行最后测试,制导仪突发故障,连长急得团团转。刘伟赶来,从一只小布袋中拿出听诊器,往耳朵上一戴,右手紧紧握住另一头直接贴在制导仪壳体上缓缓移动。只见他将回转台顺转360度、轻轻启动开锁开关,紧接着逆转360度。3个来回,只听“咔嗒”一声,闭锁灯亮了起来!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jczs.news.sina.com.cn/2011-08-01/0926659498.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查看更多军事新闻#hot_search a{color:#4e5d80;text-decoration:none;}#hot_search a:link{color:#4e5d80;text-decoration:none;}#hot_search a:hover{color:#4e5d80;text-decoration:underline;}#oth_con{width:750px;font-family:Arial;margin-bottom:15px;font-size:14px;overflow:hidden;zoom:1;}#oth_con h3{margin:0;line-height:40px;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4px;color:#afafaf;}#oth_con img{width:95px;height:130px;border:0;}#oth_con dl{padding:0;margin:0;}#oth_con dt{margin-right:10px;float:left;}#oth_con dd{width:245px;padding:0;margin:0;float:left;}#oth_con dd ul{padding:0;margin:0;line-height:26px;}#oth_con dd li{background:url('http://cache.soso.com/img/news/rss_news.gif') -256px 5px no-repeat;width:235px;padding-left:10px;list-style:none;overflow:hidden;white-space:nowrap;}#oth_con dd li a{color:#215098;text-decoration:none;}#oth_con dd li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oth_con dd li a.red{color:#c03;}#oth_con .oth_conL{width:375px;float:left;}#oth_con .oth_conR{width:375px;float:right;}#s_search{width:750px;padding:5px 0;clear:both;overflow:hidden;text-align:left;font-size:14px;}#s_search img{border:0;}#s_logo{height:47px;padding:0px 8px 0 0;float:left;}#s_search_form{float:left;padding-top:8px;}.search_input{width:348px;height:22px;padding:4px 0 0 2px;margin-right:5px;border:1px solid #69c;font-size:16px;font-family:Arial;}.search_button{width:70px;height:29px;line-height:25px;margin-right:1px;font-size:14px;cursor:pointer;}#s_feeds{width:100px;float:left;padding:15px 0 0 1px;}#s_feeds li{float:left;background:none;padding:0;border:none;}#s_feeds a{margin:0 6px;}.text{clear:both;line-height:24px;}#soso_qmail_tips_0702{ width:708px; border:1px solid #E0E0D0; background-color:#FBF6DD; padding:10px 15px;}#soso_qmail_tips_0702_h1{ font-size:14px; padding:0; margin:0; font-weight:bold;}#soso_qmail_tips_0702 span{ font-size:12px; font-weight:normal; padding:0 10px; }#soso_qmail_tips_0702_content{line-height:20px; font-size:13px; color:#494949; margin:5px 0 0 0;}【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回顾» 1914年8月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日,德军入侵比利时和法国,把这两个国家,还包括后来的英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拖入到德俄冲突中,从而,整个西欧成了一个大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