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纳兰性德歌唱:小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00:43

                         小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人的弱点是不大会承认错误。这不错,并且我以为这和中国的传统有关。


儒家向来言行不一。譬如罢,曾子曰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也说:“知耻近乎勇”,孟子说“无耻之耻无耻矣”。可是春秋笔法又告诉我们:“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谷梁传·成公九年》)。三讳之后,记录下的历史还剩下了多少真实呢?


叶公对孔子说:“我们乡里有一个很正直的人,父亲偷了羊,儿子就举证了他。”孔子说:“我们乡里的正直的人跟你说的不太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罪行,儿子为父亲隐瞒罪行。正直就在这中间体现出来了。”(见《论语·子路》)这就是所谓的“子孝父慈”。


“子孝父慈”百分之百是宗法制维系的标准。而孔子一生费尽心血所维系的恰恰是为宗法制为准绳的封建制,当时春秋,天下纷乱,群雄并起,分封制已经瓦解,帝制时代还没有来临。天下还在一中迷茫动荡的状态,社会要向何处去,是当时政治家与思想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齐桓公、秦孝公等选择了霸制,嬴政和田建选择的是帝制,而孔子的政治理想则与当时的政治家们不符,他要恢复到封建制。所以一有人召他做官,哪怕是叛军,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都愿意。公山不狃据费地而叛鲁,召孔子去做官,孔子想去。子路很不开心,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嘛,为什么要去公山不狃那个家伙那里去呢?”结果孔子说了一句令人很吃惊的话:“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他来召用我难道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啊——说到底依然是为了实现重返封建的理想。


孔子要恢复封建制主要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关。如果说奴隶制、封建制、帝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都称为“主流政治制度”的话,那么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称为“非主流政治制度”。一旦制度遭遇了“非主流”,思想家就会迷茫,就要反思,孔子的办法是补救。补救礼乐,补救礼法,也要补救社会。


然而历史已经证明了封建制终于被帝制取代,那么从理论上而言,礼法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可是儒家的思想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尤其在董仲舒上述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人就更重视礼法。而礼法的过度注重也就成了面子。为了面子,中国人就不太爱承认错误;但也正因为面子,中国人尽量避免发错误。至少中国人不太会做特别出格的事情,过犹不及,我们还能恪守一种作为“天下之正道”、“天下之定理”存在的中庸,这也是中国人的另一种可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