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汤功效与作用:面子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0:25
 
“面子”是人类共有的问题。乍看起来,把“面子”看成是中国人的特
性最荒唐不过了。但是“面子”一词在中国不单指的是人的脸面,它的含义
复杂多样,比我们所描述的、所理解的还要丰富。
哪怕不是全面地理解“面子”的意义,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么一个事实
: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很强的表演才能。戏剧几乎可以说是这一
民族唯一的全民性娱乐。中国人对戏剧的热情,不亚于英国人之于体育、西
班牙人之干斗牛。只要稍加刺激,中国人就自比戏剧中的一个角色,就要投
身剧情之中,行起礼来,翻身下跪,叩头触地。西方人看到这种情况,即使
不觉得荒谬可笑,也认为多此一举。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一旦尊
严被激发出来,即使面对的是三两人,也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演说,他会高
声说:“我在对你,也对你,也对你,对在场的各位说。”他的麻烦一旦得
到解决,便在赞许声中“下了台”;如果得不到解决,就觉得自己无法“下
台”。要是你搞明白了,就知道这一切原来与现实毫无关系,始终不是事实
,事关形式而已。如果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发表了精彩的演说,不
啻演了一台好戏。我们不必去幕后,否则就要破坏世间的所有好戏。也许诸
如此类的与种种复杂生活相关的戏剧性的行动,便是面子。若是不这样做,
忘了去做,打断他们的表演,那就是丢了“面子”。一旦确切地理解了这问
题,那就发现原来“面子”是钥匙,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征这把暗码
锁。
需要补充的是,“面子”的运作规则以及如何保住“面子”的功夫是西
方人完全不得要领的,因为他们始终忘了其间的戏剧要素,而误入与其无关
的讲求事实的歧途。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像南洋诸岛上的禁
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捉摸,不讲规
則,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在这点上中国人和西方人必须达成共
识,承认彼此存在差异,因为他们在相同的情况下对同一事物永远不能达到
一致的观点。如果说欧洲的政客在调解过程中时刻考虑到力量平衛的问题,
那么在中国,调解乡村无休止的争端时,“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
“面子”平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调解的目的不是实现公正——尽管从理论
上来说是为了公正——但对东方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调解之举只
是为了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得到运
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
送人一份厚礼便是给人“面子”。如果礼物是个人送的,那只能收下部
分礼物,鲜有,或者说从来没有全部拒收之事发生。不妨举几个例子,足以
说明人们是多么渴望保住“面子”。被人指出犯了错误是丢“面子”,务必
要掩过饰非,不管证据有多充分,保住“面子”要紧。有人丢了一只网球,
不只是怀疑,而且有证可查,是被一名帮工捡了去。该帮工怒气冲冲予以否
认,然后去了丢球的地方,很快就找到网球(球是从他的袖管里掉出来的),
他说:“你的球就在这儿。”一位女佣人偷偷地把客人的削笔刀藏在主人的
房间里,后来在台布下又“找到”了小刀,并装模作样地把刀子交了出去。
上述两人从而都保住了“面子”。有名仆人不小心丢了一把银勺子,他知道
这是要赔的,要不就从工钱里扣,于是主动提出辞职,并故作清高地说:“
那钱就留作抵银勺得了,我不要了。”他就这样没伤着自己的“面子”。有
位债主明知道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也要跑到欠债人那儿,狠狠地训了对方
一顿,摆出一副架势,表明自己有办法对付.他没有要回钱,却保住了“面
子”,从而保障了自己今后不会碰到要不回钱的局面。有个仆人失职,还拒
绝履行自己的职务。他知道这下要被辞退,便把犯过的错误再犯一次,然后
主动提出辞工,以此保住自己的“面子”。
命可以不要,“面子”非保住不可,对此我们并不欣赏。我们听说有这
么一位中国县官犯了杀头的死罪,但得了特殊的关照,允许他可以穿着官服
上刑场,这就给了他一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