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桐华3:久病不愈----要从源头抓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0:46
脉为血之府,血之运行血,全靠气的功能的正常发挥,故凡能影响气的推动、固摄、温煦作用者,便可殃及血的运行。如气滞、气虚、寒凝、热结、津亏、瘀阻、治疗不当及病久入络均可引起血瘀。“久病必虚,久虚必瘀”,说的就是慢性疾病的主证为气虚血瘀及久病入血的证候,而人体一旦出现“血瘀”则诱发更为复杂的病症。
久病不愈的源头、气血能量透支主要与血瘀证有密切关系。血瘀,是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包括离经之血蓄结体内,或脉管内的血液瘀而不流,血脉不畅,皆可形成瘀血。瘀血留滞体内,就会由病理产物转变为致病因素。
脉为血之府,血之运行血,全靠气的功能的正常发挥,故凡能影响气的推动、固摄、温煦作用者,便可殃及血的运行。如气滞、气虚、寒凝、热结、津亏、瘀阻、治疗不当及病久入络均可引起血瘀。“久病必虚,久虚必瘀”,说的就是慢性疾病的主证为气虚血瘀及久病入血的证候,而人体一旦出现“血瘀”则诱发更为复杂的病症。
瘀血是血瘀的病理性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脉络,而成为形成血瘀的一种原因。因此有“因病致瘀”和“因瘀致病”之分。因病致瘀,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体内,使血液瘀滞的病理过程,称为“血瘀”。因瘀致病,是指因瘀血停滞体内又导致新的病变,是继发病因,称为“瘀血”。瘀血形成后,停留体内加剧气机的阻滞,从而形成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导致气滞的恶性循环。瘀塞脉道(血管)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心肌梗塞、中风、脑出血、猝死等。瘀血致病影响极其广泛,症状繁杂多变。经脉遍布全身,血液循环周流不休,故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均可因瘀血滞留为患。
血瘀部位及主要病症特点:瘀阻于心,可能发生的病症有心悸、胸闷、胸痛、心慌、指甲青、口唇青紫、心烦、气短、心绞痛、心肌梗塞、冠心病、严重发生心梗、猝死等。
瘀阻于肺,可能发生的病症有胸痛、咳嗽、有痰、易感冒、慢性咽炎、鼻堵塞、呼吸不畅、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
瘀阻于肝,可能发生的病症有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头晕头胀、失眠多梦、肢体麻木、手足震颤、高血压。
瘀阻于脾,可能发生的病症有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倦怠、消瘦、口苦、肢体困乏、高血脂、脂肪肝。
瘀阻于肾,可能发生的病症有面色黎黑、耳鸣、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夜尿多、小便频、慢性肾炎、前列腺疾病、性功能减退、腰腿痛、尿毒症等。
瘀阻于胃肠,可能发生的病症有食欲不振、口苦、胃痛、慢性胃炎、腹胀、便血、便秘等
瘀阻于脑,可能发生的病症有头痛、头晕、目眩、严重发生脑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等。
瘀阻于脉络,可能发生的病症有关节肿痛、关节变形、痛疼、转动不利、痛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瘀阻于肢末,可能发生的病症有足部冰冷、皮色暗红或青紫、手脚麻凉、痛疼、严重引发坏疽、截肢等
瘀阻于女子胞,可能发生的病症有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色紫暗伴有块壮、痛经、闭经、不孕、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瘀阻于眼,可能发生的病症有云翳目障、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白内障、眼底出血等。
人体经络与气血的关系,可以让我们去联想一下江河湖泊,流水总是由水溪渐渐汇聚成河流,继而归入大海。如果水流顺畅,整个生态体系就会和谐;如果水流缺少或水行受阻,就会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经脉犹如江河的主干,经脉犹如支流,人体的穴位像大小不一的湖泊,而“气血”就是流动的水。概而言之,经络就是人体气血通道,如果人体的气充盈,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运行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人体就能保持健康;如果气血不足或瘀滞、经络不通,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问题。由此,经络的作用可概括为:行气血,调阴阳。中医治疗疾病就是通过刺激经络,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运行的通道,调动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整体调节人体的内环境。
经络内联脏腑,外经肢节。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组成。如果十二经脉比作一个家,那么肺经、大肠经就相当于这个家的烟囱和下水道,如果排泄通畅,整个家就会空气清新;如果排泄不畅,就会气味难闻、或出现污水返流、反映在人体,就会出现粉刺、小脓胞、口渴、口臭、大便干结,甚至随之而间生呼吸道疾病。
人体的肾经、膀胱经就相当于整个房子的温度调节系统,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温度过低,房间里如同冰窖一般,养个花花草草都被冻死了,身体也是一样,新陈代谢减慢,机体得不到温煦,就会出现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发脱落,牙齿松动,畏寒怕冷,乳房发育不良,甚至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温度过高,人就会躁动不安,面容衰老,形体憔悴,面色晦暗或两颧潮红,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身体干瘦。其他经脉也各自发挥着作用。
人体的肝经、胆经与食物的消化吸收,生殖内分泌有关,脾经、胃经与皮肤的营养代谢,乳房的发育,胆汁的疏泄等有关。奇经八脉相当于蓄水池,以备十二经脉气血不足之需,其中有穴位分布的是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正经”。任脉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称为“阴脉之海”,督脉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
俗语说:气血畅通,百病除。因此,生命之脉畅通,才是人体健康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