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政府:中美“软冲突”与中日“硬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2:52
         中美“软冲突”与中日“硬冲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3

        中评社╱题:中美“软冲突”与中日“硬冲突”,余永胜(上海),中评社特约评论员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中美关系不发生意外的话,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于明年初再度访美。可以说,目前中美关系“阴转晴”已没有悬念。

  如果说中美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主要表现为“实地”之争。前者属于“软冲突”,有“虚”的一面;后者属于“硬冲突”,有“实”的特性。

  中日的“实地”之争是典型的“硬冲突”,其特点是爆发性强、对抗性激烈、且回旋余地小。中日在此问题上的真正博弈在于,此事关系到相关岛屿和海域的主权,任何一方率先让步,都会给今后处理此事遗留后患。

  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上兼有“势”与“实地”之争的两重意义。

  中美与中日关系走势有异

  近来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与中日关系的骤然紧张,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就中美关系而言,随着9月份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多尼隆的成功访华,两国关系呈现明显的峰回路转态势。据美方透露,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很可能于今年底访华,这意味着两国中断大半年的军事交流有望全面启动。军事关系对于国家关系的核心意义是众所周知的。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的访美事宜也在紧密协商之中。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中美关系不发生意外的话,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于明年初再度访美。可以说,目前中美关系“阴转晴”已没有悬念。

  相比之下,中日关系却呈现令人担忧的局面。在9月7日日本巡逻艇与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后,两国关系骤然紧张。由于日方坚持以国内法处置中国船长,在拘留10天后还有可能诉至法庭并判其徒刑,中方已在四天内四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这在中国外交史上都极为罕见。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更是严厉警告:“日方如继续恣意妄为,必将自食其果。”这样的措辞对中日关系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

  表面上看,这次撞船事件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际上,由于岛屿和领海争端始终是埋在中日关系中的一颗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所以它的发生其实有着必然性。从日本方面来看,它其实早就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了。仅仅在8月份,日本媒体就相继报导说,日本计划和美国于今年12月在西南海域举行首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夺岛”演习;明年3月将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25个离岛实行“国有化”。而9月10日通过的日本《防卫白皮书》则首次提出要在西南诸岛驻军。

  诸如此类的事件都表明,日本在此问题上正在迅速加大军事应对的力度。可以说,在目前缺乏有效的磋商机制的情况下,两国发生海上对峙或冲突,具有相当的必然性。事实上,在9月7日非法扣留中国渔船和船员的第二天,日本又在伊豆诸岛海域扣留了一艘中国台湾渔船,并逮捕了船主和船长。同类事件的接二连三发生,显然不是仅用偶然性所能解释的。

  中美争“势”中日争“地”

  中美与中日关系的新变化,发人深思。这两对关系变化的背后,与其各自不同的特质有关。毫无疑问,中美与中日关系都有冲突性的一面,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二者的性质明显有异。借用围棋上的术语,如果说中美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主要表现为“实地”之争。前者属于“软冲突”,有“虚”的一面;后者属于“硬冲突”,有“实”的特性。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势”之争最终会以顺应历史大势的方式获得解决,而“实地”之争,则考验着双方政府和民众的智慧、勇气与道义水平。

中美“势”之争主要是指两国在全球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经济份额、战略地位等方面的竞争。政治与外交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动摇其在亚太乃至全球的领导地位,稀释其影响力;经济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抢占了太多的美国市场,夺去了美国的就业机会,并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战略方面,美国认为近年来中国军费大幅增长,军事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其军事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尤其是,中国军力的增强可能会打破台海两岸的军事平衡,提高武力解决台海问题的可能性。

  “软冲突”易消“硬冲突”难解

  不难看出,上面所说的“势”之争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期,因而爆发性、对抗性都不突出;二是“势”的此消彼长是历史大势决定的,外部力量或可延缓其进程,但很难扭转乾坤,所以各方的明智之举是顺应历史,乐观其成;三是“势”之争是发展上的竞争,而发展是各国的天然权利,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规则的背景下,即便美国心有不甘,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运用体制外手段打压,况且中国的发展还有有利于美国的一面,甚至在许多美国官员看来也是利大于弊。因此,中美的“势”之争是一种典型的“软冲突”,其解决的前景可以谨慎乐观。事实上,近年来中美关系虽然起起落落,但每一轮循环都是以重入正轨告终,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再说中日的“实地”之争。由于地缘对峙、历史宿怨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其实更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这是因为,如果说中国的崛起只是抢了美国风头的话,那么日本感受到的可能是现实的威胁。这在两国有领海和岛屿争端的背景下,显得非常明显。日本担心,中国的强大将使其在解决领土纷争上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正因为如此,日本对中国海军的一举一动都极为敏感。今年7月,日本防卫省专门发布消息称,发现中国舰队穿越位于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向太平洋驶去。中国海军到环绕自己的太平洋走一走,日本都会专门发布消息,敏感性可见一斑。事实上,近年来日本的防卫重点一直在向“西南方向”倾斜,针对中国的意图已经不加遮掩。

  显然,中日的“实地”之争是典型的“硬冲突”,其特点是爆发性强、对抗性激烈、且回旋余地小。以此次撞船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即迅速升级,双方仍各不相让。中日在此问题上的真正博弈在于,此事关系到相关岛屿和海域的主权,任何一方率先让步,都会给今后处理此事遗留后患。且领土的所有权争议,本来就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在双方政府都面临着巨大民意压力的情况下,回旋余地非常小。在日本宣布拘留中国船长十天并有可能延长后,9月11日中国海监船制止了一艘正在中日争议海域进行探测的日本测量船。而在此前,中国已经派遣了渔船执法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执法。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这片有争议的海域将可能出现中日两国同时执法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进一步的冲突在所难免。

  美日干预台海将呈此消彼长之势

  当然,中美之间也不是没有“硬冲突”,这就是台湾问题。不过,即便是这个问题,在中美与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台湾对于美国来说,主要的意义是牵制中国的一颗棋子,美国自身的重大利益并不倚赖台湾。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干预台海的动力与意志都将下降,中美间的这个“硬冲突”也有望化解。

  而台湾对于日本来说就不一样了,它除了具有牵制中国的意义外,还对日本自身的重大利益具有重要影响。台湾不但处在扼住日本海外运输线的要害位置,而且两岸一旦统一,中日间的东海和钓鱼岛之争,都将呈现极有利于中国的局面。钓鱼岛不仅距离台湾近,而且在地质构造上也与台岛具有一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比美国更担心两岸统一。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上兼有“势”与“实地”之争的两重意义。

  基于如上分析,如果说中美之间的“软冲突”最终会以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方式获得消解的话,那么中日间的“硬冲突”如何解决,不仅要考验双方政府的智慧和勇气,还有赖于各自民众的正义感和道德水平。至少在目前,后者还看不出明确的解决路径。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11月号,总第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