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刀4t: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0:18:16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  

自古以来中医( 世医 )的神秘莫过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阴阳的转变呢?常听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其实药量只是一部分,我说其实中医不传的是药物的阴阳转变规律,为推广我中华国术,提高临床疗效特将天机述于有缘之人。 ­

阴阳转换大法 ­

一.基本概念 ­

1.任何事物阴阳的属性都不是一定的,是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 ­

2.应用在治病中首先要以所治疗的患者为基本参照物,而后立药物的阴阳,而不是以药物本身去立阴阳(很重要哦) ­

3.药物阴阳的确立是以药物的浓度、气与味的厚薄、温度为基本变量展开的。 ­

4.阴阳在药物中的体现是以量变而变的,具体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就是在一个太极中,阴阳平衡时,阴是阳的二倍或者阳是阴的二倍, ­

比如阴是阳体积的二倍,而同时阳又是阴质量的二倍等等...... ­

5.改变物质的量就将改变了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一定范围内) ­

二.举例应用 ­

如一人体温为36.8度,你给他一杯水,如果水低于18.4度就是趋于阴性的水,阴则相下,向里,你喝下去觉得肚子里很凉快,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凉药,为什么是淡味的呢?这是与你身体的酸碱度对比而言的。但如果你喝的是73.6度以上的热水,那水就是趋于阳性的水,阳则上行,趋于表,你喝下去一会就出汗了,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热药。 ­

同样是水同样是一个人,温度变了,药的阴阳属性就变了,其实中医很科学很简单,其实内经中讲的“要”也就是参照点的改变,一样的药在不同人身上药性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医难吗?很难不告诉你这个原则,你光研究药那你研究去吧,这一辈子,未必能精通几味药,人有500变,有8万4千演你就是穷其一生也不能精通多少。 ­

三.阴阳法则 ­

阴阳各自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不可完全混淆套用,应因性而辨,因辨而用 ­

如味之薄者为清阳,清阳出上窍:味之厚者为浊阴,浊阴出下窍 ­

如气之厚者为阳;气之薄者为阴。因有气之薄者为阴,所以有茯苓利水而下行之功。 ­

阴阳转变凡此种种,阴阳不在药性而在人心,人使之阳则阳,人使之阴则阴,至此则药无有阴阳矣,至此可知为何滋阴寒凉一派,与火神一派,用药天差地别而能各自取效,而后辈仿之则不效而多出偏,实未得真传也。今有缘者得之,仔细玩味,可造福一方,扬我国术,振兴我中华,不辱歧黄之旨。 ­

以上仅为代言医药浅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

  博啦在学中医的方剂组成及其变化时,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中医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可以完全相反的作用,个体不同,剂量也会不同。­

        例如:­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不一一例举。­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