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滩岛酒店分布:聚焦水流困局——水危机就在身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18:51
快上小水电 隐含大问题
2011年08月03日 07:49:53 来源: 央视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CCTV2《今日观察》聚焦水流困局系列节目:
快上小水电 隐含大问题
部分地方小水电一哄而上,它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发展水电如何处理水和电的平衡?怎样更好保障生态环境和当地百姓的生活?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张鸿共同评论。
小水电建设紧锣密鼓,原因为哪般?聚焦水流困局。
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家):我们不笼统的反对建水电站,主要反对的是地质构造很活动,地形很复杂,这样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造成很大的灾害的。
孙文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家):在西南、西北地区,它这个山不是一个土包,是峭壁,切的很深的峭壁,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加上那个山的地层岩石不一样,松散的岩石用水一泡哗一下子就下来。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两位年过八旬的老地质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去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的甘肃舟曲正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两位地质学家为此忧心忡忡,对于舟曲到底要不要建设水电站?舟曲县地震台台长聂立民,土地局副局长张小红态度明确,白龙江流域不适合修水电站。
聂立民(舟曲县地震台台长):因为白龙江是个大断裂带,从迭部到舟曲到武都,这是白龙江大断裂带。
记者:这一片都是一个断裂带。
张晓红(舟曲县土地局副局长):地质构造上来说是山体比较破碎,山大沟深,地震滑坡泥石流三大灾害的高发区。
水电站项目的审批立项需要经过严格的环评手续,但是舟曲县这68家水电站环评情况到底怎样,记者后来联系了甘南州环保局,希望能了解流域内水电站的环评情况,不过直到节目播出甘南州环保局没有提供任何数据。因为乱建的水电站争水,国内江河断流的事情屡有发生,南河干流百余公里建16座饮水式电站,导致河流断流鱼鳞灭绝,600公里的白龙江在很多河段,水电站几乎是首尾相接,大部分水坝滴水不漏,大部分河段的白龙江出现断流,河床裸露。
张鸿:私建、乱建水电站的问题严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并不是一个水电专家,但是从直觉上来说,一个县里有68家水电站还是有点多,事实上多了,烂了,就带来了副作用,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比如河道干枯,树木的根部没有水,还有植被的影响,还有就是审批过程。我查了一下新闻,2005年,《经济参考报》报道,汉江有900座小水电站一哄而上,那时候就是有一个投资热潮了。2007年,新华社报道,广西北部私建、乱建水电站的问题严重,当时广西自治区的水利厅公布的四无水电站就有493座。如果我们把一个一个的河流比作国家的毛细血管,我们会发现毛细血管里面已经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血栓。
彭真怀:水电站的无序开发会对下游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白龙江流域实际上是嘉陵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全长是600公里,我实地勘探过,走过这个地方。这里有上千座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大的是20万到30万千万,小的是0.5到0.6万千瓦,更多的,我们所说的小水电站主要是几百千瓦,这些小水电站无序开发以后,带来的后果是河床干枯,岩石裸露,如果一旦发生山洪暴发,将会对下游,对周边的居民生命财产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从2005年开始,甘南地区各县提出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富县的开发思路,招商引资发展小水电。有一个叫做博峪的水电站,环评、安评,林业战略手续均没有办理,但实际上已经开工半年多,水电站负责人并没有为手续的事情苦恼,虽然林业局叫停该项目,招商局已经答应了出面帮忙。
孔宁新(舟曲县博峪水电站负责人):通过我们王局长,只要我们电站一有事情,我们一有事情就过来招商。
在当地招商局王局长的办公室里,唯一张贴的挂图就是这张水电站分布图,从图上来看,整个白龙江流域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水电站所覆盖。王局长告诉我们,目前全县水电招商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王建功(舟曲县招商局局长):像舟曲这么贫困的地区,如果把水资源白白地浪费,不开发,那舟曲是不是会继续贫穷落后?假如这些水电站全部开发起来了,我们这两个多亿,就整个把我们县的经济给带起来了,带活了。
在舟曲县财政局我们得知,在没有水电招商引资之前的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过千万,招商引资六年后,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2700万,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会达到4929万,其中40%来自于水电站营业税。记者了解到,林业资源丰富的甘南地区,曾经也是原始森林覆盖,是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几十年来的砍伐导致林业资源消耗殆尽。财政局长告诉记者,目前治理白龙江沟道的支出是3亿元。
王琴(舟曲县财政局副局长):白龙江主要是中央财政支出。
记者:全部是。
王琴:全部是中央的。
记者: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来自于哪儿?
王琴:生态环境这个主要是中央1.6个亿,然后就是省级财政收入是3000万,县上没有投入,县上本级财政比较困难,这一部分没有投入。
记者:是因为今年发生灾了情没有,还是一直以来就没有?
王琴:就是以前这一部分的投入,本级财政确实困难,主要是靠上面的转移支付和专项,本级财政收入只有4000多万,这根本就保不了这些,所以这部分的投入,还是主要靠的还是中央和省级财政。
记者发现,舟曲的水电开发的税收算地方的,而生态破坏之后的救治和修复费用则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全部买单,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长顾问王浩院士认为,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发展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部部长顾问):这都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屁股指挥脑袋的做法,水电,我国应该积极开发,问题是如何开发?现在的小水电一哄而上,没有审批手续或者审批手续形同虚设,地方为了收这一点税,让很多不合格的小水电大批的上马,增加GDP,这样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发展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彭真怀:在没有资源可以利用的区域 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成为地方政府财源的主要来源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地方政府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执政一方的党政主管,都希望为本地的人民带来福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有些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怎么办?就我在黑龙江流域调研的情况来看,其中的某一个县,它在1998年之前,主要是靠砍伐森林作为地方政府财源的主要来源,占了60%;在1998年以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实施以后,就开始盯上了滚滚而流的江河,所以这个县在白龙江流域经过的流域内建了68个小水电站,把它作为了地方政府开发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据我所知,这个县的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占了全县开工建设项目的80%,因为水电站建设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税收,在建设过程当中可以带来建筑安装费,在建设以后可以带来其他的税收。
张鸿:短期的利益驱动战胜了会长期带给地方的副作用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短期的GDP增长来看,好像是挣钱了,但是这样挣的是未来的钱,是未来子孙的钱,也是全国人民或者全省人民的钱。短期的利益驱动战胜了长期对这个地方带来的副作用,这样头脑一发热,那就大面积的上了。
如何才能让水流继续?在水电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长期以来,水电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但是在美国、德国、挪威等发达国家,这个两难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在美国,水电规划十分注重整个河流的规划,所以有人用水电项链形容美国水电,在美国著名的科罗拉多河流上,有关各州都成立有科罗拉多河流委员会,进行统筹安排,每年发电用水多少,农业灌溉用水多少,科罗拉多河沿线各州分多少水量,都由河流委员会进行管理,由于重视全流域的水电阶梯开发和利用,水电规划把重调节放在重要位置,美国西北地区的哥伦比亚河流上的水电阶梯开发,非常重视在河流的干流及主要支流的上游,修建具有较大调节库仑作用的龙头水库。而在一些流量较少的溪流上,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坝,他们只蓄水不发电,为下游电站服务,一库多用,或者说是一拖多的水电规划模式,就成为了水电优化发展的最佳模式。
德国目前水电开发程度已接近70%,是世界上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国家,但是,水电在国家电力中的比例却较低,只占4%左右,德国的生态和环保意识也限制了水电的开发,许多主要河流规定环保和航运有优先开发权,而水电则没有,无论哪一项大的水电开发项目,只有当采用的新技术使环境专家和投资者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这项目才能成功。
挪威,全国的电力供应99.8%来自于水利,而且主要来自小水电,挪威对于生态水排放,有着严格的规定,同时专门配套了鱼道建设,使得水资源开发多年后,江河水流量能保持在每秒10立方米左右。
彭真怀:加大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力度 不让完整的河流被支解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国际经验可以给我们河流的治理提供哪些借鉴?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我们要在情感上认为人与河流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因为每一条河流代表着一段历史,它是有生命的,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生态,所以挪威人在建设水电站时,他可以为鱼让出一条河道来。法国在建立水电站的时候,可以保留原来的河道,另外开设一条人工运河来建水电站。美国Edwards大坝在服役了162年以后,主动的进行拆除,也是为鱼类提供一种栖息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河流的治理是必须要把整个河流看成是一个全流域的治理,而不能按照行政区划,仅仅是满足某一个省,某一个市,某一个县,乃至某一个乡镇的利益,不能把一条流域,一条河给肢解了。
我们的水利建设必须进行顶层的制度设计,加强所有流域的全流域的管理,所以长江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有黄河水利委员会,那么这些水利委员会必须发挥作用。我们有这些水利委员会,我们有相关的政策法律,要真正的执行这些政策和法律,才能不使我们一条完整的河流被支解。
张鸿:必须改变无序开发的现状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关于国际经验,我们能借鉴一些东西,但是在思路上,其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从“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积极发展水电变成了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的开发水电,所以我们才要求要立项,要环评,要安全评估。现在的问题是:地震局长表示,我们这个地方不适合建水电站;环保局长表示,我们这个地方,不给你证,我不做环评。但我不拿这些证,我照样可以建,这个问题怎么改变?怎么让它停下来?这是现在必须得考虑的。我们今天说,新增的小水电必须得批,才能建。但是现在不批,它照样建,我们怎么办?一条河流,我们不能把它支解了,这会带来圈水收费,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时候,就变成大家都一哄而上地做这种错事。
王浩:最要紧的是要严格基建程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长顾问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首先要严格基建程序,要把整个的建设按基建程序上马,经过流域主管部门的统一的审批,统一环评,这是最要紧的事情。现在有的地方政府不重视这个事,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招商引资这样的小水电,没有经过基建程序,这是非法的。另外,要有比较细致的项目环评和流域规划环评,要有专业、专门、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规划以及防治措施。
周大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应作合理规划统一安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第一,要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很多小水电站建了以后,把大河弄干了,所以小水电站的建设一定要和当地的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利用挂钩;第二,水电站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流域的小水电站,如何盖好,应该进行一些小流域的规划,同时应该和大水电站、大的水利设施的建设,有统一的安排。
张鸿:必须要有制度的保证 才能够进行真正的治理
(《今日观察》评论员)
水不流了,一个一个违规的小水电站就像人身体上得血栓一样,现在影响了肌体健康,甚至可能会引来一场大病。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体检,哪个地方有血栓,就要进行清理,要用很好的药,该炸的也得炸,绝不允许出现新的血栓。那么这就必须得有一个制度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治理。
彭真怀:水电站的治理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前景:今年7月份,中央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60周多来,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
聚焦水流困局——水危机就在身边
最近,由于天降暴雨,包括北京在内的不少大城市都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不过,即便雨水来得如此汹涌,也依然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全国总的缺水为500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在水资源紧张的同时,水污染也在不断加重,在个别地区人们的饮用水安全甚至都受到了威胁。
水危机离我们有多远?水资源管理究竟正在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困难?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水流困局》,首先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水危机。
灵水村变成缺水村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自古以水著称。传说灵水村原来一共有大大小小72眼井,并有“八角龙池有龙逸出”的美丽神话。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灵水村的水井里早已打不到水,传说中的八角龙池也早已长满了青草。
村民:我们村为什么叫灵水村呢?它就是地下水多,它就是地下就能够着水,现在,只有两个井有水。
为了让村民能够有水吃,2004年,灵水村通上了自来水。但是因为灵水村地处半山腰,海拔较高,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水始终是断断续续的。到了夏天,因为下面的村子用水量大了,停水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的中午,记者走访了几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都流不出一滴水。
村民:冬天也没水,夏天更没水。
村民:来点水我就赶紧往里接,大人小人都来接,接完了好几天都不来水。
在灵水村,因为缺水,村民很少像其他村子那样养鸡养鸭。家家户户都必备这样用来盛水的大水缸。
村民:这水省着吃吃一个礼拜,不敢多使。
村民:这脏水也留着,水别浪费了。
被污染的河流
因为没有了水,灵水村成了缺水村,而在五十公里外的城市,居民守着河却依然饱受折磨。这是记者在北京市区拍摄到的画面,赫赫有名的望京社区居住着大约30万人,2011年这里的房价已经飙升到2万一平米左右。然而与这个现代化大型社区及其不符的是,社区边上是一条已经浑浊的散发着恶臭味的河——北小河。
环保志愿者张俊峰:这条河我们看到了,这个色彩,还有味道呢,都是我们生活污水最常见的。
北小河污浊不堪的河水,散发着几乎令人窒息的臭气。
环保志愿者张俊峰:这个黑色的,从河底下冒出来泛着白沫,就是沼气,由于我们的生活污水里面有很多的粪便,还有我们厨房和洗澡里面带的这些物质,最终汇集到生活污水之后,汇集到河道之后,由于水流比较缓慢的作用,使得这些东西就沉到了河底。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北小河水质为Ⅴ4类,是水质的最低标准,属于未达标的污染河流。
环保志愿者张俊峰:原本应该被处理的水,由于处理能力弱的这种状态,就不得以排到河道里面,随着处理的水一同往下排,但是由于处理的水和未处理的水相比越来越少,没有处理的水越来越多,就使得这个河道呈现我们今天所见的这样。
像北小河这样被污染的河流,只是全国众多被污染河流的一个代表。国家环保部2011年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中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地下水质量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在全国4110个监测点中,近6成的地下水水质为较差或极差级。水质变差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制成的中国水污染地图显示,2004年到2010年期间,全国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在逐年增加,我们身边的水污染还在不断地扩大。
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站负责人马军:现在整个全国水污染的形势,依然还是比较严峻的,从国家所发布的各种数据来看,全国的地表水可能有一半左右,都是受到相当严重污染,如果我们在中国东部地区,去走去看的话,要想找到一条比较干净的河流,难度还是挺大的。
不仅仅是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对水资源的破坏更是触目惊心。近几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排放总量有所下降。但是工业污水中所含有的汞 铬 铅等物质,却对环境造成了更加致命的破坏。
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站负责人马军:它可以累积起来甚至于通过生物复积起来,通过生物去复积,如说逐渐地、一级一级地它就可能传导到,通过食物链就可能传导影响到人体健康,大量的污染排放出去以后,实际上通过污水的灌溉,它们流入到土壤,很多土壤也受到了污染,现在全国由此每年粮食,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的量,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万吨。
上海成了水质型缺水城市
污染的河流直接影响着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座落在黄浦江边的上海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境地:水量丰富,但清洁水源严重不足,上海成了一个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
2010年12月1日之前,上海居民饮用水主要依赖两大水源地,一个是黄浦江上游,另一个是长江入海口岸边的陈行水库。但是2011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导致河水流量大减,使上海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夏季严重咸潮侵袭,入侵次数达8次,造成东海海水倒灌,大量咸水进入长江口。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 :东海的咸潮入侵,在一般情况下从9月份开始,次年的4月份,东海咸潮就会影响我们的取水口,(咸潮)频次增加,持续时间也增加,这就对我们的供水安全构成非常重大的威胁。
除了面临咸潮威胁的陈行水库,另一个占上海水供应量约70%的水源地黄浦江上游也同样不容乐观。
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申一尘:黄浦江的主体河道,这个河道承担了航运、疏水这个方面的功能,那么最大的风险就可能会产生一种移动风险,就是船的污染风险,或者是排放风险。
两个水源地都面临污染的威胁,寻找和启用新的水源地势在必行。从2011年1月开始,上海金海等9家水厂的水源开始逐步切换为新建成的青草沙水库,这标志着上海的原水供应已经由黄浦江上游原水为主转变为以长江原水为主,改变了上海居民饮用水大量依赖黄浦江的局面。
和上海一样,在多重污染和缺水的夹击下,许多历史上滋养了数十、数百代人的城市水源地纷纷被抛弃:西安抛弃了重度污染的渭河,转向李家河水库;合肥抛弃了劣五类水的巢湖,转向大房郢水库。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文君: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是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类,根据国家环保部每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能够达到3类的江河大概不到一半,大概40%左右,湖泊甚至更低,30%到40%之间,总的来讲,我们饮用水目前来讲水质不是很乐观。
地面硬化阻隔了天然的雨水补给
美丽的城市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我们为城市铺上了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我们给城市的河道铺上了塑料。但是我们却没有想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宝贵的水资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我们看高楼,马路路面都是硬的,广场以至连便道,连这河边的路都铺着砖,水能够渗下去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我们再来看这边这条河,过去说河水是可以渗下去的,有很多水生的植物动物,有鱼有青蛙都生活在这里,现在我们看由于硬化之后,边上都是水泥的堤岸,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底子也都是被硬化的,要么是水泥的,要么是铺了塑料膜的,所以水是无法渗透下去的。
就这样,我们人为地被切断了水自然流入地下的去路。当暴雨来临,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变得不堪一击。
2011年6月18日,一场强降雨让武汉成为“东方威尼斯”,武汉三镇多个地段积水并引发严重交通拥堵。武汉的市民即使乘坐公交车出行,也只能站在车内座位上。
6月23日傍晚时分,十年来最大一场雨“空袭”北京城:地铁站变成了“水帘洞”,立交桥桥下变成了“游泳池”,一些路段因为积水太深而断路。
7月4日,一场暴雨让成都也陷入瘫痪状态。部分河段河水一个多小时就上涨了近30厘米,江边步道被上涨的河水吞噬。成都大部分地区被泡在水面以下,情况堪比武汉与北京。
7月18日,南京主城区出现了近十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这场暴雨几乎让南京全城淹水,许多路面积被淹,交通瘫痪。
强降雨之后的城市内涝不仅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滞后;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些宝贵的降水大部分被以污水的形式直接排掉而无法加以利用。以南京的7月18日的暴雨为例,据当地媒体计算,当天南京各泵站大约排出了600多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排掉了一个多玄武湖的雨水。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通过地下水管道,排下去就成了污水,我们是无法分开排的,进去就是脏水,就进了污水管道,而过去如果它落在土面上,它通过渗漏的话,它是可以自然净化的,我们现在城市把这个过程阻断了。
高尔夫球场一个接一个
没水吃的人眼巴巴地、一天天地盼着老天爷能下雨,有水的时候我们又显得那样地束手无策。作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三分之一的缺水大国,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河流的断流、消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潮白河是京东第一大河,海河的5大支流之一。据记载,潮白河河面宽度平均500米,最宽水面达800米,河道平均水深2.5米。然而记者在潮白河河首看到的确实,在仅仅流了不到2公里之后,几十米宽的河道就已经干涸,长满了青草。
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河流,也是北京的母亲河。仅仅几十年间,永定河20余亿水量消耗殆尽,永定河河道里,建起了一个个高尔夫球场。
环保志愿者张俊峰:从这个高尔夫球场顺着永定河一直排下去,一直排到永定河出北京的地方,也就是河北廊坊一带,高尔夫球场总共有九个,这九个高尔夫球场是一个挨着一个建的。
在北京东三环附近,方圆不足四公里地方开了3家水上乐园,两个多月的时间消耗掉近10万吨宝贵的水;这是网友偶然在路边拍摄到的一幕,雨下得正大,市政园林依然洒水如故。还有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里建造的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以及豪华洗浴中心、温泉度假村、洗车场,。不敢让人相信,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不足全国十分之一、极度缺水干渴的城市。而这一幕幕令人心痛的场景,依然在每天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