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泽梓的作品在线观看:和谐的学问:发展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5:35:37
作者:张国庆
来源:学说连线
来源日期:2006-1-23
本站发布时间:2006-1-25 10:40:45
阅读量:824次

[摘  要]本文首先从人学角度分析了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发出了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有可能导致人类生理机能和社会结构发生退化的警告。然后提出了发展学的学科构架和发展学的核心理论——和谐发展: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关键词]发展学,和谐发展,生态健康,民心物体
[中图分类号]  N0,X1,C0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全球《21世纪议程》中指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大多数发展活动通常会影响环境,从而会引起或加剧健康问题。与此同时,如果缺少发展,也会对许多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显然,这是当今社会最主流的观点。
然而,笔者认为,这里的“发展”活动,只不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而且还不一定是健康的,也就是说,这类活动,不一定与人类社会本身相和谐,不一定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一定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相和谐。
将不和谐的人类社会活动行为纳入发展行为,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将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乃至导入歧途。
人类社会的发展活动,与环境的和谐,与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幸福,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这是一些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什么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仍然将她们对立起来,或者认为是“对立/统一”的?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仍然将我们人类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是个人的价值观作为“尺子”,去“衡量”大自然,去衡量人类社会的全体。这就好比仅仅用体积、质量、公转自转参数去描述地球一样,仅仅用GDP去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一样[1~8]。
2. 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
人类现在面临诸多问题,现在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笔者不再赘述。笔者在此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两个危机”(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
2.1 人类的弱点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显性问题是“两个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然而,更严重的问题,也就是“两个危机”产生的根源,乃是我们人类自己存在着缺点,我们却不去正视它,反而回避它,甚至于还张扬它。这个缺点,就是日益恶性膨胀的“自利”行为和“好战”心态。
“自利”和“好战”并非不好,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这个缺点,可以增强公正公平有序竞争,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任其恶性膨胀,就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
在远古时候,大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自利”和“好战”的行为(氏族间的战争则是二者的表现),在氏族内部团结合作。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自利”和“好战”行为急剧恶性膨胀,蓄奴杀奴和奴隶交易便是家常便饭。进入近现代社会,人类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逐渐约束自己的张狂行为,却拿起了屠刀,砍向了养育着我们人类自己的大自然,砍向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胞!
从这个角度上看,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我们人类自己认识自己缺点、约束自己缺点的历史。在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的缺点表现不完全一致,在今后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我们人类也许还有其它缺点凸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及时发现它,正视它,正确引导利用它。
当然,就目前而言,人类的缺点远不止这些,只不过“自利”和“好战”是我们的主要缺点。对于其它缺点,笔者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还有“自负”、“健忘”、“简单化”等等。
关于人类自身的缺点,许多哲学家和文学家都作了很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尤其是对“自利”和“好战”研究最深,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只对其它几个主要弱点进行简单分析。
(1)自负:表现为盲目自信,经验主义,顽固不化等等。
(2)健忘:指的是集体对历史的健忘。
(3)简单化:喜欢把问题简单化,用自己个人的“尺子”去“量”世界。“机械论”、“一元论”、“二元论”等等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在研究时,可以把研究对象抽象化、模型化,以便于突出其中我们感兴趣的研究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切不可这样做,因为,这样的教训,大大小小,太多太多了。
(4)两极化:极左或极右。中国古人的“中庸”理论就很好。但是,我们总喜欢把世界二元化,一分为二,要么“站”在“左边”,要么“站”在“右边”,犯了许多本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
(5)迷信:对某一人物或理论盲目信仰和崇拜,表现为鬼神巫术久盛不衰、盲从、追星、个人崇拜等等。而现代集体对“科学”、“民主”、“法治”的迷信,已经使我们集体丧失了人类最大的优点“道德”和“爱心”!
(6)惰性:表现为居安不思危,突出表现为好逸恶劳、隐藏社会矛盾、粉饰太平等等。
(7)嫉妒:总是与排他联系在一起。本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我们不能“排他”,而应该吸收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千万不能以自己的缺点当成优点,来排斥批判他人优点。极端民族主义、人种论、极端宗教主义、一元论(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等等都是,这种集体的嫉妒主义,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自身的利益,阻碍的人了社会的发展。
(8)自利:适度的自利是需要的,但是,过度的自利,确实危害极大的。
(9)好战:适度的“好战”表现为健康的“进取”,是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但是,过度的好战,将会造成恶性竞争,甚至爆发战争,毁灭了无数无辜生命和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
当然,我们还有许多优点,比如爱心、善良、好奇探究等等,也正是我们人类能够用自己的优点去同缺点进行“斗争”,才使得我们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也正是我们人类有时向自己的缺点妥协,并不断找借口为之“开脱”,才使得我们人类社会时时面临危机。
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我们就要彻底摆脱这些动物原始性的弱点,痛改这些历史残渣烙印在人类(个人的和集体的、民族的)心理上的缺点,走个人、社会、自然共同繁荣幸福之路。
改正我们的缺点,就是要对我们人性的劣质的一面进行改造。在进行人性改造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吸收别人(其他文化、民族的)优点,但是千万不能再搞种族歧视主义,不能走“人种改造”的灭绝人性的道路。
2.2 人类的健康
生态健康问题,现在是个热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较系统的定义有:
蒋正华先生定义:“生态健康是指居民的衣食住行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的健康程度,包括居民的生理上和心理生态健康,产业系统和城市系统代谢过程的健康;景区、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理念、伦理和文化的健康[9]。”
王如松先生的定义为:“生态健康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包括衣、食、住、行、玩、劳作、交流等)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土、气、生、矿和流域、区域、景观等)的健康[10]”。
其他的学者,国内的如吴刚(1999)、曾德慧(1999)、袁兴中(2000)、安树青(2001)、刘建军(2002)、罗跃初(2003)、牛海山(2005)等,国外的有Callicot(1992)、Rapport(1995)、Costanza(1992)、Lackey(2001)、USDA Forest Service (2001)等,都站在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定义或理解。
其实,如果没有人为破坏,或者没有不可抗拒的、超过了生态系统缓冲能力的环境因素变化(气候变暖、变冷、流星撞击、强烈地震、大洪水、严重干旱、大海啸等等,导致生物因子发生突然大量增生或灭绝),生态系统可以说是永葆健康和青春的,不存在不健康问题。正是由于人类欲望恶性膨胀,恣意掠夺大自然,享受自己“战胜”自然的“成果”,才导致生态系统发生“病变”。
现在,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了“两个危机”的严重性,但是,大家认识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污染致病、工作生活压力导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等等)。然而,还有更多的,深层次的东西,大家已经“熟视无睹”,在蚕食着我们人类自己:
2.2.1身体健康问题
(1)已经证实,塑料、化学稀释剂、清洁剂、杀虫剂等含有环境激素类污染物,通过饮食、空气、皮肤接触很容易进入人体,引起男性生育能力下降或丧失、女性青春期提前、胎儿发育不正常和患精神病等。
然而,更严重的是,环境污染、大量未经验证的合成材料和改性材料(例如木材改性)的使用、含有危险性物质的矿石产品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环境、转基因食物、快餐、食品添加剂、过多的动物性食品的推广、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食品污染和食品质量降低,将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有可能使人类退化,直至灭亡!因为,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通过千百万年进化而来,已经适应了自然环境。现在,这么多的人造产品和人造环境一下子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变化是恶性的。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变化将会影响人类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2)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奢侈和炫耀富有的生活习惯、“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低诚信度的生活或工作交流、纵欲等等),将会引起生态灾难和社会危机,甚至会引起社会结构的退化!
这不是危言耸听。仅就“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来说,这种工作模式不但影响工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健康(剥夺了交流和学习发展的机会),殃及下几代。处在这个阶层的人,很难获得发展的机会;然而,对于企业主来说,他的霸主地位,一般是不会动摇的。长此以往,人类的社会结构就会发生恶性变化,向蚂蚁或蜂类式的社会退化,那时还有何平等可言?!
对于不良生活习惯,笔者曾在2001年发出奢侈等不良生活习惯将会导致生态灾难的警告,2003年的SARS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3,4]。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毒、不良性行为等也严重影响了人了的身体健康,导致人体机能退化。
2.2.2 心理健康问题
工作、生活与环境的压力,使许多人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或者使少数人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除此之外,我们的过度鼓励式教育和工作环境,使人的心理抗逆能力大大下降(但也反对“棍棒”式教育和威权独裁式工作环境)。教育,既要鼓励,又要创造逆境锻炼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力上杰出、心理上“强壮”的人才。
与此同时,我们要给予下一代更多的“爱”教育。现在,我们都是施给孩子以爱,没有让孩子施展付出爱的机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根本不知道“何谓真爱”、“何谓伟大的爱”。在他们碰得鼻青脸肿之后,才略懂“爱”的含义,还有的甚至于在堕落犯罪毁灭之后,还未望见“爱”踪影!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些?!
在传统的东方家庭里,在给孩子施爱时(尤其是隔代),更多的是给孩子以物欲享受,好像只有给孩子这种享受,才能代表自己的“爱”。其实,伟大的爱,是给人指路,是授人以方法。给人以物欲的享受叫做“溺爱”,是害人!这种施以物欲的爱,不但毁了孩子,还给目前的“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享乐主义”等颓废的社会发展观、价值观以推波助澜,殃及下一代。
2.2.3身体素质的下降
(1)由于过度依赖于各种工具,使人的各种体能大大下降,将会大大降低人在逆境中生存能力;
(2)商业化的体育运动摧残了专业运动员的身体;
(3)底层社会的劳工被沉重的劳动、贫困的生活条件、恶劣的生活工作环境摧垮了他们的身体;
(4)中上阶层人士却缺少运动,体能不断退化。
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人类整体身体素质下降,并遗传给下一代,使人类身体不断退化,经受不住自然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人类在突然的天灾面前,遭受灭顶之灾,乃至人类全部灭绝!
2.3隐性危机
在目前,有些危机大家却习以为常,甚至于还有立法支持,这就更加令人担忧。
(1)知识私有化。知识产权制度,将知识私有化推向了巅峰。知识私有化,加上资源私有化,导致两极分化日益加剧。除此之外,还造成学术贵族化,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
例如,当今的信息技术,由于微软和英特尔等的技术垄断,导致我们的信息技术近十年来裹足不前。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我们的所有信息设备,完全可以独立使用,而不必依赖于各种操作系统;各设备间信息交流,完全可以使用标准接口进行“即插即用”连接,而不需要任何驱动程序;就是计算机本身,操作系统和一般常用软件完全可以“镶嵌”在机器硬件上,计算机使用时完全不必进行各种程序的“安装”,日常操作时可以实现完全的“傻瓜化”,像使用电视机一样方便;如果这样,目前困扰计算机界的恶魔——计算机病毒,也将无藏身之处,或者顶多成为朋友间空闲时开个玩笑的小工具。
如果没有技术垄断,我们的打印机耗材价格将会很低,打印机可以任意灌装墨水或墨粉,而不必仅仅是因为没有墨粉(墨水)就连墨鼓(墨盒)一起更换,既浪费了金钱和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如果没有技术垄断,我们的手机电池可以任意更换;如果没有知识私有化,我们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廉价书籍,接受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造就划时代的人才;如果没有知识私有化,业余科技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科技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可以比国家(或企业)研究机构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成果[11]。
(2)医疗“机械”化。现代的医疗技术是以“人体机械论”为基础的,“拆换零件”式的修修补补医疗技术普及,不但治疗方式极不人道,而且昂贵的治疗费用会使患者家庭陷入贫困的边缘乃至崩溃,最终将会造就“贵人‘的’天下”的局面。
人体绝对不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机械(自然界也不是),各国的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学)足以证明这一点。在医学发展上,如果再坚持这种机械论的观点(甚至于将传统医学简单地西化),轻视人体的整体机能,不但使医疗费用日益昂贵,还会破坏人体本身的整体机能和自我调节修复能力,并将把医学研究引向绝境。
(3)学校贵族化。高昂的教育收费,使实现“教育普及”与提高国民素质成为空话。同时更进一步增加了平民的就业难度,还有可能使刚刚摆脱贫困的普通平民家庭,重新陷入贫困境地,造成“教育致贫”[12]。
(4)资源权力化。由于权力因素和金钱因素存在,拥有权力者极力为自己捞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生产性资源,拥有较多金钱者,则通过“购买”方式来获取这些资源,使就业权力化、生产性资源权力化、自然资源私有化、公共产品私有化(或权力化),然后冠以“公平竞争”的幌子,使普通民众处在极低的起跑线上,普通民众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这些本来应该也有一份的资源,无法同“贵族们”竞争,一时很难摆脱困境。
(5)人类行为经济化。现在,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经济化,包括我们的伦理道德和思想感情,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一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化为(简单化)生产与产出、需求与供给、消费与投资、货币与金融等简单的过程,这突出表现在迷信GDP、“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股市等虚拟经济市场繁荣、通过金融手段调控经济发展、通过经济手段调控社会发展、过度重视第三产业轻视一二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市场化、人类所有行为商品化(我们的道德行为、伦理行为、文化行为等,甚至于“爱”)等等,甚至于一些霸权国家,为了夺取他国资源,假借“人权”、“反恐”等幌子,公然侵略他国,为他国寻找政治傀儡或经济傀儡,使战争经济化更加表面化。
将科学研究市场化,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投资没有收益的“纯科学”研究,研究人员又都转向有收益的领域,甚至于“‘官’做得越大出文章越多,甚至‘创新’出每周一篇SCI论文或更高的记录”,“国家科学研究资源的分配”出现“‘小钱大审,大钱乱花’的局面”[13,14,15]。
二是教育市场化,造成教育高收费,形成了学校贵族化。
三是文化商品化,造成媚俗、低级的垃圾文化充斥当今世界的。这些垃圾文化,严重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使大众整体素质下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各种畸形文化堂而皇之地冠上“食文化”、“茶文化”、“旅游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消费文化”、“企业文化”、“电子文化”、“网络文化”的帽子,严重地败坏了文化形象,在制造精神污染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资源;体育界频频暴露“黑幕”,演艺界时有丑闻披露;工商界不时陷入“假帐”等信用危机;政界则屡屡发生“某某门”和“蛀虫”落马事件;极端宗教组织和黑社会组织泛滥……。而也正是这些腐朽没落的垃圾文化,“创造”了文化事业的虚假繁荣,误导大众,诱导人们形成过度消费、过度消耗资源、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和以个人为中心、缺少基本道德观念(尤其是社会公德)的、自私的、奢侈的生活观、人生观,甚至于产生消极颓废的世界观。当今经济的发达,除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来获取的外,同时也牺牲了文化,也可以说,是以牺牲生态、文化和健康来获得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笔者认为,现在应该是到了对当今文化现象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历史地看,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将会影响几代人。
当然,还不止这些。然而,人类这种“泛经济化”行为十分危险,它扭曲了人类正常的发展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加剧日益严重的“两个危机”,把人类引向自我毁灭的歧途。
(6)设备大型化。现在,各种设备越做越大,大楼越建越高。然而,这些非必需的大型设备建成后,并未达到当初的设计效果,而且维护费用非常高,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人们在热衷于各种设备大型化以显示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前不久发生的“9.11”与2005年“12.11”伦敦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引起的巨大灾难?!
(7)城市化。人们总是热衷于城市化,尤其是城市的大型化,便于发展福利事业和公共事业。可是,在城市化的同时,高消耗、高污染、拥挤的交通、狭窄肮脏的街道、鸽子笼似的贫民窟、高失业、高犯罪等成了挥之不去恶魔,紧紧纠缠着我们的城市。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化进程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乡村未必不好。象欧洲有些城市,其规模就不是很大,与其他地区的乡村规模相比,倒很相似。我们为什么不开展乡村现代化建设,将人口分散开来,减少环境、交通、社会、能源压力?现代化≠城市化,城市化≠大规模人群集居∨高楼大厦∨一平二直大广场∨工业化∨……,现代化关键是文化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我们对此应该重新认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16,17]。
3. 发展学刍论
发展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共同和谐繁荣的规律与方法的科学。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规律肯定有所差异,发展学在研究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研究这种差异,探索实现人类“幸福”的途径;发展学在开展研究时,既要进行宏观综合研究,还要开展微观细化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发展学本身就是研究“发展”的科学,因此,发展学的理论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不断追求进步,及时批判修正错误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旧理论;发展学是探索追求人类幸福途径的科学,因此,发展学坚决反对一切反人类、反科学、反发展的行为[1]。
发展学就是要用悲观者的眼光去找人类的缺点,找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些缺点和问题;然后,用乐观者的眼光,发扬我们人类的优点,寻找改正缺点的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谋取人类的幸福。
3.1发展学史
在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影响到如今;古代希腊人则赋予自然界以“灵魂”,天空的星体运行与人世变迁,都受同一“灵魂”支配。古人虽然对自然界顶礼膜拜,但也认识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人中只有融入其中,才能共存受益。
在这时期,人类虽然受制于自然,但自然界对人类的回报大大多于对人类的损害。这是狩猎社会和简单农耕社会阶段,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很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被自己一时战胜自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人们同上帝决裂,却迷信上了科学,唯科学主义泛滥,“人类中心主义”和狭隘的“人本主义”统治了世界, “知识就是力量”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歪曲成了科学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利器,人就是自然万物的主宰。然而,好景不长,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我们对生我养我的自然界这个伟大母亲如此无情,自然界这个慈祥的母亲面对我们这群逆子,也只好痛下决心,教训一下我们,好让我们清醒,免受人类绝种的灭顶之灾。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在这一时期,虽然人类品尝到了自己种下的“狂妄”苦果,于是,各种发展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典的经典社会发展论中的结构主义、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法兰克福学派等,发展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学派、依附论学派、世界体系论学派等,协调发展理论,以人的永续需要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但是由于地区利益与民族矛盾冲突等原因,仅仅从环境生态手段和政治磋商手段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至此,人们认识到了,“发展”,不仅仅是人类自己本身的发展,更不是经济发展,而是人类与自然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表1   和谐发展与其它发展(经济)对照表
比较项目
和   谐   发   展
可持续发展
自由经济
自然经济
背    景
社会危机,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
贸易壁垒
社会形态
和谐经济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基本关系
社会关系,生态关系
生态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人与社会
和谐融入,团结协作
不涉及
互相竞争
互为对立
独立
人与自然
和谐共荣
基本协调
掠夺自然
依赖
基本理论
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
信息科学等
生态科学、
系统科学等
经济科学
不完善
技术工具
生态技术、数学、信息技术、
系统技术、社会学技术等
生态技术、
系统技术
经济手段
一般生产技术
社会危机
与生态危机
解决
只解决生态危机
加剧
不能
本表引自参考文献[1]~[3]
3.2发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发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研究我们人类内部如何共同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荣。也就是说,发展学是研究我们人类的行为,如何与大自然合拍,人与人之间如何团结合作,探索人类幸福之道的科学。
发展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它的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在不同的时期,肯定有所不同。在目前,发展学应该重点研究“两个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研究产生“两个危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角度,对我们目前的所有行为进行更深层次反思,用“悲观”的眼光去研究“两个危机”,用乐观的态度探索解决“两个危机”的根本办法。
3.3发展学的科学基础
要研究我们人类自己,就要运用我们人类已有的所有知识,就是这样,我们也难免走弯路。换句话说,发展学研究,可以将问题模型化,进行研究,但是,在应用时,不能简单套用。因为,我们的人类、我们的自然界,远比我们建立的研究模型复杂得多。
3.3.1人学基础
有人将人类本性划分为善恶两种,由此也就产生了两种绝对不同的学说:性善论与性恶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有三种原恶:任性、懒惰、嫉妒,由此就会遇到三种原罪:暴力、诈骗、谎言,这三种原罪的外表社会性原包装就是权力、金钱、名望。性善论则认为,人具有三种原善(或者性恶论认为,人后天具有三种原精神追求):信仰、求知、仁爱[18,19,20]。
笔者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人后天表现出来的善恶,是受环境影响的,是后天获得的。有人反驳说,“自利”,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是“恶”。然而,笔者认为,“自利”并非不好,但须有个度。如果自利行为以个人为中心,那就是“恶”。如果是为了集体乃至全人类的永久利益,那么,你能说这种自利也是“恶”吗?当然,人学内容不会这么肤浅,还有更多的丰富内容,笔者在此不敢班门弄斧。
人不但在生理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也可以称之为复杂的巨系统),在精神上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人类社会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因此,发展学,就是要利用目前先进的人学研究成果,从宏观上研究我们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巨系统,探索人类善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扬善抑恶,促进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3.3.2经济学基础
人类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不只是生产与产出、需求与供给、消费与投资、货币与金融等过程,还有许多复杂的行为。人类的泛经济行为错在自己的观念,经济学没有错。目前,经济学十分成熟,拥有十分先进的经济分析技术,发展学应该吸收这些先进的分析手段,为研究分析人类的活动服务。
3.3.3政治学基础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当然也是“政治动物”),发展学研究人类的活动,当然得使用社会学方法进行分析,尤其是政治学手段。在对人类活动进行政治学分析时,应该抛弃门户派别偏见,使用不同理论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分析,再在其中遴选正确或合理的结果。
3.3.3生态学基础
目前,生态学也非常成熟,发展学甚至于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一些概念和研究方法,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活动展开研究分析。
3.3.4数学基础
数学,是发展学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其中,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数学、模糊数学、图论等分析手段,来分析人类活动中的物质流、信息流等等,进行流技术分析,为人类活动探求合理方案提供依据。
3.3.5其他学科基础
开展发展学研究,当然还需要借助伦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信息学、系统学等学科手段和理论,甚至于还要借助物理学中的巧妙构思、基本原理或理论。
3.4.发展学研究方法
3.4.1发展学研究的自然科学方法
在这方面,自然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遗憾的是,我们应用得太少。
对于发展学,我们就是要积极运用最先进的科学理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进程,积极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其发展过程和预测发展方向,为科学决策服务。
表2 发展学研究方法简表
项    目
内                  容
背    景
社会危机,生态危机
理论基础
生态学、社会学、系统学、数学、信息学等
理论核心
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工作原理
和谐发展
对    象
社会——生态系统
目    标
和谐共荣
技术手段
生态技术、社会学技术、系统技术、信息技术等
再生循环
通过生态链、产业循环
产品生产
按需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快乐生产
生活方式
清洁生活,勤俭生活
文化多样性
多种文化并存,相互交融繁荣
生物多样性
复杂,和谐
价    值
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人幸福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和谐
本表引自参考文献[3]~[8]
3.4.2发展学研究的社会科学方法
在社会科学方面,关于人类的发展,学说林立,但是,这些学说大多数是割裂人类社会发展诸因子之间的联系,过度简化其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不同的学说对同一因子、同一现象、同一过程的解释和预测大相径庭,与自然科学绝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探索新的理论,开辟新的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
西方哲学注重学科分割和细化研究,中国哲学则注重整体思考和把握总体变化进程,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博采二者之长,将二者结合起来。
哲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进行科学地“思想”的科学,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研究人们世界观的科学,就是研究其他科学之间的共同的、具有普遍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提取其他科学最主要精华,再在其中提炼带有世界最普遍规律的“晶华”。
在研究世界时,我们要以正确的观点去认识科学和技术,同时不迷信科学技术,积极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去认识世界,这个世界包括自然世界、我们人类自己本身的社会、思维和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人为割裂它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去全方位地认识技术,不迷信技术,不滥用技术,不公开使用尚不成熟的技术,加强对人类和自然界有害技术的管理。作为科学的各学科而言,既要分割细化研究,也要综合研究,在研究中要及时相互吸收相互批判,博采众家之长。
在开展发展科学研究时,尤其是在应用发展科学上,要积极、及时、综合、有机地运用最新的所有科学成果,对各种有关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全方位论证,切忌为了论证顺利通过而只撮合几个正面意见的论证,扼杀反面论证意见,进行这样的片面的伪论证。
(2)经济学方法
现代的经济学,重点都放在“货币”上,都是将经济过程简化为货币问题。然而,我们人类的经济行为,还有许多与经济行为直接相关的情感、道德、法律、民主、权力等社会行为,它们是不能货币化的。遗憾的是,在经济市场化的同时,我们有时也将它们货币化了,造成一些本来可以不会产生的恶果。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方法上寻找经济学新的突破口。笔者认为,这个新的突破口就是打破约束经济学发展的“货币化”旧框框,在数字化经济行为时,除了用“货币”来数字化外,还要引入资源、环境、社会秩序等数字化因子,这样,就可以全面正确地反映人类的经济行为,深入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行政学方法
总结目前的行政学成果,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矛盾的事实存在:一般而言,简洁比较集权的政府行政效率较高,但是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容易滋生腐败;反之,弱化权利,权力分散的政府则比较廉洁,但是行政效率低下。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纠缠于政府是“划船”,还是“掌舵”,关键是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加强监督,及时改革。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合理分配政治资源,确保公民有均等的机会享有科技、教育、就业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公平有序竞争,及时消除产生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根源。
完善强化民主监督体系,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国的行政模式和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及时果断地改革阻碍发展的行政模式、行政机构和政治体制,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发展模式。
(4)法律与道德
现在,我们都在强调法律的作用,却弱化了道德的作用。从目前状况来看,尤其是国际法律,在强权国家手里,简直成了他们侵略他国的有力武器。
法律是针对“小人”制定的,君子需要道德自省。如果只强调法律的外在形式,而忽视道德的内在要求,失去诚、敬、信,法律只会成为禁锢人们灵魂的枷锁,唯有强制性,没有自觉性们没有积极性。法律只有在道德君子手里,才能发挥法律的作用。因此,行政公务人员,尤其是行政长官,在道德上,必须是个君子,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行使他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否则,道德“小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钻行政模式和政治体制的空子,法律和权力就成了他们玩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和欺压弱势群体的“有理”武器。
对于这一点,早在几千年的孔子就有很精彩的论证,尤其是他那高尚的人格品质,在逆境中坚定不移地践行和传播自己的理论学说,这一点,对今人来说,尤为重要。孔子在当时就认识到,由于世俗原因,“贤者未必得福禄,有福禄者未必贤”,并指出,“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何乐”等等[21,22]。这些理论,对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福禄的功利性,现代社会,应该通过一定的机制,让恶者永不得福禄,以惩戒当代社会,警示后人。也就是说,我们在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的同时,更要注重“德治”:一方面,要加强全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选拔道德君子担任行政官员,让他们做到“内圣外王”,“正齐治平”。
(5)文化
实际上,文化行为,是一种公众行为,文化成果也是一种公共成果。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都是作者在吸收大众文化营养和历史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目前的“版权”、“专利”等做法,其实质都是将文化成果私有化、货币化,严重地阻碍了文化的有效传播,刺激了垃圾文化的泛滥,以及象将艾滋病治疗药物、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事关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知识产品进行专利封锁这样的反人类行为,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为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被少数“贵族”私有化,反对学阀作风,让广大普通民众都来接受这些优秀文化的“洗礼”,提高全民的素质,我们应该在保证社会安全和保护作者必要的劳动的前提下,取消版权和专利封锁。
3.4.3诸因子之间的联系
哲学方法是指导和谐发展的思想,是前提;道德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完善的法律体系、清明的政治行政和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是实现和谐发展的手段。
4. 发展学的核心理论:和谐发展[1~8]
4.1“民心物体”
在个人自由主义日盛的今天,有些人可以为了自己个人私利,背叛兄弟朋友,反目成仇,何况素不相识的普通民众和他们自己认为与己关系不大的自然万物?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民胞物与”修改为“民心物体”,只有将广大民众都当成自己心脏一样,将自然万物当作自己身体一样,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才能和谐地与自然相处。
4.2和谐
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中的构成“美”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协调得当。例如,“音乐的和谐美”,“这张画的颜色搭配的很和谐”。“发展”,是一门科学,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搞好发展,对于涉及发展的诸要素就要象艺术作品构成“美”的各要素一样,要搭配得当,各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因此,在选择修饰“发展”的形容词时选中了“和谐”这个词,也就是说,“和谐发展”,是人类在追求幸福道路上总结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科学美”的艺术结晶。
4.3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就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因此,和谐发展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也就是说,和谐发展的最低目标是生态健康,最高目标是自然界和人类共同繁荣,而不仅仅是健康。
4.3.1  资源共享
合理分配政治资源,完善民主监督体系,确保公民有均等的机会享有科技、教育、就业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公平有序竞争,及时消除产生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根源。
4.3.2 适时协同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发展方案,并随时间推移,与时俱进,及时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激活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的活力,形成全民共同发展的合力,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3.3  按需生产
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双面双向需求,因地制宜,适时协同,准确运用分形、系统技术、运筹学、模糊数学、复杂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物质流、信息流、能源流、资金流等资源流图分析,求出较为合理的资源流图,在整体最优的前提下进行局部优化,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培育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发展高效适用的生态技术,诱导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建设富裕健康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产业,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社会体系,并据此构建和平共进的国际秩序、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团结稳定奋进的社会环境。
4.3.4 和谐共荣
合理分配资源,实行公平竞争,大力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实现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与自然共同繁荣。在社会方面,达到“人人有职,各尽其责,互敬互爱,个个幸福”的目标;在生态方面,达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目标。亦即: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人幸福。
这只是一种理想,相当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或者中国古人“小康”之上的“大同”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大家从不同方向,朝着共同目标,运用科学的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
4.4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既然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的中心,我们的所有行为就应该对大自然负责,也就是对我们人类自己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就我们人类的行为而言,主要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生产活动是针对我们人类的生产行为而言,包括矿石资源开采加工、宇宙资源开发、水和大气资源开发、建筑活动、野生生物资源采集及加工和各种种植养殖活动及其加工活动,以及这些产品的运输活动等。生活活动是针对我们人类的消费行为而言,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婚姻等。我们的这些活动,既要有利于我们自己,又要有利于人类本身的发展,不能侵害他人、后代的利益和大自然。也就是说,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里的人,当然包括大自然。这可以总结为如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按需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快乐生产、清洁生活、勤俭生活。
按需生产:根据人类的合理需求,科学安排生产,消除恶性竞争,消除产品积压,尽量减少奢侈品生产。
清洁生产:从产品创意、设计开始,一直带产品的报废,都要将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考虑进去。也就是说,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生产、设备生产以及产品本身生产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产品消费结束后,报废的产品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回收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与此同时,在上述所有环节中,尽量使用其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三废”)。
节约生产:从产品设计,到消费结束,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取较多的产品。同时,产品的寿命尽可能地长,包装等非产品物质尽可能地少。
快乐生产:或者叫舒适生产。所有的生产活动(包括各种管理活动)过程中,没有危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存在。也就是说,生产环境舒适,人不是机器的奴隶;工作环境宽松,有竞争,但没有斗争;取消“三班倒”的非人道的(反人类的)生产方式,按照人的生物钟活动规律,设计生产工艺和流程。
快乐生产的实质就是人在生产活动中,要感到舒适,不要使人感到劳累或心力憔悴。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被工作所累,许多人都被工作拖累成亚健康状态,甚至还有许多英才因此而英年早逝!
清洁生活:在物质上,除了搞好自己和周边的小环境(家庭、单位等)清洁卫生外,还要尽可能地少产生垃圾;在精神上,除了自己不生产有害的垃圾精神产品外,也不接受、传播那些精神垃圾。
勤俭生活: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地节约所有资源。具体地说,就是要我们珍惜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负起应负的责任。珍惜身边所有一切,我们的食物,是无数生物献出自己的生命供我们口腹,我们的用具,同样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她们。
5. 结束语
“和谐”与“幸福”,是人类社会永久的追求目标,许多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乃至神学家等先辈们,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的还为此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是他们孕育了“发展学”与“和谐发展”理论。“发展学”与“和谐发展”理论在“科学、民主、法治”时代正式诞生,乃是“两个危机”凸现催生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瓜熟蒂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克服我们的缺点:发展学初论[J/OL],http://zhguoqin.fangwen.com/xiaoshu1.asp?id=187198,2006年1月22日
[2]张国庆.和谐发展初论[EB/OL].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005,1999年1月18日;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116&Froum_ID=13,1999年1月18日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EB/OL].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99,2000年2月28日;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975&Froum_ID=13,2000年2月28日
[4]张国庆.再论和谐发展[EB/OL],http://tianzhush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1351,2001年1月8日
[5]张国庆.我的发展观:和谐发展——兼议发展科学[J/OL],学说连线http://http://www.xslx.com/htm/sxgc/sxhh/2004-09-14-17303.htm
[6]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J],绿色中国(B版)2003,3~4:79~83
[7]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69~79
[8]张国庆.按需育林,和谐发展[N],安庆日报,2002年1月19日:第1版
[9]蒋正华.人口、发展与生态健康[C],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
[10]王如松.生态健康的科学内涵和系统调理方法[C],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6
[11]张国庆.反知识私有化倡议书[J/OL], 和谐学刊,2005,1(2),http://zhguoqin.fangwen.com/xiaoshu1.asp?id=69175, 2005年7月1日
[12]张国庆.为中国教育事业呼与号[J/OL], 和谐学刊,2005,1(3),http://zhguoqin.fangwen.com/xiaoshu1.asp?id=77699, 2005年10月1日
[13]刘绪义.纯科学的地位在中国何以确立[J],科技导报,2006,24(1):84~86
[14]曾伟奇等.应尊重纯科学应有的地位[J],科技导报,2006,24(1):88~90
[15]张国庆.导言[J/OL], 和谐学刊,2005,1(3),http://zhguoqin.fangwen.com/xiaoshu1.asp?id=181095, 2006年1月1日
[16]张国庆.和谐建设现代城市,绿色中国,2005,6:55~57
[17]张国庆.论城市建设的和谐性,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htm/jjlc/glkx/2005-02-03-18260.htm,2005年2月3日
[18]赵敦华.西方人学观念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83~490
[19]李中华.中国人学思想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1~96
[20]黎鸣.西方哲学死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322
[21]谢承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0~230
[22]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