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潭火车时刻表:陈一舟:职场嫉妒心背后的真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3:06
新华网今年7月公布的一个针对企业员工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47.37%的员工表示自己偶尔会有嫉妒心,31.58%的员工觉得经常有,只有约21.05%的员工表示从来不会。研究发现,经常有嫉妒心的员工的幸福感要明显低于从来不会有嫉妒心的员工。(8月1日《广州日报》)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调查,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果,虽然看上去有些滑稽,但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职场现实生态。但透过公平的视野,我们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背后的真问题:职场“羡慕嫉妒恨”,与普遍意义上的“嫉妒心”并不同,本质上说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的剥夺感。

  事实上,恐怕没有几个职场人嫉妒同事“长得漂亮”,而这种嫉妒心多来自于收入的差距、升职的快慢、领导的看重与否等与个体权利和向上流动机会密切相关的层面。同事升职快、收入高,这本来应该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引发周遭职场人的“羡慕嫉妒恨”——这种吊诡的生态,从一个侧面反衬出了职场公平规则的缺失。换言之,升职的快慢和薪酬的差距,未必取决于能力与努力、付出与贡献,而更多地取决于人脉和背景。

  显然,当职场嫉妒心作为一种群体现象出现时,则隐喻着制度对于职场文化的引导规范作用形同虚设,反过来导致职场公平的步步沦丧。比如在学术领域,学术不端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饱受社会诟病和非议。无论是业内自身的道德自警,还是外部制度的规范问责,学术不端虽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整肃的效力却几近于无,各类学术“问题”还是此起彼伏,摁下葫芦起来瓢。之所以如此,说到底还是因为制度缺乏有效的制衡力量,纵容和助长了“赢者通吃”潜规则的风行,而少数人的“赢者通吃”又产生了巨大的不公平效应,导致了群体性的道德沦陷。

  在职场当中,消除职场“嫉妒心”的关键是在于,塑造对于制度的自发的认同感,确保公平的规则不被逾越。要让大学生不去抄袭论文,首先确保大学教授不能抄袭;要让基层医生不收红包,首先要“专家”少走穴;要让职工努力工作,领导需要带头……无论是社会大规则,还是单位小规则,如果不能确保公平设计和公平运行,职场人的心态就会由此而失衡。在“他抄我为什么不能抄”、“他走穴我就收红包”、“他喝酒吃肉我凭什么啃咸菜”的失衡心态语境下,职业操守的缺失就成了某种“攀比”和“情绪宣泄”——表现出来的就是“羡慕嫉妒恨”。 陈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