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成考培训班报名:武昌起义第一枪实际是谁打响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9:55
武昌起义第一枪实际是谁打响的?不要回答我是熊秉坤,应该是一个人貌似太紧张,在一排长进来检查时,误开枪的。此人是谁?
精彩回答
正确说,是程正瀛。1911年10月10日,当夜幕降临武昌古城时,天气格外阴晦。工程营营房楼上寝室内金兆龙、程正瀛(定国)等正在擦枪,整装以待。二排长陶启胜带着护兵巡棚查铺来了,此人素来仇视革命,见金等荷枪实弹,斥问金:“你想干什么?”“准备不测”,金语带双关地回答。陶怒不可遏地狂叫:“你想造反吗?”“反就反!你能怎样?”陶上前扼住金的手腕夺枪,呼令护兵“逮捕”金兆龙。形势危急,金大声呼喊:“伙计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程正瀛拟开枪,又怕伤金,便用枪托猛击陶头,陶起身外奔,程从陶背后开枪未击中。时熊秉坤正假值班之机,各处查看准备情况,忽闻楼上扭打之声,当即取枪实弹,因势利导,开枪击中逃亡中的陶启胜小腹,鸣笛集合,率七八十人直奔楚望台。经过十五协后营门,如约鸣枪三响,促其响应。在楚望台守卫的志士闻讯,里应外合,占据了军械库。各营纷纷响应,率师来到楚望台。
工程营在武昌起义中的重要地位
最佳答案
近一个世纪前的1911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一年伊始,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的同盟会在武汉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名册、印信被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十日晨,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被捕遇难。在此危急关头,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晚上8点多钟,新军工程营、辎重营首先发难,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工程营夺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推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晚,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署及第 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炮击总督署,湖广总督瑞徵、第 8镇统制张彪仓皇出逃。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由于变起仓促,群龙无首,起义士兵们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元洪搜出来——民间称作“床底下拖出个黎元洪”——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后来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但在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面前无异螳臂挡车,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程正瀛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程正瀛
程正瀛(1885—1916),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大山村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1908年他加入共进会,并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其间,他响应孙中山民主革命,秘密联络同志,共谋反清大业。临近武昌起义当晚,起义之事被当局察觉,程正瀛率先击中该营前来镇压的二排排长陶启胜,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目录
事迹综述
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一枪”的由来
应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编辑本段事迹综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反动军官扣动枪机,打响了震惊中外
的辛亥首义第一枪。
这一枪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结束了我国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推翻了我国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诞生了民国。拉开了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为中华民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为重现英雄形象,教育、激励后人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有关部门决定修复程正瀛故居,
为程正瀛塑像。
程正瀛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从历史角度上讲:“这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它不仅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和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
更重要的是:“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
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打响了亚洲民主的第一枪”。
程正瀛于第二次革命的反袁活动中,因革命派内部矛盾激化而被害。
编辑本段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声枪响,不仅推翻了统治我国267年的满清王朝,而且结束了我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制度,拉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在中国乃至世
界近代史上都是一件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伟大革命事件!那么这次首义“一声枪响”的第一枪究竟是谁打响的呢?近百年来大多文献传说是原清武昌工程八营正目(班长)、
共进会营代表熊秉坤。但现已查证大量史实,还包括熊秉坤本人当时写的多篇文字的大量铁证说明,真正打响“第一枪”的应是熊的下属工程营正兵、共进会会员的
程正瀛(定国)!
程正瀛,字定国,湖北武昌(今鄂州市泽林镇大山村下庄屋)人,清末在湖北新军工程兵八营当兵。因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他参加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反清革命组
织并积极参与活动,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晚八时,工程营同志正准备发难,排长陶启胜上楼见金兆龙装束有异,呼人将金拿下,一面自
己上前摘金所持枪,金与陶扭打,他(程正瀛)闻声赶到,本想开枪,怕误伤金,乃用枪托猛击陶头部,陶负伤逃走。其他官长赶来,多被(程)当场击毙。当同熊秉坤
等率队到楚望台集合。各部会攻清督署时,他赶杀零星敌人不已。第五协成立,熊秉坤要他担任队官,他不就职。敢死队成立,他任第一排长。汉口三道桥之战,徐兆斌阵
亡,程递升副队长。汉阳战争,奉命守汤家山,五昼夜不下火线。汉阳失守,护卫黄(兴)总司令回武昌。黎元洪奔葛店,他也是护从的一个。后任工程第四营管带。”
(引自中华书局出版贺觉非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程正瀛》上册261页)在程传附记中,著者还写了这样的说明:“本传据熊秉坤《工程营革命事略》及访问所得”。)
这段文字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首义第一枪是程正瀛打响的;二是程除了打伤陶启胜(旋因伤死去)外,还击毙了几名“其他官长”。贺觉非先生还在与冯天瑜先生合著的
另一部名著《辛亥武昌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中更具体地写道:发动时间既定,金兆龙整装实弹以待。二排长陶启胜带护兵二人查铺至该棚,见金兆
龙荷枪实弹,大惊,直前欲夺金兆龙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时!’中一会员程定国(即正瀛)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
如雨,……工八营代理管带阮荣发、右队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各持手枪,前往弹压。‘程定国一枪中右队官及司务长。营主(阮荣发)见枪毙两人,正跑走时,忽又
一枪毙之。于是全营振动’。”著者亦有附注说明引文均据熊秉坤文章和谈话记录。以上文字足以证明程正瀛打响了首义第一枪,且击毙了陶、阮、黄、张四人。
以上文字是著名辛亥史专家贺觉非先生广泛考证了有关史料和走访了有关人员写出来的,我们再来看看熊秉坤当时是如何记述的吧!首义后不久,熊便以“鄂步兵五旅
长,前工程八营革军大队长”的身份,向上级部门“造送”了一份《前工兵八营革军各执事暨各会员事略》的汇报材料。在谈到程正瀛时,他写道:“至十九日午后八时,
本排排长陶启胜见瀛及间壁棚内之金君兆龙形迹可疑,急叫拿住。瀛见事已露,即趁此机,将该排长枪毙。随至右队,枪毙右队长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即呼集同志,一
同出发,占领楚望台子弹库。”(见《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11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在这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档
案馆和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协联合选编,洋洋三巨册的原始文件资料中,还收录了熊秉坤当时写的另一篇纪实文章《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该文有一段对程正瀛打响首义
第一枪“实录”得最为详尽:“缘该三棚内之支队长金兆龙,得坤改定时限信后,方将准备一切,被本排排长陶启胜窥破,带护兵二名从之。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
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正瀛)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营主阮荣发、右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各持手枪向上射击,口称‘不用呶噪’,声未
已,程定国一枪击中右队官,及司务长。营主(阮荣发)见枪毙两人,正逃走时,忽又一枪毙之。”熊还在《武昌起义谈》中也说:“二排长陶启胜竟不听乃弟劝,反率护
兵二名,径奔余棚,意欲先发制人。呵下士金兆龙:汝造反乎?金答曰:‘老子即造反,汝将奈何?’陶唤捕,金与陶扭,金不能胜,即呼曰:‘吾辈今不动手,尚待何
时?’同棚程定国应声起,以枪托击陶头部血淋,陶释金逃,程继射一枪中陶腰部此即首义第一也。”(见《辛亥革命[五]第90页》)。熊秉坤的这些文字都写于首义后
不久,属于“实录”,极为可信。虽在个别事实上略有差异,但有两点是铁定无疑的:第一,他从未谈起过自己打响了第一枪;第二,每次都“实录”了程正瀛打响第一枪
的详细经过并赞程“即首义第一声也”,对程从无片言只字的微词。而程亦于第二次革命的反袁活动中,因革命派内部矛盾激化被害早已死去了。
编辑本段“熊一枪”的由来
上述史实本已明白无误地证明了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是程正瀛,那么为何以后几十年文载口传,说是熊秉坤打响的第一枪并被誉为“熊一枪”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
1914年熊出访日本时,孙先生曾向在场的人介绍说:“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为某报撰国庆贺词中开头便说:“今日何日?此
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后又在《孙文学说》中又写了“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的话,便使“熊一枪”之说广为流传。实际上武昌首义时孙先生并不在国
内,对首义时的具体情况亦不了然。但他是当时举国敬重的“国父”,一言九鼎,遂成“定论”。虽当时有些知情者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对此,熊常辩解说:“我不是
为自己争,而是为孙先生争!”(见《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257页,中华书局版)此语已不言自喻真相大白了!二是熊因领导发动首义功,由正目(班长)升任第五协统领,
袁政府还授以少将。1914年熊在日本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旋返鄂组织讨袁军,孙中山委以鄂中司令。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他被委任参军。中国国民党成立军事委员会,熊系
委员之一。1928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一度兼武昌市长。1931年调任南京军事参议,直到1946年退役。解放后出任湖北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参事和全国
政协委员,直到1969年去世。因熊已是社会名人,虽曾一反常态写过和口述过不少回忆文章,不仅要“为孙先生争”是自己打响了第一枪,还极力否定了自己早年多次肯定
和赞扬过是程正瀛打响第一枪的事实。而程已早死,自难申辩,故遂成“悬案”。
编辑本段应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即使在“熊一枪”一说流行之初,就有过不少武昌首义的知情者不以为然,撰文著书辩明真相。此后几十年来首义史的知情者和研究者前赴后继,不断努力,为了廓清这
一历史事实,秉笔直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这里仅举数例如下:1、早在辛亥首义前后为武汉大江报、大汉报、民心报、震旦报、中华民国公报经常写文章和担任过编辑的
著名老报人蔡寄鸥先生,曾写过一本专门“实地记述”首义全过程的专著《鄂州血史》,由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他在该书第81页中写道:“程正瀛上好了枪,连忙赶上向陶
(启胜)放了一枪,陶负伤逃走”。2、已故世居武汉的著名辛亥首义史研究专家贺觉非老先生,著名史学家冯天瑜、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石芳勤、吕良海、杨天石、
王学庄、张海鹏等先生,都先后编著了《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昌首义档案资料汇编》等多部专著,都权威翔实地记述了程正瀛打响了首义第一
枪的历史事实。3、值得注意的是,在1991年辛亥首义80周年时,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武昌首义》的书中,收录了40多篇文章,其中就有多篇都据实写了程正瀛打响
首义第一枪的史实。而这本书的几位副主编中,就有一位是熊秉坤先生的哲嗣熊辉先生。熊辉先生还在《从熊秉坤先生不谈第一枪谈起》一文中也说过:“父亲是辛亥革命武
昌首义事发时的实际领导组织者,率工程营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如单从时间上、狭义上说,他并没有打响这第一枪”(见2002年第3期《武汉春秋》)。中国文史出版社
还于同年出版了著名史学家皮明庥先生的专著《武昌起义史》,书中也肯定了程正瀛打响第一枪的史实。4、200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张同新先生的专著《辛亥革命史
纲》,在该书254页也明确地记述了是程正瀛打响了第一枪。张先生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系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著有《民国史廿讲》、《中
国国民党史纲》等多部专著,是著名的近代史专家。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以任何人为因素改变的。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正确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尘封了将近百年的程正瀛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史实,
铁证如山!经众多当事人和现代史学家的努力,已拂去了历史的灰尘,恢复了“程一枪”的历史本来面目,这是一件对历史对后代负责的大好事,是值得庆幸的。当然,我们
也应正确地认识到:熊秉坤先生大智大勇,是这次工程营首义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功勋卓著,为国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敬佩。
从宏观上说,程正瀛打响了第一枪,也有他的功劳。熊虽未亲自打响第一枪,但决无损于他在首义中的功绩和形象!近来鄂州市的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在程的
故乡重新修建了“程正瀛故居”,特请年逾九十高龄的当代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题写匾额,笔者亦蒙嘱撰写了大门楹联:“首义史长垂,革新华夏原三楚;千秋功不朽,射
落皇冠第一枪”。作为后学,这也算是我对故乡先贤和人们对首义先驱者最好的缅怀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