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到北京机票价格:道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25:11
道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2011-08-01 19:56转载自 liuyq502最终编辑 liuyq502

 

    佛教的道德观是以因缘因果为依据,从因果规律中体现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在。和人本思想一致的是,佛教也肯定人类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由条件所决定。有情在世间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等生活资粮,离开这些基本物质条件,生命将无法延续。所以说,追求利益有它的合理性。

  那么,道德与利益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佛法认为,真正的利益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在佛经中,对善的定义是:能给自己带来现世和未来利益安乐的白净法。也就是说,善的行为和利益是互为因果的。善的行为不仅能使我们在现世得益,更能惠及未来的生命。而完整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佛教道德观的内涵,则需透过三世因果来分析。通常,人们因不了解生命的过去和未来而怀疑因果的必然性,只顾及眼前利益,只是以暂时的得失来衡量行为价值,不知行善必得乐果,行恶必得苦果。所以才会觉得行善是吃亏的表现,对待他人和社会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希望获得权利,却不顾及应尽的义务。或许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道德,可一旦道德规范与他们的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就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假如人人都能深信因果的必然性,我想人人都会乐于行善,而不愿造恶。如何才能深信因果?只有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整个佛法都是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这正是佛陀以圆满智慧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唯有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以此作为参照,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

  佛教的因果思想还揭示了自利与利他的统一性。凡是真正对自身有益的行为,必然不会危及一切众生的利益。否则,至多只能为我们带来短暂的眼前利益,却因此招致更大的恶果。利人才能利己,损人必然损己,只有在“我为人人”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为我”,其过程虽为利他,但得益却在自身。所以说,善行才是究竟的自利行为。

  佛教从缘起的角度看世界,揭示了世界是无我、平等而相互依存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是一体的,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是一体的。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佛教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因而能更好地协调他人与自我的双方利益,协调集体与个人的双方利益,使整个社会的运转进入良性循环之中。法制和法治才是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没有法制的道德是没有约束力的。修真心,存善意,结善果!坚信因果!利人才能利己,损人必然损己。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都是“善念”?是否都是“利他”?无我,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有的人在作恶的时候也告诉自己:我是出于善意的,我是为你们好的,不认为是错就等于没有错。。这种自我安慰,使道德缺失逐步加深。。而人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最难的。社会进入了良性循环,就能有更多人追寻真理。是这样吗?真的希望更多人、所有人看到烦恼的本质,究竟解脱。止恶行善,使生命进入良性循环。

 

    利他才是真利己。
    悲心更含觉明机;
    善恶行造白黑业,
    岂敢放逸陷愚迷。

 

“道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教的道德观是以因缘因果为依据。”如果人都能懂得因果不爽的话,就不敢肆意妄为了,因为“自作”必定要“自受”,这是从根本上止恶的办法。道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