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7路公交车路线:8.11.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2:45

《自我预防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自我防喘法)》(69)

第八章 免疫系统概貌

第十一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的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包括有活性的抗体和无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非都有抗体活性。

抗体主要有四种类型,本书中分别称为:M抗体、A抗体、G抗体和E抗体,其中,G抗体和E抗体为特异性抗体。

抗体的重要特征是特异性和多样性。每个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形成一个细胞克隆,即浆细胞。一个浆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表位。抗体的特异性决定了体液免疫的特异性,也是免疫学诊断和特异性防治的基础。自然界存在无数抗原表位,机体也有相应数量的B细胞对它们反应,产生不同特异性的抗体。

抗体的构型像英语大写字母Y,上部V区为可变区,下部I区为恒定区。可变区的顶端有多个超变区,形成与抗原表位互补的凹槽状空间构象,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互补决定区是抗体直接结合抗原的部分,即抗原受体,其结构差异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恒定区有多个功能区,构成抗体的基本框架,介导抗体的次级反应。

B细胞膜表面表达B细胞抗原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与分泌性抗体的其他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在V型可变区的底部和恒定区有所不同。B细胞抗原受体结合抗原以后,向细胞内传递活化信号,激活B细胞。B细胞亦可通过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和内化相应的抗原,再加工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因此B细胞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它在诱导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持异性由互补决定区空间构型所决定。互补决定区构成了凹槽,可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的、表面的可逆结合。抗体能中和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毒性作用,但它本身不能溶解或销毁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物质,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作用。

M抗体和G抗体可激活补体。抗体抗原结合时,暴露补体结合位点,促使补体激活并发挥对靶细胞的杀伤或溶解作用。

许多细胞具有抗体受体,可与抗体的恒定区结合,分别介导不同的生物效应。其主要生物效应有以下三种:

一是调理吞噬作用。G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与吞噬细胞结合,将抗原固定于吞噬细胞表面,使吞噬细胞易于吞噬抗原。免疫复合物的交联也能活化吞噬细胞,使细胞销毁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增强。这种抗体增强吞噬活动的作用称为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二是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G抗体与带有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可与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结合,诱导细胞释放毒性物质,导致靶细胞的溶解。该作用称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E抗体或A抗体的ADCC作用由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介导。ADCC是机体抗肿痛、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抗寄生虫等的重要机制。

三是介导过敏反应。E抗体能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如过敏原与结合在这类细胞上的E抗体发生“桥联”,可引起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介质,诱发I型过敏反应。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有所不同。G抗体是最重要的抗感染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体受体结合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细胞脱颗粒、免疫活化或抑制等反应,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G抗体是唯一能主动穿过胎盘的抗体,对防止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的天然被动免疫作用。M抗体合成最早,分子量最大,具有强大的杀菌、溶血、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是体液免疫的先锋。A抗体在粘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可与入侵的微生物结合,起免疫屏障作用,并能中和病毒,抑制病毒复制。E抗体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抗体。E抗体主要分布在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膜上,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有关。

抗体的多样性是由组合性连接和体细胞突变产生的。B细胞可以从众多的基因节段中任意选择一个组合,连接成各种不同的功能性基因,再组合成抗体。组合性连接使抗体可以产生约千万种抗体特异性。体细胞突变,包括插入、缺失和替换性突变,可以发生在B细胞发育的任何阶段和抗体基因的任何部位。在抗原和T细胞作用下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B细胞发生抗体基因高频率替换性突变。突变中产生的高亲和力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反应较强,增殖较快,逐渐成为优势细胞群,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称为抗体的亲和力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