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动态漫画配音:内地学者建议将女娲诞辰日定为"中华母亲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0:51:15
内地学者建议将女娲诞辰日定为"中华母亲节" 

2006年7月15日,第二届女娲山水旅游节在河南省淇县古灵山开幕。据悉,古灵山女娲山水旅游节主要有太公湖泛游竹筏、古灵山山泉泼水节等活动。山水旅游节至8月15日,此期间游客可尽情享受灵山景区风光美景。 中新社发 李闪闪 摄

 

深圳雕塑:女娲补天。 中新社发 张焕瑞 摄

 

中新网2月16日电(记者 张恩)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近日提出:上个世纪以来,欧、美各国一直流行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的习俗。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华儿女也应该为自己的母亲们制定和庆贺属于她们自己的节日。

孟繁仁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积灰止水”、“杀黑龙以济冀州”和“制作笙簧”、“缔造婚姻”的神话传说。东方世界的“女娲、伏牺”和西方世界的“夏娃、亚当”一样,都是地球人类“创世祖先”人物。

孟繁仁经多年实地考察发现,山西洪洞县候村“娲皇陵,庙”现存有丰富的地面文物,并有冰心先生和陈香梅女士题写的 “女娲皇陵”题词。庙中最大的“猴头柏”,又名“五股穿心柏”,比陕西 “黄帝手植柏”还粗壮。有传说,“猴头柏”可能为轩辕黄帝来此祭祀时所植。

山西洪洞县候村女娲皇陵庙院中还存有宋•开宝六年《大宋新修女娲庙碑》和元•至元二十六年《大元国重修女娲庙碑》及明、清几代皇帝“遗使致祭”碑数十通,以及“补天石”等地面文物。山西地方志典籍中也载有“娲皇圣诞”时历代皇帝“遣官致祭”的祭文多篇。

孟繁仁在长期考察中发现,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吕梁山地区果然存在女娲“抟土造人”圣地万荣“汾阴睢(音SHUI谁)”,女娲、伏牺“隔山穿针”成婚处吉县“人祖山”,“女娲氏炼石处”晋城“娲皇窟”,女娲“补天灶”平定“东浮化山”等其他许多“女娲”活动遗迹。山西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关于“女娲、伏牺”的各种传说.

经过深入考察研究发现,更重要的是 “女娲神话传说”所包含的“炼石补天”、“断鳌立极”,“积灰止水”、“杀黑龙以济冀州”以及“制作笙簧”、“创始婚姻”等一系列内容,乃是反映“女娲”在远古时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保护人类儿女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材料、土木建筑,修筑堤坝、水利防洪等科学技术和婚姻、礼仪制度等领域的一系列科学、文明的伟大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充分体现出这位母亲仁爱、慈悲,深厚,博大,无私、无畏的伟大爱心,显示出她是人类世界东方社会文明事业的伟大创始者和缔造者。

孟繁仁认为,种种事实说明:历史上的“女娲”实有其人。女娲既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女娲”的重要活动舞台是在黄土高原山西。她是中华民族唯一的伟大女性先祖,也是包括炎帝、黄帝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孟繁仁指出“人类的生命根源,无不孕育、诞生於伟大母亲的胎腹之中。”女娲的胎腹就是中华民族儿女的生命的根源所在。候村“娲皇陵、庙”应该是中华民族儿女“寻根”文化的“终极”目的地。

孟繁仁认为,在“中华之母——女娲”身上集中体现的“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忍辱负重、自强自立,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胸怀宽广、博爱慈悲,勤劳刻苦、维护正义,热爱和平、造福人类,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女娲精神”,构成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几千年来,山西省洪洞侯村民间和其他“女娲遗迹”所在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娲皇圣诞”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和民间庙会。来自附近各县和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的虔诚信徒和男女老少,都要到“(女)娲皇陵、庙”焚香献礼、虔诚敬拜。不少已婚不育的妇女更要到“娲皇陵”坟堆上“刨娃娃”求子。

孟繁仁呼吁: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产生和涌现过“三迁择教”的孟母和“剌字示儿”的岳母等伟大女性,她们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过超凡、卓越的贡献,为后世母亲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永远值得世世代代中华儿女赞美、歌颂。但是,以她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来看,“孟母”和“岳母”都无法与建有“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开创中华文明事业不朽之功的“女娲圣母”相比。以“亚圣孟子”的生日充当为“中华母亲节”,令人莫知所以之感。

孟繁仁认为,“东方有女娲、伏牺,西方有亚当、夏娃”。确定以“女娲皇圣诞”日每年农历三月初十为“中华母亲节”,具有毋庸置疑的理由和意义,一定会受到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和全球中华儿女拥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