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供热公司招聘:嗳气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7:56
嗳气,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嗳气,在中医讲,属于“气机上逆”。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

症状?  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

  

嗳气

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

  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

  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编辑本段病因?

  1,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滞于中宫,宿食不化故为嗳气。《病源论》曰;“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2,外感风寒,寒气客于胃,可致嗳气。如《伤寒论》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

  3,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或暴怒伤肝,肝气乘胃皆可致嗳气。

  4,病后或年迈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可致嗳气。

编辑本段中医辩证

  1,寒性

  

柴胡疏肝散

{病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

  {病机}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受纳水谷并运化精微。若脾胃阳虚,寒气客于胃,则纳化失职,其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

  {病状}呕吐泄泻,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嗳气频频,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诊断要点}呕吐脘痛,畏寒不渴,宿食嗳气,脉象沉迟。

  {治则}温胃散寒。

  {方要}理中汤,姜枣丸。

  2,热性

  {病因}饮食不节,过食辛热。

  {病机}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

  {病状}面赤而热,胸隔膨闷,口干唇燥,渴不欲饮,咳吐热痰,时嗳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诊断要点}面赤热热,渴不欲饮,嗳气热臭,脉象滑数。

  {治则}清气化痰。

  {方药}清气化痰丸,嗳气方。

  旋覆花

  3,虚性

  

  

旋覆花

{病因}饮食不节。

  {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致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以嗳气不除。

  {病状}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嗳气,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象弦虚。

  {诊断要点}面黄肌瘦,饮食不节,时时嗳气,脉象弦虚。

  {治则}补中降逆。

  {方药}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钱,代赭石三钱,人参二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一钱,大枣四枚。}

  4,实性

  {病因}饮食不节。

  {病机}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

  {病状}胸脘痞满,腹胀而痛,宿食不下,嗳气吞酸,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诊断要点}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呕泻畏食,脉象弦滑。

  {治则}和胃消食。

  {方药}保和丸。

  嗳气方;南星二钱,半夏三钱,石膏五钱,香附三钱,共为丸或做汤服。

编辑本段备用良方

  1,姜蜜煎;治久咳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温呷,三服愈。

  

半夏

2,孙氏方;治诸气呃噫;橘皮二两,水一斤,煎五合,顿服,或加枳壳尤良。

  3,经验方;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酢汤下疗效高。

  4,本事方;治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进。

编辑本段病理

  ? 嗳气之病机,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调,起居不时,致脾胃阴阳不和,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或胃中生痰生火,或脾胃虚衰,致使胃气上逆而为嗳气

  嗳气的中医分类? 嗳气在中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嗳气

A.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可用理肠调胃安神剂治疗配合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食积食滞证的饮食治疗。

  B.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健胃丸。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气滞症的饮食治疗。

  C.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脾虚证的饮食治疗。

编辑本段可能引起嗳气的疾病?

  急慢性胃肠道炎症、胃扩张、吸收不良综合征、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不良、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肝癌、肠系膜血栓、腹膜炎、哮喘、低钾血症、结缔组织病、粘液性水肿等。

  1.伴有嗳气、返酸、上腹部不适、腹泻——首诊消化内科;

  2.伴全腹疼痛、进行性加重、腹肌紧张、拒按、呕吐——急诊普外科;

  3.伴明显腹部包块、纳差、消瘦——首诊肿瘤外科或普外科;

  4.伴口苦、食欲不振、心悸、软弱无力、抽搐——首诊普外科;

  5.伴厌食油腻、疲乏——首诊消化内科、肝病专科。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1.血尿便常规检查; 

  2.胃液分析;

  3.胆汁检查; 

  4.血生化检查;

  5.腹部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

  6.内窥镜检查等。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见《丹溪心法·嗳气》

  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卷三引邵仙根谓:“嗳气者,因气抑遏不宣,上逆作声而嗳气,每有饱食之后而作者,可知其因于胃气郁滞也。”嗳声沉而长,常兼有脘腹饱胀感。多因中虚、胃气不和,或挟气、火、痰、食,致使清气下陷,浊气上泛而嗳气;亦可因肺气不降所致。

  宜和胃降逆为大法。

  胃虚,用旋复代赭汤;脾胃虚寒,理阴煎;胃虚气滞,十味保和汤;胃有宿食,保和丸、曲术丸;胃寒、饮食不易消化,养中煎、理中丸;胃虚挟痰,用和胃二陈煎,胃有痰火,星夏栀子汤;如属肺气不降者,用苏子降气汤。方隅认为:嗳气“治法俱宜开郁行气而兼清痰降火之剂,如二陈汤加朴、附、山楂、炒连治之可也。”(见《医林绳墨》卷二)。《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性炎上,郁久则产生气体,上干于胃则上逆而为嗳气。临床上可用胃肠饮辨证治疗,嗳气与噫气不同,嗳气多属实;噫气多属虚。

茶疗

  1.鸡内金3克,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主治油腻伤食。

  2.胡萝卜250克,水煎,加红糖少许,代茶频饮,主治嗳气、腹胀、食积不化等症。

  3.山楂120克,水煎,加红糖少许,代茶频饮,主治过食油腻食物而嗳气者。

食疗

  1.鸡内金粥:将适量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末,备用。取粳米1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米粒熟烂后,加入鸡内金粉3~5克,稍煮片刻即可,服时加少量白糖,分次温服,连服5日。

  2.萝卜子粥:炒莱菔子(萝卜子)10克,粳米50克,先用炒莱菔子煎汤,然后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1次,连服3日。

  3.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加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日1~2次,连服数日。

  4.消食粥:莲肉、芡实、神曲、麦芽各10克,山药30克,扁豆20克,山楂15克,加入少许粳米煮粥,每日1次,连服3日,长期食用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5.淮山内金粥: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将淮山药、鸡内金研成细末,与米共同煮粥,待米熟烂后,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按摩法

  1.摩腹:以一手掌面贴于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紧贴于该手背,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

  2.按摩内关穴:以拇指指端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处)3~5分钟。

  3.指压足三里穴:用手指指端压揉足三里穴(两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4.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5.压“第三厉兑”穴。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要领,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3次即可。

  应尽量避免腹部受凉,还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在秋冬季,饭前应先喝几口温开水;不要吃得过冷或过热;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边说话边吃东西;进餐时保持愉快而平和的心情。

      饮食忌生冷及不消化之物,对于甜食,酸食亦要注意少号,因甘能填中作满,易于引起嗳气。生活上要注意防寒防潮,不能受凉,特别要保护好胃脘,使中阳不受损伤。此外,注意性情调摄,不能生闷气,注意性情开朗,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烦琐事务,要注意排解开,不要老是闷在心里。同时要积极治疗脾胃病,使其早日康复,这也是防止嗳气的积极措施。

 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