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九龙男科乱收费吗:結合社區資源的居家服務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44:15
作者:葉弘毅
屏東勝利之家職能治療師
前言
在各類的福利需求之中,身心功能障礙者的照顧最為沈重,而在老年人口之中 , 衰老和慢性疾病而導致身心機能障礙,隨年紀增長而急遽增加,因此對於長期照護得需求也救急遽增加。長期照護是針對不同年齡層因患有慢性疾病,或慢性狀況 ( chronic illness or condition ) 而喪失獨立能力 , 所需要之綜合性服務,例如 : 醫療,社會福利,生活照護等等。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殘障盛行率截至85年12月底,台灣地區領有殘障手冊者共計456,683人佔同期總人口數之2.2 % , 人口之多不容忽視。根據主計處在88年統計全省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4.63%的人患重病需要別人的特殊照顧,大部份是由家人照顧(78.78 %), 照顧是一種非常辛苦而毫無成就的工作 , 照顧者於身體、體力、精神及心理方面皆承受極大的壓力 , 對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改變及影響。
有鑑於此政府在身心障礙保護法以及老人福利法之中訂定相關條文(見附件1),結合正式體系(醫療體系、社政福利單位)與非正式體系(家人、親戚)的居家服務與照護,給予這儘可能滿足這些族尋的需求。
照護情境
照顧本身是一個連續體,對照顧的連續性依照受照顧者是睡在家中、機構、或是收容所,將照顧情境區分為:
● 機構內的照顧 ( care in home ) : 這是指機構式的居宿照顧,無論是獨自座落於鄉村的機構或是市中心的機構 , 如 : 醫院內附屬護理之家 .
● 來自機構的照顧 ( care from home ) : 以機溝為中心的照顧服務,例如醫院,但住在家裡的人亦可利用,有需求者通常利用該機構接受服務,而後返家。例如 : 老人或精神病院的日間照顧。
● 居家照顧 ( care at home ) : 是指在自己家中接受照顧,這種照顧可能是非正式的,也可能是正式的社會服務所提供。
照護地點與個案功能獨立程度
個案功能獨立程度以及生理狀況往往會決定個案要安置在哪一個照護地點。而生理況狀佳,功能獨立,社會互動技巧不錯的個案適合安排以家庭為照護地點的服務,如:日間照護,社區文康機構。
相反的若是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相當依賴他人照護,同時需要接受醫療專業的服務以維持剩餘功能或是保護期免除危害生命之併發症為目標的個案 , 就比較適合安置在護理之家,或是養護機構之中。在護理之家或是安養機構之中護理人員24小時值班提供技術性與非技術性服務,並且定期的有特約醫師及醫療人員提供服務。
機構化的限制與去機構化好處
在機構內的照顧下,尤其在醫療模式下 , 傳統的長期照護所強調的事患者的 " 失能 " 與 " 問題 " ,因而產生兩個不良的效果:其一為在某一領域的 " 失能 " , 通常會被認為造成另一領域失能 ; 例如不良於行者常被認為無法自炊 ,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其二是過分強調患者所不能之處,而造成他人對患者,以及患者自我的負面印象,更促使患者產生 " 習得的無助 " 。
長期住在機構中對於個案的生活造成下列的限制 :
1、個人的隱私以及空間受限
2、造成個案和社會隔離
3、在某些安養之家中缺乏適當的醫療服務
4、個案會過分依賴工作人員
5、造成個案和家人的疏離
1960年代以回歸社會為導向的 " 去機構化 " (deinstitutionalization)興起,而轉變以 " 社區或家庭 " 來照顧病人的慢性醫療為主,其中以居家照護(home care)被認為不止是使患者獲得較人性的照顧,且可有效的減少住院所需之醫療費用。在居家的環境之中,個案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之中在人際關係,與家人的關係都能繼續維持及發展,在家庭的環境之中適當的運用相關科技輔具以及環境的改造,可以幫助個案在家庭之中繼續扮演其原來的角色。
結合社區資源的居家照護服務模式
英國1989年白皮書 " 照顧人民 " ( Caring for People ) 開宗明義的指出:社區照顧意味提供給因年老、心理疾病、心理或身體障礙以及感覺機能障礙問題所困者服務以支持。讓他們在自己的家或社區之 " 家庭似的 " ( homely ) 環境下過著獨立的生活。換之而言,即提供適當程度的干預與支持,使的人們獲得最大的自主性掌握自己的生活。身心障礙者以及老人在社區生活 , 增加對外界生活經驗、訊息接收以及角色的扮演,同時可以減少住在機構所造成的功能以及人際關係的退縮,提昇生活品質,同時也維繫家庭的正常功能。
據台北市政府 " 衛生醫療革新白皮書 " 顯示,目前台北市的養護之家所提供的床位為4033床,仍有一萬七千名老人散居住在社區以及家中。各個養護機構的品質仍有諸多問題有待改善,部份失能的老人佔用急性醫療床的情形也相當普遍。根據87年行政院所頒佈之 " 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 " ,即是以 " 由社區去照顧 " ( care by the community ) 為方向。
適合居家照護服務的對象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居家服務對象及補助原則(89年1月修正公佈)適合居家服務的對詳條件為下:
中、重度失能者(日常生活活動兩項需人協助者,或巴氏量表在70分以下者,且需居家照護,但無健保身份或健保不給付者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神經系統疾病 : 腦血管病變、脊髓損傷、頭部外傷、運動神經元疾病、失智症、巴金森氏正、腦 / 脊髓腫瘤之個案
骨骼系統 : 關節置換手術後出院六個月內、類風濕關節炎個案
胃、腸、膀胱造口個案
長期依賴氧氣、呼吸器個案
獨居長期個案
癌症末期個案
而腦血管病變患者出院半年之個案,無法至醫院接受復健治療者,給予居家復健治療 , 居家復健治療期間至多六個月,經評估具有復健潛能者,可申請再延長6個月但僅限於中低收入戶個案。
介入居家照護服務專業的團隊
居家照護個案之需求,通常涵蓋其生活照顧及醫療照顧,國內在照顧分別來自醫療服務及社會福利兩大體系,因此必須藉求團隊服務模式才能滿足個案照護需求。居家服務的專業團隊專業成員及角色見(表一)。居家的服務團隊扮演著直接服務、間接服務及諮詢的角色,並且要適當的教導個案及其主要照顧者相關生活照顧上相關知識及事項,讓個案及家人能確定自己的角色及職責,同時也能避免家人或照顧者過分依賴專業人員的治療。
(表一)
職稱
居家服務項目
醫師
醫療診斷,開立處方
治療師
1.評估及訓練心肺、肌力、步態、關節活動度、日常生活功能
2.提供義肢、相關輔具以及居家環境評估
3.運用儀器處理疼痛、水腫、慢性傷口等問題
護理人員
執行居家護理活動、協助病人日常生活功能
預防併發症
提供病人及家屬健康諮詢及角色調適
營養師
評估個案營養需求、配置菜單
定期評估個案營養狀態
醫師
診斷及開立處方
社會工作人員
評估個案心裡及社會需求
協調聯絡社區相關服務資源
個案管理及諮商
居家照護服務的目標
結合專業團隊、家人及社區資源的居家服務其最終目標如下 :
增進個案生活獨立:藉由復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的服務、針對個案功能上的限制,訂定功能性目標,而加以訓練。同時使用適當輔具來替代個案原本失去的功能(例如 : 輪椅>代步),以達到日常生活的獨立。
發揮個案及家屬原有的角色:個案住在家中可以繼續扮演應有的角色,跟家人繼續互動,可以調適發病前後的心情。並減低部份消極的家屬將病患丟在養護機構中而太依賴醫護人員照護的情形。個案在社區之中可以繼續維持發病之前的人際關係,並且參與社區活動。
增加各案及家屬心理健康: 居家服務人員藉由電話問安、友善訪視能讓獨居失能的身心障礙者獲得心理上的支持,消除孤立感及失落感。在專業上的諮詢,諮商服務能減少家屬因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
提供專業諮詢及相關資源:醫療專業團隊及社工能提供各種不同的專業知識、資源及管道來讓家人使用。讓家人有正確照顧個案的方法及知識,同時又能解決家屬求助無門的失落感。
結語
居家照顧,結合照顧者、醫療、社會福利單位的資源對殘障者提供服務,在居家周遭環境進行照顧及訓練,讓個案能參與家庭和社區的事物,調整或是繼續扮演其原來的角色,並能發揮家庭原有的功能。透過社區服務的模式也能減少家人在照顧上的負擔。居家照顧及復健服務能實際針對個案生活上實際情形和問題提供實際的解學方法。個案接受居家服務同時也能避免病患長期佔用急性病房的情形,而能充分利用醫療資源。
參考資料
黃協源(1999)。福利社區化實驗計畫 評估分析 - 以彰化縣鹿港鎮老人及身心 障礙者方案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999年6月,頁9 ~ 67 。
王正,曾薔霓(1999)。倫理與價值:長期照護財物機智之理念與原則。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999年12月,頁101 ~ 137 。
王增永(1998)。西方日間照護的歷史與重要議題。社區發展季刊第三十八期。頁,168 ~ 178。
周京安(1998)。美國長期照護的新趨勢 - 協助式養護。社區發展季刊第三十八期。頁,201~209。
趙美雲,康清雲,莊小搖(1998)台北縣居家極重度多重殘障者對長期照護的需求。公共衛生第二十五卷第二期。頁107 ~ 119。
毛慧芬(2000)居家職能治療之目標、對象及服務模式。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九年度長期照護體系職能治療人員培訓課程。
本文摘錄於勝利之家資源中心通訊2000年六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