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优租房锦程之星:居家者习禅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27:46
一、什麼是理想的坐禪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理想的坐禪環境,對初學者極為重要。山中之水邊、林下,郊外之寺院、精舍最適於坐禪。初學應勤於寺院與眾共修,待完成基礎訓練,再居家獨修。居家獨修者更應重視環境選擇,能有一間格調清幽、高雅的禪房最為理想,若無則利用臥室來作為習禪的處所亦無妨。應注意之重點如下:
(1)環境
空氣須流通:靜室不宜密閉,以免造成悶熱、昏睡現象,影響身心健康。亦不宜讓風直吹到身上以免風寒侵身。明暗要適中:光線太亮,容易刺激視覺神經,也易散亂;光線過暗,則易昏沉,或引起幻象,不易使心平靜。光線柔和適中,較易得定。
免受干擾:吵雜人聲、音響聲,或時有人出入,皆會造成干擾,影響入靜。坐禪時亦忌諱在靜定之時受人騷擾;例如呼叫、碰觸、搖動坐禪人的身體等。
應供聖者像: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於禪室中,安置佛菩薩或羅漢聖像,而常上香、供茶、獻花,則能得護法善神、諸佛菩薩守護,不為一切鬼魔擾害。
(2)坐墊與衣物
坐墊:柔軟,能耐久坐而不變形,大小兩尺見方,高約四指,以椰絲、木棉或綠 豆殼之質材為佳。
衣物:修道服以寬鬆為宜,另備毛巾毯裹膝蓋。
二、居家習禪應具備什麼「助道因緣」?
(1) 近善知識坐禪修練之事,各家所說不同,若有體證,深淺難測,邪正難辨,故須親近善知識,依之抉擇修學,才不致造成傷害身心之遺憾。
(2) 培養慈悲「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是失種種善法的根本,墜入惡道的因由,其力甚於猛火,要常加防護,不使生起。培養慈悲心即是最佳之對治方法。慈悲之人,心性柔和,坐禪較能入靜。
(3) 止惡行善修學坐禪之人,一切大小惡事都不應犯,才不會導致心神不寧。若遇有過惡之事,無論大小,皆須懺悔,令心清淨。遇有善事,不管大小,皆應隨喜去做,以培修福德。
(4) 不多攀緣不以欲心,攀緣外務;若多攀緣,心必多事,於坐禪時難得調靜。
(5) 善調飲食飲食者,飢餓病之藥也。倘食過多,身滿氣急,百脈不通;若食過少,則營養不足,體力不充,坐時氣羸心懸,意慮不能定。所食之物,亦須以蔬菜類之健康飲食為主,才有助於坐禪。
(6) 善調睡眠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蔽,增長愚癡,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沉,無力坐禪。
(7) 除掉悔蓋好東遊西走,跳動雜耍,名「身掉」。喜歡吟詠歌唱,或無意義之笑談,名「口掉」。心情放蕩,縱意攀緣,種種無意義之緣想,名「心掉」。此三類散掉,會破壞禪定,故須捨棄。「悔」是憂悔、懊悔之意。因思惟所作不謹慎之事,或可恥行為,心中放不下,而常憂悔。如能知非,懺悔不再作,且事後不再憶想念著,知罪性本空,自不妨礙坐禪。
(8) 堅固信心
信禪修因緣之難遭難遇、難思議,若非具足善根福德,何能聞修禪法,故當知緣惜緣,矢志精進參修,方不負此段好因緣。
信教授師是有道之人,不可看師年輕,或行貌不莊重,便心生疑慢,真有道者,往往秘而不露,既從師受學,應信而不疑,恭敬如儀才是。
信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具足人的三種特勝──憶念勝、勤勇勝、梵行勝,今日能聞道修法,必是宿世修來的人。
信所修法門殊勝,不可執著自己妄心所想,對所修法起疑,既不能感發真信,如何深入修學,不能深入修學,則難得其益。
(9) 禮佛懺悔《佛名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先懺悔一切諸罪。」每一個人在無量過去生中,都積集了無量無邊障礙修道的罪業因緣。知禮佛懺悔才能除罪消愆,淨化心靈。懺悔時,除懺悔往昔罪業外,更應重視每日思想行為上的過失檢討,並於佛前誠心懺罪,誓願改過,永不再犯。
(10)每日發願世出世法,無願不成。想要捨離一切諸惡法,破除無量煩惱心,一定要先發大願,以勇猛力學習諸佛菩薩的智慧和慈悲。如金剛藏菩薩於華嚴會上,令諸菩薩憶念本誓願,普利一切眾生,皆入不可思議智慧之門。所以,當發大心、立大願,以願力持心,直成佛道。三、日常生活與習禪有何關係?
禪的誕生,眾所周知的,是來自『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這是很美妙、殊勝、莊嚴的事實。由於此一大事因緣,「禪」,開始了它生命的傳承!
習禪有成之人,生活的本身即是「禪」的當體,在處事臨眾中,以往的諂曲、喜怒、憂慮、矛盾等,已為「禪心」所消融,生活中所展現皆是「禪」的妙用──無住與隨緣。
以工作生活而言,在人際關係上,無論上司或下屬,都樂於與之相處,與客戶的應對交談,也會因「禪」的注入,變得幽默,具有內涵,而不再是誦念刻板無趣的「生意經」。在調度、操作上則更得心應手。在工作觀念上,則能夠從以往「人為何要辛勤工作」的疑問觀念,而轉化成「工作就是修行」的觀念,能瀟洒的面對一切順逆境界。
以家庭生活而言,心中有了「禪」,家庭即是禪堂──理想的禪修道場。不像以往,家是一個重殼子,每日週而復始的生活,使人覺得單調、乏味、厭倦,乃至壓力,有股透不過氣的感覺。禪能開闊心境,能調和出活潑、自在的生命色彩,而增添「詩情畫意」的品味,使家庭更溫馨、美滿。這是說要用禪心去看這個「家」,融入「家」的生活中,如此才能給家人更多的體貼、諒解與關懷,以及純摯的愛──一種無執、無染、無求的菩薩大愛。
禪,如何認識、體會?這須依於善知識的引導,從每日三十分到一小時的坐禪靜慮學起。若能持之以恆,待因緣成熟,即可感發禪悟,體會禪趣,豐富人生。
四、如何安排居家禪修生活?
現代是個瞬息萬變,複雜紛亂的時代,由於生活競爭激烈,及感官的過度享受,使人們迷失了自己的性靈。針對這樣的時弊,「禪」是一劑最好的藥方,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禪定的力量,來安頓浮盪不定的身心。
初學坐禪,假使尚處在調身的階段,由於身體粗糙、筋骨僵硬,每一上座,五分鐘或十分鐘,腿子即不聽使喚,呈現酸、麻、脹、痛的覺受。再加上腰酸背痛,真是苦不堪言!如硬要久坐,可能會退失對坐禪的興趣和道心。因此初學坐禪應以「座次多、時間短」為原則。一天坐禪時段的安排,可作如下參考:
(1)早上起床時:早晨精神狀況好,坐禪功效甚佳。盥洗、暖身運動,或上香、禮佛後即可進行坐禪。
(2)晚上睡覺前:一天忙於事務,在睡前澄心靜慮,將白天紛亂的心念沈澱下來,可得睡眠安穩,不作惡夢的利益。睡前坐禪,很重要。
(3)例假日休閒:早上與下午時段,可各安排二座,晚上則安排一座,每座以十分、廿分之時限,逐步訓練。坐禪是最好的休閒活動,不僅身心能得調適,更可開闊心胸,享受空無、寂靜的禪悅,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坐禪是最好的休閒生活。以上是提供給繁忙上班族的禪修參考,若家庭主婦則可視家事之多寡,作適當安排,大概是以早、午、晚為基準,選在身心最佳狀態時,安排若干座次〈太饑、太飽、太倦、事未完,皆不宜坐〉。
此外,初學坐禪,最好自訂功課表、功過表,要求自己,視坐禪為每天例行工作,如三餐、睡眠、盥洗等行事一樣。坐一支香,就在功課表上打勾,並用心寫日記,記錄坐禪過程的變化,觀察進展,檢討缺失,能善巧改進,則進步神速。
總之,「久坐必有禪」,只要能依於正確的坐禪方法,耐煩練習,假以時日,一但坐出寧靜、輕安、喜悅、則自然獲得坐禪利益,建立坐禪信心。最怕一曝十寒,腿痛腰酸,就退卻不坐,若真如是,則必然一事無成。五、居家習禪應注意的事項有那些?
家庭生活是全家共有的,除非擁有私人臥房、書房,否則想坐禪時,就會覺得不方便。因此,在家中設立禪房或佛堂是絕對必要的。
居家坐禪,獨修或與妻兒子女共修皆宜。然坐禪時,應力求放下一切緣務,功夫才能得力。
平常上班工作繁忙,居家時又閒事糾纏,能定下來坐支香,甚有福報。若全家人支持,則好;若有人持反對態度,就必須多溝通,取得共識,以免橫生枝節,於坐禪時遭受干擾,譬如:啟門應輕聲、音量要放小,訪客與電話須代為接待處理,坐中不得推動、靠進身體……等等,「寧靜」是坐禪最必要的助緣。另外,坐禪的地方不宜潮濕、炎熱,空氣須流通,光線要適中,不宜太亮;不可於風口下打坐,坐墊不宜太柔軟,亦不可太硬〈坊間有專售坐禪用〉,高低必要調整合適。衣著以寬鬆、舒適為宜。若覺涼意,須適時添衣,護好膝蓋。坐禪前應先拜佛,或作簡單的軟身操,有助調身。亦可先誦段經文,但不宜大聲,最好金剛念〈默念〉,具調息〈調呼吸〉功效。並對自己徽徽笑,保持愉悅輕鬆的心情。若使用鬧鐘,音聲不宜太響,以免自己受驚。下坐後應作迴向,培養憫念、與樂眾生的慈悲心;並稍做運動,活動筋骨,舒通氣血。坐禪完畢,步出禪房,應向護持家人致謝,以養成「感恩」德操。六、習禪者如何調飲食?
飲食之所以為修持行法,是藉調和飲食資助行道。古德云:「法輪未轉食輪先轉。」足見飲食對修行者的重要。如果吃得太飽,則會呼吸急喘、肚脹,甚至導致百脈不能暢通,影響攝持心念,無法安心坐禪辦道;如果吃得太少,則會身體虛弱,心意恍惚,精神無法集中,這兩種飲食方法都不是善調之相。
古德言:「蘿蔔青菜無上清齋,黃薺野藿珍饈妙味」,吃素誠大善行,習禪者最好能戒「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因五辛中含多量剌激性物質。吃不潔食物,使人心識昏迷;吃不相宜食物,則會引發潛伏疾病,使身體四大不調。因此飲食調理得當,是初學坐禪者必須謹慎注意的。
此外,熟食使人生淫欲心,生吃則使人增瞋恚心,皆會蒙蔽智慧,增長愚痴,故不宜。剛開始由清淡入手,「味覺」逐漸淡化,即可漸除過分欲望。食不宜過量,七、八分飽即可,少量多餐亦甚佳。飲食須定時、定量,使胃腸能調適改變,食後應適當經行跑香,幫助蠕動。
習禪者,若欲禪修有成,在飲食上應多選擇自然健康食品,如五榖類、蔬果類、乾果類,新鮮蔬果藏有大量能量,屬於悅性食物,很適合人體吸收,對身心健康有直接和明顯的幫助。只要善巧調配,營養即能足夠。
經云:「身安則道隆,飲食知節量,常樂在空閑,心靜樂精進,是名諸佛教。」一般人對飲食的要求,不但要美味,還講究色香味俱全;好吃的就貪得無厭、暴飲暴食,不喜歡的就挑剔揀擇,甚至未食即棄。而禪修者應重視從飲食中培養淡泊無欲、簡樸惜褔的生活態度,飲食只不過是維持生命和醫治餓病的藥物,須常思來處不易,以感恩心受食。吃飯前,合掌稱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以增長恭敬、慈悲之心。另有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佛門的「食存五觀」是正念受食的殊勝口訣,能常繫念作意修持,則道業日增。七、習禪者如何調睡眠?
睡眠為無明之相,覆蓋心性,令心昏昧不清,不可放縱。「休息是為走更遠的路」,適當的睡眠很重要,參禪打坐必須要有體力作後盾,廢寢忘食有時會導致不良後果,工夫得力除外。
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敝,增長愚癡,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沉,無力坐禪。《佛遺教經》說:「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阿那律尊者聽佛陀說法時打瞌睡,被佛陀喝斥:「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心生慚愧,於是從此不睡,精進不懈,導至雙眼失明。後來佛陀教以金剛照明三昧,而得天眼通,為佛弟子中,天眼第一。
佛言:「修行如調琴,琴弦太緊了,容易斷掉;琴弦太鬆了,彈不出聲音;要能不緊不鬆,才能彈出優美的曲調。」習禪者每日五或六小時睡眠是正常的;晝時若覺疲累,中午小睡三十分或四十分,也是應該的。
平時工作、讀書之餘,雙眼閉目養神五分鐘、十分鐘是良好習慣。有人以為可以靠坐禪來提神養氣,消除疲勞,這是對老參而言。對於初學者,常是一上座,沒多久即出現昏沈現象,長久下去,易得禪病,影響身體姿勢,有礙健康。應該在精神狀況好的時候,再行坐禪,功夫才能得力。
佛陀教我們睡眠時,也應提起正念,所謂「勤修寤瑜伽」──睡前洗洗腳,睡時「吉祥臥」右脅而臥,把左足疊在右足上,也叫做獅子臥法,非常有益於身心。睡眠時,應作光明想;修習純熟了,連睡夢中也是一片光明。這就不會過分的昏沈;不但容易醒覺,也不會作夢;即使作夢也不起煩惱,能念佛、念法、念僧。等到將要睡熟時,要保持警覺;要求在睡夢中,仍然工夫不失。這樣的睡眠習慣了,對身心的修養,最為有效。而且不會亂夢顛倒,也不會懶惰而貪睡眠的佚樂。所以,睡眠也是一種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