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铃木维特拉:我的家乡---“桃花水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14:30
“桃花水母”种群在都安东庙发现
地点位于“竹青天坑”,专家认为极具科研价值
2011-7-29 22:51:09  来源:河池网  编辑:黄汉谋  阅读数:11  网友评论:0条
',1)">
桃花水母”是一种神奇罕见的5.5亿年前水生物,也是全球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类群,被冠以“水中生物的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称。近日,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发现“桃花水母”的消息不胫而走。“桃花水母”是如何被发现的?6月26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亲历此事的广西潜水公园俱乐部教练韦庆华女士。
“发现‘桃花水母’纯属意外。”韦庆华满脸喜悦回忆说。
6月19日,韦庆华带领学员们来到东庙乡东庙村竹青屯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竹青天坑”的水域进行潜水训练。当她带领学员下潜到3米左右时,发现一些形似桃花的软体水生物;下潜到8米时,这种水生物密集出现,对水生物有一定研究的韦庆华心中暗喜,难道是罕见的“桃花水母”种群?
“当时水下的能见度很低,为了搞清楚水生物的类别,便用水下摄影机在水下3米处捕捉到单只游动的水生物进行跟踪拍摄,力争最清楚展示水生物的形态,为确定水生物的类别提供图像依据。”韦庆华说。
当日,韦庆华就向都安县旅游局通报了相关情况,希望能够邀请专家对水生物进行科学鉴定。
初步认定
6月20日和21日,都安县旅游局与潜水俱乐部一起对“竹青天坑”中的水生物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和拍摄,因水中能见度及相关技术原因,无法拍摄到水下10米以下深度的水生物种群,只能拍摄到在水深5米左右单独活动的水生物,并进行了录像和拍照。
6月22日,都安县旅游局分别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枢强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康、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晓立等权威专家发出电子邮件和相关影像资料:“都安位于桂西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这里有亚洲第二、中国第一大地下河和数量最多的天窗群,最近有休闲潜水俱乐部的成员到天窗潜水,6月19日在一个天窗潜水的时候发现了‘桃花水母’,在水下9米左右发现数量较多,在16-20多米的深度就看到成百上千的‘桃花水母’。我们在百度知道这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现在不知该如何着手保护,恳请请专家给我们指示!”
几位专家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认定都安竹青天坑发现的水生物为“桃花水母”。童晓立教授在回信中说:“照片上的生物的确是桃花水母。但具体种类仅凭照片很难鉴定。都安发现的这种桃花水母比较特别,触手很长,非常漂亮,与其他地方发现的种类似乎不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重点保护
针对桃花水母,学术界有不同的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的无脊椎动物,全球唯一生活于淡水水体的水母物种,出现时间比恐龙要早几亿年。在多细胞生物中处在最低等、最原始阶段,其生命周期只有不到2个月,被称为生物进化中的“活化石”。由于其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中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活体又极难制成标本,所以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王桂堂研究员的观点,他明确表示,桃花水母是“水中大熊猫”名不副实,理由是这个种群既不稀罕,也不濒危。而对于“桃花水母诞生于5.5亿年前”的说法,王桂堂也认为“依据不充分”。
6月26日至28日,韦庆华再带潜水员来到天坑,为专家鉴定提取“桃花水母”的活体样本。潜水员用2000毫升的饮料瓶一次在水中装取16只活体水母,由此水中水母的密度可窥一斑。当工作人员将水母放入工业酒精中后,水母触角周边生成厚厚一层白色黏糊状液体,失去了作为标本所需要的条件。
都安县旅游负责人告诉记者,“桃花水母”多出现在的水质好,生态好的地方,东庙发现“桃花水母”,这是都安生态环境好的最有力证明,是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一张新名片。目前他们已经联合当地村民进行保护,在天窗周边设置告示牌,每天派人看守,不给人畜接近天窗。
(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石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