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极孟扶摇h部分:寂寞让我如此多情(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之国仇家恨)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14:28

  在这期的宋朝写词的女子们,因为她们所身处的环境比较特殊,不知道带给我们的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心境和感叹。
  二十四,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蒋兴祖女
  我实在是不想再次提起这段屈辱的历史,因为在前面所写有的关于徐君宝妻里的故事里,我已经阐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但历史终归是历史,它在我们的眼里始终假不了,在心里更是忘不了。
  公元1127年,宋朝都城开封被金人攻破,北宋从此覆灭。徽宗、钦宗这两位可怜的皇帝被金人俘虏,成为了金人的阶下囚,这就是历史上尤为着名的“靖康之耻”。我不知道,皇帝做到这般田地,还有什么意义?一万四千余人,全部作为战利品,共分成七批分别押解去北方,这是一场何等的劫难?想起当年的李后主李煜被他们的先辈赵匡胤亡国的时候,曾发出感叹“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再看看如今的徽宗、钦宗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到这既是一种报应,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不过当徽宗被关押在遥远的北方时,也发出了这样的亡国之音“无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哎!皇帝都做不成了,你此刻也就别管什么梦还做不做得成了吧。
  其实这场劫难也称作是“靖康之难”的,但我习惯喜欢称之为“耻”。因为只有记住了这一个“耻”字,这样的屈辱才能时时刻刻的警醒着我们,才让我们懂得居安思危。记住一些历史多好,它能给我们教训的同时,也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谁也不想耻辱的历史会再次重演。
  蒋兴祖,祖籍江苏常州宜兴,时为开封府阳武县县令。金兵攻城之日,手下人劝他赶紧带离家眷逃离。他却说“吾世受国恩,当死于是!”于是带兵奋力抗敌。精神和勇气都是令我们钦佩的,可惜终究敌不过强大的,这个来自北方金国人的铁骑。城破之日,就是家破人亡之时。一家四口,自己和妻子,儿子都被金人所杀,当时只幸存下来了她的女儿,也就是这个被我们唤作蒋兴祖女的,为了顺口,我们且叫作蒋氏女吧。
  蒋氏女因为她年轻美貌,所以幸免被杀死。虽然未死,但面对她的也是深深的不幸。她将被作为战利品,与徽宗、钦宗二帝一样,都要被金人押往遥远的北方。在途经雄州(今河北雄州)一驿站里,她怀着无比的伤痛,在一墙壁上挥毫写下了一首《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这和岳阳女子徐君宝妻一样,同是被掳掠的女子,同样是在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词。只不过,不同的是,一个是被蒙古人所掠去,一个是被金人所掠去。相似的是,都是痛恨之中在墙壁上,用饱含的血和泪,书写了一曲悲歌,也为我们见证了一段历史。我依然不解,这些女子在写这样的词的时候,难道眼前的敌人不知道吗?还是说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不认识汉字?或者是当时的人用脑子记了下来,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把它再记载了下来的么?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这句词倒让我突然想起了杜甫有首《兵车行》的诗“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这都是描叙战争时期,只要放眼望去,一路上的行人车马如流水般的络绎不绝,足以知道其场景之浩大。“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到了晚上,凄清的月光笼罩着三两家的孤村之中,眼前看见的只有枯干了的白草和被风时不时扬起的黄沙。这该是一副多么凄凉无比的场面,由此也衬托出了作者心中的那份凄凉之意和思乡之情。古人看见月亮,是极其思乡的,像我们再熟悉不过李白的《静夜思》中,所吟唱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的她还真是体会到了什么才是“月是故乡明”啊!
  “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忽然之间,看见大雁由北向南飞去,而作者立即联想到自己却即将要被送往遥远的北方,这样的情景当然是万般愁肠郁结于胸,而这种愁在心里一直都挥之不去,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易安看见大雁飞过的时候,勾起了她的往事,好像用“愁”字用多了,已经不能再说是一种愁了,直接说伤心了。而蒋氏女也许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愁,所以迸发了此刻的“万结愁肠”。李清照和蒋氏女相比,此刻的她显然要幸运多了,再怎么颠沛流离,毕竟没有受到俘虏般的侮辱。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一个“渐”字其实包含了畏惧在里面的,因为尽管是每天慢慢的行走,可眼前就快要到达了金人所据之地,心中怎会不惧怕呢?还是回回头望一望我那美丽的故土吧!这也许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眼能观望到的相关之路了。你们可知道,我们若想再回到故乡的话,那是多么的难啊!其实“难”字也指出了几乎不可能的意思。
  我们难以想象,这首词出自于一位十六岁的花季少女——蒋兴祖女的手中。这个年龄,要不是国难,正是人生当中的花季,也是人生多姿多彩的时刻。人生的美梦还只是刚刚开始,却陷入了一场恶梦。情景交融,催人泪下的句子,又岂是一个“悲”字了得?
  其实在宋朝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不知其数的,像她这样的女子面临了同样悲惨的命运。灾难有时是天为,而她们的这个灾难确是人为。这将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之不幸。这种不幸将同样会降到另一位女子头上,她就是下面的:
  二十五,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淮上女
  时势造英雄,公元1115年,金国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北方称帝,一代枭雄此时横空出世。这对于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辽国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金与宋签定了"海上之盟",共同对辽宣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攻占了辽上京,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大败而逃。其实这也没有给宋王朝带来好运,同年十月,浙江人方腊揭竿而起,虽然起义失败,但给了宋朝沉痛的打击。公元1125年,金灭辽,1126年,金又灭宋。1127年,赵构在杭州立南宋,东沿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与金国对峙。
  淮上女,南宋嘉定年间人。其实她也只是金人侵犯南宋时,被金人所掳掠的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不幸的女子而已。在关押的一个叫泗州的一个客舍里,(也就是今天江苏泗洪东南),这个多才的淮上女,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心中无比伤痛地写下了《减字木兰花》一首词: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看见这个词牌,让人立即就想到了木兰花。屈原的《离骚》写有“朝引木兰之坠露兮”。在古代木兰和玉兰曾被误作并称为木兰花的,只怪它们长得太相似了,所以直到明朝才被人们将它们区分开来。木兰花盛开在清明前后,无论红的,白的还是紫的,幽姿总是那般的美丽,就像现在我这个身处淮水边的女子一样,哎!只可惜这种美丽的花儿也许即将会凋零。
  想到了花名,又不禁让我想起了鼎鼎大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淮上女选了这个词牌来写词,不知道有没有隐喻了自己不能像这位民族女英雄那样身穿铠甲,上阵杀敌呢?还有,《木兰花》本是一个七言八句的词牌,为了达到演唱至美的效果,后被词乐家们演绎了另外一种词牌形式,那就是这种减字的。所谓的减字偷声,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在被掳掠的侮辱之时,不知道有该有多少个女子只能是忍气吞声。淮上女运用了减字偷声的《木兰花》词牌,是否向我们暗暗地吐露了他只能偷偷哭泣的状况呢?这个我们无法知道。还好,人的联想总是会超常的,我虽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但也可仅作为个人的一种猜测吧?
  “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离别家乡那崎岖的道路有多长,我心中就有多少的恨;那悠悠无边的淮水啊,它有多么的宽,我眼中就有多少的愁。这种恨和愁,和李后主当年写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种沉痛的心情,可以说是一样的国仇家恨了。此时,作者眼里的青山隐隐,那只是恨,绿水悠悠,那也会是愁。山河的破碎,家人的离散,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比这更为凄凉,更为痛心的了。
  “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辛弃疾也曾写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的这首的《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和年代是和淮上女相同的,是真实南宋的写照。在这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乱世,故土往往只能是用来遥遥相望。所以纵使稼轩拳拳之心,也空有一番热血。
  “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旧恨是对金人的侵略暴行之恨,是对南宋统治者的那种屈辱求和的无能之恨。但恨归恨,而今自己的命运又不知将会遭受到什么洋的结局, 这是最近的愁,也就是新愁。你想啊,这样被掳掠到金国而去,姿色好点的可能会被迫成为金人的小妾  ,倘若长相平平的那一定是终生为奴了。所以末句的“有泪无言”写得真实悲凉,这种恨与愁,是憋屈在心中却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所以作品读来很容易的就感染到我们了。
  一个普通的淮上女,能有男子们这样的思想境界,还能够及时的对景抒情写就这样的词来,我们确实敬佩于她,同情于她。真不知道,她在这种的特殊环境下所写的词,是如何被保存下来,还让今天的我们有幸能够读到。
  二十六。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王清惠
  王清惠,聪明美丽,才华横溢,时为南宋度宗的昭仪。若不是一位昭仪被历史所记载,恐怕又难以得知她的姓名了。昭仪是什么样的地位?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初的武则天吧?她当时就是从才人,被唐高宗升为昭仪的。昭仪的地位仅次于皇妃,属正二品,想想这个级别和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这个时候的宋朝,在经历了女真族金人的侵犯和洗劫之后,面临了更可怕的敌人——蒙古人。公元1276年,蒙古铁骑终于踏破了临安(今杭州),南宋被迫投降,元兵生擒了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宗。三月,王清惠随宫中三千多人被俘一起被押往遥远的大都。在途经汴梁夷山驿站时,同样在一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词《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袁正真,南宋宫女。和王清惠一样,都是一起被送到了蒙古大都。在汪元量的努力帮助下,也作为道人被释放回来。在回来的某一天,几个姐妹去西湖载舟采莲,触景生情的想起了如今还身处异地的姐妹们,便写了一首《长相思》:
  南高峰,北高峰。 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 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
  宋词人康与之曾也在一首《长相思》中写道:“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南北高峰分别为西湖中的十景之一。上阙写出了西湖美丽的风景。“采芙蓉,赏芙蓉, 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下阕再由景直到末句才抒出了情怀。这是一种什么情呢?“相思无路通。”哦,原来是相思之情。
  想着回来的感觉真是好啊,又想到了那些还身在大都的可怜的姐妹们,怎么能不相思呢?多少个日日夜夜与之相伴,相互照应,相互倾诉才熬到今天的回归啊!你看今天的我们还能驾着小舟在西湖上尽情的游玩,船儿任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能有行驶的水路,而我对你们的相思啊,为什么就没有一条路能够相通呢?此词要不是有着历史的背景在里面,后人还以为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哩。此词简洁自然,表面似乎看不到一丝伤感之意,但细细体会,就会感觉有一种无限的伤恨和幽。这种情绪正随着小小的红船儿,渐渐地驶进了我们的心中。
  不过这种忧伤是不会轻易的消失,因为和王清惠、袁正真一起相对来说算是幸运的女子,还有一位:
  二十八,万里长城横缟带——金德淑
  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而言,占领了它们的土地,掠夺了它们的财物,霸占了它们的女人,让这个国家处于崩溃甚至是灭绝的可能,这将是战胜国上下都引以自豪的。为了达到了满足其欲望的贪婪之心,四处杀戮,视人命如草芥,这简直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原始的野蛮取代了进步的文明,此真乃人类的悲哀也。
  金德淑,一个普通的宫女,也因此为这场劫难而付出代价。残酷的战争中,遭受最大不幸的人,其实往往就是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子。她们不仅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还会面对身体上的折磨与蹂躏。
  汪元量,作为一名宋末的文人,身为宫廷的一位琴师。他虽不能上阵杀敌,却在危难之际,能够以其智慧解救了许多青春年少的女子,也可以算是功德无量了。历史记住了他,我们也因此记住了他。
  和王清惠一起作为道人 ,即将离开了大都,不久就会回到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临行前,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无限感叹中,写下了《望江南》: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在北方寒冷的季节,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呵,不经意间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春天,虽然个燕山依旧是一片白雪皑皑。开头 看似简单的一句“春睡起”,其实包含了不知多少寓意在里面。春天的来临就是宣告寒冷的末日,就是终结噩梦的时刻。连诸葛亮夜也曾写有“草堂春睡起,窗外日迟迟。”的诗句。宋朝的史祖达《瑞鹤仙》有“馆娃春睡起。为发妆酒暖,脸霞轻腻。”万物的复苏,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万里长城横缟带”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气势如虹的写下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同样是长城内外的雪景,但两者实质上的意思却是天壤之别。伟人的词是豪迈之气,是天地之间,唯我中华民族独领风骚,也是农奴翻身把歌唱的今朝。而金德淑的“缟带”句,是在沉痛哀悼已经亡国的南宋之都,天地间的白雪仿佛是在披麻戴孝,为之恸哭,为之国殇。
  “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一整天的唏嘘感叹,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事,欲说还休啊!大都城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地方了。尽管是灯火稀疏,夜幕降临了,自己依然在楼中徘徊而伫立,伫立又再徘徊。阔别已久的江南不再是梦,而不知有多少的姐妹不能象她一样陪伴她回去,真是令人痛惜。
  全词虽短,没有用一个“愁”字,也没有用一个“哭”字。但意境深远,真情暗暗流露。所以还是让我们捕捉到了作者泪流满面,愁绪万千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