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哈弗h6coupe改装:东北老航校往事:国民党飞行员为何选择共产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8:18
2009年11月13日 13:24凤凰网专稿【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1条
',1)">
 
在东北老航校创立和建设的过程中,除了中国共产党自己培养的航空人才以及日本人外,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那就是从汪伪空军和国民党空军起义而来的飞行员及相关的技术人员。1945年8月,汪伪空军飞行员蔡云翔、于飞驾驶“建国号”飞机起义,开创汪伪空军起义的先例;1946年6月,在国民党如日中天,而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国民党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飞行员刘善本,毅然驾机起义,成为国民党空军起义的第一人。他们起义之后都参加了东北老航校的创建和建设。但是他们为何选择共产党,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本集内容为你讲述。
凤凰卫视11月1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45年8月20日,美军观察小组正在延安进行考察。突然,他们看见一架日式飞机,飞抵延安上空,让美国人疑惑的是,八路军并没有将飞机打下来,而是让那架飞机降落在了延安机场。事后,他们才知道,那是起义的汪伪“建国号”飞机。朱德亲自接见了起义的机组人员,不久后,他们相继被派往东北,成为东北老航校的创建者之一。
于飞:常州。
记者:常州不是南方吗?
于飞:那年雪特别大,堆的雪人。
记者:那是1943年的事。
解说:于飞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八岁,六十四年前“建国号”的起义,他便是策划者之一,那时候他的名字叫黄哲夫。1945年3月,汪伪空军飞行员黄哲夫因为与副队长吵架被开除军籍。此时,曾经上过抗大,一直存有亲共思想的黄哲夫,萌生了驾机投奔共产党的想法,于是他找到了同样有亲共想法的汪伪空军教官周致和,两人商议后,决定由周致和负责找飞机,黄哲夫负责联络共产党,黄哲夫首先来到江苏常州附近的农村。
于飞(黄哲夫原东北老航校航空理论教育科长):我找共产党找得很苦的,好几个地方,找不到,甚至专门快傍晚了,到靠近武和附近的一个农村里面,找哪一家最穷的,最穷的一家我住的,然后他可能知道新四军。大爷,我赶路赶不上了,到城里去了,在这里住一晚怎么样,在这吃饭嘛我给饭钱,那最穷的人,看一眼,你可以啊。后来问这有新四军没有啊,我想找新四军,哎哟,没有没有没有,谁敢跟我说,谁知道我是真的假的。
解说:1945年6月底,负责找飞机的周致和也没有找到飞机,但却在偶然中得知自己的一个同学的家乡,安徽宣城有新四军活动。而且他也有投奔共产党的意向,于是周致和让他带着黄哲夫,前往安徽宣城寻找新四军。
于飞:去了那个地方叫孙家浦,到茶馆里,那个秦传佳是当地人啊。他认识那个老板,就问,四哥什么时候来,来招税,快来了,你们在外面等等,就在外面等。等了大概有十来二十分钟,真的来了三个人。我就一开口,哎,同志有个事要跟你们商量商量,我们是从南京空军来的,我们都是飞行员,想驾飞机飞到解放区。他一听见同志,知道这不是外人,另外一说,哎呦,觉得,他三个一合计,没有收税了赶紧走。
解说:在新四军联络员的引荐下,黄哲夫见到了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粟裕。
于飞:他说这样,以后我们联络,我用代号给你,左如,左,左右的左;如,女字旁一个口,左如。你也起一个代号跟我联系,以后就用这代号联系。我就想用什么好呢?我说左如左如,于飞于飞,飞行员飞飞行,他说好,就于飞,你就叫于飞,凤凰于飞嘛,这么来的。以后我就叫于飞,就一直就没改。粟裕当时就叫警卫兵,给他警卫员说,哎,今天给我们于飞同学加菜啊,告诉伙房这伙食搞好一点,真的后来来两个皮蛋,加菜,两个松花蛋。
解说:1945年8月19日在周致和控制了汪伪政府的“建国号”飞机后,黄哲夫立即以于飞的名义,给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
于飞:日内有机来延安,万勿误作敌机别打下来,这给党中央毛主席。这小年轻给毛主席打电报,这恐怕还是很少很少的。
解说:电报发出的第二天,黄哲夫与周致和等六人驾机飞向延安。
于飞:我们飞机上很有意思,知道在飞延安的,我,再是蔡云翔(周致和),张华不知道,还没听说过延安,不知道延安在哪。他的一个观念是教官上哪,我跟教官上哪去,就这么个思想。那两个机务人员呢,这个恐怕不要发表了,对他影响不好,根本就不知道我们飞到共产党,他怎么呢,没上飞机以前就问了,这飞机上哪去?蔡云翔(周致和)跟他说到上海做生意,到上海我们也去,这两个跟了上去。飞了大概一、两个小时,我在前面看到飞机已经接近黄河了,后来我到后头看他们,他说,哎,黄哲夫,上海怎么还不到啊。我说谁说到上海,周教官说到上海的。我说不,到延安。延安,延安什么地方?延安好地方,你等着,别着急。所以那两个人不知道,所以飞机到延安,实际上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解说:在延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亲自接见了他们,而“建国号”也成为八路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八月底,白景丰、何健生、吉翔等汪伪空军飞行员,也相继起义,步行来到了延安。不久后,中央向东北发展的方针已定,起义飞行员们全部被派往东北筹建航校。东北的艰苦生活让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于飞:我们那个时候是,没几块钱,我穷得照相机也卖了,十五块钱一个照相机,莱卡的,就十五块钱,德国的照相机,十五块钱卖了。
记者:莱卡,十五块就卖了?
于飞:想出肉,没钱,有人出十五块钱就卖掉了。
解说:1946年3月1日,东北老航校成立时,起义人员受到了高度重视,此时已改名为白起的白景丰,被任命为副校长。改名为蔡云翔的周致和担任教育长。
于飞:何健生当训练处处长,吉翔飞行科长,航空的理论教育科长是我,科长,翻译科科长张华,张华懂日语,这两个做买卖,小买卖的两个呢,机务队的队长田杰,副队长陈明秋。还有一个跟着过来的一个老机械师,修理厂厂长。你想这几个部门,都是起义人员刚过来不到一年,委以重任。
解说:这段影片讲的是以蔡云翔为原型的,航校教官给学生上课的情景。航校成立后,起义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倾尽全力投入到航校的建设中,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1946年6月,飞行科长吉翔在首次试飞初级教练机时,因飞机发动机突然停车,坠机身亡。一周后教育长蔡云翔在执行东北局的运输任务时,因飞机超载失速坠地,不幸牺牲。
<< 上一页123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