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电视剧剧照:墓园文化:“爱”上死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8:24

雪莱生前浪漫地说过:葬在如此甜蜜的地方,让人爱上死亡。——是为题。
  博物馆、咖啡馆、教堂和墓地,去欧洲旅游,这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四个地方,特别是去巴黎。博物馆承载本国或世界的历史;咖啡馆彰显城市的浪漫表情;教堂可以感受到神性的存在;陵园差不多等于跟逝者的灵魂对话。欧洲有很多的陵园文化,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巴黎的拉雪兹墓、莫斯科新处女修道院墓地、维也纳中央陵园等等,凡是到这里的游客,与其说是游玩,不如说是跟许多伟大的灵魂做无声的对话。当然,在布拉格幸存的犹太墓区和罗马尼亚农民创意的欢乐墓园,我们可以倾听无数普通人讲述的悲喜剧,更能感知普通人的心灵安慰。
  巴黎是个伟大而浪漫的城市,拉雪兹墓更予人以崇拜。很多年前,一位同事陪同她先生在巴黎生活了两年。回国后,他们把在欧洲的照片拿给我看,两夫妻事业有成,同事人很漂亮,知性大气,他们在拉雪兹墓的几张特写就放在影集最耀眼的地方。她跟我说,“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墓地,你不会有死亡的恐惧和悲伤,所有的人文与祥和、艺术与浪漫无不令你惊羡和叹服!”如今,这些风景名胜我们大多可以通过媒体做最直接的欣赏,但却不会有朋友身临其境的体悟。
  无疑,拉雪兹墓予死亡以美丽的内涵。做为法国外省的神父,拉雪兹被路易十四招进宫做“太阳王”的灵修导师。当时拉雪兹墓是巴黎耶酥会的宅地,拉雪兹就住在这里,后来改成墓地时,并以德高望重的拉雪兹神父命名。很多人把拉雪兹墓看做是一座“艺术的城市”,这不仅仅因为它有诸如“棕榈大街”、“圣彼得路”等等这些源于宗教人物和语汇的名字,而是因为浪漫的巴黎人,不但用人体雕刻修饰巷尾街头,同样也把这样一门艺术淋漓地镶嵌进死者的“家园”。
  拉雪兹墓有其它陵园不可复制的浪漫。“住”在这里的缪塞和肖邦,两个人在世与女作家乔治·桑的三角恋情还没有在人们的心中结束,拉雪兹墓就用它的人文平等地接纳了他们:虽是情敌,却没影响彼此死后做“邻居”,接着用他们的诗歌和音乐为后人延续着浪漫。走进拉雪兹墓正门不远的前方,左边就是诗人的墓碑,碑上刻着诗人的遗愿:亲爱的朋友,当我死去,栽一棵柳树在我的墓地,我爱它那倒垂的枝叶,稀疏的枝叶给我温柔和亲情,浅淡的阴影投在我的长眠地;肖邦的墓地常年有鲜花覆盖,法国人爱肖邦,是因为他的音乐才华。
  又譬如巴黎的先贤祠,不仅葬着卢梭也一样葬着伏尔泰。伏尔泰高寿84岁,卢梭年仅66岁,比伏尔泰晚去一个月,两个人生前互为论敌,终生作对,同室而葬虽然有悖他们的心愿,但是,正是从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中,大革命汲取了适合于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共和原则,历史在这里实现了两个伟人的和解。较之于两位先贤的严肃,接受这么多法国和欧洲文学艺术的伟大灵魂的拉雪兹墓,也长眠着巴尔扎克和与他一起合葬的两个女人,还有国际歌的作者,巴黎公社的红色正义也只有在这里才得以真正的展示。
  从巴黎向西北开车不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奥维尔小镇,一条印象派的朝圣之路就躺在这里。在指示牌的导引下,寂静冷清的奥维尔墓园,不太醒目的石墙根下,“住”着不是情人而是兄弟的梵高和提奥。1890年7月29日凌晨,37岁的梵高在奥维尔停止了呼吸,6个月后,提奥也撇下家人,安息在哥哥身旁。人们知道,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反之,如果没有梵高,提奥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温情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对患难兄弟,至死都不肯离开。我们没有理由不为拉雪兹墓的浪漫而美丽着,也没有理由不为先贤祠的贤人思想照耀着,更不可能忘掉奥维尔墓园里那座朴素墓碑下“哥哥”的疯狂灵感和“弟弟”的持久亲情。(11.7.28)
                                拉雪兹神父公墓主入口大门


                             拉雪兹墓园中各种风格的陵墓和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