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场町:中华林氏 - 比干墓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5:33

比干墓园

更新时间:2010-07-14 17:49:07

  殷太师比干庙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三千余年。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因墓立庙,占地删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环境幽深,是天下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
  民国6年(1917年)和民国23年(1934年),林森 (前者时任参议院议长,后者任国民政府主席)曾两次派代表至卫辉祭谒,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创建“国粹大学”以弘扬比干“民本清议,士致于道”的精神。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文保单位,重点保护。
  比干庙正殿,金光灿灿,异彩夺目,掩映在松柏交柯的浓萌丛中。庙院内百余碑碣林立。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是文学与书法价值很高的石刻珍品,颂扬了比干“千金岂其吾珍兮,皇舆实余所钟”的爱国主义节操。196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另外新刻的一排排功德碑,记载着人民对比干的无比热爱。
  山门外的照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高6米,宽10米,构图新颖,雕工精细,色彩绚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陵庙置放的狮子、朝天吼等石刻神兽,或镇墓避邪,或取意吉祥。拜殿和大殿紧紧相连,体现宋代的建筑特征,是举行祭祀的拜谒之所。
  丹心坊位于比干墓前,坊额“殷太师比干墓”,侧联:“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坊顶为飞云日月捧心,象征比干爱国忠心光照日月。庙内的孔子剑刻碑,世传系孔子剑刻的碑碣。正面刻有“殷比干墓”四字,实属罕见。山东曲阜文管会曾派专人来此排照,在孔府展出。
  比干墓冢,位于庙院后端,直径50 米,高20米,占地约20多亩,据传为“天葬墓”,即比干刚烈感动天地,狂风卷土成墓。古代墓而不坟。中原地区出现坟丘或墓葬,始于春秋晚期,因此,比干墓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个坟丘式墓葬。比干墓座北朝南,成一长方形院落,各种建筑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各种坊额的题词和楹联散发出浓邦的古文化气息。二门坊额 “谏臣极则”,指出比干开创了中国谏诤的传统,成为历代谏臣的楷模。
  院内有开心柏。柏树树干自动开裂,据传柏树有知,甘愿掏出心来献给比干老臣,让地下长眠的无心英魂重返人世,继续伸张正义。墓上有没心菜。传说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三叶无心,护满墓冢,成为比干为国忠贞,耗尽心血的象征。这与“周孔之墓生著,岳墓之枝不北,湘妃斑竹,信国挂竹”同属一理。
  卫辉比干庙,是天下林姓及比干后裔的祭谒之地。每年四月初四,海内外比干后裔前来祭悼,规模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