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怎么读:从灵明上认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0:33
作者:钟慈 来源:觉之路佛教博客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5日 点击数: 216
帝舜的故事,小时候读过,随喜赞叹的同时,不知道背后是怎么一种力量支持着他,即使父亲、继母、弟弟都要杀他,也没有出走、没有反抗、没有举报,甚至没有一点怨心,仍然极力尽好自己为子为兄的本分。当然他会事先防范,善巧逃脱纵火、落井之难。直到六十一岁做天子,朝父时仍恭敬谨慎,并且封弟弟做诸侯。孔子赞其为大孝,大德,因此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就是说帝舜大孝所感,必然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读了历史感应统记才明白,这种超出常人的做法,背后的思想基础,就是帝舜认得真亲、真我,对感应的道理操之有素。真正的父亲,不是眼前的肉体;真正的我,也不是这个肉身。如颜光衷说:“原是圆陀陀光亮亮大家成一片的”。从真心上去看父母亲人,和真我就连成一片。父亲继母要杀儿子,是后来习染的伪心,他们的真心是至圣至神至仁慈的。舜之所以称为大孝,是孝顺父母这个灵妙之亲,远远超出世人仅仅孝顺父母的躯壳。
帝舜在位三十九年,寿命一百一十岁。安士全书中讲到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释迦如来,人寿百岁时出。故成康之世,盈百者甚多,如武王九十三,文王九十七。唐虞之世,在文王前千余年,又当增十余岁,故禹寿一百有六,舜寿一百有十,尧寿一百十七。” 我们现在处在减劫,随着正报寿命减短、身形变小,依报衣食住行等福报受用也在变差。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印光大师开示: “夫为尧舜为仁,不外乎敦行孝弟,初非有奇特玄妙,艰难困苦,欲为而不能者。人固各当自勉,以期不负独为万物之灵,而与天地并称为三才耳。” 印祖讲得实实在在,人人想做就做得到,最初下手没有什么奇特玄妙、艰难困苦。做不到高可以低,做不到深可以浅,做不到多可以少,做不到大可以小,总之,若要禄位名寿之果,只需渐渐向帝舜的大孝大德看齐。
舜做事情总是恰到好处,与常人偏执不周不同。举两个例子:
一则,舜为何不出一言,而用身教感化打渔人互相谦让?《了凡四训》讲到:“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於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一则,舜为何不告而娶?有何难言之隐?舜在进退两难时,如何权宜折中,合中而不失性情之正?憨山大师在《中庸直指》中,有非常精彩开示:“唯君亲夫妇为大伦,此乃率性德之行,仁义礼之所在也。其所处之势,盖亦固有进退可否是非之难处者。如尧之所以妻舜,而舜之所当告于亲者是也。然尧,君也。以女妻舜,乃率性之仁也。亲贤以女,乃率性之义也。舜必当告而娶,亦率性当然之礼也。舜若告而瞽叟必不容。不容,则瞽叟违君而薄子矣。违君不仁,薄子不义,是则舜执一礼,而彰瞽叟不仁不义之大过,名虽尽孝,实所以扬亲之大恶,此舜之所以不敢言,而亦不可告者也。然瞽叟不容,舜若但告,不从,而径自娶之,则返堕于不孝之罪,此又不如不告也。若从亲而不娶,则是自陷于违君之不仁,而亦自负人君亲贤之大义,抑又自失臣子敬君之大礼。是则舜若执一礼而告之,则若亲若己俱蹈于大过,是君亲人子之性分两失之矣。此所以当告而不告也。然尧若不以女妻舜,则不足以启天下后世重舜之心。舜若不娶尧之女,必不得禅尧之位,以行其志,以建终古维皇之大业。是则舜执一礼而失终古之大利,是不智也。此舜之所以当其难处之际,而权宜于进退可否轻重之间而折中之。意谓与其宁失之礼,而不失万世之常利。宁忍自负不孝之罪,而不忍扬亲之大恶。此舜之心所以不告而娶也。此乃舜于难行处,执其两端而行之,务要合中而不失其性情之正。维此不但自处其中,实所以用其中于民也,故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孔子曰汝安则为之。然舜之安于不告而娶之者,此所谓生知安行者也。非大知何足以与此。然舜之难行而能行如此,则天下之人,天下之事,未必一一皆如舜之所处也。若天下之人,皆以舜之心处天下之事,则所行又何有大过之蔽。”
许止净依圆教思想评论帝舜:“举一孝,一切法趋孝,所谓一以贯之。”不仅凡夫以之事上为忠,事长为悌,待友为信,圣人“以之化下则为慈,以之度生则为悲”。这是顺性德而得修德的无穷妙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