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区人民医院男科:高铁从灾难走向新生需要硬反思和软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1:34
高铁从灾难走向新生需要硬反思和软反思    

  一个社会越现代化,其所制造的无法预测的结果就越多,当这一切为人所知和认可时,他们就会对工业现代化的基础提出质疑。

  7.23甬温高铁追尾事故的灾难,让更多的人对中国高铁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和不信任感,。这些质疑对于颇受争议的中国高铁和中国社会来说,恰如一剂催化剂,催生了社会对高铁的大讨论。不过,这次灾难,对中国高铁来说不应该是句号,而应该是“新生”的起点。甚至可以说,高铁能否从灾难走向新生,更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

  这次高铁的灾难,依旧留下诸多的疑问和不满。对于事故的原因,有雷电之说。然而这种归咎于自然原因的说法,民众显然并不买账,纷纷质疑铁道部回避责任,更有专业人士称,此次灾难,“人祸”大于“天灾”。

  在日本地震核事故灾难后,日本思想界围绕灾难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人祸”大于“天灾”的认识形成了日本思想界的主流。无论是对于空前的9级大地震,还是对于巨大的海啸,都只是外在的原因。因此,追究核事故灾难的内在原因,即人为的失误,成为日本地震核事故后的主要反思对象。

  一个有反思的社会才会有更好的进步。高铁作为一种速度,更要有与之匹配的安全和服务。这次事故是中国动车组运营以来首次造成人员伤亡的灾难性事故,铁道部作为事故责任方,在调查事故原因的同时,如何从技术角度去反思中国高铁的安全发展,是不可回避的课题。这种对技术安全的反思是高铁能否获得新生的“硬反思”。

  除了“硬反思”,铁道部的“软反思”也无可或缺。此次事故发生后,铁道部的善后处理和服务进一步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对掩埋车体的处理和回应,对停止搜救后重新获救女童的回应,对事故原因的回应,使“铁老大”在民众中的负面印象进一步被捍卫。善后的处理和回应作为一种态度,直接关系到民众对铁道部和高铁的重新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在没来得及开始“硬反思”之前,铁道部的诸多处理和回应让人对其 “软反思”的服务态度再生质疑。

  “现代社会等于风险社会”的提出者乌尔里希?贝克在谈到中国时说道,中国具有一种反复实验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西方世界没有被发现。虽然科学实验允许失败,但要把失败降到最低,追求零失败的风险率。庞大的高铁计划,作为极大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车轮,在今后10年内将爬满中国主要的经济圈。作为如此巨大的实验田,高铁更多需要的是充分的准备,谋定而后动,在实验达到理想效果后再让技术离开实验室而上路。否则,上路的便是诸多活生生的生命。

  阶级社会的驱动力是“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是“我害怕”。在基本实现温饱社会之后,“风险社会”的路在中国正越来越宽,越来越长。担心食品,担心就医,担心房子,担心坐车。民众的诸多担心和质疑,是因为他们希望这个社会更安全,更进步,更安心,也为包括高铁在内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外在反思”的平台。如何正确地回应这些担心和质疑,直接考验铁道部“内在反思”的能力。内在反思,需要铁道部从技术的“硬反思”和和“服务态度”的软反思两方面着手,既要有安全的速度,还要有优质的服务,更要有诚恳的态度。这种内在的反思,关系着中国高铁能否从灾难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