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是现在的哪里:蒋介石政坛引路人:军中大哥大陈其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01:14

蒋介石政坛引路人:军中大哥大陈其美

   文章摘自:《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作者:张阳,胡移山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版次:2008年10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陈果夫在国民党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等许多革命党人却产生了错觉,认为共和已经实现,今后的要务该是兴办实业,改良民生了。孙中山在内外夹击下被迫把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而去计划如何10年内在全国修筑20万里铁路了;黄兴遣散了南京一带的军队后要求“解甲归田”;而作为同盟会实际负责人之一的宋教仁,则迷恋议会政治,以为可以通过政党的合法活动,在国会里争取到了多数,就可以掌握到实际权力,实现共和国的方案。

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孙中山到达日本不久,就“发起重新党帜,为卷土重来之计”。他表示:“国民党已成一盘散沙,党员不听号令,这个党我不要了。”决定重新组建一个新党即中华革命党。他吸取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在组党之始就采取了三项特殊措施:一是党员入党必须各具“服从孙先生”“服从命令”的誓约;二是必须在入党誓约上加按指印;三是在党章中规定按入党时期划分党员等级,首义党员在革命成功后享有“元勋公民”的政治特权。他是力图建立一个绝对听命于他一人指挥的党。对于孙中山重新组党和所采取的特殊手段,许多革命党人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黄兴认为这是孙中山“以人为治,慕袁氏之所为”。

可以说,这时的孙中山处于相当孤立的窘境之中,但是他十分自信,坚持己见。陈其美到日本后,则对孙中山表示拥戴和绝对支持。陈其美不顾别人批评他对孙中山“盲目服从”“崇拜太过”,积极劝导有疑虑的人,说“总理领导我们,我们都追随不上,总理如在山顶,我们只在半山,我这两年才算认识总理的伟大,却是已太迟了。而许多同志还未觉悟。说我们服从太过,岂不可叹。”他曾对陈果夫说过:“我所以服从中山先生的缘故,决不是盲从,是因为我现今已经实在清楚此刻中国有世界眼光、有建设计划、有坚韧不拔精神的,除了中山先生以外,再没有第二人,所以我诚心的服从他。”

这样,孙中山在陈其美等一些革命党人支持下,按照既定的一套办法积极筹建中华革命党。陈其美和戴季陶、钮永建、田桐、范光启等在东京入党。这时在上海的蒋介石也于10月29日宣誓入党。

1914年5月,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筹备委员会。6月16日中华革命党举行会议,正式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推举黄兴为协理(虚设,黄拒绝入党,但为避免冲突于6月30日离日赴美),确定各部部长人选为:总务部长陈其美、谢持副,党务部长居正、冯自由副,军务部长许崇智、周应时副,政治部长胡汉民、杨庶堪副,财政部长张人杰、廖仲恺副。7月8日中华革命党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当众宣誓入党,由陈其美和居正作为孙的入党介绍人,这也是给陈其美的一种殊荣。可以说,此时的陈其美高高在上,除孙中山之外,无人可比。孙中山曾对总务部的地位和职权规定如下:“总务部为各部之领袖。各部事务应受其考试。凡总理发表命令或委任职员,必须总务部及有关部长副署,特别筹款及对外交涉,亦由总务部任之。”

1914年9月,陈其美在日本东京组建总务部机关。总务部下设六局一处:第一局负责办理全党庶务及本部庶务,第二局接洽内地支部,第三局接洽海外支部,第四局主管公文印信,第五局交涉党外事宜,第六局办理不属他部之事项,机要处掌管机要。陈其美积极开展南洋和江、浙、皖、鄂等省的党务活动,并筹集经费,取得了进展。

 

正当陈其美青云直上,一步登天的时候,蒋介石却是另一番景象。此时,在国民党中,根本没有他的位置,因为,他的资历太浅,威信也不高,在孙中山那里还没挂上号呢。所以,此时的蒋介石看到孙中山、陈其美高高在上,轰轰烈烈,自然有一种失落之感,他心里极羡慕陈其美,想跟陈其美当大官做大事,但陈其美只让他做些杂事,这使蒋介石心里很不痛快。

蒋介石的失落心情不好言表,只好在做一些杂事的同时,用书来宽慰自己,他潜心研究《曾文正公全集》,来打发时间。其实,对蒋介石的情况陈其美早就看在眼里,凭他的机敏,蒋介石的一言一行,蒋介石的所思所想他都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只是公务繁忙抽不开身过问罢了。这样,陈其美忙了一阵子,停下手中的公务,不由分说,便带蒋介石去见了孙中山。在孙中山面前,陈其美对蒋介石高度评价,称之为求之不得的干才,这引起了孙中山的高度重视。对此,蒋介石一生都没忘记陈其美的知遇之恩,因为,在蒋介石看来,没有陈其美也许就没有他蒋介石,所以,蒋介石发誓,甘为陈其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应当说,陈其美是一个极富革命热情的人,他的胆识、他的才智都让国民党人尤其是蒋介石佩服不已。二次革命失败后,陈其美也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经过反复思考,他开始觉得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在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发动,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东北各省没有充分发动起来,不能直捣北京。他想到东北去开辟新天地,得到孙中山的同意后,抱着“愿以身殉之无憾”的决心,于1914年1月偕同戴季陶从日本到大连。但是,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加紧专制统治,大连又在日本关东军的控制之下,他们帮助袁氏镇压革命,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严密查禁,使陈其美动弹不得,不几天又因病住进了医院,最后,不得不回到日本,重新寻找出路。

陈其美带着一种疲惫和挫折感从大连回日本后,与蒋介石商量,还是上海便于活动。于是,1914年夏,蒋介石奉命回到上海来开展反袁斗争。他制订了一个夺取上海的作战计划,准备分三路举事:第一路由他自己当司令,进攻潭子湾、小沙渡、曹家渡一带;第二路进攻真如一带,夺取警察署;第三路破坏铁路、电线,以攻占宝山、海门为目标。但蒋介石等刚开展活动,就被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侦知,于5月30日夜派闸北巡捕出动搜捕,破获了秘密指挥所,搜去枪械和文件等,有四人遭杀害。蒋介石只好逃到张静江家藏起来,但也被跟踪,险些落网。这样,蒋介石的这次行动又失败了,他遭到通缉,又被迫离开上海回到日本。

这一时期,陈其美的身体一直不见好,整日卧病在床。蒋介石从上海回来后,把情况向陈其美作了汇报,陈其美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打起精神再图发展。恰好这时,陈其美接到东北同志来信,请他再去东北支持反袁活动。陈因住在医院,便派蒋介石和丁景梁去探察情况。7月,蒋、丁先后到达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受到日本人士的掩护和接待。但是他们四处察看了一番,认为没有什么革命形势可以利用。这样,蒋介石于8月2日给孙中山写了一封信,陈述他的一些想法。他认为欧战引起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革命党应注意外交问题,“乘势急进”。

蒋介石回来后,把情况向陈其美作了汇报,两人一致认为,东北毕竟革命基础较差,不易打开局面,于是向孙中山建议重新经营江浙。孙中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是,蒋介石于9月3日再起程去上海。当时日本政府正忙于运兵强占我国山东,对革命党人的行动亦十分注意。日本外交当局致电驻上海领事:“支那亡命者蒋介石,搭乘于9月3日由门司出港的春日丸,好像是前往贵地,”两个星期后,上海发生了革命党人范鸿仙被捕的事件,起义计划也被搜去了,革命党200多人被捕杀,后来杭州的革命机关也遭破坏,30多人遇害。蒋介石的处境也十分危险,所以,他再也待不下去了,便处理完善后工作,秘密离开上海回东京去了。

 

革命的反复失败对蒋介石打击很大,他的革命情绪立即低落下来,心情十分沉重,他每天早晚都要静坐,不断反省着自己的过去,思考着未来。他还把曾国藩、王阳明、胡林翼的书找来苦读,想从这些书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后来,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到了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全国人民愤然,革命形势日趋成熟。留在上海等地的革命党人催请陈其美回国主持讨袁斗争。孙中山这时正在加紧建立中华革命军,乃命陈其美回上海,招募革命队伍建立中华革命军东南军。尽管陈其美已是北京政府重金通缉的“国事犯”,境况艰险,但他抱了必死的决心毅然决定回国。

陈其美一行中没有蒋介石,临行前,蒋介石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送陈其美,陈其美似乎预感到此行凶多吉少,他紧紧地握着蒋介石的手,用那坚定而充满信心的目光注视着蒋介石,沉重地说:“吾愿决心,吾愿牺牲一己,以偿我党之代价,以挽我国之弱风。吾愿扫除中国之恶魔,吾愿建造世界之平等。”蒋介石更是心中充满感叹,他强打精神,鼓起勇气,用一种极其坚定而又深沉的语气向陈其美表示了自己的决心:此去万一不幸,而为袁贼所害,我一定要成为兄之化身。为革命赴汤蹈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完成兄的未竟之志。

陈其美把一切抛在脑后,一到上海便摆出一种决战的气势开始行动起来。1915年10月27日,孙中山委陈其美为中华革命军淞沪司令长官,主持上海讨袁军事。他电召蒋介石、杨庶堪、丁人杰、余祥辉等人到上海,会同吴忠信、周淡游、邵元冲等人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筹组讨袁总机关,蒋介石被分派担任军事工作。

陈其美和蒋介石一致认为,根据辛亥革命和一次革命失败的教训,要在上海获得起义成功,首先要袭取停泊在黄浦江面的海军军舰,然后使用海军炮火,同地面兵力结合,协同攻取制造局。由于几个月来运动陆海军已取得相当成效,肇和舰舰长黄鸣球、舰员陈可钧等人均已倾向革命,他们认为机不可失。这时海军当局已觉察异样,欲将肇和舰在12月6日调往广州。陈其美获此消息后,便于5日发动肇和舰起义。

 

 

随着肇和舰的炮声一响,蒋介石随同陈其美亲临南市工程局督战。陆上各队伍在陈、蒋的指挥下,分头攻击警察局、电灯厂、电话局等预定目标。但是肇和舰上的起义人员并未及时组成陆战队向陆上增援。起义队伍曾攻占南市淞沪警察署,但只获少数枪支而无实弹,次日黎明即被袁军包围。袁军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炮火猛烈,起义队伍虽然奋勇,终因寡不敌众而败下阵来。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被迫回到渔阳里总部,隐蔽起来,形势异常危急。然而,就在当天夜晚,法租界的巡捕来到渔阳里搜查,多亏陈果夫机敏过人,大声叫嚷,弄出了声响,以引起众人的警觉。这样,陈其美等众人才得以逃脱,集合于新民里119号蒋介石的住处。他们原以为肇和舰已经得手,打算再到那儿去。第二天清早刚出门,便碰到了先前曾率30余人攻占了肇和舰的杨虎,才知道肇和舰在应瑞、通济两舰的轰击下死伤甚众,陈可钧被捕牺牲,杨虎逃了出来。

知道肇和舰起义失败的消息,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在这种情况下,陈其美激励大家说:“以后局面开展,疾风密云,一矗千里,大局指顾可定,直意料中来”。他告诉大家蔡锷已在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此时应以上海、广东、湖北三处为根据地,他说:“以此三者得其一,则可号召东南;三者得其二,则可风行全国;如三者尽得,则大局可底定矣”。

随着蔡锷领导的护国军节节胜利,孙中山于1916年4月27日从日本回国,到上海亲自主持讨袁斗争,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进行反袁斗争。他宣称:“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贼既去,当与国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孙中山此时,吸取了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决意放弃中华革命党独占政权的政治路线,愿与各方合作讨袁,而以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最低限度的要求。随着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陈其美的压力更大,因为,陈其美已有几次起义的计划而因经费无着而告吹。他千方百计地寻找筹集经费的各种途径。当时袁世凯一直在用金钱诱惑陈其美脱离革命,曾汇款70万元至沪,派人贿赂陈出洋游历,为陈拒绝。这样,袁党分子视陈为眼中钉,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便利用陈亟欲谋款的急切心情,设计了一个圈套。

由朱光明、许国霖、程子安等人假装开了一个鸿丰煤矿公司,勾结叛徒分子李海秋,李海秋则对陈其美声称,鸿丰公司有一块矿地,预备向日本人抵押一笔巨款。如果陈其美能从中介绍签约,就以借款的十分之四来资助革命。求款心切的陈其美,没有仔细考虑就同意了,约定5月18日下午带合同底稿来签字。到了那天,李海秋便带了许国霖等人来到萨坡赛路(今淡水路)14号陈的寓所。大家刚刚坐定,李海秋推说忘了带来合同底稿,要回去取。李一出门,就进来两个陌生人,拔枪向陈其美射击,陈其美防身不及,头部连中数弹,当场身亡。陈其美遇刺的消息一传出,在革命党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但反映最为强烈的还要数蒋介石。

听到陈其美被刺的消息,蒋介石吃惊得一时讲不出话来,他急忙奔到现场,抱住陈其美的尸体失声痛哭,他悲痛至极。当时还是袁世凯统治的年月,许多人不敢公开露面,陈其美暴尸于此,令人惨不忍睹。但蒋介石毅然将陈的遗体转移到新民里119号自己的家里,然后用巨款购置了一具棺木,2日午后入棺成殓。他又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挥笔写下了祭文。文中说:“丁未至今,十载其间,所共者为何事,非安危同仗之国事乎?所约者为何辞,非生死与共之誓辞乎?而乃一死一生,国事如故,誓辞未践,死者成仁取义,固无愧于一生,而生者守信践约,岂忍惜于一死。”他表示:“大难方殷,元凶未戮,继死者之志,生者也;完珍者之业,生者也。生者未死,而死者犹生,死者之志未终,而生者终之,死者之业未成,而生者成之。不终不成不已。而不死亦不已,以履去春握别扶桑第二化身之谶语,以守我之信践我之约而已。”以此来表达他对陈其美的怀念之情以及继承遗志的决心。

 

然而,陈其美被害不到20天,袁世凯就亡命归天了。这样,武装反袁不战而捷。在陈其美殉难的第85天,革命党人在上海隆重举行了“陈英士暨癸丑以后殉义诸烈士追举大会”。在他殉难一周年之际,他的遗体由上海归葬故里湖州,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都写挽联哀悼,蒋介石写的挽联是:

天道无知,苦思公十年旧雨。

中原多故,乃坏汝万里长城。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一直把他们之间的这种真挚的感情埋藏于心,不仅于此,他还将这份感情转移到陈果夫、陈立夫身上,为的是以此来报答陈其美生前对他的知遇之恩。1927的蒋介石北伐到上海,专门举行一个“陈英士先生殉国十一周年纪念会”,蒋介石亲往主持。他在上海各界的欢迎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陈英士同志》的演说,他满怀激情地说:“我们追溯前源,我们的成功,也就是陈烈士遗留下来的”,“我们追溯国民党领导国民的成功,我们第一纪念总理,第二要纪念陈烈士,没有陈烈士就没有国民党”。他还说:“诸位今天来欢迎我,不是欢迎我,是欢迎陈烈士的化身。我希望大家都做陈烈士的化身。”

应当说,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之间开始为什么那么密切,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