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系统安装到f盘.:中国高铁应向日本学习的谦虚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0:54
(2011-07-26 07:52:35)  

担心中的事果然发生了,而且发生的时间比预料的要来得早。这就是7月23日在温州境内发生的动车追撞事故。当然,这势必波及中国的高铁。

7月16日,笔者应邀去日本NHK电视台当嘉宾,节目的主题是中国的高铁在世界多国申请专利是否侵犯了日本新干线的专利。题目很敏感,日方嘉宾以及主持人的发言充满了火药味。对此,笔者作了针锋相对地反驳。可是,日方嘉宾中也有专家提出了一些很有见解的观点。比如,有人指出:“建造高铁时拥有专利固然重要,其实还有许多建造高铁和管理高铁运行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经验和认识,尽管不属于专利范围,但是也十分重要的。而这些不属于专利范围的经验和认识非得通过长期和大量的实践才能积累,所以尤其可贵。中国的高铁恐怕就缺这些东西。”笔者觉得这位长期从事专利工作的专家的意见很对。

节目中有人问:“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如何?”笔者当即回答:“中国高铁的安全性还有待于实践来检验。在硬件上如果说中国有了一些先进的东西,但是在软件上还差得很远。”不言而喻,这里说的软件就包括运行管理等领域。

这次动车追撞事故发生后,日本有网民在微博上发文指出了笔者的这段发言,说:“莫邦富(对这场事故)做了预言。”可是,作为笔者对此夸奖却有着难言之痛,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这种预言成为事实啊!

其实,不光是笔者,许多在日本长期生活过的中国人都对大干快上的高铁的安全性捏着一把汗。上个月末,笔者和一位住在上海的年轻企业家访问常州,来回都乘坐D字号的动车。这位曾在日本长期生活过的年轻企业家上车前对笔者说:“真不敢乘坐高铁,害怕出事。在日本新干线要加快一点运行速度,不知要累积多少年的实际运行成绩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众所周知,日本新干线自问世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47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死亡事故。47年,接近半个世纪了!这个安全纪录不是从日本申请的专利上能找到它的成功之处的!这里有无数人的兢兢业业,有无数天的一丝不苟,有无数次消灭隐患的大小成功,才造就了这块引人注目的金字招牌。

你要了解这块金字招牌的厉害,可以看一下这几个数据:

东京至邻近城市大宫的新干线线路运行密度达到极限程度,即每3.6分钟通过1列新干线列车;

2003年笔者去采访JR东日本公司时得知,2001年日本的新干线营运里程为2153公里,发送旅客量2.8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77万人次。2002年每列新干线列车的延误时间平均只有0.3分钟,即18秒。即便到了10年后的今天,其延误数据也相差不大。一年中有多少个刮风下雨的日子、有多少个霜雪天气、有多少次则震级大小不等的地震或强劲登陆的台风,一年四季该发生多少次意外停车时间。可是,日本居然能够在超密度的运行状态下做到每列新干线列车的平均延误时间只有区区18秒。

当我们的铁道部在大吹大擂中国的高速铁路为“世界运行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技术标准最高”的时候,在夸耀高铁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工程”的时候,为什么偏偏拉下了关键的一句话,那就是“安全性”!为什么我们不提“力争做世界上最安全的高铁”这个口号?

当我们在为“中国速度”而陶醉时,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应该继续谦虚冷静地向日本这个高铁的先进国家学习呢?我们还只是高铁的后来者,我们还在学步,应该谦虚持久地向所有的高铁先进国家学习。(本文作者系《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莫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