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币直接上门收购:雄哥说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02:07
战神杰作 七战七捷

2011-07-18 16:43:50 34

标签:粟裕七战七捷战争图片解放战争


在海安县城,七战七捷纪念馆里,一把由古铜色花岗岩砌成的刺刀,直刺长空。这把高27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刺刀”的背后记载着这样一段历史: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12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取得歼敌53000余人的胜利,史称“七战七捷”。

一、上兵伐谋


1946年6月26日,30万国民党军队围攻我中原军区,打响了内战第一枪。



位于解放区东南前哨的苏中地区,首当其冲。南通、如皋、东台等地东面靠海、南濒长江,西面是敌重兵把守的城市,从军事上来说,堪称“死地”。



抗日战争一结束,对这里虎视眈眈的蒋介石要求中共让出苏北(国民党所说的苏北,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包括苏中在内),他用最后通牒式的语言说:“苏北地方并不大,让出来不算什么,你们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生存。现在大家都看到,你们在苏北,对南京、上海威胁很大。”


内战爆发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曾要求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淮阴、淮安,实施外线作战。



长期在此战斗的粟裕,对苏中的战略地位和蒋介石的阴谋早有清醒的认识,他从实际情况出发,权衡利弊得失,认为在苏中作战更为有利。



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究,认可了粟裕的建议,随后在电文中明示:“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



毛泽东作为中共军事统帅部的决策人,在其兵出淮南的主导意见已经明确,且有陈毅等多数将帅支持的情况下,能认真听取前方指挥官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而更改作战方向,实属不易;而粟裕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指挥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敢于向最高统帅提出自己的作战方案,这不仅要有胆量,还要有无私的胸怀,以及对战机、战略的把握。


战事如棋,毛泽东和粟裕,显然棋高一着!



当时,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后为李默庵)在苏中南部地区集结了5个整编师(军)15个旅12万人的兵力,还在江南集结2个整编师(军)7个旅作为第二梯队,准备随时加入战斗。而以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为首的华中野战军,集结在海安、如皋一线的部队只有19个团3万余人。


在苏中战场上,国共双方兵力对比是4比1。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4比1,虽不能“围之”,要“战之”却非难事,更何况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远胜于我军。难怪蒋介石得意忘形地扬言:“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再3个星期结束苏皖会战”。部署就绪,他就悠哉游哉地带着夫人到庐山避暑去了。


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待他的是粟裕的当头一棒。

二、兵行诡道



7月10日,从可靠的情报渠道得知,长江北岸的国民党第一绥靖区所属部队,将从南通、靖江、泰州、泰兴出发,向如皋、海安发起进攻。



粟裕意识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等敌人攻到跟前再抵御就晚了。”于是,他果断决策,前出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先断其“一指”:以整编第八十三师(即原第一百军)为首歼目标;到敌人进攻的出发地宣家堡和泰兴去打。



驻守宣家堡的是整编第八十三师的1个团。整编第八十三师原来的番号是第一百军,曾经作为远征军到缅甸作战,半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相当骄傲。他们狂妄地说:“如果共产党打下宣家堡,那么他们可以倒扛着枪,一弹不发进南京。”



在战斗开始时粟裕投入兵力确实不多,目的在于麻痹敌人,所以,当听到宣泰方向有战斗,李默庵连忙打电话给回到泰州的李天霞查问情况时,李天霞说:“‘敌驻我扰’嘛!还不是游击战的老一套。人马不多,请放心。”在后来的两天里,李默庵一直因此举棋不定,白白送给粟裕两天时间。


直到最后,我军才以优势兵力发起总攻,李天霞感到情况不妙,却已悔之晚矣。



经过3天激战,华中野战军第一次作战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整编八十三师2个团另2个营共3000多人,首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


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面对强敌,敢于亮剑,主动出击,开局就占得先手。



7月15日,李默庵得知华中野战军主力仍在泰兴、宣家堡地区,立即命令位于江南的整编第六十五师火速北渡,会同靖江的第九十九旅,增援泰兴,进攻黄桥;又令整编第四十九师昼夜疾进,企图截断我军东去之路;命令整编第八十三师由泰州东进,企图三路夹击我军。



李默庵的作战部署很快就被华中野战军侦察得知。粟裕当即决定转兵东进,长途奔袭,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正在运动中的第四十九师。同时布置疑兵,围歼残敌,造成我军主力仍在宣泰地区的假象。



华中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发扬“打得、跑得、饿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急行军一百多里,在沿途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援和掩护下,隐蔽和及时地到达预定作战地域如皋东南地区,并于7月18日发起战斗。


经过4天4夜激战,我军消灭国民党军1万余人,俘虏6000多人,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被俘后化装潜逃。


第二次作战结束当天,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来贺电:“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三、兵无常势


宣泰、如南两仗,使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大为震惊。陈诚急令第二梯队6个旅10余万人渡江北进,集中兵力向海安进攻。


7月30日,敌军5万多人进攻海安。为避免被各个击破,国民党军各部平行推进,正面不足30华里,纵深10余华里。


粟裕沉着分析敌我态势后,认为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弃子争先,连消带打,尽得实利,才是上策。


于是,我军只以小部队实行运动防御,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主力部队主动撤出海安,休整待机。



此战为苏中战役第三仗,又称海安阻击战,我军7纵两个团又两个营连续抗击敌军4昼夜,杀伤敌军3000多人后主动撤出战斗,7纵仅伤亡200多人,敌我伤亡为15比1。


占领海安后,敌人误判:“苏北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第一师、第六师下海北逃”,随即分兵冒进。



其实,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和第一、第六两师主力部队3万多人已在海安东北稳稳当当休整两个星期。但是,由于这里是老根据地,地方政府和民兵、群众严密封锁消息,使敌人成了瞎子、聋子,对我军动向毫无所知。



“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敌兵力分散,又给了我军可乘之机。粟裕决定,1师攻歼李堡、角斜之敌。6师16旅攻歼丁所守敌。此战为苏中战役第4仗,亦称奇袭李堡,歼敌一个半旅9000多人。



棋至中盘,战场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于是,粟裕决定来一着“打入”——“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



8月20日下午6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出攻击丁堰、林梓的作战命令。21日夜间发起战斗。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主力部队,犹如三把钢刀,一齐向蒋军一字长蛇阵的腰部砍去。



这一仗,歼敌3500多人,生俘2000多人,并缴获了大批军火物资,包括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战士们抚摸着缴获来的卡宾枪,议论纷纷:“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给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从此以后,蒋介石“运输大队长”的浑号名播中外。



收官阶段,我军妙手连连,又似风卷残云。6战邵伯,阻击黄伯韬25师,歼敌2000多人。7战如(皋)黄(桥),歼敌17000多人。



七战七捷,不仅完成了战争初期战略性侦察的目标,而且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歼敌总数为我军参战兵力的1.76倍,难怪军事造诣极高的林彪也对此感慨道:“粟裕尽打神仙仗。”


此役过后,一局更大的棋在中国版图上轰轰烈烈地推演开来……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雄哥说事

    电影、音乐、情声、新知、趣说。本博活跃时间:5:30--21:30.
      加关注登录开通轻博客 To Top